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注释

 

 

[1] 赵中辉编,《英汉神学名词辞典》,台北:基督教改革宗翻译社,1990年增订再版,第420 - 421页。

 

[2] Stanley J. Grenz & Roger E. Olson著,《二十世纪神学评论》,刘良淑、任孝琦合译 (台北:校园书房出版社,1998), 第59 – 61页。

 

[3] Alister E. McGrath著,《基督教神学手册》,刘良淑、任孝琦合译 (台北:校园书房出版社,1998),第98页。

 

[4] Charles Hummel著,《自伽利略之后 -- 《圣经》与科学之纠葛》,闻人杰等译 (台北:校园书房出版社,2002),第196 - 201页。

 

[5] John Herman Randall, Jr., Introduction, in Isaac Newton, Newton’s Philosophy of Nature, ed. H.S.Thayer (New York: Hafner, 1953), xiv; 转引自Stanley J. Grenz & Roger E. Olson著,《二十世纪神学评论》,刘良淑、任孝琦合译 (台北:校园书房出版社,1998),第21页。

 

[6] [5],第19 - 21页。

 

[7] 关于自然神论,可参阅:[1] ,第214 – 215页;杨牧谷主编,《当代神学辞典》,台北:校园书房出版社,1997年,第282 – 283页;Roger E. Olson著,《神学故事》,吴瑞诚、徐成德译 (台北:校园书房出版社,2002),第618 - 622页。

 

[8] [1],第215页。

 

[9] Eidsmoe, Christianity and the Constitution. P.101; 转引自D. James Kennedy & Jerry Newcombe著,《如果没有耶稣》,林怡俐、王小玲译 (台北:财团法人基督教橄榄文化事业基金会,2000),第88页。

 

[10]“Washington’s Farewell Address,” reproduced in Compton’s Pictured Encyclopedia and Fact-Index, vol.15 (Chicago: F. E. Compton Co., 1965), p. 26; 转引自D. James Kennedy & Jerry Newcombe著,《如果没有耶稣》,林怡俐、王小玲译 (台北:财团法人基督教橄榄文化事业基金会,2000),第89页。

 

[11] [10]

 

[12] 杨牧谷主编,《当代神学辞典》,台北:校园书房出版社,1997年,第801页。

 

[13] [12],第338 – 339页。

 

[14] [2],第15页。

 

[15] [2],第15 -17页。

 

[16] K. B. Kuiper著,《历史的轨迹 -- 二千年教会史》,李林静芝译 (美国:海外基督使团,1999), 第260页。

 

[17] [3],第99页。

 

[18] [1],第258页。

 

[19] [5],第17 - 23页。

 

[20] Berlin, Age of Enlightenment. 14; 转引自Stanley J. Grenz & Roger E. Olson著,《二十世纪神学评论》,刘良淑、任孝琦合译 (台北:校园书房出版社,1998), 第23页。

 

[21] [3],第102页。

 

[22] [3],第103 - 106页。

 

[23] [5],第2449页。

 

[24] 杨牧谷主编,《当代神学辞典》,台北:校园书房出版社,1997年,第926页。

 

[25] [3],第100 -101页。

 

[26] [3],第102 -103页。

 

[27] 所引用的资料主要来自:[苏联] 阿尔森. 古留加 (Αρсеиџц Гулыза) 著,《康德传》,贾泽林、侯鸿勋、 王炳文译 (北京:商务印书馆)1997。古留加 (1921 --) 是哲学博士、教授、前苏联科学院哲学研究所高级研究员,对德国古典哲学的研究颇负盛名。

 

[28] [2],第28页。

 

[29] [12],第643页。

 

[30] [2],第29页。

 

[31] [12],第639页。

 

[32] 转引自:许牧世、汤清、谢扶雅编,《康德的道德哲学》,谢扶雅译 (香港:基督教文娱出版社,1991

 

     4),第28页。

 

[33] Norman L. Geisler著,《宗教哲学》,吴宗文译 (香港:种籽出版社,1983),第135 - 136页。

 

[34] [苏联]  阿尔森. 古留加著,《康德传》,贾泽林、侯鸿勋、王炳文译 (北京:商务印书馆,1997),第215 - 216页。

 

[35] [33],第216页。

 

[36] [12],第644 - 646页。

 

[37] [34],第218 – 220, 224 - 225页。

 

[38] [34],第212 - 213, 219 - 225, 235 - 236页。

 

[39] 详见[34],第236 - 237页。

 

[40] 分别见[24]644页和[32]12页。

 

[41] [24],第478 - 479页。

 

[42] 资料主要引自:侯鸿勋著,《黑格尔》,香港:中华书局,1999年再版。

 

[43] Williston Walker著,《基督教会史》(增订本) ,谢受灵、赵毅之译 (香港:基督教文艺出版社,1998年八版),第843 - 844页。

 

[44] 侯鸿勋著,《黑格尔》,香港:中华书局,1999年再版,第22页。

 

[45] [44],第51页。

 

[46] [44],第57- 59页。

 

[47] [44],第86页;关于黑格尔哲学体系的概述也主要引自该书第三章。

 

[48] [1],第226页。

 

[49] [44],第124 - 125页。

 

[50] [20],第38 - 39页。

 

[51] [44],第132135 - 136页。

 

[52] [44],第72页。

 

[53] [2],第36 - 37页。

 

[54] [2],第40 - 41页。

 

[55] [43],第845页。

 

[56] Hegel. Phenomenology of Mind, 781; 转引自[2],第42页。

 

[57] 参见[2],第41 - 43页。

 

[58] [12],第854页。

 

[59] 参见[43],第845 - 846页;[1],第81页。

 

[60] 参见[44], 第130 -131页;[1], 第326 - 327页。

 

[61] 参见 [2],第46 - 49F. D. E. Schleiermacher著,《士来马赫:宗教与敬虔》,谢扶雅编译,香港:基督教文艺出版社,1991年再版,第9 -10页。

 

[62] F. D. E. Schleiermacher著,《士来马赫:宗教与敬虔》,谢扶雅编译,香港: 基督教文艺出版社,1991年再版,第11页。

 

[63] [2],第51页。

 

[64] [62],第12 - 13页。

 

[65] [43],第841 - 842页。

 

[66] 参见:[43],第842 - 843页;[61],第11 - 17页。

 

[67] [2],第52 - 53页。

 

[68] [2],第51 - 52页。

 

[69] [62],第14页。

 

[70] F. D. E. SchleiermacherThe Christian Faith, Edinburgh:  T&T Clark Ltd, 1999, p. 371, §91; 参见:谢扶雅编译,《士来马赫:宗教与敬虔》,香港:基督教文艺出版社,1991年再版,第443页。

 

[71] 参见[2],第54页。

 

[72] F. D. E. SchleiermacherThe Christian Faith, Edinburgh:  T&T Clark Ltd, 1999, p. 115, §27; 参见:谢扶雅编译,《士来马赫:宗教与敬虔》,香港:基督教文艺出版社,1991年再版,第411页。

 

[73] F. D. E. SchleiermacherThe Christian Faith, Edinburgh:  T&T Clark Ltd, 1999, p. 76, §15; 参见:谢扶雅编译,《士来马赫:宗教与敬虔》,香港:基督教文艺出版社,1991年再版,第373页。

 

[74] [2],第54 - 55页。

 

[75] F. D. E. SchleiermacherThe Christian Faith, Edinburgh:  T&T Clark Ltd, 1999, p. 591, §128;参见:谢扶雅编译,《士来马赫:宗教与敬虔》,香港:基督教文艺出版社,1991年再版,第451页。

 

[76] F. D. E. SchleiermacherThe Christian Faith, Edinburgh:  T&T Clark Ltd, 1999, p. 597, §130;参见:谢扶雅编译,《士来马赫:宗教与敬虔》,香港:基督教文艺出版社,1991年再版,第451页。

 

[77] F. D. E. SchleiermacherThe Christian Faith, Edinburgh:  T&T Clark Ltd, 1999, p. 604, §131; 参见:谢扶雅编译,《士来马赫:宗教与敬虔》,香港:基督教文艺出版社,1991年再版,第451页。

 

[78] F. D. E. SchleiermacherThe Christian Faith, Edinburgh:  T&T Clark Ltd, 1999, p. 609, §132; 参见[2],第54页。

 

[79] F. D. E. SchleiermacherThe Christian Faith, Edinburgh:  T&T Clark Ltd, 1999, p. 608, §132; 参见:谢扶雅编译,《士来马赫:宗教与敬虔》,香港:基督教文艺出版社,1991年再版,第451页。

 

[80] F. D. E. SchleiermacherThe Christian Faith, Edinburgh:  T&T Clark Ltd, 1999, p. 194, §50.

 

[81] [2],第55页。

 

[82] [80]p. 738 - 739; 另参见Alister E. McGrath著,《基督教神学原典箐华》,杨长慧译 (台北:校园书房出版社,1998),第151 - 152页。

 

[83] [80]p. 742, §171, p.747, §172; 另参见[2],第56页;[62],第460页。

 

[84] [80]p. 738, §170; 参见[2],第56页;[62],第459页。

 

[85] [80]p. 331; 另参见[62],第440 - 441页;[2],第55页。

 

[86] [80]p.179, §47; 参见[2],第55页。

 

[87] [80]p.159, §43, p.161, §44; 另参[62],第429 - 430页;[2],第55页。

 

[88] [80]p.393, §96.

 

[89] [80]p.389, §95; 参见[62],第444页。

 

[90] [80]p.385, §94; 参见[62],第444页;[2],第57页。

 

[91] [80]p.413, §98; 参见[62],第445页。

 

[92] [80]p.417, §99; 参见[62],第445页。

 

[93] [80]p.425, §100; 参见[62],第445页;[2],第57页。

 

[94] [80]p.431, §101; 参见[62],第445页。

 

[95] [2],第46页。

 

[96] [2],第27页。

 

[97] [2],第61页。

 

[98] [2],第17页。

 

[99] Norman L. Geisler著,《宗教哲学》,吴宗文译 (香港:种籽出版社,1983),第109 - 110页。

 

[100]Norman L.  Geisler著,《历史上十大派别的圣经观》,陈宗清、吴文秋译 (台北:财 团法人基督教 、橄榄文化事业基金会,19863),第76 - 77页。

 

[101] David Edwards / John Stott合著,《当代神学对话》,曾宗国译 (台北:校园书房出版社,1995),第218 - 21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