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上的讨论为《诗篇》中的咒诅诗句作了辩解,以消除误解和负面影响。但这还不够。既然《圣经》各书卷,包括《诗篇》,都是神所默示的,而且是“字句默示”的,那么,《诗篇》中的这些含咒诅的字句也是神所默示的。因此,它们对历世历代的信徒,对当今的基督徒都应该有正面、积极的意义。但是,它们“於教训、督责、使人归正、教导人学义”(提后3:16)的益处是什么呢?
首先,它们使基督徒看到昔日的信徒为信仰所付出的惨烈代价。鲁益师说;“读《诗篇》的时候,若只惊愕於诗人的寡仁,却没有任何其他的感受,脑筋也未免太直了。这些咒诅的确残忍,但必须想象是谁使诗人落入这种光景的,……这是被暴行和不公激发出来的。”[38] 柯纳德说:“如果没有《诗篇》,我们比较不会陷入尴尬,但是对于‘地上黑暗之处’,是‘满了强暴的居所’,恐怕也会缺乏认识;而事实上,这种强暴足以令忠诚之士也承受不住。”[39] 所以,如果有人说,他心中没有诗人那么强烈的情绪。这是可能的,因为他没有遭遇到那么深重的灾难。白如格文问道:“今天谁需要用这种方式祷告?今天谁有权用这种方式祷告?那可能是一个被强暴的妇女,……那可能是在南非洲(或者在美国)的一个黑人,……或者可能是一个饱受战争摧残的巴勒斯坦的农民,……”[40] 人同此心,心同此理。抛掉冷眼旁观、自命清高的局外人心态,设身处地地进入诗人的历史境遇,就能从诗人所承受的苦难中受到激励,立定心志“天天背起自己的十字架来” 跟从主耶稣(路9:23),甘心乐意为主受苦,欢喜配为主受辱(徒5:41)。“为义受逼迫的人有福了,因为天国是他们的”(太5:10)。
诗人处处关切神的荣耀,时时尊崇神的律法,实在是基督徒的楷模。今天,理性主义反对权威,后现代主义否定绝对真理,物欲横流,世风日下。许多基督徒美其名曰“爱仇敌”,实则是在悖逆神和对抗神的道德、律法的各种恶行面前,明哲保身、不闻不问,甚至姑息养奸、随波逐流。“与许多现代人的态度 -- 美其名曰“基督徒的仁慈” -- 相比,诗人的严肃实在更近乎真理。”[41] 对罪恶的“宽容主义”,是对神的道德律的弛缓和倦怠,对人类、对神的国度危害更大,绝不会比诗人那种嫉恶如仇的激情更见悦於神。[42] 基督徒应该像诗人一样,爱憎分明,嫉恶如仇,在今天这个弯曲悖谬的世代,作盐、做光,荣耀主名。
今天一些基督徒,但凡神没有按照他们的要求兑现,立时怨声不绝;稍遇困难、曲折,马上怀疑神的信实和慈爱;如果遭到些许不公、委屈,一定要“针尖对麦芒”,一吐为快;不是“宁可让步,听凭主怒”(罗12:19),却常是“决不让步,任凭己怒”。与之鲜明对比的是,诗人在当时那样深重的逼迫、杀戮、羞辱中,没有对神有丝毫怨恨、怀疑,有的只是对神的完全信靠、仰望。他们不也是像云彩般围绕基督徒的信心见证人吗?
基督徒在祷告中能否使用类似诗人的那种咒诅词句?并没有一致的意见。有人认为,“只要认定,祈求的关键不是我们的名誉或个人的敌人,仍是关系着我们主的尊名与国度”,基督徒可以发出类似的祷告。[43] 另一些人则认为基督徒的祷告不可再有含咒诅的字句,因为在诗人的世代和现今的世代之间,有耶稣基督的十字架相隔。无罪的神子替有罪的人类受死,已显示了神对罪所持的愤怒态度;故在现今时代,神不必以立时的惩罚来彰显他的公义与公正。[44] 基督徒是叫世人与神和好的使者,现今已是报好信息的日子。[45]
虽然有上述的分歧,但大家有两点是一致的。一是对悖逆神、迫害神的子民的恶行要深恶痛绝。爱罪人不是爱他们的罪行。爱罪人,是为了以善胜恶,使恶人从撒旦转向神,却千万不可姑息、效法他们的恶行。第二,他们都强调末日审判的可怕性。《使徒行传》中记录的第一位基督徒殉道者司提反临死之前为仇敌祷告(徒7:60),“为从前抗议、控诉的传统划上了句点”;可是司提反的祷告只有藉着仇敌的悔改,才会蒙神垂听。“否则,从天上看来,这血依旧在他们头上。即便是基督代赎的宝血,……对于那些弃绝神的人,仍然成了定罪的证据。”[46] 柯纳德还指出,主耶稣基督确实带来了救恩,但这救恩却也将审判带近了:
新约所启示的是比《诗篇》“更严厉的审判”,因为它所讲论的,是整个人类的命运。我们将诗六篇八节与《马太福音》七章二十三节对照,便可清楚看见这一点:“你们这些作恶的人,离开我去罢”,这句话在大卫是解放的呼喊,在基督却成了死亡的宣告。但原则却是相同的:真理与虚谎不能同时存在。……被大卫赶走是一回事,被基督徒赶走则非同小可,那是最后无可挽回的驱逐,而福音书几乎每一则比喻都是以此为高潮的。[47]
艾基新也强调说:
无论如何,我们不应忽视新约《启示录》六章十节,该节经文记载在大灾难的日子里,殉道的圣徒向神发出呼吁:“圣洁真实的主阿!祢不审判住在地上的人给我们伸流血的冤,要等到几时呢?”到了末时,不信神者将受撒旦摆布,他们所行流人血的暴行已到了极点。到那时候,要求神施行审判是恰当的;神亲临这个罪恶的世界,施行这个世界所当得的惩罚。[48]
总之,基督徒应该从诗人的咒诅诗句中学习:爱憎分明,疾恶如仇,成为当今时代的中流砥柱,荣耀神的名;懂得信徒在世上有苦难(约16:33);在患难、逼迫中要百般忍耐,完全信靠神,并挽救失丧的罪人。
像“旧约中的神”一样,这一部分的讨论并没有提供完满的答案。解决这一类的问题,信心要素是极为重要的。笔者有切身体验。十几年前,笔者参加了一个查经班的慕道组。为了把基督教搞个“水落石出”,与另一位慕道友同时开始读《圣经》。可是不久以后,在查经班再也见不到这位慕道友了。后来在别的地方遇见他,笔者问:“为什么这一段时间不见你来查经班呢?”没想到,他的反应非常激烈.:“我已经读了《圣经》了。在出埃及、进迦南的时候,神竟屠杀了那么多的人!这样残忍的神,我怎么能信呢?!我再不也会去查经班了!”笔者听后,张口结舌,默然无语。因为,笔者和他的想法一样,正陷入极大的挣扎之中。但是,笔者当时反躬自问:这么血腥的杀戮,为什么非要记录在《圣经》中呢?为什么《圣经》一版再版却不将它们删掉呢?许多基督徒都是有学问、有头脑之辈,他们肯定读过旧约《圣经》、知道以色列人出埃及时所发生的事,他们为什么却能相信耶和华、而且信得那么虔诚呢?虽然没有答案,但笔者相信,《圣经》记载这些事,必定有自己尚不知道的道理。就是这个信念,迫使笔者咬着牙继续去查经班。随着对《圣经》理解的加深,许多疑团也逐渐化解。后来,笔者信了主,而且成为一位传道人。但那位慕道友,笔者再没有在教会看见过。笔者常常为他祈祷,希望主能得到他。否则,一念之差,就是生死之别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