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中把无知觉的东西描绘成有知有情的人一般,这种修辞叫拟人法。[i] 例如: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唐.杜甫《春望》,《全唐诗》第2404页)。感时:感怀时事;恨别:怅恨别离。有人解释为因感时见花流泪,因恨别听鸟鸣而惊心;但有人解释为花自流泪,鸟自惊心。[ii]
“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唐.杜牧《赠别二首》,《全唐诗》第5988页)。[iii]
“行宫见月伤心色,夜雨闻铃断肠声”(唐.白居易《长恨歌》,《全唐诗》第4818页)。行宫:皇帝出行时居住的地方。[iv]
《圣经》运用拟人法的经文很多,例如:
“诸天述说神的荣耀,穹苍传扬祂的手段。这日到那日发出言语,这夜到那夜传出知识”(诗19:1-2)。
“慈爱和诚实,彼此相遇;公义和平安,彼此相亲”(诗85:10)。
“沧海看见就奔逃,约旦河也倒流。大山踊跃如公羊,小山跳舞如羊羔”(诗114:304)。
“你们曾说:‘我们与死亡立约,与阴间结盟。’”(赛28:15)
“你们必欢欢喜喜而出来,平平安安蒙引导;大山小山必在你们面前发声歌唱,田野的树木也都拍掌”(赛55:12)。
“以色列人哪,当听耶和华的话。要起来向山岭争辩,使冈陵听你的话”(弥6:1)。
“墙里的石头必呼叫,房内的栋梁必应声”(哈2;11)。
“耶稣说:‘我告诉你们,若是他们闭口不说,这些石头也必要呼叫起来”(路19:40)。
“因为知道基督既从死里复活,就不再死,死也不再作祂的主了”(罗6:9)。
“我们知道一切受造之物,一同叹息劳苦,直到如今”(罗8:22)。
“死阿!你得胜的权势在那里?死阿!你的毒钩在那里?死的毒钩就是罪,罪的权势就是律法”(林前15:55-56)。
此外,《圣经》还用人来比拟神。用人的特征、行为来形容神,称神格拟人法(Anthropomorphism);比如,说神有指头、眼睛、耳朵等。将人的情绪加诸於神,称神性拟人法(anthropopathism),如,说神发怒、后悔等。将动物的特征加於神,称拟物法(zoomorphism);比如说神“必用自己的翎毛遮蔽你;你要投靠在祂的翅膀底下”(诗91:40)。[v]
《圣经》的修辞法还有许多,如省略法(ellipsis),反问法(rhetorical question),直呼法(apostrophe),反讽(irony),反合(litotes)(用否定的话表达肯定的意思),等等,本章不再冗述。[vi]
[ii]参见:刘兰英等(主编),《中国古代名言隽语大辞典》,北京:商务印书馆,2001年,第702页;刘翼凌著,《圣经与修辞学》,美国加州:福音文宣社出版,香港宣道出版社总代理,1988年,第147页。
[iii]参见:刘兰英等(主编),《中国古代名言隽语大辞典》,北京:商务印书馆,2001年,第726页;刘翼凌著,《圣经与修辞学》,美国加州:福音文宣社出版,香港宣道出版社总代理,1988年,第14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