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赵中辉编,《英汉神学名词辞典》,台北:基督教改革宗翻译社,1990年增订再版,第370 - 371页。
[2] 韩大辉主编,《圣经无误的再思》,香港:厄玛奴耳团体,1994年,第81页。
[3] 同[1], 第287页。
[4] 章文新 (编辑主任),《基督教早期文献选集》,谢扶雅译 (香港:基督教文艺出版社,1995年3版),
第102 - 103页,《坡旅甲达腓立比人书》第十二章。
[5] 同[4],第49 - 50页,《伊格那丢达以弗所人书》第五章三节。
[6] 同[4],第23 - 24页,《革利免第一书》第三十章。
[7] 同[4],第32页,《革利免第一书》第四十五章二、三节。
[8] Against Heresies 2. 28. 2, 转引自Norman L. Geisler著,《历史上十大派别的圣经观》,陈宗清、吴文秋译 (台北:财团法人基督教、橄榄文化事业基金会,1986年2版),第19页。
[9] Augustine, Homily on Jeremiah 21. 2; 39. 转引自Norman L. Geisler著,《历史上十大派别的圣经观》,陈宗清、吴文秋译 (台北:财团法人基督教、橄榄文化事业基金会,1986年2版),第32页。
[10] Augustine, Epist. 82, 1, 3; 转引自Norman L. Geisler (ed.), Inerrancy, Michigan: Zondervan, 1980, p. 365.
[11] J. Pelikan and H. J. Lehman (eds.), Luther’s works, Philadelphia: Muhlenberg & Fortress, 1960, 35:153; 转引自Norman L. Geisler著,《历史上十大派别的圣经观》,陈宗清、吴文秋译 (台北:财团法人基督教、橄榄文化事业基金会,1986年2版), 第43页。
[12] John Calvin著,《基督教要义 (上册)》 ,徐庆誉译 (香港:基督教文艺出版社,1996年7版),第34页,第一卷第七章第一节。
[13] Richard P. Belcher著,《圣经无误辩》,庄张雪梅译 (香港:宣道出版社,1984年),第68页。
[14] 转引自Charles C. Ryrie著,《基础神学》(简体字版),杨长慧译 (香港:角石出版有限公司,1997
年),第119页。
[15] M. Reu, Luther and the Scriptures, Columbus, Ohio: Wartburg, 1944, p. 35; 转引自Norman L.
Geisler著,《历史上十大派别的圣经观》,陈宗清、吴文秋译 (台北:财 团法人基督教、橄榄文事
业基金会,1986年3版),第47 - 48页。
[16] Roland Bainton著,《这是我的立场 -– 改教先导马丁路德传记》,古乐人、陆中石译 (香港:道声出版社,1993年再版),第58页。
[17] 同[16],第406页。
[18] 同[16],第406页。
[19] 同[13],第74 - 79页。
[20] R. Laird Harris著,《圣经的灵感与正典》,曾立华、黄汉森译 (香港:种籽出版社,1976年初版),
第23 - 25页。
[21] 李定武 、呂沛渊译,〈芝加哥“圣经无误”宣言〉,见林慈信編,《无误圣经》,多倫多:加拿大恩
福协会,2002年,第40 - 41页;此引文的英文原文可參閱:Norman L. Geisler (ed.) ,Inerrancy, Grand Rapids, MI, Zondervan Publishing House, 1980, p. 500.
[22] Charles C. Ryrie 著,《基礎神学》(简体字初版),杨长慧译(香港:角石出版有限公司,1997年),第93页。
[23] James Montgomery Boice, Does Inerrancy Matter? Oakland: International Council on Biblical
Inerrancy, 1979, p. 13; 转引自 Paul P. Enns 著,《慕迪神学手冊》(简体版),詹正义译 (香港:福音证主协会,1994年),第158页。
[24] Paul P. Enns 著,《慕迪神学手冊》(简体版),詹正义译(香港:福音证主协会,1994年) ,第159 - 160页。
[25] 同 [24] ,第158页。
[26] 同 [24] ,第146页。
[27] Walter C. Kaiser, Jr. 著,《新约中旧约之引据》,梁洁琼译 (台北:中华福音神学院出版社,1994年) ,第19页。
[28] 潘秋松 、陈一萍编译,《活泉新约希腊文解经 卷八》,美国加州:美国活泉出版社,1999年,第
393页。
[29] 黃穎航著,〈圣经无錯誤圣经经文的根据〉,见趙君影编著,《圣经无錯误文集》,美国加州:中华
归主神学院,1994年,第41页。
[30] 趙君影编,〈圣经是上帝默示的 -- 提後三章十六節的解译〉,见赵君影编著,《圣经无錯误文集》,
美国加州中华归主神学院,1994年,147页。
[31] 同 [22] ,80页;各书卷写作的年代,根据《圣经》(啟导本) 的注释。
[32] Leon Morris 著,《我信啟示》,匯思译(香港:天道书楼,1992年),第58 - 59页。
[33] John W. Wenham 著,《基督与圣经》,黃汉森译(香港:種籽出版社,1983年),第9 -10页。
[34] 同[32],第48 - 49,144页。
[35] 中文《圣经》 (啟导本),1993年,第1516頁,约16:12的注释。
[36] 同[33],第131页。
[37] 廖加恩著,《我信圣经无误》,迴音團契出版组,1997年,第22 - 23页。
[38] 陈終道著,《天国君王 -- 馬太福音讲义》(修訂版),香港:宣道出版社,1998年,第139页。
[39] 同[24],第155页。
[40] 同[22],第99 - 100页。
[41] 同[22],第103 - 104页。
[42] 同[22],第101 - 102页。
[43] 潘秋松编译,《活泉新約希腊文解经 卷三 約翰福音》,美国加州:美国活泉出版社,1998
年,第359 - 360页。
[44] G. Compbell Morgan著,《约翰福音》,方克仁译 (美国加州:美国活泉出版社,1992年4版) ,第12页。
[45] 潘秋松编译,《活泉新约希腊文解经 卷三 约翰福音》,美国加州:美国活泉出版社,1998年,第41 页。
[46] 同[45],第43 – 44页。
[47] Fritz Rienecker著,《新约希腊文精华》,高陈宝婵编译 (香港:角石出版有限公司,1996年) ,第295页。
[48] 同[45],第44 - 45页。
[49] 曾霖芳著,《释经学》,香港:種籽出版社,1992年,71 - 72页。
[50] 詹正义等编译,《活泉新約希腊文解经 卷九》,美国加州:美国活泉出版社,1997年,604 - 605
页。
[51] 同[49],第37 - 40页。
[52] 同[13],第20页。
[53] John Shelby Spong.Rescuing the Bible from Fundamentalism: A Bishop Rethinks the Meaning of Scripture. New York: HarperColins, 1991, p. 20 - 21; 转引自D. James Kennedy & Jerry Newcombe著,《如果没有圣经》,甘耀嘉译 (台北:财团法人基督教橄榄文化事业基金会,2000年),第244
页。
[54] Gleason L. Archer著,《圣经难题汇编 (创世记 - 启示录) 》,李笑英译 (香港:角声出版社,1994年再版), 第13 - 14页。
[55] 同[54] ,第14 - 15页。
[56] 对希伯来列王年代有兴趣的读者,可以详细阅读下列书籍:Edwin R. Thiele著,《希伯来列王的年
代》,冯文庄译 (香港:种籽出版社,1981年);Edwin R.Thiele. The Mysterious Numbers of The
Hebrew Kings. Grand Rapids MI: Kregel Publications, 1994.
[57] David Edwards / John Stott 合著,《当代神学对话》,曾宗国译 (台北:校园书房出版社,1995年),第141页。
[58] Augustine. Against Faustus 11. 5; 转引自Norman L. Geisler著,《历史上十大派别的圣经观》,陈宗清、吴文秋译 (台北:财 团法人基督教、橄榄文化事 业基金会,1986年3版),第36页。
[59] 鲍会园著,《圣经的权威》,见张杨淑仪、黄淑玲 (编辑),《圣经 时代的见证》,香港:香港读经会,1992年,第40页。
[60] Alister E. McGrath著,《基督教神学手册》,刘良淑、王瑞琪译 (台北:校园书房出版社,1998年),第202页.
[61] Millard J. Erickson, Christian Theology. Grand Rapids, MI: Baker Book House, 1992, p. 225 – 227; 参见M. J. Erickson 著,《基督教神学》(卷一) (增订本), 郭俊豪、李清义译 (台北:中华福音神学院出版社,2000年),第346 - 348页。
[62] John Calvin. Institutions of the Christian Religion, 三卷二章六节;转引自Norman L. Geisler著,《历史上十大派别的圣经观》,陈宗清、吴文秋译 (台北:财 团法人基督教、橄榄文化事业基金会,1986年3版),第51页。
[63] Augustine. Letters 23.3.3; 转引自Norman L.Geisler. Decide for Yourselves: How History Views the Bible. Grand Rapids MI: Zondervan, 1982, p. 36.
[64] Charles C. Ryrie著,《圣经无误?!》,何醇丽译 (台北:财团法人基督教、中国主日学协会,1986年),第17 - 18页。
[65]同[64],第67页。
[66] 任以撒著,《系统神学》,香港:基道书楼,1998年六版,第40页。
[67] 曾霖芳著,《讲道学》,台北:校园书房出版社,1995年,第53 - 55页。
[68] Lee Strobel著,《为何说“不”?-- 基督信仰再思》,李伯明译 (香港:海天书楼,2002年) ,第11页。
[69] Billy Graham. Just as I am: the autobiography of Billy Graham. New York: HarperCollins, 1997, p.138 - 139.
[70] 同[69],第138页。
[71] 同[68],第13页。
[72] 同[2],第92 - 93页。
[73] 同[12],第38页,第一卷第七章第五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