銅海周長的計算是否有誤?

《列王紀上》記載,所羅門王差銅匠戶蘭打造所羅門王宮 的銅器。「他又鑄了一個銅海,樣式是圓的,高五肘,徑十肘, 圍三十肘。」(王上七:23)銅海像一個大園盆,用以儲水, 供祭司事奉前潔身之用。[38]
圓的周長是直徑與圓周率(π=3.1416)的乘積。銅海的直 徑是十肘,那麼,銅海的周長(「圍」)應該是 31.416 肘,而不是三十肘。是《聖經》記載有誤嗎? 《聖經》的記載沒有錯誤。這可從兩方面來看。 首先,從歷史角度看。 圓周率(π)是圓的周長與圓的直徑的比值,也等於圓的面積與圓的半徑的平方的比值。圓周率是一個常數,也是一個 無理數,即,一個無限不循環小數。
古希臘學者歐幾里德(325-265 BC)在《幾何原本》中, 提到圓周率是常數。第一個用科學方法尋求圓周率數值的人是 古希臘學者阿基米德(287-212 BC)。他在《圓的度量》(主前 三世紀)中,用圓的內接多邊形和外切正多邊形的周長,確定 圓周長的上、下界。他從正六邊形開始,逐次計算到正九十六 邊形,得到圓周率介於 3 + 0 ∕ 71(3.140845)與 3 + 1 ∕ 7 (3.1428571)之間的結論,開創了圓周率計算的幾何方法,π 值精確到了小數點後兩位。
在中國,古算書《周髀算經》(約主前二世紀)中有「徑 一而週三」的記載。魏晉時的劉徽(約生於主後 250 年)在注 釋《九章算術》時,只用圓內接正邊形(後人稱為「割圓術」), 計算出 π 值為 10 的平方根(3.1623)。南北朝時期的祖沖之和 他的兒子(主後五世紀下半葉),求出圓周率約為 355 ∕ 113 (=3.1415929),這個精確度,一千年之後才被歐洲人突破。現 在,借助電腦,π 值已可計算至億位數。一般,π 值用 3.14 或 3.1416 即可;精密的計算,也只須計算二十位數。[39]
可見,人們對圓周率和它的值,有一個逐漸認識的過程。 如果在主前第二、三世紀,科學家們才對圓周率的值才有較準 確的認知,那麼,比這些科學家早幾百年的《列王紀》(成書 於主前第六世紀 [40])就已經有了「徑一而週三」的記載,已是相當了不起了。 其次,從數學角度看。 前引的經節(王上七:23)記載了銅海的高度和直徑;接
著,經文又記載了它的厚度和容量:「海厚一掌,邊如杯邊,又如百合花,可容二千罷特。」(王上七:26)舊約時代,「肘」 (ammah,Cubit)、「掌」(tophach, Handbreadth)是長度單位, 「罷特」(bath,Bath)是容量單位。隨著時空的變遷,猶太人 的度量衡也不斷改變,故難以與當今的度量衡單位準確換算。
按有關資料,一肘 ≈ 45 公分,一掌 ≈ 8 公分,一罷特 ≈ 22 公升。 [41] 據此,銅海高約 2.25 米,徑約 4.5 米,厚度約 8 公分,容量 約 44,000 公升,是一個巨大的儲水器。這兩節經文的要點,是記載銅海的容量。[42]

因此,可以合 理推測,「徑十肘,圍三十肘」(王上七:23)中的「徑」是 指包括厚度在內的外徑(與銅海的體積相關),而「圍」則是 指內圓周長(與銅海的容量相關)。這樣,銅海的外圓周長是 31.416 肘(十肘 × 3.1416),而內圓周長則是 30.299 肘(〔十 肘- 2×8 公分〕 × 3.1416);按照小數點之後的數位「四捨五 入」的原則,就是三十肘,即「圍三十肘」。更何況,《聖經》 不是用科學術語,而是用日常語言對世人說話呢。[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