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谓后现代主义

 

后现代主义(postmodernism)并不是一个很明确的运动,乃是多种思想体系的混合物。熊璩说,2003年秋天,他在美国斯坦福大学的校园里撞见后现代主义大师若提(Richard Rorty)。这位大师说,“人家总是告诉我,我写的东西是后现代主义,但我不知道什么是后现代主义。”[1] 其实,若要把后现代主义作一个清楚的定界,这种做法本身就违反了后现代主义的精神。[2] 后现代主义是对现代主义(modernism)的逆动。麦卡伦(Dennis McCallum)指出,“后现代主义就是现代主义之后,意思是超越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者相信自己已经看穿了现代主义。”[3] 尽管后现代主义的定义和起源年代都难于确定,但它的雏形可以追溯到尼采的虚无主义。学者一般认为,后现代主义形成於二十世纪下半叶,并於二十世纪末期开始主导西方世界。唯一连接后现代主义这个混合体的,是共同对现代主义的反思与批判。[4] 要洞察后现代主义,必须首先把握现代主义。

 

本书第四章已经谈到,现代主义的基本特征是理性至上、科学至上。现代主义者认为宇宙是一架物质的、复杂的、精确运转的大机器;人们可以运用理性思辨和科学实验,不断地掌握宇宙的规律,不断地认识客观的真理。因此,现代主义者排斥一切有关神的概念和超然事件,对人类和世界的前景充满自信和乐观。但是,随着科学的发展,理性至上和科学至上受到越来越大的挑战。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和海森堡的测不准原理,暴露了人的认知的有限性和科学真理的相对性。现广为科学家所接受的宇宙大爆炸理论表明宇宙不是永恒的,是有开始有终结的,从而动摇了唯物主义的根基。越来越多的证据也从根本上质疑进化论的真确性。二十世纪的两次世界大战和日益沉沦的人类道德,猛烈地荡涤着现代主义者的乐观情绪。陈爱光写道:

 

 

 

由笛卡尔开始、抱着乐观精神而展开的这个运动,便被称为启蒙运动。当时的思想家真正认为,他们得到了光照(enlightened),脱离了捆索知识的黑牢。现代人因着发现了理性的能力,就不再受到捆绑。启蒙的火炬传了三个世纪,而到了我们这一代,终于有人说:“启蒙运动的光丝毫没有照亮人类的黑暗。”[5]

 

 

 

在对现代主义的反思和批判中,后现代主义开始崛起。后现代主义否定人类认识客观真理的能力,提倡相对主义(relativism):认为真理是捉摸不透的东西;真理不是外在、客观、一成不变的,而是主观、相对、不断变化的;真理不是被发现的,而是由群体或个人发明的。它主张用文化相对主义(cultural relativism)、“地域性知识”(local knowledges)或“典范”(paradigms)取代客观真理。[6] 后现代主义有很大的包容性,对个人主观的属灵经验也很有兴趣。神秘宗教和新纪元运动(New Age Movement)不是直接从后现代主义衍生出来的,但它们与后现代主义互相影响,很快合流。[7] 后现代主义的主要特征是相对性、多元性和包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