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吴罗瑜 (主编) ,《圣经新辞典 (上) 》,中国神学研究院译 (香港:天道书楼有限公司、中国神学研究院,1997 年三版) ,第688页。
[2] B. B. Warfield.The Inspiration and Authority of Bible. 1951, p. 155; 转引自吴罗瑜 (主编) ,《圣经新辞典 (上) 》,中国神学研究院译 (香港:天道书楼有限公司、中国神学研究院,1997 年三版) ,第688页。
[3] Richard P. Belcher 著,《圣经无误辩》 (A Layman’s Guide to the Inerrancy Debate) ,庄张雪梅译 (香港:宣道出版社,1984 年) ,第 24 - 25 页。
[4] 同[3],第25 - 30页。
[5] 陈终道著,《新约书信详解》(简体字合订本) ,香港:金灯台出版社,1997 年,第205页。
[6] 詹正义编译,《活泉新约希腊文解经 卷六:哥林多前后书》,美国加州:美国活泉出版
社,1991年,第299 - 300页。
[7] 转引自[6],第300页。
[8] Walter C. Kaiser 著,《新约中之旧约引据》,梁洁琼译 (台北:中华福音神学院出版社,1994年) ,第228 - 229页。
[9] James Flamming, Could God Trust Human Hands? in Is the Bible a Human book? ed. Joseph Green and Wayne E. Ward. Nashville: Broadman, 1970, p. 10 - 11; 转引自[3],第23页。
[10] 同[8],第21页。
[11] Bernard Ramm 著,《基督教释经学》,詹正义译 (美国加州:美国活泉出版社,1989年三版) ,第188 页。
[12] 同[3],第27页。
[13] 参见:[3],第27页;Gleason L. Archer 著,《圣经难题汇编 (《创世记》-- 《启示录》) 》
(Encyclopedia of Bible Difficulties (From Genesis to Revelation) ) ,李笑英译 (香港:角声出版社,1994年再版) ,第511 - 512页。
[14] 林道亮著,《圣经的启示与权威》,新加坡:新加坡神学院,1977年,第5 - 8页。
[15] 同[8],第24 - 25 ,335 - 336页。
[16] 同[8],第335页。
[17] 同[8],第85页。
[18] 参见:[8],第86 - 87页;《圣经》(启导本) ,香港:海天书楼,1993年六版,第1223页,8: 13 注释,第1224页,9: 3 注释,第1226页,11: 5 注释。
[19] 同[8],第85页。
[20] 同[8],第90 - 91页。
[21] 同[8],第91页。
[22] 同[8],第93页。
[23] 同[8],第94页。
[24] 同[8],第94 - 95页。
[25] 同[8],第95页。
[26] 同[8],第97页。
[27] 同[8],第180页。
[28] 同[8],第181页。
[29] F. Godet, Commentary on the First Epistle of St. Paul to the Corinthians, A. Cusin trans. , Grand Rapids: Zondervan, 1957, p. 13, 16; 转引自[8],第317页。
[30] John Calvin. The First Epistle of Paul to the Corinthians. J. W. Fraser trans., Grand Rapids: Eerdmans, 1960, p. 187 - 188; 转引自[8],第317 - 318页。
[31] A. P. Stanley. The Epistles of St. Paul to the Corinthians. London: John Murray, 1867, p. 142 ;转引自[8],第318 - 319页。
[32] 同[8],第320页。
[33] 同[8],第322页。
[34] 同[14],第7页。
[35] Sidney Collett 著,《真理的圣经》,香港:基督福音书局,1956年,第109 - 11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