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第一章,人是整个故事的高潮;此段中,人则是一切的枢纽。每一件事都是以他的观点来看;甚至创世之初地的荒凉光景也都等着他来解决(二5b);这段记载从人出发,再论到他所处的环境(园子、树木、河流、走兽、飞禽),是按逻辑顺序描述,不是按时间顺序;由此启示我们,对世界应有的认识为:一个特别为让我们得着快乐与训练而预备的地方。称本段为第二个创世记录会产生误导,因为其实本段立刻就指出一处特定的地点,将整个世界略在一旁,而谈「在东方的……一个园子」;以下的故事便是在这窄小的舞台上发生的。
在全段中,直到第三章末了,耶和华神(雅伟伊罗兴)这一罕见、近乎独特的双名81,使整个故事更令人印象深刻,并且巩固了这两个名称的合一性82,一为神的名字,另一为其头衔,两者成为旧约中最重要的神的称号。
81 可是在我们的译本中,其罕见性并不明显,The Lord GOD 一词用了近三百次之多,翻译一个不同的用语(直译为,the Lord Yahweh),只有 GOD一字的大写,标明这一不同点。
82 这些名称与其用法,见导论:「a. 神」。
4~6. 前言。这是其世代(These are the generations,4上,和合本作「的来历……乃是这样」)在创世记中为重复出现的一句话,将整卷书从二4,五1,六9,十1,十一10、27,二十五12、19,三十六1、9,三十七2等处,划分成不同的段落。世代(to^led[o^t[)这个字可能是指后裔,如此处它响应了「都造齐了」(第1节)。但它的含意也可能更广,指(家族)历史而言,或是回顾以往(如代上七4、9数点族谱等),或是瞻望将来(如得四18),端视上下文而定。
本文所采取的立场,正如导论中曾提出的辩护(导论:「c. 一些结论」,第四、五段),即,在创世记中,这个词组总是往前看的,作为本卷一个新阶段的介绍83。但是,魏斯门却辩称84,它总是一个结语(通常用于一段家庭记录),而文献理论(documentary theory)则视创世记这一处为结语,其它部分则反常地视为前言。
另外一点值得补充,七十士译本多少有些误用了这个名词,结果给了我们本卷书的名称:genesis,「起源」。
5~6. 这些开头的经节,是从本章的独特角度来描写一2所宣告的事,即,在神造大地时,原本不是我们现知的安舒之地(5节,还没有草木,田间的菜蔬还没有长起来)。野生的植物(草木85)都未出现,更遑论可吃的作物了(菜蔬,如三18下;参5节耕地一语)。甚至我们熟悉飘浮白云、降下沛雨的天空,也尚不见踪影,只有不断上腾(6上;这动词是过去进行式)的雾气或(更可能指)洪水86,因此这儿所呈现的景象是充满水的荒凉处所──滋润(watered,6节)的意思很广,可以指对地有益处,如第10节,也可以指泛滥汪洋的景况(参结三十二6,「漫过山顶」);而后者似乎与此处上下文更符合,如果5下所描写的,是地球仍覆蔽在水气之中的话。很奇怪,许多学者竟然会从这两节之中,读出干地的状况,彷佛第6节是一新发展的标记。希伯来文却不容许这种解释;该节只能视为扩充前文所记的景况,说明随之而来的情形为何87。
7. 人的受造。这一节简明扼要,可与一27的名句媲美,也成全了其含意。在该处是以名词(「形像,样式」)将人与神相连;在此处则是以动词为之,因为启示不但常以声明方式表达,亦常借故事传达。本节两个动词互相平衡。造表达出工匠与材料的关系,暗示手艺的精巧(如,诗九十四9:「造眼睛的……」;参诗一三九14~16),以及全权性,这点人因遭灾难而遗忘了(赛二十九16;耶十八4);吹则非常温暖、亲切,有如脸颊相碰接吻那般的亲密,代表这个动作不仅是制作,也是给与,即将自己的生命赐与,参乔布记三十二888;以及约翰福音二十22,耶稣以吹气赐下圣灵,作为新造──教会──创生的气息。因此,就在我们受造之初,「神爱……甚至赐下……」的模式已经昭然若揭了。
本节其余的话,将人置于地球的环境中,因为他既是超自然的,也是自然的:是一般化学成分造成的生物──像其它动物一样,是从尘土造的(参19节),是有灵的活人(这个希伯来名词已经出现于一20、24;参林前十五45。〔译注:RSV 为 a living being,可译为活的生物)。注意,人不是「有」灵魂,或是「有」身体,虽然为方便之故,可以将他分析为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成分(如帖前五23)。最基本的真理为:人是整体。译为灵的 nep{es% ,通常与「生命」互相通用,也常与「人」或「己」相通,根据该处所强调的是生物的活力,或活的生物,而决定采用何字。
8~17. 地上的天堂。耶和华神的预备,是为人父母的典范。这羽毛未丰的青年受到的是荫庇,而不是全然的遮盖保护;在他周围充满了新发现、新遭遇,等待他去发掘,以发挥他的分辨力、抉择力;而对于他艺术感的熏陶,身体与灵性的培养,也有充分的蕴育环境(如9节这一节内所显示的);此外,还为人准备了需运用脑力、体力的工作(15、19节)。
由于人是按神的形像造的,因此为了他灵性的觉醒,神赐他一句包括正反两面的命令,作为生活准则:你可以……,你不可(16、17节)。动物没有这种能力,也没有这类命令,牠们满足于环境的限制,动作行为皆出于天性,根据本性的冲动。人则蒙召要走在一条道路上,并且要能持守;他是自由的,这一事实可由他能接受或拒绝这项加诸于他的压力,得到证明。神提供给亚当的指南,比一个政策,甚或道德原则更好;这句清楚了当的话,是明确的导航;其用意为,他的「是」或「否」的抉择,将纯然出于爱的动机,基于赤裸裸的忠诚,而不是出于要独立的骄傲。如果说,这道对亚当惟一「不可」的禁令,含有付代价的成分,希伯来书五8、9清楚指出,这是长大成熟所必须的途径。
这段记载有一小段(10~14节)暂时离开伊甸园,开展出普世的宽阔远景,有各样的景致与资源,彷佛透露出,人应当有文化的发展。这几节岔开的话,不仅只是提供细节,指出园子的所在,更是表彰出,神为人类预备的,绝不止于原始的简单地步;将有各种手艺、各种民族,不均匀地分布,组成全人类──即使读者明白,「金子」、「亚述」、「伯拉河」等字,都有悲剧性的含意。
最后,是本章的巅峰,人被描述为社会性的生物(18~25节;详见该处的注释)。
8. 在东方的伊甸……一个园子这一词表明,伊甸是一个地区,不是一个象征,虽然同一希伯来字形,'e{d[en 可以意为「欢愉」。这个名字似乎与苏美字 edin(na)(平原,无树大平原)有关,而且10~14节用了一些篇幅,描写它是一个真实的地点,不是寓言或是神话的境界89。园子(七十士译本作 paradeisos ,「草本之地」,英语 Paradise (乐园)出于此)只是其中的一部分;这一片地区究竟座落何处,请见以下10~14节的注释。
9. 第9节上绘出许多树木的画面,有关此点请看以上本段(8~17节)的序言部分。第9节下的问题为,这里是两棵树还是一棵?是寓言还是真实的树?此处所用的字可以指一棵树,译为:「即是分别善恶的树」,有人主张应该如此。这虽然符合夏娃在三3所言的「园当中」(参二9对生命树的描述),但却与三22产生无法解决的矛盾。故常用的译文应当是对的:那儿是有两棵树。
树可以作寓言用,指获得生命或不应得的知识(如箴三18的智慧,或犹8中不受约束的好奇心),参见以下对分别善恶的讨论。不过,此处视之为真实的树更可取,虽然表面看来似乎太天真。这样的解释并不认为这两棵树有神秘的力量(因为旧约不容许任何莫名的力量,惟独神能施展其作为),而是认为它们富宗教意义(从这词的广义而言),意即,它们是属灵事务的物质表达媒介。其上的果实不是因本身有何特别,而是因神赋与它一项功能,带着神的话语,所以它才令人明确地面对神的旨意,让人必须全心、决意地回答「是」,或「否」。
分别善恶最好的了解方式,或许应该从当时的景况来看。若独立而论,它可以指好些不同的事,其中许多都有圣经的支持。这一词可指分辨道德或美感(如,王上三9;赛七15);但是亚当夏娃在还没有碰那棵树之前,已经被视为要负起道德责任的人(二16、17),且具有鉴赏力(三6)90。这词也可在希伯来语中代表「一切事」91(即,人不可贪求无所不知);但是在三22中,它不可能作此解释。好些人根据三7认为,这是指性的觉醒;最近戈迪斯(R. Gordis)92建议,因此这棵树提供了一个不道德的方式,与生命树作对,即借着家庭和子孙来繁衍后代。这一说也遭到几种反驳,如,三22上与此不合(旧约与新约相同,都认为天堂中没有性别之分),并且神在禁止吃这树上的果子之后,才设立婚姻,则该树不可能象征婚姻93。
然而上下文中,重点在于禁止,并不在于树的性质如何。它显然为禁果。若要追问其本身有何意义,其实毫无用处;这乃是夏娃所犯的错。这棵树在那里,不准人食用,就显示出,除接受管教以外还有一种态度:要靠自己的能耐,蔑视造物主,扭曲自己对所造世界的认识、满意感,及价值观(参三6)。这个实验的结果,给我们更多的教训;见三7的注释。在这一切之中,树的角色只是提供一个机会,而不在于它有何本质;好像一道门,其名称不过宣布了门后摆设着哪些物件。
10~14. 河,是很好的象征说法,可以形容从圣地流出的活力(参诗三十六8、9;结四十七1~12;启二十二1、2),此处则指真实的河流,四道(10节,four heads)中的两道,为著名的底格里斯河(Hiddekel,参但十4)与幼发拉底河(14节)。既然这两条河列出的顺序是由东向西,言下之意,那未知的比逊(11节)和基训(13节)似乎就更靠东边了,这与古实之名相当符合(13节),此地为底格里斯河以东的加瑟区(Kassite),不是遥远的伊索匹亚(AV),那是另一个古实。哈腓拉(11节,沙地?)在创世记十7与古实相连,而古实与巴比伦相连(十8、10),加瑟人有一时期入侵此地94。因此,这个地区可能指相当小的一带,在波斯湾以上,底格里斯河与幼发拉底河等河流注入该湾。根据布灵(P. Buringh)的说法95,这个湾的潮汐流动,在海湾地区形成「自然灌溉排水」,使其适合「菜蔬」与「果木」的生长,即使在原始时期亦然;很可能这便是第10节所称的「河」──因为这海湾古时有一个名字为 nar marratum,苦河──如此,则「四道」应为四个出海口,按探测者的方式,从上游这里追溯出各条河流96。
12. Bdellium(和合本:珍珠)这个字与希伯来文(bed[o{lah)接近,是指一种带黄色的芳香性树脂,与金子和红玛瑙似乎不太相称。而 bed[o{lah 显然是白色,不是黄色(民十一7;参出十六31),所以除了声音接近之外,这个字从其它角度看,不应当是 bdellium;从前的人猜测这字恐怕应译为「珍珠」97,倒有几分可称道之处,即使没有其它话可多说。红玛瑙也不太确定是指什么。希伯来文为 s%o{ham,后来再度出现,是放在以弗得上,镌刻十二支派用的宝石(出二十八9,等),为相当有价值之物(伯二十八16;结二十八13)。有人认为这是璧琉璃,有几分道理,但并不能肯定98。
17. 你……必定死,这一警告的全盘意义,在圣经中逐渐启示出来,一直到新约的最后一页为止。三7的注释对这句话略作讨论;在此仅指出,这几个字并不一定指人原本不会死。神「是那独一不死」的(提前六16),而且园中有生命树,显示若人要分享这份恩惠,必须得着额外的赏赐。正如马丁阿卡德(R. Martin-Achard)所写:「堕落之前,死亡原是人本性自然的命运,但是在亚当与死亡之间,有真活神站着;祂的同在足以将死亡隔离……。」99以诺得改变,「不至于见死」(来十一5),或许展示了神原来为人所预备的情形。
18~25. 女人的受造。新约对于两性的教导,大部分取材自本章这最高潮的一段;这段也与一27、28相互呼应,而更加生动,或可说更加戏剧化。为动物命名的一幕,刻划出人为他所见到的一切之首,间接也透露出他是需要社交的生物,受造为有交谊,不是为掌权势;除非他去爱,向一位与他平等的人付出自己(24节),否则他便不算真正活过。于是女人出现了,完全是为了作他的伴侣与配偶;最初并没有提到她要生育。她的价值惟在于她本身。
更仔细看,我们还会发现这段强调几个要点。第一,男人在女人以先(林前十一8、9;提前二13)100。第二,两性是互补的;这种相配性可由以下几点看出:此处的词汇(配偶帮助他;直译为「与他相对的一位助手」,即,「与他相称的」);及人在观察大自然时,找不着这样的一位;并且夏娃是由亚当而造101,却又全然是个新人。亚当的欢愉之言:「终于……(23节,RSV)形成圣经中第一处诗的对句;他命名的工作,在洋洋得意中结束──最后所赋与的名字,响应了他自己。第三,他们俩人以婚姻结合,这层关系是排外的(人要离开……,102),永久的(与……连合),也是神所印证的(成为一体;参可十8以下);因为「耶和华神像新娘的父亲一般,领女人到男人面前」(冯拉德)103。第四,按照神原来的设计,他们之间完全无拘无束(25节)。但这乃是完美之爱的果子,其中没有贪婪、不信、羞耻等掺杂;我们可以了解,堕落之时立刻受害的,便是这种状态(参三7进一步的注释);本章的结束,以我们失去了的和谐作为刻意的提醒。
83 参马索拉经文的标点,及 RV 的分段。亦参 D. Bonhoeffer, Creation and Fall(S. C. M. Press, 1959), p.41。
84 New Discoveries in Babylonia about Genesis., pp.47-60. 他的观点在以上导论部分曾作简短讨论,p.18f。
85 草木(~si^ah])在旧约中只再出现于二十一15与伯三十4、7,是指沙漠的矮树,绝望者的荫庇所。
86 RSV 小字;K-B Lexicon 请人注意亚喀得文(Akkadian)edu^ ,「泛滥」。参 von Rad, p.74:「若此字的意思源自亚喀得文,则应指『波涛起伏』。」进一步见 E. A. Speiser, BASOR, 140, 1955, pp.9-11。
87 笔者对这段经文所作更详尽的探讨,见 Tyndale Bulletin, 17, 1966, pp.109-114。
88 或许可以辩称,nes^a{ma^ ,气息,在旧约中一概是指这一神圣的赐与,人因此与动物有别。根据这一观点,七22仅是指七21的最后两个字,这样未免太过牵强。不过,见 T. C. Mitchell, VT, XI, 1961, pp.177-187。
89 相对照之下,结二十八11~19在讥嘲推罗王时,所描绘的伊甸则是绚烂的、属天的。它特意用超越的笔调来形容创二至三章的地上伊甸园,或许是为了配合王的自命不凡(也有可能是他自己对这故事的版本──参,如,H. L. Ellison, Ezekiel(Paternoster, 1956),前所引用之处,抑或是,如传统的看法,为要歌颂撒但的堕落,而用人之堕落的语句来描写。
90 参 R. Gordis, 'The Knowledge of Good and Evil in the Old Testament and the Qumran Scrolls', FBL, LXXVI, 1957, pp.123-138。
91 参撒下十四17及20(Skinner, p.95n.)。又见如 C. H. Gordon, The World of the Old Testament(Phoenix, 1960), p.36。
92 前所引用之文。
93 参,如,Skinner, p.96;H. S. Stern, 'The Knowledge of Good and Evil' VT, VIII, 1958, pp.405-418。
94 但创十7的西巴,可能指南亚拉伯,即十29的(另一个?)哈腓拉所住之地。
95 'Living Conditions in the lower Mesopotamian Plain in Ancient times': article in Summer, XIII, 1957, pp.31-46,为 E. A. Speiser 所提及,见其书 The Rivers of Paradise: Festschrift F. Friedrich(Heidelberg, 1959)。
96 Speiser 前述之处,pp.477-482;参 A. H. Sayce, HDB, I. pp.643ff; T. C. Mitchell, NBD, p.333b。
97 参 E. Hull, HDB, I. p.259。
98 Speiser,前述之处, pp.480f。
99 From death to Life(Oliver and Boyd, 1960)p.19。
100 这种优先,就像父母先于子女,是设定在这世界中的,不是为来世设计的(路二十35f.)。神的子民既活在时间中,又活在永世中,在实际生活里必须顺服神对今世安排的秩序(弗五22f.;林前十一8f;彼前三6、7),而他们的基本态度,则应顺服祂对永世的安排(加三28)。
101 有人曾注意,苏美人有关 Enki 的故事中,一位女人的受造,与一根肋骨有关;这女子 Nin-ti 是为医治他而造。后者之名的意思,可以是「肋骨女士」,也可以是「使人存活的女士」。见 S. N. Kramer, History begins at Sumer(Thames and Hudson, 1958), pp.194-196; D. J. Wisemann, Illustrations from Biblical Archaeology(Tyndale Press, 1958), p.9。但是除了肋骨和创生的两个主题之外(此二字在苏美文中相关,但在希伯来文中则不然),这两个故事并无雷同之处。Enki 是位神祇,他为自己招致八种疾病,而 Nin-ti 是受造的八位女神之一,为要治疗八处病痛(她是冶肋骨)。若这典故起源自伊甸的故事,则已经偏离根源太远了。
102 请注意此处的顺序:「离开」在「连合」之前;亦即,性交之前必须先有婚姻。因此,这个问题以及离婚的问题,「从起初」便已经定案(可十6ff.)。亦见三十四7的注释。
103 Genesis, p.82。
这个故事的部分情节,已于二9谈到树与善恶知识时讨论过。
至于本段的历史性,在此应提两点。第一,新约予以确认,并且据此辩论,以为第一位亚当与末后的亚当同样是真实的,后者的家谱,根据路加福音三23以下的追溯,直推及前者本人。按罗马书五18、19,哥林多前书十五20、21,亚当乃是「一人」,他的罪乃是「一次的过犯」,正如十字架与复活是事实一般。但是,第二,若本段确是历史,这里的记载究竟是事实的实录,或是其解释,可能仍是公开的问题,即,究竟这则故事可与塞缪尔记下十一章相提并论(该处直述戴维犯罪的事),或是与塞缪尔记下十二1~6性质相仿(该处论及同一事件,但用完全不同的话来指称)。
本章潜在的教义,即「罪是从一人入了世界,死又是从罪来的」(罗五12),到了新约才明显地浮现出来。旧约很少用到这故事,虽然它见证出人是受捆绑的;此段中这个教义的材料俱在,只是尚未成形。犹太人虽明知此点,却予以拒绝。根据艾布斯坦(Isidore Epstein)的说法:「犹太教否定原罪的存在。……不错,亚当的罪将死带到全人类的观念,在犹太人的教导中并非没有,但是他们所指的一致皆为身体的死,而非灵性的死──基督教的教义则认为,除了借着信靠复活的主,没有人能从这种灵性的死中得救。因此,人可藉忏悔达到自我救赎……104」
惟独借着末后之亚当所完成的工,我们才能明了自己在第一个亚当里堕落到什么程度。
1~7. 试探与悖逆。第1节中特别说明,蛇是神所造的,虽然牠十分狡猾(subtle,因为这个字最主要的含意是「精明」,如箴十二23,十四18等;译注:和合本这几处译为「通达」);而本章所论的,不是邪恶的入侵,好像邪恶本身单独存在,乃是受造物的背叛。牠在恶事上如此灵巧,令人不免质疑,究竟牠是否为一更巨大可畏之背叛者的工具,这个问题此处并未详加追究,不过按15节看,这推论相当有理,请参照该节注释。但夏娃一定不是处在威胁之下:她的试探来自比她低等的动物(参太十六22、23,耶稣与彼得之间),这关系只会增强她的骄傲,但不具任何强迫性。
试探者起初是用建议,而非用辩论。那怀疑的语调──「神岂是真说……?」──既干扰人的思想,又带着几分奉承:偷渡了一种想法进来,即,神的话乃在我们的判断之下。其夸大用语,不许你们吃任何一棵树(RV,RSV,译文正确),是进一步的诡计,也是牠最爱用的钓饵:在夏娃面前悬摆,引诱她按照仇敌的词汇来辩论。
2~3. 夏娃果然上了,她还加上也不可摸一句,修正错误过度,夸大了神的严厉(很多人步上她的后尘)。
4. 用过质疑之后,接着是断然地唱反调:你们不一定死。蛇的话与神完全对立,而第一个被否定的教义,就是神的审判。尽管现代人否认这教义的动机,与此处相当不同,但是他们与神的启示仍然背道而驰;耶稣却完全肯定了这个教义(如,太七13~27)。
5. 高潮是一则谎言,它大到足以重新解释生命(这种幅度便是一个虚假体系的能力),它的动力足以修改爱慕之情与雄心的方向。借着以机智胜过神的办法,达到如神的地步105,是一种令人陶醉的计划。从此,神就被视为对头或仇敌,无论人是否意识到这一点。与人类的这种高傲对照之下,那「一人的顺服」、愿意「取了奴仆的形像」,就更加显出其伟大的本色了(罗五19;腓二7)。
这位试探者以空口白话与神的话语、工作相抗衡,将神的爱说成嫉妒,将事奉说成被奴役,将自杀行为说成跃入生命。「我就把这一切都赐给你」,这个模式在基督的试探中重复出现,对我们亦然。
知道善恶,参二9注释。
6. ……女人见……──眼目所见的,对人大有影响;神容许让祂所禁止的事完全展示其吸引力。犯罪的模式从这个行为彻底预演出来,因为夏娃听从了受造者,而不听造物主,追随她的感官,而不守住命令;又以自我实现作为她的目标。这种物质上、美感上、精神上的充实(6上),似乎能使生命更好;世界仍然向人提供这些(约壹二16)。但人的生命线是属灵的,也就是神的话以及信心的回应(申八3;哈二4);违背这点便是死亡。
就摘下……吃了:这动作如此简单,要解除它却如此困难。神将历经穷乏、死亡,才能让「拿着吃」成为得救之言。
……他……也吃了:亚当不是居于领导地位,而是被牵着鼻子走,好像那女人一样;这是何等奇怪的成神之途。这对男女接受了错误的罪恶观,以为恶是超越善的某种东西;又接受了错误的智慧观,以为惟智主义才正确;并且误以为伟大就是贪得无餍。
7. 本节的开头,从二17来看,令人非常意外,使读者不得不重新检视那里所威胁「必死」的意义。奥古斯丁评论道:「若……有人问,神向人所威胁的死究竟是什么……,是指身体,或是灵性,或是第二次的死,我们的回答为:都包括在内……祂在那里所包括的,不仅是第一次的死的第一部分,即灵魂离开神,也不是单指后面部分,即灵魂离开身体……亦指……第二次,也就是最后的死,是永远的,在一切之后的死106。」
蛇所应许的眼睛……明亮,以它的方式应验了(参22节),可是并非启智美梦的实现,乃是相反的丑陋高潮。人看着周遭熟悉的世界,现在一切都丑化了,在天真无邪上投射了邪恶(参多一15),以羞耻、逃避来回应美善。他对善恶的新体会,既像神的知识,又不像(三22);其与神的知识及无知的状况不同之处,就像一个病人在疼痛中对身体有所了解,这与医生的洞察,和他在健康时对身体毫不关切的情况,都不相同。
无花果树的叶子实在够凄惨,人的权宜之计常常如此,但是这种冲动是正确的,神也予以肯定(21节),因为罪正常的果实是羞耻。这对夫妇在一起不再感到无拘无束,他们预尝到人类关系在堕落后的一般光景。回头的路再也没有了,正如天体运动者,和以坦白为标榜的团体──或许可称之为灵性的天体运动者。神的路却是向前的,因为当身体蒙救赎(罗八23),爱得到完全,我们不是回到伊甸园,而是以荣耀为衣(林后五4)。
8~13. 与神面对面。在第8节中,他们首先听到的是声响(RSV),而不是说话的声音(AV,RV)。他们想躲避神面的冲动,可与启示录六16,人类最后的逃避相较,又与启示录二十二4成为相反的情境。
9. 神对堕落之人所说的第一个字,流露出恩典的一切特色。那是个疑问词,因为若要帮助他,神必须先将他从隐藏的地方吸引出来(并非赶出来)。只有声音能穿入他藏身之所。神所说的「在那里……?」可参照对扫罗所说发人深省的「为什么……?」,和对群魔所说的「什么……?」这三种问话后来该隐都听见了(四6、9、10)。
10. 亚当的回答,只涉及表面现象,却将原因隐藏起来;但害怕(第一次出现惧怕)的含意深远:这种逃避神的心态,一直是我们堕落状况的一部分。
12~13. 第二次的回答承认了真情,但却埋怨女人,甚至怪罪于神。人学得很快,可是他躲在这些话语的背后,只不过是在蒙怜悯的道路上,多放了一层拦阻。神按着男人、女人与蛇的顺序,依次对他们说话,显明祂对他们责任程度的认定。
14~19. 宣判。原本的散文体,至此变为押韵文,如二23,而内容大体为神谕(oracles)。请注意,以下所发生的一切,充分显露出神的主权。人的治理权(第二章)与人的犯罪(第三章)「只不过让神的主权在不同的情境中彰显出来」107:并没有对它构成威胁。
14. 神对蛇没有质询,只有宣判。这些话并不意味着,在此之前蛇不是爬虫类(更不表示这故事只不过是论及病因,即,是说明蛇如何失去脚的「由来故事」108──而这有趣的一点被悲剧的情节遮掩了),而是说,从此以后,爬行具有象征意义(参赛六十五25),正如九13,是虹被赋与新的意义,并非那时虹才第一次出现。
15. 从新约有相当的证据,可以辨认此句为原始福音(pro-tevangelium),即福音的第一线曙光。值得注意的是,其初度露面的形式为向仇敌的宣判(参西二15),而不是向人直接的应许,因为救赎不仅关系到人的需要,也同样关系到神的治理(参结三十六22,「不是为你们……」);此处清楚言及争斗、受苦及人类的最后胜利109,可是惟有在新约中,蛇背后的撒但才被揭发出来(罗十六20;启十二9,二十2),并且显明越过亚当,单提女人110和她的后裔有何等重大的含意(参太一23;加四4;提前二15)。后者,正如亚伯拉罕的后裔,虽具有团体性(参罗十六20),但在那胜负关键上,则指个别的一人(参加三16)111,因为耶稣为末后的亚当,以自身代表了全人类。RSV 使用单数的代名词 he,希伯来文可以如此译,却非绝对必要;在基督教之前的七十士译本,已有此译法的先例112。
16. 现在痛苦与捆绑出现在地平在线了。16节用了两个同源字,重复提到苦楚,第一个字在17节下半以完全同样的形态再出现,形容亚当将承受的「劳苦」。这个字在每一处都应可译为「辛劳」(travail)。
你怀胎的苦楚(RSV,your pain in childbearing)表达出此句希伯来成语的含意,而 AV、RV 的译本略嫌生涩113。你必恋慕你丈夫,以及回过来的他必管辖你,刻划出一种婚姻关系,不再是完美的全人响应,而落入主动与被动的直觉冲动。「爱与珍惜」变成「恋慕与辖制」。虽然异教的婚姻有时也能超越这个水准,但罪的拉力总是在扯后腿。四7下响应了这句话,且更生动地显示出这词汇所要表达的混乱状况。
17. 按着神的怜悯,咒诅只临到人的环境,而没有临到人本身;但向亚当所说的话,没有一句带建设性,在他里面所有人都死了。劳苦……汗流满面……尘土是「你便如神」之幻想的答案,也导致「万物满有困乏」的感叹(传一8,RSV)。
18. 荆棘和蒺藜是大自然未被驯服、富侵略性的最好写照;在旧约中,它们象征人的失败与神的审判,如,在懒人的园中(箴二十四31),在荒凉的城邑中(赛三十四13)。在此我们不必认为它们是神新造的,但从那时起,它们就成了不断的威胁(正如未被征服的迦南人向以色列人一般,民三十三55);因为人现今陷入自我混乱中,绝不可能再「治理」大地。耶稣所行有关大自然的神迹,让我们稍微明白,人在神之下原来应当能执掌的权柄(参来二8、9)。
20. 夏娃的命名。在死亡的审判之后,这个名字──「生命」,带着双关语活着的意味,令人相当希奇;这名字与夏娃身为母亲的角色有关,进一步显明亚当是用信心来听15节的应允。
21. 皮衣。以这事件为赎罪的预表,未免过分微妙,也岔离了要点:神乃是顾念到他们实时的需要,不见得是满足终极的需要,因为这两者都是祂所关心的。皮衣是许多种福利措施的先驱,包括道德114与物质两方面,这些需要是因人的罪才产生的。社会公义行为──如今被交在人手中(罗十三1~7;雅二16)──再没有比这事件更早或更高贵的起始了。
22~24. 失乐园。对于人新获得的知识,参见第7节中段的注释。人遭驱逐是出于神的命令;不过也可以由逻辑的必须性来表达,因为永恒的生命乃是与神相交(约十七3),然而却为人所拒绝。他所自出之土一词,再度强调了这一点,也响应了19节;他所选择赖以为生的,是有关他的另一半事实(二7);而他必须以回归他所属之处为了结(参腓三19~21)。
24. 这一节的每个细节,诸如火焰、剑和四面转动,主动地排除了罪人。他回头的路不只是艰难万分,而是完全被阻绝:他断不可能自救。115在以西结的异象中(参结一5及十15),是神宝座的扛抬者,具多面样式,威武可惧,在其它经文则显为至圣所象征的护卫,其形像绣在遮掩通道的布幔上,在约柜上方也有其雕像(出三十六35,三十七7~9)。基督死时,这块布幔从上到下裂为两半(太二十七51),到神面前的路自此畅通无阻(来十19~22),不仅在象征的对象上如此,事实亦然。
104 Judaism(Pelican, 1959)p.142. 参 J. Klausner, The Messianic Idea in Israel(Allen and Unwin, 1956), p.530。
105 或,众神(AV)。'# lo{hi^m 一字可作一般用法,将天使也包括在内;见一26的注释。
106 The City of God, XIII. xii(Dent, Everyman edition, 1945: Vol. II, pp.9f)。
107 J. A. Motyer,在一份私人信函中。
108 参,如,IB, p.508,以及多数现代注释书。
109 除了头与脚跟的对比,第二个「伤」可能应只译为「咬到」,这是由于「脚跟」与它近似(参 K-B,s.v.s%wp II),可以有此双关语之意。这一类文字上的巧妙,常是针对未来命运之神谕的特色:参十六12,二十七28、39;四十13、19。
110 这词本身不能显示是童贞女生子,直到事件发生才明朗化;参路七28。
111 「后裔」指一个人,创四25;撒下一11(希伯来文)亦是如此。
112 见 R. A. Martin, JBL, LXXXIV, 1965, pp.424ff。
113 见 E. A. Speiser 对重名法的评论,Genesis, p.LXX。另一种较不可靠的说法,是以第二个名词指性欲,其根据为一乌加列(Ugaritic)字根 h-r-r(C. Rabin, Scripta Hierosolymitana, VIII, Magnes; O. U. p., 1961, p.390)。
114 见第7节的最后注释。
115 进一步,见 'Cherubim' 一文,NBD, p.208。
有三种混乱,是人类绝大部分苦难的成因,而其雏形皆出现于本章。
在人际关系上,首度出现互相疏远的现象(7节),性爱也趋于残酷(16下)。互不信任、放纵情欲的胚胎已经生成,终将蹂躏整个社会。在灵性范畴内,由于自我的矛盾,人变得既想逃避(并弃绝)神(8、24节),又与罪恶争战不休(15节)。在物质层面,他终身都要劳苦奋斗,才能更新(16节)、维护(19节)生命最基本的过程,因为这些都受到相当程度的干扰。
从一方面而言,这种多重混乱是神所宣告的审判;从另一方面而言,这便是他失去治理权的必然后果。宇宙大合唱团既无人领导,只能以不和谐之音继续打转。从罗马书八19~23,以及我们所知未有人类以先的世界看来,似乎大自然从起初便处于一种艰难的状态,而人获得能力,可以「治服」大地(一28)(也许是在他生养众多,「遍满全地」之时,逐步进行的),但后来他堕落了,自己陷入混乱。即使到目前为止,他还有超越大自然之力(诗八6~8;雅三7),反映出这种原初的能力;而身为人的基督耶稣,满有恢复秩序之能,显示出人原初的潜力;终有一日这力量将在各处展现,直到永远(罗八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