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与《圣经》

     《约翰福音》开宗明义,从神学的角度诠释耶稣基督:“太初有道,道与神同在,道就是神”,“道成了肉身,住在我们中间,充充满满的有恩典有真理”(约1: 1, 14),给人一种深邃、玄妙的感觉。英文《圣经》将“道”译为“Word”(话),就更使人困惑。神的话只是神的一种活动,怎么能是神本身呢?正如一个人的话固然可以反映他的心思意念,但却不能说他的话就是他本人一样。有文献说,“道成肉身”(incarnation) 是耶稣基督,“道成文字”(inscripturation) 就是《圣经》。“道成肉身”的耶稣基督既是神又是人,那么,“道成文字”的《圣经》呢,既是神又是文字吗?要回答这些问题,还得从“道”说起。[10] 

      希腊文“道”(lo¢goz) 源自主前第九世纪的古动词“le¢gw”,其词义是泛指理性,如人的观念、思想、言词,等。主前第五世纪,希腊哲学家赫拉克利特 (Heraclitus, 530 -470 BC) 用“道”(lo¢goz) 指世界万变不离其宗的“宗”,是统摄宇宙的原理。主前第三世纪的斯多亚派 (Stoicism) 视“道”(lo¢goz) 为使宇宙统一、和谐的神圣动力。犹太人哲学家斐罗 (Philo, 20B.C. - 50 AD) 在他的著作中,使用“道”这个词千余次,把它看着是超越的神创造宇宙的媒介,又是超越之神与物质世界之间的一座桥梁。

      使徒约翰的“道”观强调“道”的位格、“道”的先存性、和“道成肉身”,把“道”等同于三一神中第二位格的神 -- 圣子:世界藉他而造;他成了肉身,成为人类的救主耶稣基督;他是人的光,使一切信他的人都能成为神的儿女。这样,使徒约翰的“道”观就远远超越了希腊哲学和犹太教的形而上的“道”观。但是,在《约翰福音》中,只有第一章第一、二、十四节的四个“道”(lo¢goz) 是指基督;其余三十六个“道”(lo¢goz) 是不具位格的神的话。多数学者同意,在新约《圣经》的其它书卷中,“道”(lo¢goz) 这个字虽出现过许多次,但应用在基督身上只有两次:“生命之道”(约壹1: 1) 和“神之道”(19: 13);《希伯来书》第四章第十二节中的“神的道”是否指基督,尚无定论。 为了区别“道”的不同含义,许多《圣经》的英文译本 (KJVNASNIV) 用大写的“Word() 表示特指基督的“道”,其余的“道”,则一律用小写的“word()

      用“道成文字”类比“道成肉身”是可以的,他们之间确有相似之处 (见下文);但也应明确地指出,这两者的“道”是不同的。“道成肉身”中的“道”是有位格的神,即圣子,以肉身显现的耶稣基督;“道成文字”中的“道”是没有位格的,泛指神所启示的话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