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注 释

 

 

[1] 熊璩著,《后现代社会对宣教的挑战》,载於《举目》季刊,美国加州:美国校园福音团契(海外校园杂志社),第十二期,200311月,第28页。

 

[2] 陈爱光著,《光怪陆离幕后的掌控线 -- 后现代现象的哲学背景(一)》,载於《恩福》杂志,美国加州:恩福基金会,第一卷第一期,200110月,第7页。

 

[3] Dennis McCallum (总编),《解毒后现代》(The Death of  Truth),南南南译(台北:校园书房出版社,2003年),第20页。

 

[4] 城郭著,《后现代主义与基督教信仰》,载於《生命季刊》,美国伊利诺州:生命出版社,总第二十九期,20043月,第55页。

 

[5] 陈爱光著,《光怪陆离幕后的掌控线 -- 后现代现象的哲学背景(二)》,载於《恩福》杂志,美国加州:恩福基金会,第二卷第一期,20021月,第6页。

 

[6] [3],第3439页。

 

[7] [3],第237 - 239页。

 

[8] [2]

 

[9] [3],第35 - 40页。

 

[10] [3],第12页。

 

[11] [3],第41页。

 

[12] 陈爱光著,《光怪陆离幕后的掌控线 -- 后现代现象的哲学背景(三)》,载於《恩福》杂志,美国加州:恩福基金会,第二卷第二期,200210月,第9页。

 

[13] 庄祖鲲著,《后现代思潮冲击下的基督教释经学》,载於载於《举目》季刊,美国加州:美国校园福音团契(海外校园杂志社),第十二期,200311月,第18页。

 

[14] [13],第19页。

 

[15] [5],第8页。

 

[16] [5],第8页。

 

[17] [4],第58页。

 

[18] Norman L. Geisler and Ronald M. Brooks合著,《当代护教手册》(When Skeptics Ask),扬长慧译(台北:校园书房出版社,1994年),第296页。

 

[19] [3],第59页。

 

[20] [18],第299页。

 

[21] [18],第299页。

 

[22] 转引自[3],第207页。

 

[23] ] 参见庄祖鲲著,《后现代思潮对基督教护教学的挑战》,载於载於《举目》季刊,美国加州:美国校园福音团契(海外校园杂志社),第十三期,20043月,第15 - 16页。

 

[24][3],第291页。

 

[25] 参见[3],第312页。

 

[26] [12]

 

[27] 参见[2],第7页;[12],第9页。

 

[28]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