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辞举隅

 

刘翼凌先生是“福音文宣社”(Evangel Literature, Inc.)的创办人,对中国文学和《圣经》文学的研究皆有很深造诣。他写了一本书《圣经与修辞学》,将中国文学中的修辞与《圣经》文学中的修辞相对比,使人大开眼界。罗香林在该本的序言中这样写道:

基督(教)《圣经》译成中文,已经有百多年了。现在通行的国语译本也有几十年了。城市与乡村,都有人根据它来讲、来读、来唱。可是《圣经》行文,不注重华美,却注重朴实,把原著的精神和风貌传达出来,浅显易解。好像宗庙茅屋洁雅无垢,好像平淡的肉羹,明净的清水,一见到它,自然会心端意正。像这样的经文,一读到它,自然也会起庄严敬虔之感。

我们要知道神言里蕴藏的灵义,正像夜里会闪耀发光的藏玉,自然会彰显,什么都遮掩不住的。这正合老子的“大巧若愚”的话。不幸的是:时下文艺之士,论起《圣经》来,只惜其“拙”,未见其“巧”,以其真朴为可惜,而不知其简浅可贵,这哪里算得是知言?

吾友刘翼凌先生,撰《圣经与修辞学》一书,分列二十四章,用以解析《圣经》修辞之美,并多引其他名著,以证实其说。这是主内作家所未曾尝试的。这本书使尊荣圣道、悦服圣言的,不单可以遵行灵训,还可以欣赏《圣经》的语文。正如韩愈(文公)所说:“不惟其辞之好,好其道焉尔。”刘先生算得上为主道而尽心尽力的人啊。[i]

笔者将顺着刘翼凌先生的思路,从他的著作中采摘一些例子,窥豹一斑,品味《圣经》文学之美。

 




[i] 刘翼凌著,《圣经与修辞学》,美国加州:福音文宣社出版,香港宣道出版社总代理,1988年,8-9页。

 

对偶

用字相等、句法相似的两句话,成对地排列起来,都叫对偶;前后句的意思可以相似、相补,也可以相反。[i] 例如

“圣人不死,大盗不止”(《庄子.月去 箧》,《庄子集释》第158页)。意思是说,标榜仁义、自以为圣智的统治者不绝迹,大盗窃国夺权活动就不会停止。[ii]

“流丸止於瓯臾,流言止於知者”(《荀子.大略》,《荀子集解》第339页)。流:滚动的弹丸;瓯臾(o\uyu*):两种瓦质的容器,在此指凹下之地;流言:谣言;知者:知者,聪明人。前句陪衬,引出后句:明智之人能识破流言蜚语,使之无法惑人。[iii]

“白发无情侵老境,青灯有味似儿时”(南宋.陆游《秋夜读书每以二鼓尽为节》,《陆游集》第24页)。意思是:自己虽已是白发老者,但在灯下读书,仍像儿时一样兴趣盎然。[iv]

“青山看景知高下,流水闻声觉深浅”(唐.张谓《西亭子言怀》,《全唐诗》第2021页)。[v]

“青山高而望远,白云深而路遥”(唐.王勃《送白七序》,《全唐文》第1849页)。描写出行着路途遥远。[vi]

“挽弓当挽强,用箭当用长,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唐.杜甫《前出塞九首》之六,《全唐诗》第2292页)。挽弓:开弓;强:张力大的弓。[vii]

玩人丧德,玩物丧志”(《尚书.旅獒》,《十三经注疏》第195页)。[viii]

“一叶蔽目,不见泰山;两豆塞耳,不闻雷霆”(《鹖冠子.天则》,《鹖冠子》(上)第6页)。比喻受片面现象的影响,不能认清事物的本质。[ix]

《圣经》中也不乏对偶:

“若不是耶和华建造房屋,建造的人就枉然劳力;若不是耶和华看守城池,看守的人就枉然儆醒”(诗1271)。

“骄傲在败坏以先,狂心在跌倒之前”(箴1618)。

“压伤的芦苇,他不折断;将残的灯火,他不吹灭”(赛423)。

“愿公平如大水滚滚,使公义如江河滔滔”(摩524)。

            “谁愿为大,就必作你们的佣人;谁愿为首,就必作你们的仆人”(太2026-27)。

“智慧之子,使父亲欢乐;愚昧之子,叫母亲担忧”(箴101)。

“多言多语难免有过;禁止嘴唇是有智慧”(箴1019)。

“温良的舌,是生命树;乖谬的嘴,使人心碎”(箴154)。

 




[i]刘翼凌著,《圣经与修辞学》,美国加州:福音文宣社出版,香港宣道出版社总代理,1988年,27页。

[ii] 参见:刘兰英等(主编),《中国古代名言隽语大辞典》,北京:商务印书馆,2001年,第241页;刘翼凌著,《圣经与修辞学》,美国加州:福音文宣社出版,香港宣道出版社总代理,1988年,28页。

[iii]参见:刘兰英等(主编),《中国古代名言隽语大辞典》,北京:商务印书馆,2001年,第597页;刘翼凌著,《圣经与修辞学》,美国加州:福音文宣社出版,香港宣道出版社总代理,1988年,28页。

[iv]参见:刘兰英等(主编),《中国古代名言隽语大辞典》,北京:商务印书馆,2001年,第224页;刘翼凌著,《圣经与修辞学》,美国加州:福音文宣社出版,香港宣道出版社总代理,1988年,28页。

[v]刘兰英等(主编),《中国古代名言隽语大辞典》,北京:商务印书馆,2001年,第386页。

[vi]刘兰英等(主编),《中国古代名言隽语大辞典》,北京:商务印书馆,2001年,第386

[vii]参见:刘兰英等(主编),《中国古代名言隽语大辞典》,北京:商务印书馆,2001年,第571页;刘翼凌著,《圣经与修辞学》,美国加州:福音文宣社出版,香港宣道出版社总代理,1988年,28页。

[viii]刘兰英等(主编),《中国古代名言隽语大辞典》,北京:商务印书馆,2001年,第386页。

[ix]刘兰英等(主编),《中国古代名言隽语大辞典》,北京:商务印书馆,2001年,第4页。

 

映衬

 

对偶着意将两个类似的句子互相对照,偏重于句子的形式。映衬则是将相反的两件事互相对照,更着眼于句子的内容。[i] 例如:

“圣人千虑,必有一失;愚人千虑,必有一得”(《晏子春秋.内篇.杂下》,《晏子春秋校注》第167页)。圣人:圣智之人;虑:思考,谋算。[ii]

“鱼失水则死,水失鱼犹为水”(《尸子.君治》,《尸子》(上)第18页)。这是说:统治者需要人民,而人民并不见得需要统治者。[iii]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唐.杜甫《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全唐诗》第2265页)。[iv]

“一日行善,天下归仁;终朝为恶,四海倾覆”(南朝宋.范晔《后汉书.朱穆传》,《后汉书》第1468页)。归仁:归服於仁德;倾覆:指政权覆灭。[v]

“一噎之故,绝谷不食;一蹶之故,却足不行”(汉.刘向《说苑.谈丛》,《说苑校补》第336页)。噎(y{e):咽喉因进食受阻;蹶(jye;):跌倒;却足:后退。比喻遭受挫折便畏缩不前。[vi]

《圣经》中也有许多映衬:

的怒气不过是转眼之间,的恩典乃是一生之久。一宿虽有哭泣,早晨便必欢呼”(诗305)。

“流泪撒种的,必欢然收割”(诗1265)。

“义人的勤劳致生;恶人的进项致死”(箴1016

“入口的不能污秽人,出口的乃能污秽人”(太1511)。

“凡自高的必降为卑,自卑的必升为高”(太2312)。

必兴旺,我必衰微”(约330)。

“神阻挡骄傲的人,赐恩给谦卑的人”(雅46)。

 




[i]刘翼凌著,《圣经与修辞学》,美国加州:福音文宣社出版,香港宣道出版社总代理,1988年,33页。

[ii]参见:刘兰英等(主编),《中国古代名言隽语大辞典》,北京:商务印书馆,2001年,第240页;刘翼凌著,《圣经与修辞学》,美国加州:福音文宣社出版,香港宣道出版社总代理,1988年,33页。

[iii]刘兰英等(主编),《中国古代名言隽语大辞典》,北京:商务印书馆,2001年,第447页。

[iv]参见:刘兰英等(主编),《中国古代名言隽语大辞典》,北京:商务印书馆,2001年,第278页;刘翼凌著,《圣经与修辞学》,美国加州:福音文宣社出版,香港宣道出版社总代理,1988年,34页。

[v]刘兰英等(主编),《中国古代名言隽语大辞典》,北京:商务印书馆,2001年,第3页。

[vi]刘兰英等(主编),《中国古代名言隽语大辞典》,北京:商务印书馆,2001年,第14页。

 

层递

“物有本末,事有始终,知所先后,则近道亦”(大学)。刘翼凌说,若把这个道理用在语言上,便是层递。层递这种修辞方法,是把两个以上、有先后、轻重、大小之分的事物依次排列,层层递进。层递分阶升和趋下两类。[i] 比如: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孟子. 公孙丑》(下),《十三经注疏》第2693页)。天时:指於攻守有益的自然气候条件;地利:有利的地理形势;人和:人的团结一致。[ii]

“古之欲明明德於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礼记.大学》,《十三经注疏》第1673页)。明明德:彰显美德;齐:整治。[iii]

“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学之,又次也;困而不学,民斯为下亦”(《论语. 季氏》,《十三经注疏》第2522页)。大意为:生来就明白道理的属上等;经过学习而懂道理的属次等;遇到困难才学道理的属于更次一等;遇到困辱也不肯学习的,在民众中以此为下等了。[iv]

“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老子》四一,《老子注》第26页)。上士、中士、下士:按道家标准划分的上等人、中等和下等人;若存若亡:将信将疑,既重视又不重视;笑:嘲笑。[v]

“上士忘名;中士立名;下士窃名”(北朝齐.颜之推《颜氏家训.名实篇》,《颜氏家训集解》第280页)。[vi]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左传.庄公十年》,《十三经注疏》第1767页)。鼓:击鼓,军中出击的信号;作:振奋;再:第二次。意为:第一次击鼓进军,士气振奋;第二次,士气已低;第三次,士气已殆尽了。故,作事要鼓足干净,一举成功。[vii]

《圣经》中的层递的例子:[viii]

“不从恶人的计谋,不站罪人的道路,不坐亵慢人的座位”(诗11)。

“耶和华的声音大有能力,耶和华的声音满有威严。耶和华的声音震破香柏树,耶和华震碎黎巴嫩的香柏树”(诗294-5)。

“预先所定下的人又召他们来;所召来的人,又称他们为义;所称为义的人,又叫他们得荣耀”(罗830)。

“私欲既怀了胎,就生出罪来;罪既成长,就生出死来”(雅115)。

“正因这缘故,你们要分外的殷勤;有了信心,又要加上德行;有了德行,又要加上知识;有了知识,又要加上节制;有了节制,又要加上忍耐;有了忍耐,又要加上敬虔。有了敬虔,又要加上爱弟兄的心;有了爱弟兄的心,又要加上爱众人的心”(彼后15-7)。

“耶和华在天上,在地下,在海中,在一切的深处,都随自己的旨意而行”(诗1356)。

“剪虫剩下的,蝗虫来吃;蝗虫剩下的,蝻子来吃;蝻子剩下的,蚂蚱来吃”(珥14)。

“只是我告诉你们,什么誓都不可起,不可指着天起誓,因为天是神的座位;不可指着地起誓,因为地是的脚凳;也不可指着耶路撒冷起誓,因为耶路撒冷是大君的京城。又不可指着你的头起誓,因为你不能使一根头发变黑变白了”(太534-36)。

 




[i]刘翼凌著,《圣经与修辞学》,美国加州:福音文宣社出版,香港宣道出版社总代理,1988年,5页。

[ii]参见:刘兰英等(主编),《中国古代名言隽语大辞典》,北京:商务印书馆,2001年,第102页;刘翼凌著,《圣经与修辞学》,美国加州:福音文宣社出版,香港宣道出版社总代理,1988年,55页。

[iii]参见:刘兰英等(主编),《中国古代名言隽语大辞典》,北京:商务印书馆,2001年,第192页;刘翼凌著,《圣经与修辞学》,美国加州:福音文宣社出版,香港宣道出版社总代理,1988年,55页。

[iv]参见:刘兰英等(主编),《中国古代名言隽语大辞典》,北京:商务印书馆,2001年,第221页;刘翼凌著,《圣经与修辞学》,美国加州:福音文宣社出版,香港宣道出版社总代理,1988年,55页。

[v]刘兰英等(主编),《中国古代名言隽语大辞典》,北京:商务印书馆,2001年,第58页。

[vi]刘兰英等(主编),《中国古代名言隽语大辞典》,北京:商务印书馆,2001年,第58页。

[vii]刘兰英等(主编),《中国古代名言隽语大辞典》,北京:商务印书馆,2001年,第14页。

[viii]参见:刘翼凌著,《圣经与修辞学》,美国加州:福音文宣社出版,香港宣道出版社总57-60页。

 

矛盾词和吊诡

将两个相反或矛盾的词放在一起,叫矛盾词(epigram)或矛盾修辞法(oxymoron);看似荒谬、与一般的意见相反的表达称为吊诡(paradox)。这种修辞法往往表达更深的意思。[i]比如:

“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老子》四五,《老子注》第28页)。曲:弯曲;辩:口才好;讷(ne'):语言迟钝。[ii]

“至乐无乐,至誉无誉”(庄子《至乐》)。[iii]

“勇于不敢则活”(《老子》(下篇))。[iv]

“临穴频抚棺,  至哀反无泪” .孟云卿  古挽歌》,《全唐诗》第1607页)。[v]  

《圣经》也常用这种修辞法,比如:[vi]

“因为凡要救自己生命的,必丧掉生命;  凡为我和福音丧掉生命的, 必救了生命”(可835)。

“你们中间, 谁愿为大,就必作你们的用人;在你们中间,谁愿为首,  就必作众人的仆人”   (可1043-44)。

“我们四面受敌, 却不被困住;心里作难, 却不至失望;遭逼迫,却不被丢弃;打倒了,却不至死亡;身上常带着耶稣的死,使耶稣的生,也显明在我们身上。因为我们这活着的人,是常为耶稣被交于死地,使耶稣的生,在我们这必死的身上显明出来”   (林后48-11)。 

“荣耀羞辱,恶名美名;  似乎是诱惑人的,却是诚实的;似乎不为人所知,却是人所共知的;似乎要死,却是活着的;似乎受责罚,  却是不致丧命的;似乎忧愁, 却是常常快乐的;  似乎贫穷,却是叫许多人富足的;似乎一无所有,却是样样都有的”(林后 68-10)。

“我为基督的缘故, 就以软弱、凌辱、急难、逼迫、困苦,为可喜乐的;因我什么时候软弱,什么时候就刚强了”  (林后1210)。

“但那好宴乐的寡妇,正活着的时候,也是死的”    (提前56)。  

“神却将死的痛苦 解释了,叫复活,因为原不能被死拘禁”(徒224)。在这里,彼得谈到基督的死和复活。此节经文中的“痛苦”的希腊文是 wjdi'na",原指妇女生产之苦。所以,“死的痛苦”可直译为 birth pain of  death (“  死亡的阵痛”   。“阵痛”和“死亡”是相反经历,通常不会相提并论,但彼得却把它们放在一起,生动地描写了基督的死。[vii]  笔者认为,彼得用这样的矛盾词,更可促使读者深思基督的死亡所蕴藏的深刻含义。   

 




[i]参见:Roy B. Zuck著,《基础解经法》,杨长慧译(香港:宣道出版社,20012版),第196-197页;刘翼凌著,《圣经与修辞学》,美国加州:福音文宣社出版,香港宣道出版社总77页。

[ii]参见:刘兰英等(主编),《中国古代名言隽语大辞典》,北京:商务印书馆,2001年,第48页;刘翼凌著,《圣经与修辞学》,美国加州:福音文宣社出版,香港宣道出版社总代理,1988年,78 页。

[iii]刘翼凌著,《圣经与修辞学》,美国加州:福音文宣社出版,香港宣道出版社总代理,1988年,78页。

[iv]刘翼凌著,《圣经与修辞学》,美国加州:福音文宣社出版,香港宣道出版社总代理,1988年,78页。

[v]刘兰英等(主编),《中国古代名言隽语大辞典》,北京:商务印书馆,2001年,第266页。

[vi]刘翼凌著,《圣经与修辞学》,美国加州:福音文宣社出版,香港宣道出版社总代理,1988年,79-80页。

[vii] 参见:Archibald  T. Robertson原著,赖耿中编译,《活泉新约希腊文解经 卷四 使徒行传》,美国加州:美国活泉出版社,1996年,第62-63页;Roy B. Zuck著,《基础解经法》,杨长慧译(香港:宣道出版社,20012版),第196页。

 

伴名和类名

用与之伴随或附属的东西称呼一件事物的修辞法叫伴名格或借代(metonymy)。比如,当人说“白宫的决定”时,其实是说美国总统的决定。这是用美国总统的住所代替了美国总统本人。有时,此修辞法也可以原因代替结果,或以结果代替原因。 “类名格”或“举隅法”(synecdoche)则是整体与部分互相代替,或普通名字与特殊名字互相代替。[i]  现举几例。

“纨绔不饿死,儒冠多误身”(.杜甫《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全唐诗》第2251页)。纨绔(wa;n ku'):纨是丝织的细绢,绔与裤同义;意指贵族子弟。儒冠:指读书人。[ii]

“万国衣冠拜冕旒”(王维和贾至舍人早朝大明宫之作)。衣冠:代表群臣;冕旒(mia=n liu; ):冕是上古天子、诸侯、大夫所戴的礼冠,后专指皇帝戴的礼帽;旒是旗帜边上的垂饰飘带,或古代帝王礼帽前后悬垂的玉串;这里,冕旒代表天子。[iii]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唐.刘禹锡《陋室铭》,《全唐文》第608卷)。丝竹:代表乐器;案牍:案桌上的公文,代表官府事务。即,没有乐声扰乱清听,没有官府的公文劳累形体。[iv]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曹操《短歌行》)。杜康:造酒之人,此处以造酒人代替他所造的酒。[v]

“人皆可以为尧舜”(《孟子.告子下》,《十三经注疏》第2755页)。尧、舜:古代传说中的两位圣君,此处代表圣人。[vi]

“一日不见,如三秋兮”(《毛诗.王风.采葛》,《十三经注疏》第333页)。三秋:三年;这是用部分代表整体。[vii]

“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默默水悠悠,肠断白苹洲(唐.温庭筠《忆江南》,《全唐诗》第10061页)。斜晖:夕阳的光晖;脉脉:含情的样子;白苹洲:长满白苹花(一种多年生水草)的小洲;千帆:许多船;这是以部分代表整体。[viii]

《圣经>的这类修辞的例证很多:

“万膝必向我跪拜,万口必凭我起誓”(赛4523)。以“膝”、“口”代表人。

“愿你的后裔,得着仇敌的城门”(创2460)。以局部代表整体:用“城门”代表城市或国家。

“耶路撒冷阿!耶路撒冷阿!你常杀害先知,又用石头打死那奉差遣到你这里来的人!我多次愿意聚集你的儿女,好像母鸡把小鸡聚集在翅膀底下,只是你们不愿意”(路1334)!这里,主耶稣是用“耶路撒冷”代表住在耶路撒冷的人或犹太人。[ix]

“你必汗流满面才得糊口”(创319)。这是以果代因:“汗流满面”是劳苦的结果。

“那地原是流奶与蜜之地”(民148)。这是以果代因:流奶流蜜,是物产丰富的结果。

把旌旗赐给敬畏的人,可以为真理扬起来”(诗604)。这也是以果代因:旌旗是胜利的结果。

“凡油滑的嘴唇和夸大的舌头,耶和华必要剪除”(诗123)。这是以因代果:舌头和嘴唇是说话的因。

“这地大行淫乱,离弃耶和华”(何12)。“大地”是指住在地上的居民。

“婚姻,人人都当尊重,床也不可污秽”(来134)。这里,“床”婚姻关系的借代。[x]

“无论何人,因为门徒的名,只把一杯凉水给这小子里的一个喝,我实在告诉你们,这人不能不得赏赐”(太1042)。“一杯凉水”代表一个小的恩惠。

“问百基拉和亚居拉安!他们在基督耶稣里与我同工,也为我的命,将自己的颈项,置之度外”(罗164)。这是用部分代表整体:“颈项”代表人的生命。

“我不以福音为耻;这福音本是神的大能,要救一切相信的,先是犹太人,后是希利尼人”(罗116)。这是以局部代表全体:用“希利尼人”代表所有的外帮人。[xi]

“在拉玛听见号啕大哭的声音,是拉结哭她女儿,”(太218)。用特殊代表一般:“拉结”代表以色列人的母亲。[xii]

“他们有祸了!因为走了该隐的道路,又为利往巴兰的错谬里直奔,并在可拉的背叛中灭亡了”(犹11)。这里用特殊代表一般:“该隐”代表凶手,“巴兰”代表贪财之人,“可拉”代表背叛者。[xiii]

“当那些日子,该撒亚古士督有旨意下来,叫天下人民都报名上册”(路21)。这是以整体代表部分:“天下人民”是指罗马人。[xiv]

 




[i] 参见:Roy B. Zuck著,《基础解经法》,杨长慧译(香港:宣道出版社,20012版),第185-186页;刘翼凌著,《圣经与修辞学》,美国加州:福音文宣社出版,香港宣道出版社总代理,1988年, 103页。

[ii] 参见:刘兰英等(主编),《中国古代名言隽语大辞典》,北京:商务印书馆,2001年,第318页;刘翼凌著,《圣经与修辞学》,美国加州:福音文宣社出版,香港宣道出版社总代理,1988年,103页。

[iii]参见:刘翼凌著,《圣经与修辞学》,美国加州:福音文宣社出版,香港宣道出版社总代理,1988年,104页;郭良夫(主编),《应用汉语词典》,北京:商务印书馆,2000年,第807867页。

[iv]参见:陈谦豫等(选注),《历代名篇选读》(上),上海古籍出版社,1984年,第440页;郭良夫(主编),《应用汉语词典》,北京:商务印书馆,2000年,第1187页。刘翼凌著,《圣经与修辞学》,美国加州:福音文宣社出版,香港宣道出版社总代理,1988年,119页。

[v]刘翼凌著,《圣经与修辞学》,美国加州:福音文宣社出版,香港宣道出版社总代理,1988年,107页。

[vi]参见:郭良夫(主编),《应用汉语词典》,北京:商务印书馆,2000年,第1459页;刘兰英等(主编),《中国古代名言隽语大辞典》,北京:商务印书馆,2001年,第31页;刘翼凌著,《圣经与修辞学》,美国加州:福音文宣社出版,香港宣道出版社总代理,1988年,118页。

[vii]参见:刘翼凌著,《圣经与修辞学》,美国加州:福音文宣社出版,香港宣道出版社总代理,1988年,118页;刘兰英等(主编),《中国古代名言隽语大辞典》,北京:商务印书馆,2001年,第3页。

[viii]参见:刘兰英等(主编),《中国古代名言隽语大辞典》,北京:商务印书馆,2001年,第265页;翼凌著,《圣经与修辞学》,美国加州:福音文宣社出版,香港宣道出版社总代理,1988年,118页。

[ix]刘翼凌著,《圣经与修辞学》,美国加州:福音文宣社出版,香港宣道出版社总代理,1988年,109页。

[x] Roy B. Zuck著,《基础解经法》,杨长慧译(香港:宣道出版社,20012版),第186页。

[xi] Roy B. Zuck著,《基础解经法》,杨长慧译(香港:宣道出版社,20012版),第186页。

[xii]刘翼凌著,《圣经与修辞学》,美国加州:福音文宣社出版,香港宣道出版社总代理,1988年,126页。

[xiii]刘翼凌著,《圣经与修辞学》,美国加州:福音文宣社出版,香港宣道出版社总代理,1988年,126页。

[xiv] Roy B. Zuck著,《基础解经法》,杨长慧译(香港:宣道出版社,20012版),第186页。

 

夸张

夸张或跨饰(hyperbole)是故意夸大,言过其实,以加深印象。[i] 例如:

“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杜甫《寄李十二白二十韵》,《全唐诗》第2430页)。这两句称赞李白诗歌有使风雨为之吃惊、鬼神为之哭泣的感染力。仇兆鳌注:“惊风雨,称其敏捷;泣鬼神,称其神妙。”[ii]

“北方有佳人,绝世而独立,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汉书.外戚传》)。意指佳人有惊人的美丽,使一城一国的人都为之倾倒。[iii]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李白《秋浦歌十七首》之十五,《全唐诗》第1724页)。缘:因;个:这般。[iv]

“边庭流血成海水,武皇开边意未已”(.杜甫《兵车行》,《全唐诗》第2254页)。武皇:明指汉武帝,暗指唐玄宗;开边:用武力开拓边疆。[v]

“蜀道难,难于上青天”(唐.李白《蜀道难》,《全唐诗》第1680页)。蜀道:古代进入四川的道路,当时非常艰险。[vi]

《圣经》中的夸张手法举例:

“那地的民比我们又大又高,城邑又广大又坚固,高得顶天,并且我们在那里看见亚衲族人”(申128)。

“众妇女舞蹈唱和,说:‘扫罗杀死千千,大卫杀死万万。’”(撒上187

“我每夜流泪,把床榻飘起,把褥子湿透”(诗66)。

“我的眼泪下流成河,因为他们不守的律法”(诗119136)。

“但愿我的头为水,我的眼为泪的泉源,好为我百姓中被杀的人,昼夜哭泣”(耶91)。

“耶和华岂喜悦千千的公羊,或是万万的油河么”(弥67)?

“为什么看见你弟兄眼中有刺,却不想自己眼中有梁木呢?你自己眼中有梁木,怎能对你弟兄说:‘容我去掉你眼中的刺’呢”(太73-4)?

“人若赚得全世界,赔上自己的生命,有什么益处呢?人还能拿什么换生命”(太1626)?

“我又告诉你们,骆驼穿过针的眼,比财主进神的国还容易呢”(太1924)!

“你们这瞎眼领路的,蠓虫你们就滤出来,骆驼你们倒吞下去”(太2324)。

“耶稣所行的事,还有许多,若是一一的都写出来,我想写的书,就是世界也容不下了”(约2125)。

 




[i] 参见:Roy B. Zuck著,《基础解经法》,杨长慧译(香港:宣道出版社,20012版),第190页;刘翼凌著,《圣经与修辞学》,美国加州:福音文宣社出版,香港宣道出版社总代理,1988年,131页。

[ii]参见:刘兰英等(主编),《中国古代名言隽语大辞典》,北京:商务印书馆,2001年,第578页;刘翼凌著,《圣经与修辞学》,美国加州:福音文宣社出版,香港宣道出版社总代理,1988年,132页。

[iii]郭良夫(主编),《应用汉语词典》,北京:商务印书馆,2000年,第1024页。

[iv]刘兰英等(主编),《中国古代名言隽语大辞典》,北京:商务印书馆,2001年,第224页。

[v]参见:刘兰英等(主编),《中国古代名言隽语大辞典》,北京:商务印书馆,2001年,第245页;刘翼凌著,《圣经与修辞学》,美国加州:福音文宣社出版,香港宣道出版社总代理,1988年,132页。

[vi]参见:刘兰英等(主编),《中国古代名言隽语大辞典》,北京:商务印书馆,2001年,第705页;刘翼凌著,《圣经与修辞学》,美国加州:福音文宣社出版,香港宣道出版社总代理,1988年,132页。

 

示现

示现”或称“想见”(prosopopaeia),是一种形象的描述方法,把不闻不见之物,说得可闻可见。[i] 比如:

“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凿井而饮,耕田而食”(.王充《论衡.感虚篇》,引谣谚《论衡》第53页)。作:劳作;息:歇息。[ii] 刘翼凌指出,这几句话写出了尧治之下的安居乐业。如果只是笼统地说“安居乐业”,就不免空洞,不能使人得到鲜明、活泼的印象。[iii]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李清照《如梦令》)。绿肥:雨后茁壮的海棠叶;红瘦:风雨之后凋残的海棠花。“绿肥红瘦”极生动地形象地表露了作者惜春伤感、难于言表的的惆怅之情,成为千古绝句。[iv] 但若只说:“昨儿夜里风雨之后,海棠花都蔫儿了”,分量就差太多了。

“君不见高阳酒徒起草中,长揖山东隆准公。入门不拜骋雄辩,两女辍洗来趋风。东下齐城七十二,指挥楚汉如旋篷。狂客落魂尚如此,何况壮士当群雄”(.李白《梁甫吟》)!这是李白在长安时期的作品,时任翰林供奉,不参政事。玄宗昏庸纵情,信用权臣李林甫,朝政日趋腐败。李白怀抱建功立业之志入朝,却带着失望、悲观离去。因此他写下不少现实性很强的作品,《梁甫吟》是其中一篇。诗中列举大量历史人物的遭遇,比拟自己怀才不遇和朝政黑暗。上面的引文是其中一个历史人物的故事。

梁甫吟:古乐府楚调曲名,声调悲凉;高阳酒徒:郦食其(li yi ji):汉初陈留高阳(今河南杞县西)人,自称高阳酒徒;长揖(yi):深深地抱拳作揖;山东隆准公:指汉高祖刘邦,刘邦是山东人,隆准,即高鼻梁;骋(cne=ng):奔跑,引申意义为“放任”或“尽量展开”;辍(chu"o):停止;趋风:疾走如风;旋篷:蓬草随风旋转,形容很轻易。引文的大意是:刘邦起兵经过陈留,郦食其前往竭见。当时刘邦正让两女洗脚,见郦进去,仍倚床不动。郦长揖不拜,并责备刘的傲慢。刘邦里立即停止洗脚,认真接待。后来郦代刘至齐国游说,取得齐七十余城。故李白感叹道,郦氏尚能如此,他在此乱世更应有所作为。这几句诗的描写,栩栩如生,读者似亲临其境。[v]

“君不见青海头,古来白骨无人收,新鬼烦冤旧鬼哭,天阴雨湿声啾啾”(唐.杜甫《兵车行》,《全唐诗》第2255页)。青海头:青海边,玄宗年间,唐兵与吐蕃交战多在这一带。[vi] 边关战事之残酷,活灵活现,令人毛骨悚然。

《圣经》也是用示现的方法,例如:

“地虽改变,山虽摇动到海心,其中的水虽澎訇翻腾,山虽因海涨而战抖,我们也不害怕”(诗462-3)。

“你启要定睛在虚无的钱财上么?因钱财必长翅膀,如鹰向天飞去”(箴235)。

“制造雕刻偶像的,尽都虚空;他们所喜悦的,都无益处;他们的见证,无所看见,无所知晓,他们便觉羞愧。谁制造神像,铸造无益的偶像,看哪,他的同伴都必羞愧。铁匠把铁放在火炭中烧热,用锤打铁器,用他有力的膀臂锤成;他饥饿而无力,不喝水而发倦。木匠拉线,用笔划出样子,用铇子铇出形状,用园尺划了模样,仿照人的体态,作成人形,好住在房屋中。他砍伐香柏木,又取柞树和橡树,在树林里选定了一棵。他栽种松树得雨长养。这树,人可用以烧火,他自己取些烤火,又烧着烤饼,而且作神像跪拜,作雕刻的偶像向它叩拜。他把一分烧在火中,把一分烤肉吃饱。自己烤火说:‘阿哈!我暖和了,我见火了。’他用剩下的作了一神,就是雕刻的偶像。他向这偶像俯伏叩拜,祷告它说:‘求你拯救我,因你是我的神。’他们不知道,也不思想,因为耶和华闭住了他们的眼不能看见,塞住了他们的心不能明白。谁心里也不醒悟,也没有知识,没有聪明,能说,我曾拿一分在火中烧了,在炭火上烤过饼,我也烤过肉吃。这剩下的,我启要作可憎的物么?我岂可向木墩子叩拜呢?他以灰为食,心中昏迷,使他偏邪,他不能自救,也不能说,我右手中岂不是有虚谎么”(塞449-20)?

这一段经文,将制作偶像的过程描写得微妙微肖,令人忍俊不禁;从而,使偶像的虚无、拜偶像的荒唐,跃然纸上,一目了然。

“你们躺在象牙床上,舒身在榻上,吃群中的羊羔,棚里的牛犊。弹琴鼓瑟唱消闲的歌曲,为自己制造乐器,如同大卫所造的。以大碗喝酒,用上等的油抹身;却不为约瑟的苦难担忧”(摩64-6)。

“鞭声响亮,车轮轰轰,马匹踢跳,车辆奔腾,马兵争先,刀剑发光,枪矛闪烁,被杀的甚多,尸首成了大堆,尸骸无数,人碰着而跌倒”(鸿32-3)。这是描述亚述人的凶残、骠悍,屠杀他国子民无数。

“虽然无花果树不发旺,葡萄树不结果,橄榄树也不效力,田地不出粮食,圈中绝了羊,棚内也没有牛;然而,我要因耶和华欢欣,因救我的神喜乐。主耶和华是我的力量,他使我的脚快如母鹿的蹄,有使我稳行在高处。这歌交与伶长,用丝线的乐器”(哈317-18)。先知哈巴谷用生动、强烈的对比,将神的仆人的精神风貌一展无遗。

“何况这尼尼微大城,其中不能分辨左手右手的有十二万多人,并有许多牲畜;我岂能不爱惜呢”(拿411)。“不能分辨左手右手的”很生动,可能指儿童,也可能指尼尼微全城的人象婴孩一样,不知道如何生活,不认识神,需要神的眷顾。[vii]

“论到从起初原有的生命之道,就是我们所听见、所看见、亲眼看过、亲手摸过的;(这生命已经显现出来,我们也看见过,现在又作见证,将原与父同在,且显现与我们那永远的生命,传给你们;)我们将所看见、所听见的传给你们,使你们与我们相交,我们乃是与父并儿子耶稣基督相交的;我们将这些话写给你们,使你们的喜乐充足”(约壹11-4)。道成肉身的圣子 -- 耶稣基督,将不可见之神的像活化在世人面前。耶稣基督是约翰等使徒们亲眼见过、亲手摸过的,是真实可靠的。使徒们的著作,为基督的言行作了权威的见证和解释。所以,《圣经》能使人有智慧,因信基督而得着永恒的生命。

 




[i]刘翼凌著,《圣经与修辞学》,美国加州:福音文宣社出版,香港宣道出版社总代理,1988年,137页。

[ii]刘兰英等(主编),《中国古代名言隽语大辞典》,北京:商务印书馆,2001年,第135页。

[iii]刘翼凌著,《圣经与修辞学》,美国加州:福音文宣社出版,香港宣道出版社总代理,1988年,137页。

[iv] 刘逸生著,《宋词小札》,香港:中华书局出版,2000年再版,216-218页。

[v] 参见:复旦大学古典文学教研组,《李白诗选》,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5年,41-4270-72页;刘翼凌著,《圣经与修辞学》,美国加州:福音文宣社出版,香港宣道出版社总代理,1988年,138页。

[vi]参见:刘兰英等(主编),《中国古代名言隽语大辞典》,北京:商务印书馆,2001年,第381页;刘翼凌著,《圣经与修辞学》,美国加州:福音文宣社出版,香港宣道出版社总代理,1988年,138页。

[vii] 《圣经》(启导本),香港:海天书楼,1994年,第1257页,拿410-10注释。

 

迭字

叠字也叫重言,是一个单字的重叠,以加强语气。[i] 例如:

“大知闲闲,小知间间,大言炎炎,小言詹詹”(《庄子.齐物论》,《庄子集释》第25页)。知:通“智”;闲闲:广博宽裕之貌;间间:细加区别之貌;炎炎:气焰盛之貌;詹詹:言辩不休之貌。大意是:智力高的人,海阔天空、无所不知;智力低的人,在细节上斤斤计较;口才强的人,讲话盛气凌人;口才不济的人,讲话喋喋不休。[ii]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南宋.李清照《声声慢》,《全宋词》第932页)。戚戚:悲愁的样子。[iii]

“清清河畔草,郁郁园中柳。盈盈楼上女,皎皎当窗牖。娥娥粉红妆,纤纤出素手”(古诗)。牖(yo=u):窗户。[iv]

“千夫诺诺,不如一士之谔谔”(宋.苏轼《讲田友直字序》,《苏东坡集》12册第45页)。诺诺:迭声答应,表示顺服;谔谔:直言争辩的样子。[v]

“丝丝,袅袅,团团,片片 -- 直接上青天(佚名氏《西窗晚望》)。[vi]

“侧着耳朵儿听,蹑着脚步儿行,悄悄冥冥,潜潜等等,等我那整整齐齐,袅袅婷婷,姐姐莺莺”(西厢记酬韵)。[vii]

《圣经》也常用迭字:[viii]

“雅各说:‘我的儿子不可与你们一同下去;他哥哥死了,只剩下他,他若在你们所行的路上遭害,那便是你们使我白发苍苍、凄凄惨惨的下阴间去了。’”(创4238

“众妇女舞蹈唱和,说:‘扫罗杀死千千,大卫杀死万万。’”(撒上187

“就是这地的人,也因酒摇摇晃晃,因浓酒东倒西歪。祭司和先知因浓酒摇摇晃晃,被酒所困,因浓酒东倒西歪。他们错解默示,缪行审判”(赛287)。

“你必衰落,从地中说话,你的言语必微细出于尘埃;你的声音必像那交鬼者的声音出于地,你的言语低低微微出于尘埃”(赛294)。

“高高低低的要改为平坦,崎崎岖岖的必成为平原”(赛404)。

“你们必欢欢喜喜而出来,平平安安蒙引导”(赛5512)。

“他们各人欺哄邻舍,不说真话;他们教舌头学习说谎,劳劳碌碌的作孽”(耶95)。

“耶和华岂喜悦千千的公羊,或是万万的油河么?我岂可为自己的罪过,献我的长子么?为心中的罪恶,献我身所生的么”(弥67)?

“她丈夫约瑟是个义人,不愿意明明的羞辱她,想暗暗的把她休了”(太119)。

“他听见这话,脸上就变了色,忧忧愁愁的走了;因为他的产业很多”(可1022)。

“卖耶稣的人曾给他们一个暗号,说:‘我与谁亲嘴,谁就是;你们把拿住,牢牢靠靠的带去。’”(可1444

“弯弯曲曲的地方要改为正直,高高低低的道路要改为平坦”(路35)。

“耶稣说:‘摸我的是谁?’众人都不承认,彼得和同行的人都说:‘夫子!众人拥拥挤挤紧靠着你。’耶稣说:‘总有人摸我;因我觉得有能力从我身上出去。’那女人知道不能隐藏,就战战兢兢的俯伏在耶稣脚前,把摸的缘故,和怎样立刻得好了,当着众人都说出来”(路845-47)。

“众人都默默无声”(徒1512)。

“但愿荣耀归给,直到永永远远”(启16)。

 




[i]刘翼凌著,《圣经与修辞学》,美国加州:福音文宣社出版,香港宣道出版社总代理,1988年,182页。

[ii]刘兰英等(主编),《中国古代名言隽语大辞典》,北京:商务印书馆,2001年,第48页。

[iii]参见:刘兰英等(主编),《中国古代名言隽语大辞典》,北京:商务印书馆,2001年,第309页;刘翼凌著,《圣经与修辞学》,美国加州:福音文宣社出版,香港宣道出版社总代理,1988年,183页。

[iv] 参见:刘翼凌著,《圣经与修辞学》,美国加州:福音文宣社出版,香港宣道出版社总代理,1988年,184页;郭良夫(主编),《应用汉语词典》,北京:商务印书馆,2000年,第1532页。

[v]参见:刘兰英等(主编),《中国古代名言隽语大辞典》,北京:商务印书馆,2001年,第68页;刘翼凌著,《圣经与修辞学》,美国加州:福音文宣社出版,香港宣道出版社总代理,1988年,184页。

[vi]刘翼凌著,《圣经与修辞学》,美国加州:福音文宣社出版,香港宣道出版社总代理,1988年,184页。

[vii]刘翼凌著,《圣经与修辞学》,美国加州:福音文宣社出版,香港宣道出版社总代理,1988年,190页。

[viii] 参见:刘翼凌著,《圣经与修辞学》,美国加州:福音文宣社出版,香港宣道出版社总代理,1988年,188-190页。

 

拟人法

语文中把无知觉的东西描绘成有知有情的人一般,这种修辞叫拟人法。[i] 例如: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杜甫《春望》,《全唐诗》第2404页)。感时:感怀时事;恨别:怅恨别离。有人解释为因感时见花流泪,因恨别听鸟鸣而惊心;但有人解释为花自流泪,鸟自惊心。[ii]

“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唐.杜牧《赠别二首》,《全唐诗》第5988页)。[iii]

“行宫见月伤心色,夜雨闻铃断肠声”(唐.白居易《长恨歌》,《全唐诗》第4818页)。行宫:皇帝出行时居住的地方。[iv]

《圣经》运用拟人法的经文很多,例如:

“诸天述说神的荣耀,穹苍传扬的手段。这日到那日发出言语,这夜到那夜传出知识”(诗191-2)。

“慈爱和诚实,彼此相遇;公义和平安,彼此相亲”(诗8510)。

“沧海看见就奔逃,约旦河也倒流。大山踊跃如公羊,小山跳舞如羊羔”(诗114304)。

“你们曾说:‘我们与死亡立约,与阴间结盟。’”(赛2815

“你们必欢欢喜喜而出来,平平安安蒙引导;大山小山必在你们面前发声歌唱,田野的树木也都拍掌”(赛5512)。

“以色列人哪,当听耶和华的话。要起来向山岭争辩,使冈陵听你的话”(弥61)。

“墙里的石头必呼叫,房内的栋梁必应声”(哈211)。

“耶稣说:‘我告诉你们,若是他们闭口不说,这些石头也必要呼叫起来”(路1940)。

“因为知道基督既从死里复活,就不再死,死也不再作的主了”(罗69)。

“我们知道一切受造之物,一同叹息劳苦,直到如今”(罗822)。

“死阿!你得胜的权势在那里?死阿!你的毒钩在那里?死的毒钩就是罪,罪的权势就是律法”(林前1555-56)。

此外,《圣经》还用人来比拟神。用人的特征、行为来形容神,称神格拟人法(Anthropomorphism);比如,说神有指头、眼睛、耳朵等。将人的情绪加诸於神,称神性拟人法(anthropopathism),如,说神发怒、后悔等。将动物的特征加於神,称拟物法(zoomorphism);比如说神“必用自己的翎毛遮蔽你;你要投靠在的翅膀底下”(诗9140)。[v]

《圣经》的修辞法还有许多,如省略法(ellipsis),反问法(rhetorical question),直呼法(apostrophe),反讽(irony),反合(litotes)(用否定的话表达肯定的意思),等等,本章不再冗述。[vi]

 




[i]刘翼凌著,《圣经与修辞学》,美国加州:福音文宣社出版,香港宣道出版社总代理,1988年,145页。

[ii]参见:刘兰英等(主编),《中国古代名言隽语大辞典》,北京:商务印书馆,2001年,第702页;刘翼凌著,《圣经与修辞学》,美国加州:福音文宣社出版,香港宣道出版社总代理,1988年,147页。

[iii]参见:刘兰英等(主编),《中国古代名言隽语大辞典》,北京:商务印书馆,2001年,第726页;刘翼凌著,《圣经与修辞学》,美国加州:福音文宣社出版,香港宣道出版社总代理,1988年,147页。

[iv]参见:刘兰英等(主编),《中国古代名言隽语大辞典》,北京:商务印书馆,2001年,第288页;刘翼凌著,《圣经与修辞学》,美国加州:福音文宣社出版,香港宣道出版社总代理,1988年,147页。

[v] Roy B. Zuck著,《基础解经法》,杨长慧译(香港:宣道出版社,20012版),第187-188页。

[vi] Roy B. Zuck著,《基础解经法》,杨长慧译(香港:宣道出版社,20012版),第188-19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