第四课 对症下药

我们传扬他,是用诸般的智慧,劝戒各人,教导各人;要把各人在基督里完完全全的引到神面前。”(西一28)

向什么样的人,我就作什么样的人;无论如何,总要救些人。”(林前九22)

如第三课所述,传福音时一定要持守真道,即使徒保罗所说:“弟兄们!从前我到你们那里去,并没有用高言大智对你们传讲神的奥秘。因为我曾定了主意,在你们中间不知道别的,只知道耶稣基督,并他钉十字架。”(林前二2)但这绝不是说,我们在传福音时,不管对象的状况如何,都一成不变地把“耶稣基督”、“十字架”当作空洞的言词向他们宣讲。我们应当用诸般的智慧,采取不同的方法,有效地帮助不同的福音对象理解耶稣并祂钉十字架,最终接受耶稣基督的救恩。

一、从需要入手

讲究传福音的方法,并非不相信十字宝架具有刺入人心、震撼灵魂的力量。传福音的最终目的是解决人们永生、永死的问题,进而满足人们人生的各种需要,由治标到治本。然而,在很多情况下,只有当人们了解到福音可以满足他们人生的各种需要时,他们才有兴趣听福音,最后接受福音。即把人的需要作为传福音的切入点,从治标开始进而治本。主耶稣正是这样做的。

当尼哥底母夜里访问耶稣时,面对这位犹太人的高官和真正寻求神的法利赛人,耶稣开门见山、单刀直入地指点迷津:“我实实在在的告诉你,人若不重生,就不能见神的国。”(约三3)但对那位曾经有过五位丈夫,现又与另一个男人同居的撒玛利亚妇人,主耶稣知道她内心的干渴,于是谆谆善诱地从向她要水喝开始,对她讲解生命的活水,讲解必须用心灵和诚实敬拜神。使妇人从称呼祂“先生”开始,逐渐认识到耶稣是先知。再深入认识到祂是基督,以致许多撒玛利亚人也明白了耶稣“真是救世主”(约四42)。

一次,一位年轻财主跑到耶稣面前,跪下求永生之道。这位少年人年轻有为,又从小遵守诫命。“耶稣看着他,就爱他。”(可十21)但耶稣知道他还受着钱财的捆绑,所以直捣要害:“你还缺少一件;去变卖你所有的,分给穷人,就必有财宝在天上;你还要来跟从我。”(可十21)可惜,胜不过钱财诱惑的少年官,只好忧忧愁愁地离开了耶稣,失去了永生。与之鲜明对比的是税吏长撒该的得救。税吏是替罗马政府向自己同胞征税的犹太人。他们为虎作伥,敲诈勒索,令人又恨又怕。这等人犹如中国抗日战争期间帮助日本侵略者压迫中国人的汉奸,可称为“犹奸”。

耶稣进耶利哥城时,撒该身量矮小,又为人所不屑,在拥挤的人群中无法看到耶稣。于是他跑到前头,爬上桑树,等待耶稣经过。洞察万人心的主耶稣并未要撒该还出他不法占有的钱财,却亲切地对他说:“撒该!快下来,今天我必住在你家里”。在神的大爱的感召下,他不仅欢欢喜喜的接待了耶稣,而且在没有任何外界的催逼下,真诚悔改:“撒该站着,对主说:‘主啊!我把所有的一半给穷人;我若讹诈了谁,就还他四倍。’”于是,“耶稣说:‘今天救恩到了这家,因为他也是亚伯拉罕的子孙。人子来,是要寻找拯救失丧的人。’”(参见路十九1-10)

使徒保罗一方面说他“不知道别的,只知道耶稣基督,并他钉十字架”(林前二2),一方面又说:“向什么样的人,我就作什么样的人;无论如何,总要救些人。”(林前九22)这是持守真道与变通方法的统一,以便使更多人能明白真道,接受福音,得到救恩。

对完全没有犹太教背景,毫无圣经知识的外邦人,保罗从宇宙的奇妙,神的自然启示开始,逐步引导他们离弃假神,归向造物之主。比如,他对路司得的外邦人说:“我们传福音给你们,是叫你们离弃这些虚妄,归向那造天、地、海和其中万物的永生神。他在从前的世代,任凭万国各行其道;然而为自己未尝不显出证据来,就如常施恩惠,从天降雨,赏赐丰年,叫你们饮食饱足,满心喜乐。”(徒十四15-17)同是从未听闻过犹太教和圣经的外邦人,保罗对希腊人传福音的方法又有别于路司得人。

保罗在雅典时,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用希腊的雄辩传道:“创造宇宙和其中万物的神,既是天地的主,就不住人手所造的殿;也不用人手服事,好像缺少什么,自己倒将生命、气息、万物,赐给万人。”“我们既是神所生的,就不当以为神的神性像人用手艺、心思、所雕刻的金、银、石。世人蒙昧无知的时候,神并不鉴察,如今却吩咐各处的人都要悔改。”他引用了希腊诗人的诗句,“我们生活、动作、存留,都在乎他”和“我们也是他所生的”(分别引自革哩底诗人伊皮麦尼德的《革哩底家》和基利家诗人亚拉突的《费诺缅那》;参见徒十七22-30,及《新国际版研读本圣经》的相关注释)。

对比较了解犹太教的亚基帕王,保罗则现身说法,讲述他怎样从竭力逼迫基督徒的法利赛人变成蒙主拣选的使徒。传讲信实有力,亚基帕王感到了保罗的咄咄气势,以至说:“你想稍微一劝,便叫我作基督徒啊!”(参见徒廿六1-32)

圣经中也记载了门徒在圣灵的带领下,直接宣讲圣经而领人归主的事例。比如,腓力向素未谋面的埃提阿伯的一位太监讲解《以赛亚书》,使其信道并立即受洗(参见徒八26-39)。

二、方法多元化

在圣经的特别引领下或在短暂的相遇(如旅途、会议等)中,可以不失时机地直接向陌生人讲明圣经和传扬福音。

《知己知彼》(黄忠编)一书中记载了一则感人的故事。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一位美国海军士兵在澳洲雪梨港听见一位澳洲人对每一个人说:“欢迎你们到雪梨。我只是想对你们说,耶稣基督爱你们,为你们被钉死在十字架上,赐给你们永远的生命。再见!”他见谁都说这句话,不停地说。这位士兵因此悔改信主,并成为宣教士。多年后,他发现很多人都是因这位街头布道者而信主的,遂决心找这个人。历经周折,终于找到了这位老人。得知来意后,老人泪流满面:“我如此做了几十年,你是第一个告诉我,神使用那一句使人得救的话。我只是不停地做,不知道有没有效果!”

如果条件许可,先了解对方、建立友谊,后传福音是最佳途径。

人的需要是福音与人的连接点。福音是超越时代、文化的;但在不同时代,不同文化框架中的人自觉到的需要各不相同。虽然人生的根本需要是相类同的,但表现形式各异。

接触福音对象,了解他们的需要,帮助他们发现自己的需要,并让他们懂得,福音可以满足他们的需要。只有当我们能用我们的话语表达对方的思想、感情时,才能赢得对方的信任。只有既明白圣经又认识人时,我们才能使神的话语切合人的需要。

按圣经的教导,帮助对方修复破裂的婚姻,改善不良的人际关系,摆脱恶习的辖制,战胜疾病,从逆境中奋起等等,都可以成为传福音的切入点。

传福音的方法、方式应多元化。对不同背景的对象,切入点要有所调整。

对知识分子,可以从科学与信仰的关系,基督教与中国文化等入手;对已成家立业的专业人士,可与他们一起探讨人生的意义。对道德沉沦者,突出宣讲神的大爱和赦罪的大能;对道德自义者则让他们懂得人人都是罪人及“罪的工价乃是死”等等。

感谢神,现在兴起许多人投身中国福音事工,一个从布道会、个人谈道、文字、广播、影视、音乐到网络的多方位、多层次的“立体”福音事工的格局正在形成。有的忠心地坚守在拯救灵魂的第一线,有的正艰苦地探寻着福音对中国文化的适切点,有的则勇敢地踏上了异国宣教的征途……。这都是神的事工,我们每个人只能做其中一部分。谁也不应、不能取代别人的事工、轻看别人的事工,而当彼此接纳、相互配搭、真诚代祷。

 

■ 作业(讨论题目):

1. 试列举几项主耶稣布道与施洗约翰不同的地方。
2. 如果未信主的朋友受到我们多方关怀、帮助却仍不信主,你是否会灰心?为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