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经者的素质

 释经者应该是一个重生得救的基督徒。主耶稣对尼哥底母说:“我实实在在的告诉你,人若不重生,就不能见神的国”(约33)。主耶稣所说的“重生”的“重”(a[nwqen 字,有“从上头”(可1538)、“从天上”(约331)、“从起头”(路13)和“再”(加49)等含义。尼哥底母的困惑在於,他只把它理解为“再”。主耶稣所讲的,“是第二次的生,可以肯定地说是重生;但却是由圣灵从上头而生的。这是约翰常用的双关语用法。”[i] 使徒保罗说:“你们既听见真理的道,就是那叫你们得救的福音,也信了基督,既然,就受了所应许的圣灵为印记”(弗113),成为一个新造的人(林后517)。有圣灵进驻的人,就是重生得救的人。为什么要求释经者必须是重生得救的人呢?对此,达兹(Marcus Dods)有精辟的见解:

若要了解并使用《圣经》,读《圣经》的人必须拥有当初感动《圣经》的作者了解并记录神给他们的启示的同一个灵。《圣经》是一份记录,但它不是一份已死的人和事的死纪录,而是一份由活的圣灵所默示、现在仍对人说话的记录...《圣经》是一个媒介,藉着它,活神把自己显现给人认识。但是,读《圣经》的人,若要在《圣经》中找到神的灵,他自己必须拥有那位圣灵。[ii]

这并不是说,没有重生的人完全看不懂《圣经》。使徒保罗说:“然而属血气的人不领会神圣灵的事,反倒以为愚拙;并且不能知道,因为这些事惟有属灵的人才能看透”(林前214)。在这里,“领会”的希腊字是“devcomai”,在和合本新约《圣经》中,它主要被译为“接待”(27次),其次是“领受”(8次),再其次是:“承受”、“拿”、“接”、“接过来”(各2次),“留”、“接受”、“接纳”、“领会”、“戴上”等(各一次)。[iii] 可见,devcomai的基本含义是“接待”,如,“凡不接待你们,不听你们话的人,你们离开那家,或是那城的时候,就把脚上的尘土跺下去”(太1014);“人接待你们,就是接待我;接待我,就是接待那差我来的”(太1040)。此外,《哥林多前书》二章十四节的经文中,“知道”一词的希腊字是“ginwjskw”,在和合本新约《圣经》中,绝大分被译为“知道”,但“约瑟醒了,起来,就遵着主使者的吩咐,把妻子娶过来;只是没有和她同房,等她生了儿子,就给起名叫耶稣”(太124-25)中的“同房”也是“ginwjskw”。[iv] 所以,这个字不是指头脑中的知识,而是从经验中获得的、与认知对象之间的亲密认识。

主耶稣对尼哥底母说:“人若不重生,就不能见神的国”(约33)。也就是说,不重生就不能了解神国的性质,不能分享神国的福分。[v] 不相信耶和华神的人,可以读懂神六天造天地万物和用尘土造人的记载,但只会把它们当着天方夜谭,是不会相信的;他们能读懂耶稣的十字架上为人的罪死了、第三天又从死里复活了的事实,但会觉得愚昧可笑,是不会认罪悔改、接受耶稣的救恩的;他们可以读明白主耶稣关于凡事仰望、交托神、不要为明天忧虑的教导,但认为是根本不现实、是行不通的;等等。所以,属血气的人可以懂得《圣经》的字面意思,但“没有属灵的容量去接纳或支取属灵的真理。”[vi]  当然,慕道的人在读《圣经》时,被《圣经》的话语所开启、震撼,从而降伏在神面前的事例也时有发生。但这是圣灵藉着《圣经》在人身上所作的感动的工作,而非来自慕道的人自身的领悟能力。

 




[i] Archibald T. Robertson原著,《活泉新约希腊文解经 卷三:约翰福音》,潘秋松编译(美国活泉出版社,1998年),第123-124页。

[ii] Marcus Dods, The Nature and Origin of the Bible. p. 102;转引自:Bernard Ramm. Protestant Biblical Interpretation. MI: Ann Arbor, 1970, p. 12-13. 

[iii] 潘秋松编著,《解析式新约经文汇编》,美国麦种传道会,2002年,第746966页。

[iv] 潘秋松编著,《解析式新约经文汇编》,美国麦种传道会,2002年,第230406-407页。

[v] Bernard Ramm著,《基督教释经学》,詹正义译(美国加州:美国活泉出版社,1989年),第12页。

[vi] Roy B. Zuck著,《基础解经法》,杨长慧译(香港:宣道出版社,2001年),第3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