诺顿·史特瑞 著 曾盛泉 译 大光传播有限公司 出版
如果朋友给你一封这样的信:“就一般来说,实在没有办法用有形的东西来给心灵拥有物下定义,而且认为——好像一些名理论家所说的,那是一个实际的发现,就是说C状态和B过程是相等的。”我相信你会像我一样,不知道这信在说什么。
如果那封信是这样:“拉巴伊卡、阿拉呼马、拉巴伊卡。”仍然是不知所云。
或者,你的朋友这样写:“在黑暗、黑暗中,一个小的鞋帮,一、二、三、,然后义买就结束了。”再一次,你摸不着头脑。
上面这三段话,本来是为着沟通用的,可是,你不知道这些话在说些什么,怕以说了等于没说。三段中,有两段用的是平常的字;当然,其中之一用了一些不懂的字。第一段话,显然是说到某种你没有学过的专门知识,所以,也许这方面的志家可以告诉你。第二段话用的是你没有读守的语言,所以,如果想知道这段话说什么,你必须云学那种语言,或者,需要人替你翻译。第三段话所用的是简单、熟悉的字,但是,如果说它有任何意思在里的话,那一定是隐藏的、神秘的意思,也许是和魔术或什么玄秘术有关,只有懂得这方面的人才能明白。
许多人,甚至一些基督徒,他们看圣经就好像看这三封信一样:这是神的信息,用的文字大部分是你懂的,可是,一般来说,里面的意思你不能明白。所以,这些人说,他们需要专家——牧师或者圣经学者的解释;或者他们以为要花一段很长的时间研究圣经,才要吧明白其意义。或者,他们以为圣经是神圣的、深奥的书,除非一个人有特别的经历,否则一般人不可能了解。
如果你有任何一种这样的看法,就不会去研读圣经。也许你会在早晨灵修的时间读一小段圣经,遇到不懂的地方就跳过去,你认为它不知在说些什么,不懂也没有关系。所以,你不会想多研读圣经,因为你以为要读懂圣经,必需花很多很多时间,如果只花一点时间没有用处的。这样,对你来说,神的话大部分是不详的,因为祂的话你听不懂。
这有道理吗?神为什么要故意用大多数人不懂的的方式对教会说话呢?答案是:祂并没有这样做。基督徒“可以”明白圣经,不需要等着专家来解释,不需要参加很长的理论课程,也不需要什么一般基督徒所没有的神秘经验。
如果“要”你可以明白圣经;决定在你。现在,你继续读这本书之前,回答这问题,如果你决心要学习圣经,定一段规律的时间,比如说每天半个小时,把这段时间专门用来诚虔地研读圣经,神会教导你。这样,这本书可以帮助你一些实际的研读方法。
这本书分成四大部分:第一部分是一些基本的东西,比如什么叫作解经,解经的必要性,成为解经家需要什么,需要用到那些工具,怎样使用等;第二部分讨论解释圣经语言时的普遍原则,这些原则也适用于其他所有语言(例如注意上下文对本文的关系);第三部分讨论一些特殊语言用法的原则,例如比喻的词句,预言等;第四部分是关于怎样把圣经应用到我们的生活上,就是说,神对我们个人说了些什么,我们应该怎样回应祂。
书中所引用的经文,都是标准校订本《Revised Standard Version》的;如果是其它版本,会另外注明。如果是引用钦定本(Authorized Version),上面会注明是“钦定本”(AV)。
圣经是上帝对我们所说的话。基督徒相信,上帝赐给我们这份奇妙的礼物,是要我们宝贵、保存、学习、了解并且遵行。如果我们把圣经束之高阁,或是不明折它说些什么,将无法达成这些目的。上帝的话是给所有的人,可以照明我们的路径,也应该是我们每日的灵粮。
吃饭跟喝杯可乐不一样。吃饭,你需要用力,咀嚼食物;而可乐呢,别人已经调得好好的。同样,摄取上帝的话,通常需要努力研读、观察、思考和工作。单单在礼拜天早上的主日崇拜中读一小段,这样一星期摄取一次是不行的。只吃那些加工过的,比较粗糙部分已经被除去的,软的营养品,也是不够的。这种一曝十寒式或二手货式的摄食试,都是不够的。
也许你曾试过要研读圣经,但是没有成功,你只好放弃,然后每天只有一次简短的灵修时间:短短的花几分钟时间,读一小段圣经,参考一些圣经参考书,找一本“每日一思”,作一个简短的祷告,然后看一些圣经里面显著的诫命,所有比罗难的部分就跳过去不看。但是,这样你觉得不能满足,你觉得上帝要你人公款 经中得到更多。
对了,上帝命令我们学习祂的话语(诗一一九9、11),而且告诉我们说,我们“能够”明白祂的话。使徒约翰写信给信徒说:“并不用人的教训你们”(约壹二27)他确定的说,信徒有圣灵(恩膏)作他的老师(也请看第20章)。这样,因为你有一位从上帝来的老师,你可以明白上帝的真理。
这并不是说,我们什么都不用做了,只等着上帝来教导我们。耶稣说过,飞鸟是上帝养活的,但是飞鸟本身也得努力工作才能得到食物。上帝应许我们以祂的话喂养我们,我们所要做的就是去研读。食物已经摆在那里了,我们要吧得着。这是基督徒生命中莫大的祝福。
圣经教师
也许你会问,上帝不是在教会中设立一些把上帝的话解释给其余基督徒听的教师吗?是的,圣经确实清楚记载,上帝赐给一些人教导的恩典,设立他们作教导(林前十二28;弗四11)。但是,就上帝要我们明白祂的话所作的安排而言,这只是事情的一面。另外一面房在约翰福音里面——每一个信徒应该从圣灵学习。
这并不是说,我们轻看或蔑视那些神在教会中设立的圣经教师。我们单靠自己了解一切的事情,必须和他人一起学习,从他们学习。神设立一些人在教会中——他们对解经及阐释关于信心的伟大教义有恩赐。我们应该以领受和虔诚的心来听他们的教导。但是对于他们所教导的,要加以辩明,不可以盲目接受。庇哩犹太人受称赞,因为他们不仅领受保罗所讲的,也查考圣经,要晓得他讲的道是与不是(徒十七11)。
特别是初信的基督牌坊需要请教那些比较成熟的基督徒,他们认识神的话,可以帮助我们明白圣经。如果你读了一段圣经,觉得发现了一些新的真理,最好先和一位比较成熟的信徒讨论讨论。新的想法不一定正确——即使是出之于虔敬的研读。和比较成熟的朋友分享后,应该再反尼文读一读,谨慎地思考,而且参考他所给你的意见。
圣灵的教导
神使用教导圣经的人,也使用我们自己去虔敬研读。但是,我们不能单靠这些来明白神的话,必须以神的圣灵作我们的教师。基督自己说过:“祂(圣灵)要引导你们明白一切的真理。”又说:“祂要将一切的事指教你们。”(约十六13;十四26)神,这位感动人写成圣经的神应许我们说,祂要引导我们,使唤我们能明白圣经,这是何等的鼓励!这要激励我们来学习、研究圣经。
这是给所有基督牌坊的蒙福的事实:神已经差祂的圣灵住在每一位信徒里面;我们的身体是祂的殿(林前六19)。圣灵来所要做的一件主要工作,就是解释圣经。我们如果认识圣灵的教导职事,必会受到鼓舞、激发而好好地研读圣经。
神也会保守我们,叫我们不犯两个圣经知识方面的错误态度。第一,不信赖自己。不认为我们的头脑可以无需其他帮助而抓住圣经的真理;不认为单借着辛勤研读,就可以得到特殊的、专门的知识。也不认为我们对圣经的认识是绝对正确。我们要有一个谦卑的灵:一方面为着所有我们已经知道的感谢神,便是也清楚还有更多的需要去学习。
有一个人,虽然在他那个时代来说,他比任何人都更认识神的话,但是,他在神的感动下,却写下这样的忠告:“若有人以为自己知道什么,按他所当知道的,他仍是不知道。”(林前八2)保罗在这里所指的并不是数学或科学,而是有关神的事。就圣经的知识而言,我们不可感到骄傲,骄傲是致死的。
第二,对主有信心,相信祂会赐给我们圣经的知识。要毫无怀疑,充满信心地接受圣灵的教导。假使骄傲是致命的,不信也是致命的。想想看,从神处学习!我们永不可轻看这个特权。
可是,有些基督徒因为这样的特权,作出一个错误的结论。他们以为,既然圣灵是我们的老师,那我们就不必研读圣经了。他们说,我们所要做的只是跪下来,用虔敬的心读圣经,求神教导我们;然后,所得到的思想或信念就是从神来的,这样叫做被神的话喂养。他们认为勤勉地研读圣经是不必要的。
我们承认必须带着虔敬的心来读神的话,追记圣灵的教导。我们也知道,神会因着我们的祷告,赐给我们悟性。但是如果因此下结论说,不需要研读圣经,就是犯了错误。当然,摩西用杖击打磐石的时候,神自那磐石中中赐水给以色列人喝。可是,那只是一个例外,神也要亚伯拉罕和雅各劳苦工作地掘井。所以,神因着祷告赐下水来,但是,借着辛勤地工作也可以和蛭水。我们天生的倾向是不愿意工作、不愿意用脑筋,我们不要被欺骗了。
神赏赐的方式,可以是超自然的,也可以是自然的。神赐给我们心智去认识祂。祂要我们洁净我们的心智,并且加以使用。我们应该要把我们的心“束上腰”(彼前一13),并用所有的心智来爱主(太二二37)。
我们可以完全明白圣经吗?
我们说我们可以明白神的话,便这并不表示我们能够明白春中所有的事情,能够解决所有解经的问题,能够得到所有问题的答案。有一些事情的精确意义,似乎仍然是一个秘密。即使是懂得希腊文和希伯来文,或是很衣不蔽体时的文化和历史背景等等的学者,都不能完满地解释某些经文。例如,关于“为死人受洗”(林前十五29)有许多的解释,但是没有一个圣经学者知道真正的意义。关于基督向那些在的灵传道(彼前三19)是另外一个谜,学者是借着众说纷纭。
然而我们不必因此灰心。我们所明白的,足够让我们知道祂的旨意,并且遵行祂的诫命。我们必须坚定相信,并尽力得知神所要赐给我们的。虽然我们汪确定为死人受洗的意思是什么,但是我们相信,在哥林多的读者晓得保罗的意思。而且,无论这句话的意思是什么,总是说到,若没有死人复活,这一切就没有任何意义。这就是这句经文的意义所在:是复活的另一个证据。这不是我们所需要知道的。
神鼓励我们读祂的话,应许赐我们能力来明白祂的话,而在祂的光中与祂相交,但是祂并没有说可以轻易得到知识。假使我们不谨慎小心,就跟不读圣经没有什么差别。但是我们如果认真去做,会得到莫大的祝福。所能得到的最大的福分 就是:借着学习神的话语里面的宝贵真理,可以愈来愈多地认识神。
我们亲自从神的话中得到的真理,要比人讲员或作者得知的宝贵得多。我记得,我从一节相当难解的经文中得到新的亮光时,是何等的喜乐!那节经文是:“然而有许多在前的将要在后,在后的将要在前。”(太十九30)我花了一些时间,研究这句话和它的上下文,最后我了解了。我不单感到喜乐,神也责备指正我,叫我看到这个真理:比喻里面说到的那个后来的工人,所以成为在前的,而先来的所以成为在后的,是因为他们的态度不同,分别在他们是否只想到自己的利益。我花在这段经文的时间实在是太值得了。
所以假使你渴望研读圣经,把这本书继续读下去。前面的六章(第一部分)是帮助你知道一些有关读经的重要事情。接下去的,就是有关解经的普遍原则(第二部分),然后是特殊的原则(第三部分),最后是实际的应用(第四部分)。
并不是每一个人都可以正确地解释圣经。圣经主要的真理是属灵的,所以只有属灵的人才可以明白。神的话是给那些能够而且愿意听从的人的。每一个真正的基督徒都具备了一些必须的条件,其他的他可以去求得。若没有这些条件,他不可能正确地明白圣经。我们来看这些条件是什么:
一、新的心(林前二14)。解经的人必须是重生了的人。圣经的信息是说到神和人,以及他们彼此的关系。因此,站在这关系之外的人,会把神的话漏掉很多。他或许也能收集很多的事实,也能解决一些语言上的问题。如果他是一个学者,他也许可以得到很多有关圣经的知识、历史、人民,甚至一些教训。但是一个没有从神来的属灵生命的人,缺少一个明白神信息的基本条件。
二、饥渴的心(彼前二2)。偶尔的兴趣和断断续续的读经无法得到圣经的知识。这并不像是那些海滩上的美丽石子一样,可以随时随意在几分钟内捡到。圣经的真意好象是在矿山里的珍贵矿石,只有当你下定决心要取得时,才会有所发现,而且只有你渴慕认识神和祂的话时,才会下这样的决心。
设想有一个信徒,他有一点想要多多认识神的话,决定开始研究圣经。于是有一天,他比平常起得早一点,泡了一杯咖啡,然后坐下来准备读圣经。也许他会先向神祷告,求神帮助他,希望很快能读出一些大奇妙真理,或者有一种“领受到祝福”的美妙感觉,但是几分钟过去了,这些都还没有临到他,而他现在又困了,于是又疲倦又失望地回到床上,或者去做其他的事,例如看报纸、听收音机或看其他的书,或者他会去找一些圣经注解或评释来读,给他一些灵思。
这个基督徒对神的饥渴到底在那里呢?如果他有的话,就不会轻易放弃了。只因着一些看起来有趣的事,就把圣经合起来了!他也许会欺骗自己的说:“我试过要读,但是我读不懂啊!”事实上,他连真正试一下都还没有呢!他一发现需要努力就放弃了。没有真正的饥渴使他继续下去。一个没有饥渴之心的人,永不可能明白圣经。
三、顺服的心(诗一一九98-100)。如果我们想真正地明白圣经,必须愿意遵行神向我们显示的旨意。圣经要我们有回应,而不是仅仅分析而已。如果我们不愿去遵行,真理不会全然向我们开启。不顺服的心使人失去悟性。一个顺服的心会发现,经文的意义是的打开的。
神看重的,是你心里的态度,祂不是要求你有完美的行为记录。祂并不是说,要等到我们完全跟随祂一段后,才教导我们认识祂的话。不,祂是看我们的内心,看我们会不会回应祂。如果会,祂就愿意教导我们。
学习和顺服是一步一步并行的。如果神教导我一些事,我遵行了,那么,我知道神会教导我更多的东西。如果我遵行,那么我知道,就是一般的知识,我都不会再进步。也许我可以得到更多的事实,但那重要的属灵真理向我是隐藏的。我也许可以吃到很多的饭和咖哩,却没有办法吸取那隐藏的、给人健康的维他命。没有每一步的顺服,想更多的继续明白神的话是不可能的。
四、自律的心(太七7)。一个人的心如果是有纪律的,他开始做一件事之后,即使在困难的当中,也会做下去。因为他知道事情的优先顺序,他能放下——即使是他比较喜欢的——其他的事情。虽然他需要费很长的时间才能完成,可是, 因为他知道这是对的事,就不会被引动去做别的事。学习圣经需要这样的心。
而且,这种纪律必须是一种自我约束。没有人可以强迫人读圣经。有时候,读经是非常有趣的,甚至令人兴奋,但不是每次这样。有些时候,有发现的真理使我们兴奋,但有些时候不会。然而,我们若是有纪律的人,就会坚持下去,因为知道目标不是很快或很容易就可以达到。
许多基督徒去上圣经课程,上了第一、第二或第三课之后,发现这要花费他们的时间、而且并不是常常令人兴奋的事,就半途而废。我们如果抱着这样的态度去学习神的话,或去参加某个圣经课程,那是没有用的。耶稣说:“你们寻找,就寻见。”祂并不是说:“你们偶尔地、不经心地读一读,就能寻见。”
五、受教的人(赛五十4)。一个受教的心才会想学习,而且要继续地学习。受教的心从来不说:“我现在知道的够多了。”相反地,它知道有更多要去明白的东西,因此,会随时愿意切切而谦卑地去发现新的真理。
而且,这样的心也愿意从别人处得到知识。也许我们愿意——或许是自以为愿意从神学习,但是,我们是否愿意被其他的弟兄或姊妹教导呢?特别是当对方对,而自己错的时候。这可以试验出一个人是否有受教的心。
在教义和许多经文的意义方面,我们都有自己的看法和见解。这些看法是那里来的呢?大部分是我们从别人的信息听到的,从别人的书上看到的,或是从别人的思想中得到的。我们的见解有些也许是对的,有些也许是错的,或者只对了一部分,我们是不是愿意说:“我可能错了?”如果不愿意,那么我们并没有一个全然受教的心。这样,即使带着极大的热诚来读圣经,我们的心向着神的教导也不是敞开的。
神要把祂的真理告诉那谦卑、受教的心。
假使我们想明白圣经,这五个属灵的条件是很重要的。这五方面拥有愈多,就能学到愈多。我们如果要得到这些条件,就应该向神求,应该把研读圣经看得和祷告一样重要,然后开始去做。如果我们用一个寻求、虔敬的态度来读,神就能教导我们。祂一定会的。
圣经学者已经思考过,研究过,而且也写了大量有关解释圣经的书本。这种工作是有需要的,因为正确的解经是一件要紧的事。
许多经文的意思,我们不那么清楚。我们一次、再一次、又再一次的读,可是仍不清楚。我们看到,好像有两个(或更多)可能的意思。我们说:“它的意思可能是这样,也可能是那样。”甚至,有些经文实在太难懂了,我们连一个可能的意思都找不出来。这两种情形叫我们认识到,我们需要有解经的书,帮助我们清楚这些经文的意思。
艰深难解的经文
举例来说,看看这节经文:“信与不信不要同负一轭”(林后六14)。这节经文的意思是什么?轭,乃是一根横木,可以放在两头驮兽(例如牛)的肩膀上,把祂们连结起来,一起做工用的;比如说拉犂。那么这节经文是不是说,一个信徒不应该和一个非基督徒在这样的一根横木下相处?这是胡说八道。
那么是不是指一个信的人不可以和一个不信的人结婚呢?或者是禁止一个信的人和一个不信的人共同在经营事业呢?又或者说,禁止一个基督徒加入像同济社或扶轮社?这些社团,基督徒和非基督徒都可以参加。“不相称的轭”指什么呢?我们怎么知道呢?
诗篇这句话又是什么意思呢:“死人不能赞美主”?(诗一一五17)难道信徒不是在死了以后也敬拜神吗?我们清楚明白这句话的真正意思吗?
这两句经文,还有许多其他的,都需要解释。但是,我们如何得到真正的意思呢?我们在思考一节经文时,不同的想法会进到我们的脑中。而且,你有你的想法,我有我的想法,我们怎么知道那一个是正确的呢?这是解经的问题。
彼此沟通
我们使用语言来彼此沟通。一个人要和另一个人沟通,借着讲话、书信,歌唱或动作来把他的意思表达清楚。除了最后一种方式之外,都要用到文字。如果别人能正确的了解你使用的语言,你们就能够彼此沟通。
可是我们常常彼此误会。我第一次听到别人说:“你在拉我的腿”时,我不懂他是什么意思,我以为他在说些什么不好的事情。现在我知道,这是一种比喻的说法,它的意思就是:“你在开玩笑。”所以,为了彼此了解,也为了明白圣经,我们需要懂得语言。
要懂得语言,需要遵循一些原则。许多这些原则应用在研读圣经上。但是关于圣经语言,另外有一些特殊原则要顾及。不论是那一种知识,都需要知道它的理论和实际应用,圣经的解释也是这样。关于解释原则之研究称为释经学(Hermeneutics)。这些原则的应用称为注释(Exegesis经文解释,指根据科学处理方法,按经文原意解释经文)或解释(Interpretation)。一个人把他所作的解释告诉别人,称为解明(Exposition)。本书中,我们首先要看原则,然后再看原则的实际应用。
正确解经原则之重要性
假设有一个人读使徒行传十五章28-29节,他注意到,这里讨论的是有关拯救的事。他读到教会领袖送信给安提阿初信主的非犹太人基督徒,其中提到“几件不可少的事”,“就是禁戒祭偶像的物、和血、并勒死的牲畜。”我们假定说,读这经的人因此认为,一个人只要禁戒这些事情就可以得救。
如果他又读到雅各书说:“这样看来,人称义是因着行为,不是单因着信。”(雅二24)因此,他就更加认为他可以靠着行为得救。所以,他就照着这样的看见去生活。这样,他就误解了神的话以及救恩的方法。我们可以说,人的命运系于他是否能正确地解释这些经文。我们也许以为,这只是某一个人所犯的错误,事实上有许多人犯这种错误。
我们必须使用正确的解释原则,才能正确地解释圣经。不可以自己发明一个原则,也不可以照自己的喜好随便选择一个。那么,我们怎样得到正确的原则呢?有一个方法是去研究新约如何解释旧约。另外一个方法是(因为圣经是用人的语言写的)去研究语法,也就是能正确的了解语言的原则。
例如,如果有一个人说:“我的朋友老是被三振出局。”那么,有些人根本不知道他在说什么事情,而有些人可能会因为他所用的字,以为他正在谈论一场棒球比赛。假如他在这句话以前,先提到说他的朋友在生意上老是碰到困难,那么听的人就知道他是用生动的比喻说出他朋友的困境,而不以为他在谈论运动的事。我们须要借他所说的其他的话,才能明白那句话的意思。这在语言规则上叫作“上下文的前后呼应”。这是解经的一个基本原则。
有几个解经的原则和一般的语言规则完全一样。圣经里面就有好几个明显的例子。例如耶稣要祂的门徒防备法利赛人的酵(太十六6-12),门徒照着字面解释而误解了耶稣的意思,因此祂解释说,祂所说的“酵”乃是法利赛人的“教训”。这种修辞的说法叫作“隐喻”(Metaphor)。耶稣用同样的方式说到:“拆毁这殿”(约二19-22),“殿”乃是指祂自己的身体。
因此,虽然每一个信徒都有权解释圣经,但是他不可以按私意解经。不可以因着自己认为“房子”是“市场”,每一次人家说“房子”的时候,都认为是“市场”。这样会破坏语言的沟通目的。圣灵是按着人类的语言的方式默示圣经的,所以借着语法的规则,我们可以明白圣经。特别是圣经本身就有这样的例子。
不论是什么样的事情,总要有一个出发点。就研读圣经而言的出发点是:确信圣经以及研读的正确方法。在这里,我并不打算证明对或错,只是把不同方法列举出来。
有些人说,我们不应该这样做。他们说,我们应该以开放的心来读圣经,不应先带着信念认为圣经是或不是神的话,或者是不是直实的。他们说,我们应该先读圣经,然后让圣经证明它是什么,假使是神的话,圣经本身会证明出来。
我知道这是一种研读圣经的方法,可是在这本书中我不准备使用这个方法。因为,其实上,一个完全开放的心是不可能的。任何人只要认识一点圣经,都会有他的见解。其次,使用这种方法时,我们的篇幅要大为增添;这不是我们的目的。第三,圣经学者已经采取过这种方法,而且完全地、并效地证明了圣经确实是从神来的。
基本的信念
现在,我们要列出一些基本的信念,作为研经基础的开始。其中,有关于圣经是什么的信念,我想所有福音派基督徒都会同意。至于其中有关圣经研读的方法,可能不是所有的人都同意,但是,我盼望能使人看出这些方法是合理的。
一、圣经(包括旧约和新约)乃是神的话。圣经是神所默示的,所以有别于其它的书籍。简单地说,圣经所说的就是神所说的话。如果想真正认识圣经,必须确信圣经就是神的话。借着圣经,神向人类——包括你——说话。你必须肯定相信,圣经所说的是有权威的,而且是可信赖的,可以毫无疑问地倚靠。
这样的信念是我们研读圣经的基础。 而且会影响我们的研经方法。因为研经不仅仅是一种技巧;一个人对圣经的信心,跟他能不能明白圣经有很大的关系。如果你对这一点有怀疑,应该在开始研经以前先弄清楚。求神启示你这方面的真理。你也可以读一些有关这个题目的书。我推荐这些书:《基督和圣经》,作者是文约翰(Christ and the Bible John Wenham, Inter Varsity Press);《权威》,作者是罗马丁(Authority by Martyn Loyd Jones,Inter Varsity Press);还有《圣经的启示》,作者是宾诺·克拉克。(BIBLICAL Revelation by Clark Pinnock, MoodyPress)
可是,有一点我们要小心,不要把人对圣经的解释都当成是神自己的本意。许多人有愚昧、荒谬的言语。我们不可以因着我们是相信圣经的,就认为自己所有的看法都一定正确无误;或者认为我们对某一特殊经文的了解一定是对的。这就是我们必需谨慎解经的另一个主要原因。
二、借着翻译,人们可以充分地明白圣经。有些基督徒认为,只有读希伯来和希腊原文的圣经才能充分明白圣经的意思。可是,自基督以来,大部分的信徒都是借着读翻译本而明白圣经。即使今天,全世界也只有很少的基督徒,能够读到是圣经原文的学者写出来的东西。圣经注释、经文汇编这一类的工具书不容易得到,因为大部分的国家还没有其它翻译本,就是有也是很昂贵。神难道会做这样子的事,使大多数基督徒无法充分明白祂的话语?不,我们相信,翻译可以把圣经基本的意义传达出来。
这不是说学者的研究是无用的。反而,这些研究是重要而且是有价值的。借着他们的研究,我们得到更多的知识和宝贵的见解——特别是在有关解经的困难问题方面。借着翻译本圣经,你仍然可以真正明白圣经。
圣经的原文不是用大多数人的母语写成的。旧约圣经的原文是希伯来文(除了一小部分是用亚兰文写成),新约圣经则为希腊文。所以,我们用的圣经都是翻译本,不论是英文的,印度文的,坦米尔文的(Tamil),西班牙文的或是中文的,大部分的译本都是由属神的学者,谨慎、敬虔地完成的,所以我们对这些译本有信心。例如七十士译本(SEPTUAGINT)是旧约圣经的希腊文译本,大约在主前二百八十年完成。新约圣经引用旧约的经文,常常是引用七十士译本,而不是引用原来希伯来圣经(就引用的话,也是用今日通用的希伯来文)。这样的经文有马太福音十三章14-15节;路加福音三章4-6节;以及罗马书十五章12节等等。
但是,并非所有译本都是谨慎作成的。有些甚至翻译的人都不是完全相信圣经是神所默示的。因此,要知道你用的是什么样的译本。特别是英文译本要小心,因为有好些不同的译本。
三、圣经是前后一致的。就神的启示来说,旧约和新约圣经彼此不抵触,而是彼此相辅:旧约是新约的预备,新约是旧约的完成。
启示是往前的:旧约里面的启示是部分的,而且是以“许多不同的方式”出现;最后的启示则借着基督出现在新约。基督虽然也是旧约圣经的中心,但是祂在旧约中的形像是部分的,片断的。我们要把圣经当作一个整体来读,才能正确明白圣经:基督以及神借着祂施行的救赎计划。(见第二十一章)
四、圣经就是圣经本身的翻译者。这意思是说,一句经文可以照亮另外一句。以经解经是基本的解经方式。简明的经文用来解释难懂的经文;直述的经文解释隐喻的经文;新约里面的故事和教训用来解来旧约的预言。
但是我们必须小心,不可武断。比如,一个人读到“你们无论什么人,若不撇下一切所有的,就不能作我的门徒。”(路十四33)然后,他用另一节经文的命令来比较:“要变买你一切所有的,分给穷人……你还要来跟从我。”(路十八22)于是,他就决定变买他所有的财产,而无视于他太太和五个孩子们的生活。如果他这样做,就无法再照顾他的家庭,必须倚赖他人的救济。这个人的以经解经是肤浅错误的。他没有考虑到下列经文:哥林多前书十六章2节;提摩太前书五章8节及六章17-19节。
五、圣经的语言大部分是一般人通用的语言。曾经有人以为新约圣经所用的是一种天堂的或属灵的希腊文。但是,后来发现,这语言就是主前一世纪所通用的语言。因为受到当时犹太文化的影响,新约圣经中有许多与犹太人有关的词句(即希伯来惯用语,我们在第十七章会说到)。有一些字,是平常的用语,但是圣经赋予特别的意义,例如ecclesis(教会),agapao(爱)。而预言,则有一些特殊的用法,例如以过去式的方式述说将来的事。
但是,大体而言,写圣经的那些人是用一般的语言写的,例如名词、动词等等。甚至许多修辞的方法也和我们所用的一样。比如,我们很容易明白圣经所说的:树木拍掌、小山欢笑。圣经语言的组织结构是我们已知的,因为我们可以借着一般的语言规则来明白。
六、我们愈诚实、智慧且顺服地回应圣经的命令,就愈明白圣经。神赐下祂的话,为要“叫属神的人得以完全,预备行各样的善事。”(提后三17)明白圣经并不是单单技巧和理论的事。你一旦明白一个真理,就必须有所回应。知识和顺服不能分开。我们是为了实践而学习。除非我们去做,否则不能真正学到什么。
七、要明白圣经,圣灵的教导是必要的。耶稣提到圣灵时说:“祂要引导你们进入一切的真理。”(约十六13)保罗说,圣灵的事“属灵的人才能看透”(林前二14)。圣经的真理要比里面记载的事实和信息多得多。圣经的基本意义是属灵的,因此我们需要借着圣灵的教导才能领会出来。
我认为,以上的七个信念是我们明白圣经所不可缺少的基础。下面我们要开始提到,研读圣经时需要准备的工具。
大多数人可能认为,圣经注释和圣经辞典这一类的参考书是研读圣经的必需工具。当然,这些书是有帮助的,我们可以得知圣经学者的独到见解。可是许多基督徒,特别是环境较差的,不能得到这样的帮助。难道他必须等到有了这些参考书才能研读圣经吗?如果是这样,许多人就要等一辈子了。
而且,错误地使用参考书,特别是把这些书代替了圣经而作为个人的读经材料,就好比吃那些预先切碎、易于消化吸收的软食一样。当然,这种食物可以给我们一些益处,可是想想看我们所失去的:自己咀嚼对身体的好处,享受食物的美味等等。而且,就研读圣经而言,如果单单读别人的东西,你蒙受的损失就更大了。我们直接从研究圣经及神那里学习到的功课,没有其他的祝福可比。
例如说,司可福参考圣经(The Scofield Refercnce Bible)是一本许多基督徒使用的工具书。如果你用它取代了圣经,会有一个缺点,就是书里头的注释会很容易代替你自己的见解。这些注释并不圣灵所默示的神的话;而且许多圣经学者认为,里面有一些内容是错误的。
所以,为着不失去自己研读圣经的益处,你应该先尽上自己份内的努力,才可使用其他的参考书。参考书的最大帮助,在于提供一些无法在圣经里面找到的资料,例如人、地的补充事实,也可以提供有用的注释,帮助明白难懂的经文。
解经的基本工具
如果我们不把参考书列入研读圣经的必需工具,我们的基本工具有那些呢?
一、一本基本研习的圣经:当然,就某种意义来说,圣经不能算作研读圣经的工具书,因为我们所要研读的不就是圣经嘛!但是,我认为选择一本适合的圣经,要和选择工具书一样同等需要考虑。最好选择一本串珠圣经,每一页边上的空白够大、纸比较厚一点的,这样才能方便在上面作笔记。如果你不喜欢写在圣经上,要随时预备一本笔记本。
那一种版本的圣经最好?英王詹姆士钦定本、或钦定本(The King James, or Authorixed Version)是过去三百七十多年(从一六一一年起)以来的标准本英文圣经;但是,因着语言的变迁,现代人不容易读懂。甚至钦定本有不少的词汇或表达语句本身都需要翻译!为此,有些钦定本圣经还附加注释解决这个困难。即使这样,当中所用的词句在今天来说,有很多是生疏的。所以,如果你用的是钦定本圣经,会有额外的(而且是不必要的)困难。因此,你最好另备一本较新的版本,供作比较。
另外一种可以考虑的是校订本(The Revisde Standsrd vesion),使用的是现代英语,比钦定本容易了解。可是,有些基督徒认为此译本对原文的处理比较自由,所以可能有些问题。如果要避免这些缺点,最好是钦定本和校订本两种都有,可以互相比较着看。
二、共创版本的圣经(意译本也可以)。这是为着比较用,所以一本或两本就够了,不要太多,太多会使人不知所从。这些版本的内容都符合吗?为什么有不同?我应该采取那一种?有时候,这简直跟解谜语一样。
现在有许多新的翻译本和意义本,例如腓力斯现代英语圣经(J. B. Phillips’),现代英文版本(New English Bible)。虽然每一种都有缺点,但是它们所用的现代文字,使神的话更为生动,所以值得采用。
三、语言辞典:每一个人都懂得他的母语,可是没有人百分之百的懂。辞典有好几个用处。有一些字我们觉得很熟,可是没有办法下一个正确的定义,这时辞典可以帮助我们。当然,我们不认识的字,辞典可以告诉我们。常常,一些字我们以为晓得它的意思,可是一看辞典,才知道我们的错误。
可是,辞典的价值也是有限的。因为辞典里面的解释,是适合现代所通用的意义,所以一般而言,因着时代背景的不同,我们无法从辞典得到圣经里面的字的精确意义。另外,在辞典里会把一个字的所有意义都列出来,因此你自己要决定那一个解释是适合的。
研读圣经最好选一本比较大的辞典。遇到不认识的字,不要略过去,如果手上没有辞典,把这个字写下来,一有可能就去查明白。后面(第八章),我们会进一步讨论有关辞典的使用方法。
四、笔记本:如果不做笔记,永远不能达到研读的效果。首先,做笔记可以使你了解更多;其次,你可以记住更多。做笔记有时候好像很乏味、令人疲倦,可是不要向懒惰让步。
记什么?第一,记事实:重复出现的字,特别的或不寻常的事件、人物、地点等。即使看起来不重要的事实,也要记下来。也许,你后来会发觉很重要。第二,与别处经文的关系。你读某一节经文,似乎觉得和另外某处的经文有关连,就应该所下来。第三,所遇到的疑问记下来。不要因为想找出答案而中断你的读经,你可以先记下来。第四,你可以把见解和注释写下来。
你读第一遍时,可以把所有想到的东西都记下来,不必停下来分析或查考你的每个想法。也许,最后你会发现有一大部分没有什么价值,可是在开始的时候,你无法知道那些是重要的,那些是不重要的。一段时间之后,你可以看一看这些笔记 ,把内容加以分类,也可以作进一步的笔记,把结论整理出来。
其他的工具
上面所列的是研读圣经的基本工具。现在,我要提出一些参考书,虽然不是不可缺少,但却是有帮助的。如果你能够,最好有这些参考书:
一、经文汇编(concordance):经文汇编把带有同样字词的经文列在一起。小型的经文汇编,例如克鲁登氏经文汇编(Cruden’s),并没有把所有的经文都列出,而是只把较重要的列出来,特别是那些出数百次的字。完整的经文汇编,则是几乎把所有的经文列出,例如杨氏解析经文汇编(Young’s Analytical Concordance)和史壮格氏全备经文汇编(Strong’s Exhaustive Concordance)。这些经文汇编是以钦定本圣经为根据;另外尼勒生氏全备经文汇编(Nelson’s Complete Concordance)则采用校订本英文圣经。
经文汇编特别有助于研读圣经的字词。你可以知道一个字在圣经中什么地方出现,是怎样用的。后面我们会说到这种读法的好处与坏处。
二、圣经辞典(Bible dictionary):圣经辞典列出圣经里面的字词和主要资料,并且加以解释。但是只摘要地解释经文意义,不一定举出很多的资料。例如,指出圣经中有多少叫约翰的人,在那里出现;或者提到历史和文化背景举出一些资料,比如考古学的,或有关神的三位一体,圣经本身不一定提到这些资料。通常圣经辞典和圣经注释不一样,前者并不逐句解释经文。另外一方面,经文汇编只列出圣经里面的事实资料(指出字词在那里出现),而圣经辞典则和圣经注释一样,内容中有作者自己的看法。最好的全一册圣经辞典是《新圣经辞典》(New Bible Dictionary, Inter Varsity Press and Eerdmans)。
三、圣经注释(Commentary):圣经注释乃是依作者的看法,把圣经按着次序一卷一卷、一章一章、甚至一句一句地解释经文的意义。有些解释得很详尽,有些较简短,只把每段或每章的大意写出来。通常也会列出圣经每一本书里面对读者有帮助的背景或有关资料,例如作者,著作的时间及地点、写作的目的等。另外,也会列出每一卷书的提要或简介。或许对你最实用、最有帮助的是:买一本新旧约圣经整体的圣经注释。很好的圣经注释之一是《新圣经注释》(Nex Bible Commentary, Inter Varsity Press and Eerdmans)。
使用工具书的方法
一个人可以因为有了工具的帮助,而提高工作效率,但是工作还得他自己做才行。同样,解经的工具书是用来帮助人明白圣经,而不是取代人自己工作。你自己努力学习到的,对你比较有意义,而且可以比别人告诉你的记得更清楚。好比解数学题时,你可以请专家替你做,可是这样你不会学到多少东西,也无法享受自己解出的喜乐。
当然,偶尔总是有一些数学题需要别人的帮助,同样,你找不到资料或有一些解经问题无法解决时,尽可使用工具书。圣经上说我们能以“和众圣徒一同明白”(弗三18);在基督的身体里,我们应该彼此学习。假使我们自己先做了一些努力、研读圣经,然后再来读属神的人所写的书,参考他们的看法,这样对我们很有帮助。
上面我们列出了七种工具书用来学习神的话,有些是必需的;有些有帮助,但不一定非有不可。也许你已经有了一些,说不定全都有了。但是,有好的工具书,或有很多的工具书,不一定就有好的读经。读经的效果在乎使用这些书的人是不是用他的灵在学,在乎他用功的程度。一个人不会因着有三本圣经和一本经文汇编就一定能明白圣经、得到祝福;必须全心、敬虔的学习,顺服地地跟随神一步一步的带领,才能明白圣经,得到祝福。
前面,我们已经谈过了研读圣经的一般事项及所需要的基本工具。现在我们怎样实现读经问题。
一、要作读经计划。今天读这里,明天读那里地漫无次序的读经,不会有好效果。如果要得到好效果,必须有好的读经计划。好的读经计划有许多,其中之一是新约和旧约约交替地一卷一卷的读。因为圣经的每一卷是分开写成的,所以以“卷”为单位,是分圣经的自然方式。
假使你过去很少读圣经,那么最好不要先读那些长的或较难懂的部分。比方开始的时候,选以赛亚书是不适当的,从四福音书开始便很好。(因为其中马可福音最短,下面我要以马可福音为例子)。另外,从比较短的使徒书信开始,比如约翰壹书或腓立比书也是很好的。重要的是,你必须有一个读经计划。
选好了读那一卷书后,需要进一步分成较小单位的段落。二十到二十五节为一单位是很适当的。许多圣经本身有分好的段落的,可以作为帮助。如果是福音书,可以长一点;使徒书信则不妨短一点。以整章为单位也很不错,缺点是有些太长,而有些地方并不按着实际的内容分段。所以,段落的长短并非一成不变的。
举个例子来说,马可福音第一章有四十五节经文,几乎两倍于我们认为适当的段落。从内容来看,第二十节以后是另一个段落 ,因此我们可以以一至二十节作为第一个段落。
二、祈祷关系着你的读经。祈求神用祂的圣灵教导你。要知道,除非神教导你,否则你的读经将毫无果效。因此在定读经计划以前,需要先祷告;每一天读经以前,也要先祷告;遇到难题或陷入困难也要祷告。神给你亮光、祝福,使你的里面有新的看见时,你要感谢祂。当你思想神的话,要决定当如何行时,自然会想向神祷告。所以,祷告围绕着你整个读经过程,从开始到末了。
三、读。开始按着段落读经以前,最好先把那卷书读完一遍或两遍。比如说,整卷马可福音好像很长,可是利用一个晚上或下午的一两个小时就可以读完。你所得到的足可以补偿你所花费的时间。对整卷书的概括了解可以大大帮助你明白个别段落的经文。每读完四个或五个段落,把整卷书再读一遍。这样做有很大的益处,你会大大惊奇。
每一次读经的时候,要把经文一遍又一遍地读。你读得愈多,益处就愈大,读第五遍时,你会发现以前没有发现的,第十次又更多。许多基督徒读经时有一个缺点,就是还不太认识经文本身以前,就想要明白其中的意义;连神说了什么都不知识,就想要清楚祂的旨意。一段经文也许走马观花地读了一遍后,就想要知道意义。我们必须尊重神的话语,必须一遍又一遍地读了又读,使它铭刻在我们的心版上。
不要只读一遍,或只有几遍之后,就开始作解释的工作。你可以观察并作笔记(事实上,在整个读经过程中都作笔记,是很有益处的),不要一开始就想掘出圣经的深意。首先是充分地熟悉经文的内容。
四、观察。阅读有可能是粗心大意的。我们阅读,很容易读而无睹,视而不见。这种观察力的缺乏,在读圣经时特别普遍。这情形跟你与重要人物见面时类似。比如说要见总统吧,许多人在这样的场合,想到他们正在大人物的面前,于是会兴奋紧张得忘记注意对方长和什么样子。可是,仔细观察对于读经来说是非常重要的。这关系着你能不能明白圣经。因为如果你不知道经文在说些什么,就不可能知道它的意义。
你应该观察什么?我们用马可福音一章1-20节作例子:
1、经文的体裁。这段经文是叙述体、诗体、教诲(教训)体、预言体,或是其它的体裁?例如1-3节是引言,4-20节是叙述。要注意经文的体裁,因为语言的每一种体裁(例如希伯来诗里面的对偶体)都有特点,需要特别的解释方法。我在后面会讨论这些以及其它的特点。
2、重复出现的字句。例如,“福音”这个字在第一、十四和十五节;“传、传道、宣传”(译注:英文同为preaching)在第四、七、十四节;“悔改”在第四、十五节;“就”、“即”在十、十二、十八、二十八节(译注:英文字的immediately, straightway中文圣经有些方译为“就”)。这些重复的字句,有些是重要的,有些则否。到底是不是重要,你继续读下去以后会发觉,但现在你得写下来。
3、连接词。例如“和、但是、为着、因为、因此、当、之后”。这些字在连接字和字或句子和句子时,有特殊的意思,因而影响其意义。
从第四节到二十节中,有十一节经文是有and(译注:中文圣经有不同的译法)起头的。在叙述体句子中这个连接词是很普遍的,只是说明事情的先后顺序,所以了解不会有什么困难。可是,有些时候,连接词本身就有重要的意义。例如,我如果说:“保罗吃很多的糖,因为他很胖。”这和“和罗吃很多的糖,所以他很胖。”虽然糖的份量和保罗的重量两句话中一样,但是意义却大不相同。一章八节中间的那个“却”字很重要。“却”(but)常常表示相对的意思。这里是否也是如此?
4、表示时间的字。这些字在任何文体中特别常见。这类的字有“之后、然后、立刻、在……之前、在晚上、一小时之后。”马可福音中,有一些特别常出现的字:“就”(10、12、18、20节)、“当”(when)(10节)(译注:中文圣经未将“当”字译出,只译成“一……”),“那时”(9节),“以后”(14节)。
5、表示地点或志气的字。例如“犹太”(9节),“拿撒勒”(9节),“加利利的海”(14节)。
6、对比和类比。“我的使者”和“主”(2、3节)是对比;“受撒但的试探”和“天使来伺候祂”(13节)也是对比。“神的儿子”和“我的爱子”(10、11节)是类比;施洗约翰的“传道”和耶稣的“宣传”(7、14节)也是类比。
7、不明确的字。除了圣经里头的名字,你可以在一般的标准辞典上找到这些字的意思。马可福音中也许不会有这些不明确的字,因为叙述文体通常比较少用这些字。可是,你如果看钦定本,可以找到“免除”(remission)(4节)和“鞋带”(latchet)(7节)这两个字。
8、每一个句子的中心。长而复杂的句子,最好是把主词,主要动词和受词(如果有的话)记出来。例如一章14节、15节中,“耶稣来到……宣传……说”是这句话的中心成份。句子的其他部分,乃是回答这中心部分的问题。耶稣什么时候传道?约翰下监以后。祂传什么?福音。祂说什么?日期满了,等等。
同样,因为叙述体的经文比较简单,所以,在这方面没有什么问题。可是,预言书和使徒书信就有长而复杂的句子,不易找出中心部分。(例如钦定本的弗一章3-12节)
9、象征的说法。后面我们还要详细讨论(请看第十三章)。有些象征说法比较难懂,有些则较容易。在一章1-20节中,用象征说法的地方有:“我就是弯腰给祂解鞋带,也是不配的”(7节),“近了”(15节),以及“我要叫你们得人如得鱼”(17节)。
10、逻辑关系。一段经文中的两个题目,彼此常会有逻辑的关联:可能其中一个是因,导致另一事的发生,或者一个提供理由给另一个。例如十六节中的“因为”(译注:中文圣经未译出)指出他们为什么撒网;而二十二节说众人的希奇,是因为耶稣的教训带着权柄,不像文士。这里主要的字也是“因为”。
11、任何奇怪的、不平常的或没有期料到的事物:例如约翰的衣服和食物,就是不平常的(6节)。
12、相关的事物。人、物、性质等等。例如,第十、十一节中的“耶稣”、“圣灵”和“父神”(有祂的声音)。
13、文法上的词类关系:特别注意到句子中那些不明显的名词、动词、形容词以及其他词类。第五节经文中,“全地”和“人”是动词“出去”的主词。第十节中,“天裂开了”和“圣灵降在”是“看见”的受词。
除了上面这些外,你还可以观察其他的特征。你愈读,就发现愈多。观察的时候,不要太快或粗心大意,因为好的研经在于仔细阅读经文。
有一个方法可以帮助你仔细观察,就是问六个问题:什么?何时?何地?何人?怎样?为何?从经文的事实中,可以找到头四个问题的答案。后面两个问题的答案,也应该可以在经文的事实里找到。但最后的那个问题比较特别,将使你——当经文中找不出答案时——设法把一句话或一个行动的原因想像出来。可是,注意,要把圣经中的意思找出来,而不是把你的意思加进去。
五、作笔记。把观察到的记录下来。如果只是记在脑子里,可能只是一些混淆不清的东西,可是一旦写了下来,就变得清晰了,同时也会变得准确起来。
开始记笔记,不要一下子就想把事情连贯起来;只要先把观察的东西写下来就可以了。等以后你把笔记和经文一起对照看的时候,就会发现两者的关连之处。有些记录可能无关紧要,有些则有。这时你可以把不必要的去掉。
马可福音第一章里面,你可以把耶稣去过的几处地方记录下来:犹太,约旦河,旷野、加利利。写下以后,你可以找一张地图来对照,找出耶稣的行踪:祂从犹太下到加利利去受浸和受试探,然后回到加利利开始祂的服侍和呼召门徒。
六、思考并分析。你把一段经文读了好遍,也把观察到的许多东西写下来之后,便可以开始默想那些经文。试试看,把这些事实的含意找出来。
例如,你可以想想看有关那预备主道路的使者之预言(可一2)。他是谁?显然是施洗约翰。他预备谁的道路?基督的。那么基督就是主了!那些悔改接受约翰洗礼的人对基督的到来准备好了吗?施洗约翰在第七、八节的信息成就了什么?照这样子默想,你就可以明白经文的意义。
也许你会惊奇地发现,天上的声音过后,紧接着就是受试探(11-12)。这对我们有什么启示,想到试探和那些受试探的人?我们因为受试探,感到颓丧愧疚时,这两节经文能帮助我们,使我们振作起来。
你默想的时候,会想到许多的问题,有些马上就可以找到答案,有些则不然。例如,照第五节所说,是不是耶路撒冷和犹太全地所有的人都承认他们的罪并受洗呢?经文本身并没有明确答案(译注:和合本中文圣经有“都”字,现代中文译本则只说到“群众从……来到”)。这就是需要你去解决的解经问题之一。你可以把问题写下来,留待日后进一步调查。
遇到不能解答的问题,不要灰心,先写下来,并存记在心。你继续读下去,有些会得到解答;有些也许一直都得不到。神没有应许我们说,现在要回答我们所有的问题;但是祂的确应许我们,会赐给我们所需要的亮光。
七、按照解经原则。我们会在下面各章中,说到这些原则。你读经时,要按照这些原则。
八、实际地应用经文。就是说,把经文应用到你自己的生活上去,应用到今天的教会上去。要清楚认识解经和实际应用的区别。解经乃是把经文的意义找出来,并且——中立而不涉及任何人,单单说明出来而已;而实际地应用乃是说,你个人对这经文应用有什么样的回应?前者是神说了什么?后者是神要你做什么?
“经文的解释只有一种,但是有不同的应用方式。”这句话是真的,而且如我们前面说过的,应用不恰当可以导致古怪、有害的行动,所以我们在最后两章,用较长的篇幅来谈这个重要的题目。
以上,我们已按着顺序看过研读圣经的主要步骤。这样的排列顺序是有理由的,如果你按着去做,会得到益处。有些步骤是重复的;你可以同时去阅读、观察、记录和祷告。如果你把这些步骤都记住了,可以小心而自由地加以运用。圣灵从此可以引导你进入一个有时效的读经。
任何一种文体——不论是故事、讲道、诗或任何其他的,都可以借着一些普遍性的规则或原则解释清楚。首先的一个原则就是:借着上下文来解释经文。上下文是在一句话的前面和后面的文字,和正文在一起的部分。一般而言,上下文分为两种:在正文之前或紧接着正文的称为“紧接”的上下文或“靠近”的上下文;正文的前一章或下一章,甚至其它部分(同一卷书)的上下文,称为“远方”的上下文或“遥远”的上下文。
就文字的长短分,上下文也有各种不同的形式。通常,单单看一个字,我们不能明白;但放在整句话或整段文章中就明白了;这时,这句子就是那个字的的上下文。片语的情形也是如此。有时,一句话本身的意思可能模糊不清,那么这句话所在的那一小段或整段文章就是它的上下文了。我们可以用耶稣的比喻做例子。在一些重要场合,耶稣作了许多的比喻,然后祂从里面引出祂的真理。整个故事中,当时的环境背景和真理的应用就是比喻本身的上下文。诗是一种特别的文体,而希伯来诗通常是对偶体;其中的一句是另一句的上下文;而整篇诗则是这一对偶体的上下文。
有时候,上下文的重要性,会因着基督徒的一些好习惯而被忽略;其中一个就是背经。背经是好事,我们应该把神的话丰丰富富的藏在心里。我们不可能把圣经整章、整卷的背下来,所好只好几节、几节的背。可是往往没有把整句的经文背下来,只被了一份(例如罗三23);这样当然不明白完整的。可是我们的记忆却以为这一部分的经文已经是完全的了。特别是圣经的应许方面,这种情形最多。常常圣经的应许是带有条件的,可是我们只喜欢后面的应许部分,于是背了下来,把前面的条件忽略掉。以赛亚书五十八11是一个显著的例子:“主必时常引导你……”可是在这充满希望的句子之前,我们不要忘了有两个“若”字开始的句子:“你若从你中间除去重轭……你心若向饥饿的人发怜悯……”(赛五十八9、10)
另外一个可能产生害处的好习惯是:使用经文汇编来读圣经的词。比如说,我们很容易在“恩惠”或“忍耐”这些词汇下找到一些经文;可是我们很难得翻开圣经去查原来的上下文,于是就单单以这些个别的经文断章取义、穿凿附会在我们的主题上,随便做出一些结论,这样很容易把圣经的许多应许漏掉。
现在以约翰福音九3看看这上下文的原则。经文中说道“也不是这人犯了罪,也不是他父母犯了罪”,那么,是不是这三个人是无罪的人?单看这节经文,好像是如此。可是我们知道这是不对的,因为圣经清除说道,若不在基督里,没有人是无罪的(罗三9、10、23)。现在,假使有人说:“不管别的经文怎样说,既然这些经文是圣经上的额,所以这三个人是无罪的。”我们要怎么样才能指出他的错误呢?
看上下文就可以了。耶稣在这里是回答门徒的问题(2节)。他们不是问说:“这些人犯了罪吗?”而是“这人生来是瞎眼的,是谁犯了罪……”意思就是说:“这个人瞎眼是谁犯罪的结果?他自己的?或者他父母的?”耶稣给他们一个直接的回答:“也不是这人犯了罪,也不是他父母犯了罪,是要在他身上显出神的荣耀来。”
因此,借着上下文,我们可以澄清难懂的或是似乎与其他经文明确抵触的问题。
解释上下文的指引
又是上下文的作用不容易看出,下面的指引可以帮助我们。
1、思想经文(词、片语和句子)的所有可能意义。你可以找出一个或好几个意义,然后写下来。(当然你不要想的太玄、太离题。)然后找找看有没有什么解经上的问题?写下来。把经文的意义思考清楚,找出其中的可能问题,这总能给我们带来帮助。
2、要读经文的上下文。要了解一节经文,需要把前后那一段经文读熟;要确定有足够多的上下文。所以,不可以草率地只读几节经文就过去;多读一些上下文,可以使我们得知观念的内容或事情的经过。读第一遍,要从头到尾一次读完,不要想停下来解决问题。第二次以后就可以仔细地读,把字与字、或思想与思想之间的关联找出来。
3、更仔细地读经文。比如说连接词——它们常常在句子的最前面,要注意它与句子的关系。关于连接词,我们在后面第六章谈到其他的观察原则时,会举例说明。
4、注意那些重复出现的重要词语。这不包括那些平常的字,例如“和”、冠词“这”等等。当经文中的字,重复出现在上下文时,要特别注意,这可能是主题,或是显示经文间重要关系的字。同义字也要注意,例如哥林多前书十14-31节的“分受”、“吃”、“喝”等。
5、用你自己的话改写整段话——你所读的那段经文和经文的上下文。这可以看看你是不是明白整段话的内容,可以使你把思想清楚地表达出来。
6、试试看回答这个问题:这节经文在上下文中是什么意思?如果你说不出来,可能你还得继续读。可是,不要因得不到清楚的答案而灰心;有一些困难的经文,甚至学者都无法定论。要乐意神保留一些事,相信祂以后会给你亮光。
实例示范
我们现在来看一个实际的例子:哥林多前书十13“凡事都可行,但不都有益处。凡事都可行,但不都造就人。”它的意思是什么?“凡事”,是不是包括所有的事情。那么,凶杀、淫乱、自私、拜偶像都是“可行”?这当然不可能。但是,我们何以得知呢?
读全章就可以知道。第六章叫我们“不要贪恋恶事”;第七节和第十四节命令我们“不要拜偶像”;第八节说“不要行淫乱”。因此,我们可以由上下文得知,有些事情是不可行的。保罗不可能用23节的这句话,来反对他自己或违背圣经的其他部分。这样,借着上下文,我们得以避免一个看起来似乎是正确,而其实是错误的解释。但是上下文能把正确的解释找出来吗?
再留心读一读第十章,主题是什么?有没有重复出现的字?或许你会立刻注意到“吃”、“喝”和“相交”连在一起。注意第23节经文上文和下文,有许多关于“吃、喝”的经文。那么“吃”什么、“喝”什么呢?我们看19节和28节,就可以清楚知道答案:祭偶像之食物。
保罗在第23节是用一种对比的说法:凡事都可行,但不都有益处;因为不都是造就人。然后保罗有没有指出什么样的事是“可行的”,,但却没有益处的呢?他既然说了。特别注意第32、33节,我们看到保罗所开心的是神的荣耀和叫众人得益处。为着这个目的,所以有一些事情——例如吃祭偶像之食物,虽然是可行的,但是如果会因此而叫人跌倒,不能荣耀神,那么我们就不要去行。这就是第23节经文的意义。
下面是一些其他必须借助上下文才能解释的困难的经文:诗篇一三七4(基督徒的诗歌只能在自己的范围唱?)但以理书六4(但以理是一个无罪的人?)路加福音十六15(这有没有包括世间的教育和灯光用的电力呢?)罗马书十四4(它里面有一个和林前十23类似的问题。)
无论何时都需要参考上下文吗?
现在有一个需要面对的问题:无论什么时候,经文的上下文都是重要的事吗?是不是有些地方并不是那么必要的呢?比如说箴言中的一些话,或者说福音书里面的一些事件(例如路十三18-24)?
我认为,确实有许多的经文的上下文意义无法清楚看出。箴言中有许多独立的真理陈述,和上下文没有关系。(其实箴言乃是一种简短、有力,本身即有完整意义的陈述。)另外,在那些叙述的经文中,作者必须一方面拣取某些事件、事实、讲论,一方面舍去其他的部分,因此,整个内容不可能是一直连贯的。而且,他们常常把一些不是同时发生的事情放在一起。有的地方,事件之间的关联是清楚的;有的地方却很难看出来。(例如路十二49-59,其中似乎有好几个彼此之间没有什么关联的主题。)我们不必以为它们之间无论如何必定有关联。
请记住两件事:第一、不要太早以为经文彼此间没有关联;有些地方,第一眼看好像没有,但是仔细读一下就看出来了。第二、不要硬是在没有关联的地方,勉强造出一个来。我们既不可以强解经文,也不可以曲解经文。最后,即使有些例外,解经的第一个原则仍是:借着上下文解经。
解经的第二个原则是:要按着字的正确意义来解经。
所以,我们的问题是:怎样找出字的正确意义。为着这个目的,我们必须知道——就一般来说——“字”是什么?它的意义是什么?字是思想、语言和沟通的组成单位,经过有意义的组合,可以组成为语言。语言是人类沟通的最原始方式,神在圣经中也使用语言——绝大部分是普通的语言——来和人类沟通。
一个“字”是语言的一个单位,本身有自己的意义。但是,因为大部分的字有不止一个的意义,所以单单看这个字本身,很少能知道真正的意义。如果我只说“箱子”这个字,那么你没有办法知道,我是指一个放衣服的“箱子”,或是一个放鞋子的,或是车子里面放行李的“箱子”。又比如你只听到“光”这个字,你也不知道,到底它是说“黑暗”的相反词呢?或是说一种“淡”的颜色呢?或是指“轻”的重量呢?在这些例子里头,你需要靠着其他的字,才能明白正确的意义。
启示录五5的“狮子”是指“基督”,但是彼得前书五8,是指“魔鬼”。这两个地方的经文,都是靠着经文中其他的字,才能清楚所指的意思。下面我们会看到有关于“字”的各个方面,同时也会看到上下文的重要性。
一、有些字的意义,在一段时间以后会改变。人们会用新的方式来使用。例如prevent这个字,在翻译钦定本圣经的时代,它的意思是“先走”,这和圣经原文的意义相近。但是三百七十年后的今天,这个字的意义变成“阻止”、“使停止”。在钦定本圣经,帖撒罗尼迦前书四15的翻译是:“我们这活着还存留到主降临的人,断不能在那已经睡了的人之先(prevent)。”我们不能“阻止”他们,这是真的;但是,这并不是保罗的意思。1611年时候的人们知道“shall not prevent them”的意思是“will not precede them”。第十六节证实这样的意义:“那在基督里死了的人必先复活。”
如果我们按着字的正确意义解经,必须要先确定:这些字现在的意义和以前翻译时的意义是一样的。
二、不同的字有相同、或相似的意义。有些学者说,两个不同的字的意义,不可能是完全一样的。但是,有时候,因为差别那么少,所以看起来没有什么不同。例如,你问朋友说:“你好吗?”;那么不论他说:“好的很呢!”或“我觉得很好。”意思都是一样。你晓得他的意思是:“我现在的健康情形良好。”如果,你想要一个人走“快一点”或“迅速一点”,那么不论他是在“慢慢地”走、或“悠哉、悠哉地”走,对你来说意思是一样的。所以很多时候,不同的字并不一定有很不同的意思。常常,我们用同义字,只是为了避免重复使用一个字。圣经也是一样。不要以为圣经里面每一个不同的字都有不同的意义。例如马太福音二十21所用的“国”、马可福音十三37的“荣耀”、以及马太福音十八9和马可福音九47节所说的“永生”和“神的国”,虽然是几个不同的字,但是所指的同一件事情。
可是另外一方面,我们用不同的字来表达不同的意义。比如,为了更强或更肯定地表达一个意思,我们会用另外的字。原来的字也许诗歌同义字;可是它们彼此还是还是有差别的。圣经的作者也使用这个方法。加拉太书六2、5是一个好例子。钦定本在两处都翻作“重担”;但是校订本第五节翻成“担子”。从上下文可以看出二者之间的差别:个人必担负自己的责任,但是,同是也要帮助别人、解决他们的重担。另外,在提摩太前书二1所用的几个“祷告”的同义字;到底是表示不同的祷告方式呢?或者,只是重复地使用,为着加重他的劝解。
三、圣经里面有许多事情和世界上的一般思想不同。同样的一个字,用在咖啡店的谈话和用在圣经上,意义可能不一样。举个例子,如果你听到一个人说,某人是正直的人,你晓得他是说那个人是公平交易的人,不会欺骗人。在圣经里说到神是公义的时候,意思也是这样。可是,当圣经说到一个基督徒在神面前是“义的”时,意思就不同了。神已经宣告说,信徒在祂看来是“义的”。因为耶稣的死,作为罪的赎买,所以信祂的人可以站立得住。这个字just的意思和通常的意思不一样。
四、同一个字可能有不同的意思。有的时候,甚至在同一段经文,一个字都有不同的意思。通常;这样的不同是因为“照字面”或“照比喻”解释造成的。以西结书四十四5、6有一个很好的例子。“house”这个字在第五节是照它字面的意思,翻作“殿”。校订本也是这么翻。可是在第六节,“house”这个字,是指一个国家。这两节连续的经文里面,同时出现了“照字面”和“照比喻”解释两种情形。以赛亚书四十九6里面,有一个和这类似的例子,就是“光”字。
有一些字的意义——特别是所谓“宗教的”字,在新约比在旧约来得完全和肯定。例如“righteousness”这个字,诗篇的作者说到他自己的“公义”时,意思是说他在道德上的诚实品性(诗十八20);但是,在整本新约里面,却是指基督的“义”,而一个人信靠基督为他的救主,神就把这个“义”看作是他的(罗五17,腓三9)。另外一个字是“盼望”。对于旧约中信神的人来说,他们的“盼望”不过是一种泛泛的期望,认为神会因着慈爱而祝福他们的来世。但是对于现在新约中的基督徒,他的“盼望”就是基督的再拉身体得赎向祂(约一 三2-3)。
如何做字的研究
我们从上面的例子知道,如果要明白圣经,需要先明白其中的字,需要小心地读。我们很容易把一个不明白的字略过去,可是,这样就不能明白整节或整段经文的完全意思。我们不可以似懂非懂地把一个字存在脑中而继续读下去,应该停下来,把这个字查清楚以后,再往前读。神的话实在太重要了,千万不可以这样掉以轻心。那么,我们要怎样去明白圣经里面的字呢?
一、查字典。对于只有一种意思的字来说,查字典是最方便的。例如“野牛”(unicorn数二十三22;诗九十二10),“芸香”(rue,路十一42),“每班四个人”(quaternion,徒十二4)。有一些有关情感方面的比喻用字,查字典也很方便。例如钦定本里面的(莎士比亚也常用)“肺腑”、“心肠”(诗七9;腓一8,二1;启二23)。在校订本或其他现代版本的圣经里面,这些字通常会有解释。
但是,和以上专门用语不同的普通用语,字典就会有两个或两个以上——有时候多到好几个的解释。这是因为有不同的用法。字典通常不会告诉我们哪一个是圣经的用法。我们需要在这几个解释中,把合适的那一个找出来。因为字典不能替我们做决定,需要参考其他地方。所以,对于一般性的字来说,字典的帮助是有限制的。
二、读上下文:撒母耳记下二14说:“押尼珥对约押说“让少年人起来,在我们面前戏耍罢。””看起来,押尼珥不过是发起一个游戏而已;可是读了上下文,就知道事情不是那么简单,牵涉到两个彼此为敌的王,和他们两边军队的领袖。第十六节告诉我们,他们事实上用刀刺肋。看了上下文,我们知道,这里的“戏耍”带着残忍、冷酷的意味。
诗篇一6宣讲:“因为耶和华知道义人的道路,”单单看到这里,我们可能以为意思只是说:因为神是无所不知的,所以祂知道义人在做什么。可是,当我们读了它的下半节,就知道这里的“知道”有更强的意思。有一条道路是神知道的,另外一条却必减亡。从上下文,我们看出这里的“知道”包含神的保守和眷顾。圣经上还有其他的地方,讲道神这种含有深一层意义的“知道”(创十八19)。
再举一个例子:“简单的人什么都信,”(译者按:这句话英文是:The simple believes everything,中文圣经翻译为愚蒙人是话都信。箴言十四15)。这好像是正面肯定一个信徒的信心,说他不怀疑地以单纯的信心安息在神里面。可是,上下文告诉我们真正意思,作者在这里把简单的人和通达的人做一个对比。简单的人(这节经文的意思来说)易受欺骗,愚昧,容易上当。他的简单是一个弱点。什么都信并不是智慧,而是愚昧。
圣经里面充满了这样的字,要看上下文才能清楚它的意思。如果你碰到一个字不是很清楚,停下里,考虑一下那一段经文,是否必要再读一遍。通常可以找出真正的意思。
三、利用经文汇编:哦我们已经在前面第五章说过什么是经文汇编,也讨论过它的用途。有一些字常常出现在圣经中,有一些字就比较少。要明白圣经里头所用的字,有一个理想的方法是:读所有出现有这个字的每一处经文。可是,小的经文汇编并没有把每一个处都列出来,大本的又列的太多,怎么办?
串珠圣经可以帮助你。这种圣经会把出现有重要的字的一些经节注明出来。你如果常读圣经,到后来自己可以扩大这些串珠经文的范围。当然,就像我们以前说过的,一个字常常有好几个不同的意义,所以这些相关的经文并不是每次都能帮助我们的。
例如提多书三5说:“神便救了我们”;不论是从经文本身,或是从上下文来看,我们都知道这是指着属灵的,从罪里面的拯救。可是,路加说:“我们的指望就都绝了”(徒二十七20),我们晓得他指的不是属灵的得救,而是免于沉船的得救。当然这个例子并不好,因为差别非常显著。可是圣经里头有许多地方差别并不显著,所以我们参考其他经节时要非常小心。比如说马太福音二十四13,怎么样?
从以上所看到的,我们知道字的意义实在重要,必须小心读。下面有一些字可以给你作进一步的研读:“恶道”(evil)(耶十八11)(出现两次,意思是一样吗?)(译者按:在中文圣经中,另外一次翻译成“灾祸”。)“常常”“常”(continually)(利二十四2和代上十六6);“狗”“犬类”(dogs)(王下九10和诗二十二16);“体”(body)(弗三6,查看以弗所书中所有这个字的地方);“果子”(fruit)(约十五2、4、5、8、16,参看加五22、23和罗一13);“弟兄”(brethren)(太二十五40);“万民”(nations)(太二十五32);“冠冕”(crowns)(诗一百零三4);“应许”(promise)(弗三6,同样,请查看全卷有这个字的经文);“得救”(saved through)(提前二15)。
解经的第三个普遍的原则是:依照句子的文法解经。文法是什么呢?文法学家说,文法包括字的形态以及字和字彼此的关系。这两种都会影响句子的意义;这里我们主要看后者。
一般来说,字总是要互相组合以后,才能表达出清楚的意思,单独一个字是不行的(这在前一章已经讨论过了)。一个字一旦和其他的字组合,意思就显明出来。或许有一些字,本身就能表达出来某种意义,例如“啊呦”(ouch),表达说这个字的人受到某种疼痛。可是,是因为被蜜蜂蛰了呢?坐在一根刺上面呢?或是被人打了呢?这必须有其他的字补充,才能表达出完整的意思。
我如果想向某一个人表达我的意思,我们都必须对于句子中字与字的关系有共同的认识才可以。这意思是说,我们必须懂得一点文法,这样才能归类、理解字和字彼此各种不同的组合方式。
现在要举两个例子,看看文法的原则怎样帮助我们解释经文。哥林多前书十一27这样说:“所以无论何人,不按理吃主的饼、喝主的杯……”如果我们问说,这里“不按理”指什么说的?是指哪个“无论何人”呢?还是指“吃”和“喝”呢?换句话说,是说有一个“无论何人”是“不配的”额?还是说,这个“无论何人”“不按理”地“吃、喝”呢?许多人以为是前者,那么这句话的意思就变成这样:一个“不配的”人不可以参加圣餐礼。也可以说,因为他们自己觉得是“不配的”,所以他们不参加圣餐礼。可是,按照文法规则,我们晓得并不是这个意思。根据字典,“不按理”是副词;而副词是修饰动词,不是例子中,英文字unworthily的意思是“不按理地”:它的形容词是unworthily,意思是“不配的”。
校订本和一些其他的版本把“不按理”(unworthily)翻成片语的形式:“以不相称的态度”(in an unworthy manner)。任何人不应该因为他是“不配的”而不参加圣餐礼。(除非他故意留在罪中;那另当别论。)我们本来都是不配的,完全是因为基督的死和祂的价值(我们相信祂,这“价值”就成我们的),我们才得以也才应当参加圣餐。可是另外一方面,我们却有可能“不按理”地参加圣餐礼:我们可能没有带着应有的敬畏和属灵的分辨;我们可能没有适当地顾到别人;我们可能先醉酒饱腹。这节经文指的就是这些恶事。因为有文法,因为我们认出重要的字是副词而不是形容词,才明白这节经文的意思。
第二个例子在约翰福音二十一15,耶稣问彼得:“约翰的儿子西门,你爱我比这些更深吗?”我们立刻会想,比谁或比什么更多呢?从字典,我们知道“这些”是指示代名词,是“这个”的复数形式。我们再查“这个”,知道是指示代名词或形容词,用来“指在附近的一个人或一件事物,或者指刚刚提过的或正要提到的谈话题目。”因此,我们就从附近的上下文里面找,所指的是什么人或什么事物?耶稣问彼得这话时,有没有谁在附近呢?有,一些门徒。附近有没有一些东西呢?有,一些刚打到的鱼。这样,因为懂得文法,我们找到了“这些”的两个可能意义。现在,我们要用另外的原则,决定那一个意义是对的。上下文(第一节)告诉我们,虽然耶稣以前把彼得从打鱼这个职业中呼召出来,但他又回去打鱼了。这表示,现在他可能爱鱼(他的职业)过于爱耶稣。事实上,彼得自己以前会说过他比其他的门徒更爱耶稣(太二十六33)。所以,也许耶稣现在就为着彼得的这个夸口向他挑战呢。
文法不一定能指出真正的意义,但是能找出可能的意义。我们不能接受任何违背文法规则的意义。所以,要明白圣经,懂得文法是很重要的。这没有什么稀奇,因为基本上文法的意思就是:我们是按照人类语言的正常法则去明白圣经。
文法的各种词类
如果我们要按着文法规则来解释圣经,必须对文法有一点认识。最好去找一本文法书,重新温习了一下你的文法知识。要确定你明白各种的词类:名词、动词、代名词、形容词、副词、介词、连接词和感叹词。重要的是,在一个句子中这些词和其他的字怎样连接,它们的关系怎样影响句子的意思。虽然你不需要知道所有的细节,可是基本的东西是必须清楚的。
普通的英文句子就是把有关主词的事情陈述出来。主词可能是某些东西,或是在做某件事情,或是某件事情已经做了。例如,詹尼是个男孩子,他偷了苹果被处罚。一般来说,主词放在前面。例如“神就是爱”告诉我们神是怎样的。“主是神圣的”也是这样。可是,有时候——特别是诗篇,字的顺序可以调换。诗篇常常有这样的句子:“神圣的是主”,这句子仍然是告诉我们主是怎样的。句子的意思没有改变;当然,我们可以说,这句的重点现在是“神圣的”这个字上面。
但是,关于这一点,我们需要小心。例如,“爱就是神”和“神就是爱”,虽然所用的字完全一样,可是意义却不一样了。有人说这两句话没有什么不同。如果是这样,就违背了圣经中对于神的认识。“爱就是神”是说明爱是什么。神和爱不是同一件事物。一位母亲的爱就和神的爱不一样,所以,我们必须小心观察圣经的句子,注意字的顺序在什么时候,什么情况下会影响经文的意义。
动词、动词的形式
动词是句子里头的“行动的字”,不论明白哪一种语言,动词都很重要,圣经也不例外。关于动词,首先我们需要考虑到它的时式。通常,一个动词有过去、现在和未来三种时式。例如:“我吃了,我在吃,我将要吃。”(译者按,在英文中时式很清楚,如I ate,I eat,I will eat,中文较难看出,但从“了”“在”“时”等字也可看出来时态来。)因为它们并不像看起来那么简单,我们还得稍微多谈一点。
一、过去式:过去式可能指只发生过一次的事情。例如罗马书七9“……罪又活了,我就死了。”但是过去式也可能是指发生过很多次,重复发生的或习惯性的事情。例如哥林多前书十三11:“……话语……心思……意念像个孩子。”
二、现在式:现在式可以指一种不受时间限制的普遍真理。例如约翰福音四24说:“神是个灵。”并不是说神只有现在是灵,或者从现在起是灵;这话的意思在说明祂的本性。现在式也可以指一件事情永远是真实的,连续的或习惯如此的。例如路加十二54:“你们看见西边起了云彩、就说……”这种事是会一再一再发生的。又如,马太福音二十三13:“……自己不进去……也不容……。”是说到一个继续有的态度和行为。现在式甚至可以表示未来的——一般指很快要发生的事情。例如约翰福音二十六2:“……过雨天是逾越节……。”(译者按:英文是The passover is coming)。
三、未来式:未来式通常是叙述要发生的事情。例如约翰福音十四3:“我……就必再来……”但是,未来式也可以暗示一个命令。例如马太福音五21(引用旧约的话):“不可杀人。”(译者按,英文是you shall not kill)。这句话虽然是用未来式,可是意义不受时间限制。
预言性的经文,特别是旧约里头的预言,在时式方面比较特殊。(这一点也请参考十九章的第四项。)有很多关系到未来的预言是用未来式写的,可是也有例外。有些地方是用过去式。例如,以赛亚书五十三章用的就是过去式,可是指的却是基督未来的工作。五十三章四节所说的预言:“祂诚然担当我们的忧患……”在马太福音八16-17才实现,那已经是好几百年以后的事了。有些预言用现在式表示未来的事。例如诗篇二十二篇,大部分是用现在式写的,却是在预言基督的死。(比较诗二十二18和约十九23-24)
这样,是不是说圣经的时式使用混肴不清呢?是不是使得经文没有什么真正意义呢?或者,虽然有意义,确实太困难找不出来呢?不,完全不是这样。上面,我们已经看了时式的各种可能用法。既然知道了可能情形,就可以把真正的找出来。所以,我们遇到特殊经文的时候,要注意时式的用法;然后看它的上下文,或者参考其他的经文;这样,我们通常可以找出真正的意义。当然,有时候会有问题的,可是,正如我们以前说过的,我们必须准备好虔诚地,认真地读经。
有的地方,因为时式的影响,我们不容易看出经文的意义。例如约翰一书第三章。这里好像有一个很重要的解经问题。第六节和第九节说:“凡犯罪的,是未曾看见祂、也未曾认识祂……凡从神生的就不犯罪……”这些话是完全绝对的吗?意思是说真正的基督徒从来都不犯罪吗?有些基督徒认为是;可是大部分圣经学者认为不是,因为这和圣经的其他经文不符合。因为这两节经文的真正意思实在不容易看出来,所以我们现在要小心来看。
我们可以看到,“不犯罪”和“凡犯罪的”这两个动词是用现在式;我们晓得现在式有不同的用法,而且从整卷约翰一书来看,我们知道:1.约翰这卷书是写给信徒(二11-14);2.他肯定地指出犯罪的可能(二1、15;三11、12);而且3.这样的可能,甚至包括他自己(一8,三16-18)。所以,如果三6-9的意思真的是说一个人只要犯了罪——即使是只犯了一次,他就不是基督徒,约翰为什么对基督徒说:“我将这些话写给你们,是要叫你们不犯罪”(二1),又说:“我们若说对自己无罪,便是自欺”(一8)?
那么,到底三6-9的真正意思是什么?有时候,现在式表示一种连续的、或习惯的状态;用这方式来解释这几节经文,是不是合理?如果在仔细地读约翰一书,我们会注意到,约翰举出一些强烈对比的事物;光明和黑暗,真理和谬误,生命和死亡,义和罪。这些对比是那样绝对,不是全然这个,就是全然那个:若不是全然光明,就是全然黑暗;若不是全然义,就是全然罪。可是,我们知道,神的话也这样显示,我们的经历不是这样绝对。因此,我们才明白,约翰所以在这里说这样强烈的话,是为了表达一个贯穿于整本圣经的真理:凡认识神的,他的生活有一个显著的特征,就是圣洁和公义,他不能继续犯罪。有一些版本已经有这样清楚解释,可以帮助我们分辨明白。
代名词、所有格、连接词
代名词好像很简单,可是要小心。代名词是用来代替名词的。例如“耶稣到了伯大尼,第二天祂进入耶路撒冷”里面的“祂”是指耶稣。一般来说,我们不难看出代名词代替的是一个名词。例如“杰克走了出去,然后他遇见汤姆。”这个“他”一定是杰克。可是,如果谁:“杰克到汤姆那里去,他给他一本书。”你能确定是谁给谁吗?如果有上下文,也许我们可以知道。在英文——圣经也是这样,通常一个代名词是代替最靠近的名词。可是,也有例外,我们来看一些经文。
使徒行传七59:“他们正用石头打司提反的时候,他呼求主说……”(译者按:中文圣经的翻译,名词代名词和英文圣经不同)这里没有什么困难。可是路加福音十一37:“说话的时候,有一个法利赛人请他同他吃饭,他就进去坐席。”(译者按:这是按英文圣经翻译的。)谁进去坐席?虽然最靠近这代名词的名词是“法利赛人”,可是答案仍然是指耶稣。看了上下文就很清楚。(参看代下二十四24;约十三1、3;十一3)
另外的例子在校订本的以弗所书一3-11.里面的代名词不很清楚,有的“他”是指父神,有的“他”是指基督。我们必须仔细分辨清楚。
再看以赛亚书三十七36(钦定本):“耶和华的使者出去,在亚述营中杀了十八万五千人。(他们)清早起来一看,(他们)都是死尸了。”
另外,申命记三十二15-16里面的“你”,“他”,“他们”是各不相同的三方面,或是指的同一位呢?还有马可福音五18,谁要和谁同在呢?(译者按:以上几处经文,中文圣经和英文圣经在翻译上稍有不同。在代名词的处理上,中文圣经比较清楚。)
代名词可以大大影响经文的意义。有时候,特别是旧约的先知书,你必须查看关于代名词的备注,才能明白经文的意义。例如,出埃及记一12;以赛亚书十27注意代名词“他的”;比较26节;以赛亚书三十三5、6节(注意“他”,“他的”译者按:中文圣经比较没有这个问题。)
另外,我们需要注意所谓的“主格所有格”和“受格所有格”。它们的组合是这样子的:开头是一个带有动词意味的名词,例如“爱”、“惧怕”、“呼召”;中间是一个介词;最后是另外一个名词,然后组成一个所谓“所有格构造”。例如:“神的爱”。(译者按:这片语的英文是“the love of god”;中文的意思比英文清楚,不容易产生以下的问题。)这里有一个问题:神是“施爱的”或是“被爱的”那一位呢?祂是这个带着动词意味的名词(“爱”)的主语或受语呢?两个都有可能,但是,不可能两个都同时是。我们必须分辨清楚的。如果神是施爱者,就是“主格所有格”;如果神是被爱者,就是“受格所有格”。
我们来看一个例子:哥林多后书五14:“原来基督的爱激励我们……”(译者按:经文是“the love of Christ controls us.”)这里的“爱”是“基督对我们的爱”(基督是主词)?或是“我们对基督的爱”(基督是受词)呢?可能我们要查上下文,或甚至查别处的经文,才知道答案。但是有些经文,无论怎样查,仍然分辨不出来。另外一些“所有格构造”的经文是:创世纪十八20;约翰福音五42;提摩太前书四1。
连接词是连接句子的主要词条,对于句子的意思也有很大的关系。比如一个简单的句子“我吃青菜,而且我强健。”你如果用其他的连接词代替“而且”,例如“因为”,把这句话变成:“我吃青菜,因为我强健。”;或者用另外一个连接词:“当我强健的时候,我吃青菜。”再用“然而”、“因此”、“虽然”这些连接词,看看意思有何等大的改变!另外,路加福音十二15、23、32里面都用了“因为”这个连接词。我们不难看出这个连接词的作用,就是把不可贪心、不要忧虑、不要惧怕和为什么必须遵行的强烈理由连接起来。
另外还有其他的文法要素,我们也应该知道用法。因为篇幅的限制,我们不多加讨论。但是如果你想彻底明白圣经,就必须熟悉文法。你看,文法也有属灵的功用!
其他指引
关于文法原则,这里还有四点可以帮助我们:
一、如果碰到一节或一段经文,我们不清楚意思,就把关键词字找出来,然后看看,这个字在文法上的功能如何。例如,是什么词类,和其他的字有什么关系等等。如果必要,查字典和文法书。
二、仔细看这个字和上下文的关系。
三、注意整段话的可能意思。
四、如果可能的意思不止一个,考虑其他的原则,特别是上下文规则。
我们举个例子来说明。约翰福音一1:“他先找着自己的哥哥西门,对他说。”这句话的意思很清楚,所以我们不必每一个字都仔细检查。但是,有一个字倒是有点困难,就是这个“先”字(first)(译者按:也可翻作“第一”)。这个字看起来很平常,可是如果要看出它和整句话的关系,就不要那么简单了。这个“第一”,提醒人这里有一个顺序的问题。既然是“第一”,那么,可能有“第二”件事,也可能还有“第三”件事,或者更多……。
字典告诉我们,“第一”这个字可以当形容词(例如,第一年),也可以当副词(意思是:在任何事的面前)。
如果当作形容词,约翰福音一41的意思就是说,安德烈是第一个做这件事的人。可能是说,他是第一个发现他哥哥的人,而在这以后可能有一个朋友也发现了他哥哥。两个人都看见了,但是安德烈是第一个看见的。如果“第一”是当副词用,那么这句话的意思就变成:安德烈“先”找到了他的哥哥,然后他在去找别人。
这两种情形都是合理吗?如果是,那么两种的解释都有可能。但是,那一种比较可能呢?有没有什么原则可以应用呢?上下文里面有没有可以帮助我们决定呢?据我看来,好像没有。那么,有没有其他可参考的经文呢?新约里面提到安德烈的地方还有马可福音十三3,约翰福音六8,十二22和使徒行传一13.安德烈有没有做了什么比较重要的事情?他把他的哥哥带到耶稣面前以后,有没有再带别人去?那么,这对于解经是不是一个关键点呢?
像这样,在文法方面,你可以在圣经的经文里面找到许多的问题。你愈是多读,就愈明白神的话。下面的经文,可供你作进一步的研读:
申命记十五6这是应许或命令
诗篇十四1,代名词“他们”指的是什么?
诗篇三十七1:“心怀不平”这里动词的主语是谁?意义何在?
箴言五21查看钦定本和校订本两种圣经,找出“他”,“他的”指的是什么?
路加福音二十四48:“你们就是这些事的见证。”“这些事”指的是什么?
罗马书八24,那一种说法比较好?钦定本的“借着盼望”或者校订本的“在乎盼望”。意思又是什么?
哥林多后书五19:“神在基督里叫世人与自己和好。”“在基督里”是和什么连接?是不是说,因为神在基督里,而只暗示祂有神性?或者是说,神借着基督做和好的工作,就是说由于这位基督,神成就了和好的工作?在文法上,这两种解释都是可能的。
解经的第四个普遍原则包括两件事情:“按照作者的主旨和大纲来解经。”因为这两件事情有密切关系,我们可以合起来来看,但是我们还是要知道两者的不同。
作者的“主旨”,是指他写书所要达成的“目的”。例如,约翰在约翰一书五13说:“我将这些话写给你们……要叫你们知道自己有永生。”他直截了当说出他的目的。作者的“大纲”是指(为了达成他的“目的”)他的写作方式。例如,以弗所书的构成就不难看出:前面三章是写基督徒的呼召;后面三章是基督徒的行文。我们能看出这卷书的构成部分是因为在第四章开始有的“就当”(therefore)这个字。
上面这个例子中,不难看出全书主旨和大纲;可是这种情形并不是常常有的。事实上,圣经许多书卷里面,大部分没有把主旨写明出来;而且,其中大部分有很难看出来。至于一本书的大纲,一般来说倒是比“主旨”明显,容易看出来。因为除非我们知道作者的主旨和大纲,否则没有办法运用这第四个原则;又因为主旨和大纲常常不容易找出来,所以运用这个原则时,比其他的原则困难;也因为这个原因,我们不常运用。虽然如此,这仍是一个重要的原则,所以我们要举出一些例子,看看怎么样运用这个原则。
作者的主旨
在二十31,约翰说他写这本福音书的目的是:“但记这些事,要叫你们信耶稣是基督、是神的儿子,并且叫你们信了祂,就可以因祂的名得生。”约翰想借着他所记述耶稣的神迹,叫人相信耶稣是神的儿子(祂的位格),而且叫人因着信可以得到永远的生命(救赎)。这里有三件大的事实:基督的位格,信心,生命。约翰说,人可以在他所叙述的神迹里面经历到这些事实。
因此,约翰福音里面的每一个神迹都可能把三个事实——就是基督的位格,信心和生命的意义揭示出来。我们读神迹时,要把这个记在心里,才能了解其中意义。我们现在用耶稣的第一个神迹作例子,记载在约翰福音二1-11。关于基督的位格,这个神迹启示了什么?当然,祂是创造者,是整个宇宙的至高者。祂的门徒也认识到这点,他们说祂索性的神迹“显出祂的荣耀来”(约二11)。
这神迹也启示了一些属灵生命的事。没有酒了,启示人会失败;但是基督所赐的是丰盛的生命,所以不会缺少而且品质比较好(好酒)。这生命的特征就是丰盛和满足。
这里也有信心的教导。第五节说明了马利亚对基督完全的信心:“祂告诉你们什么,你们就作什么。”信心带来顺从的行动,所以当耶稣吩咐的时候,仆人就照着做。借着人的信心和顺从,耶稣就作工,然后人们就经历了一个神迹。门徒也经历到了,“就信了祂”(十一节)。记住约翰作者的主旨,可以帮助我们明白神迹里面关于属灵方面的信心。
作者的大纲
创世纪是一个好的例子,可以让我们看到作者的大纲如何帮助我们解经。仔细地说,我们会发现创世纪里面一再出现这几个字“……的后代记在下面”(创二4中译“乃是这样”);五1,六9,十1,十一10,27,二十五13,19,三十六1,9,三十七2.这些字一再地出现,一定是有原因的。到底有什么意义?了解这意义能帮助我们明白整卷创世纪吗?为了知道这几个字在每一处的作用,我们可以做一个表,把每一个处有关的事实列出来:例如人物,那一段话的内容(谱系,人的记事等)和长短。
你仔细读的时候,会发现各种不同的事实。例如,你会看见创世纪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到亚伯拉罕为止,第二部分包括亚伯拉罕和在他以后的各列祖。第一部分主要是记载谱系,第二部分则叙述这些列祖的遭遇。整卷创世纪就是指出:神借着这条家系,这些虔敬的后裔来成就祂的计划。我们看到,神虽然也关怀以实玛利和以扫,但是他们却不在祂旨意而拣选的人,所以用了很多篇幅来谈他们。
所以,如果我们知道一卷书的主旨和大纲,就可以从中得到帮助,明白经文——不论是整卷书或是一段一段的都可以。约翰福音的主旨和创世纪的大纲就是很好的例子。
找出主旨和大纲
所以我们首要的问题是:找出作者写此书的主旨和大纲。下面有一些建议,可以帮助我们找到作者的主旨和大纲。
一、注意看经文本身有没有把主旨说出来?如果没有,那么有任何的暗示或提示吗?例如,保罗在他写给哥林多热的两封信里,虽然都没有清楚说出他的主旨。但是我们比较下面的经节,就会知道他的主旨,哥林多前书一11,三4,四6,五、六、七1,18、八1,十二1,十六1,2哥林多后书二3-4七5-8十-十三。从这些经文,我们晓得一些革来氏家的基督徒会告诉保罗关于哥林多教会的坏消息。就是在他们当中有分门结党,有彼此相告、淫乱、混乱主圣餐的事。而且,因为有另外的教师讲话比保罗委婉劝听,所以教会里面有一些人拒绝承认保罗的权柄。接着,他们写了一封信给保罗,问他一些问题。于是保罗回了一封信(哥林多前书)。这封信非常严厉,保罗有点担心他们会因此受伤、忧愁。然后,提多带来消息说,哥林多人的反应良好,所以保罗再写信(哥林多后书)给他们,一方面表示他对神的感恩,一方面也警告他们提防一些假使徒。从上面这些事实,我们可以推断出保罗写这两封信的主旨。
但是要小心,我们想从作者的暗示中找出他的主旨时,不可以只凭着一些模糊的经文瞎猜,我们凭借的经文必须是清楚的提示。圣经的每一卷,虽然说不一定非要知道作者的特殊主旨才能明白全书意思,但是如果有一个清楚的主旨,很能帮助我们理解。
二、个人的有关资料通常是主旨的一种提示。另外,重复提到或强调的主要题目或事项,也很可能和主旨有关系。比如说,我们晓得马太写马太福音的主旨,必定有一部分是为着宣告天国的真理,因为他许多次一再地提到这件事情。
三、明白整卷书的架构。有些书的段落很清楚,例如罗马书十二1,或者以弗所书四1就是。有些书,会有重复出现的字或片语,例如创世纪。但是,也要小心,不要过分地武断臆测。比如,虽然“天上”或“天空”这个字在以弗所中出现了五次,但是并不是这卷书分段处。
四、如果一卷书的主旨和大纲——或要至少主旨是清楚的,那么当你读书中的每一段时,都要记住这一点,解释经文时要肯定和这一点相符合。
关于这一点,我们来看另外一段经文:腓立比书二1-8.这几节经文是作者写腓立比书的主旨。“意念相同,爱心相同,有一样的心思,有一样的意念”这些话显示保罗担心腓立比信徒中间的团契关系。所以,保罗在5-8告诉他们基督的榜样。基督有祂一定的意念,所以就有一定的行动。祂不以自己与神同等为强夺的(6节),反倒虚己(7节);而且虚己到甚至取了罪人的形象,羞辱受死在十字架上(8节)。保罗在这里以基督的死作为虚己的榜样;他并不是——像他在许多地方表示的——在这里以基督的受死来表示神的爱或指出是为了旧书我们脱离罪。所以作者的主旨对书中每一段的意思有很大的影响。
下面的一些经文,可用来练习这第四个解经原则。
箴言一1-6:这几节是箴言这卷书的主旨,对书中其他地方有什么影响?
传道书:“日光之下”这几个字可能是这卷书的论言。知道这词句对我们要明白一下这些难解的经文有帮助吗:二17、20、24;九4.
路加福音一1-4,回答和前面箴言一样的问题。
加拉太书:从书中一再提到的“福音”这个字,思想保罗写这本书的主旨,也思想为什么他那样突然地开始他的正文(没有先说到感谢的话。)
歌罗西书:读二4、8、16,20-22,有没有什么提示和保罗的主旨有关系?
解经的第五个普遍原则是:用尽我们所能知道的历史、地理和文化背景来解释圣经。圣经所记的事发生在历史上的某些时期,以你和当时的人——主要是犹太人——有文化上的关系。比如,新约圣经就和主后第一世纪的巴勒斯坦文化有关系;也和当时和在这以前的历史有关系。假如我们按照我们现在的文化来解释新约圣经,很容易发生错误。
我们必须知道,虽然是同样的一句话,一个动作或一件事情,但是如果文化背景不同,意思就可能大不相同。例如,在英国,如果说一个女人“homely”,这是对她的恭维,因为在这里的意思是“爱护家庭的”或“朴素、不做作的”。但是在美国,这个字对女人是一种侮辱,意思是说她“丑陋”。又例如,在印度的一些地方,如果你说一个人是“猫头鹰”或“猫头鹰的儿子”,就等于是侮辱他;可是在美国,这却是称赞人的话。印度人认为这话的意思是说他“愚笨”,而美国人认为是说他有“智慧”。
有些话语或句子在某个文化或时期中有它的意义,可是在另外的文化或时期中可能没有什么意义。因为意义会不同,所以我们需按当时的文化背景中来明白圣经的话语。例如,在列王记下二9,以利沙求以利亚说,他想得到两倍于以利亚所有的灵(可能是指圣灵)。可是,其实以利沙是要求得到长子的产业,他想成为以利亚的继承人。
所以要记得,一句经文主要的、真正的意义,是在它那一个历史或文化中的意义,也就是对于当时的人的意义。我们必须尽可能地明白这个意义,因为这是首要的。
路加福音九23是一个良好的例子,耶稣好几次说到,任何想跟从祂的人必须“天天背起他的十字架”。我们以为背十字架的意思就是忍受困难、试炼或磨难我们的人。可是在耶稣的时代,一个背十字架的表示他是一个罪犯,正在走向行刑之地。他是背着十字架走向死地。耶稣那个时代的人明白祂这样的意思。他们知道耶稣指的是死亡(身体或者灵性的),而不是一些试炼而已。福音书里面的其他地方——特别是有关耶稣本身的死的经文,更清楚地表明了这样的意思。我们解经必须按照这个意义。
我们知道,我们没有办法把所有的经文的原始意义都找出来。有些经文——可幸不是很多——的原来意思,没有圣经学者能够确切明白。例如出埃及记二十八30的“乌陵和土明”,哥林多前书十五29的“为死人受洗”。但是对于其他大部分的经文,只要按着解经的原则,就能了解原来的意义,然后再解释圣经。我们也知道,我们对圣经早期部分的意义可能比当时代的人所能理解的来的更完全。例如,神第一次说到基督的降临(创三15)时,没有人能完全明白什么是“后裔的”脚跟,什么是“蛇的”头被打伤。又例如,耶稣说撒该是“亚伯拉罕的子孙”(路十九9),那时的人很难像加拉太书三7、29那样地明白完全的意思。所以,虽然有时候一句经文的意义,再后来会有比较完全的启示,可是原始意义仍然是主要的意思。
撒母耳记上十二17是一个例子,我们认识到,了解文化背景可以帮助我们明白圣经。撒母耳说要在收割麦子的时节求神降雨下来。通常从四月到十月是没有雨的,而割麦子的时节是四月中旬到五月中旬,后来神果然降雨下来,显示了神的作为,这样就证明了撒母耳的话确实是出于神。
马可福音十一12-14(参太二十一18-19)记载了基督诅咒无花果树的事。基督诅咒那棵无花果树是因为上面没有无花果子;可是十三节说那时不是收无花果的时候,这样不是有些不公平吗?启示我们要知道,如果是一颗好的无花果树,即使不是季节,也会有一些无花果;所以要在上面找到一些无花果是一件合理的事。而当时竟然一个都没有,这表示那棵树是不结果子的。
从上面这些例子,我们不难明白圣经的背景对于解释经文有重要的关系。我们说得背景包括下列的因素:
一、历史因素。例如但以理书五7、16说到但以理是国中的第三位,因为当时伯沙撒王是和他的父亲共同摄政,所以已经有了两个王。
又例如马太福音二22:历史告诉我们,亚基老王比他的父亲更威胁耶稣的生命。
二、地理因素。例如约翰福音四4说耶稣必须经过撒玛利亚;因为撒玛利亚省位于犹大省和加利利省之间。
又例如约珥书二23:那里有两个主要的雨季,一个是秋雨,就是播种的早雨;另一个是春雨,就是使作物成熟的晚雨。
三、文化因素(社会的,宗教的和物质的)。例如路加福音九59;当时,埋葬父亲是长子的神圣义务,而且如果他的父亲不是已经死了的话,这件事可能要等上好几年的时间。
又如约翰福音十三3-5.在那时候,洗客人的脚是一个仆人的职责,所以,显然没有一个门徒愿意做这件事。
怎么得到圣经的背景
既然必须从圣经的背景来帮助我们解经。那么,我们怎样得到有关圣经背景的知识呢?我们可以从圣经学者的书本得到;例如圣经字典、圣经地理、圣经注释等。假如你有这些书籍,就可以使用,假如你没有,也没有太大关系,因为你可以在圣经里找到一切“基本的”背景资料。我们留意到有一个基本原则,圣经本身是最佳的释经者。对于大部分意义不明显的经文,圣经里面都能找到背景资料。
你要怎么样才能学到这些资料呢?这里有一些步骤可以遵循。
一、熟悉圣经。读、读、读,要再三地读圣经。你越是熟悉圣经,就越能得到背景的资料,帮助你解经。要多读历史书。旧约圣经的历史是旧约和新约的背景。摩西五经包括了圣经其余各卷的大部分文化背景,特别是新约圣经的。有时候,在后的经文可以帮助我们明白在前的经文。多读细读,你可以学习到许多圣经里面的历史和文化资料。
二、读的时候要多做笔记。把有关圣经人物,风俗习惯,地理特征等详细情形记下来,也要把不寻常的事件、字等记下来。然后再去查真正的意思,并且把意思写上去。还要把有关的圣经事实都记录上去。这样可以帮助你以后很容易就找到,而且也可以知道是不是正确。有规律地做笔记很帮助我们明白圣经,帮助我们的记忆,也加添贮存的有用知识。
三、如果你有串珠圣经,应加以使用:有些钦定本和校订本的版本有很好的串珠经文。常常,新约的经文可以参考到旧约的经文。例如约翰福音三14说到摩西举蛇你可以在民数记二十一9查到参考的经文。可是,圣经里面的串珠经文并不是完全的,所以你可以加上自己读到的。当一节经文是你联想到另外一节经文时,就记在空白的地方。
四、利用圣经里头的地图把经文中提到的城市或地方找出来:例如:你读约书亚记的时候,如果在地图上查看所提到的地方,就能明白他的征服计划。比如说,你可以在地图上到约书亚记找到约书亚记九章提到的基遍。
五、如果你有,也可以使用其他的书籍:第一是词典。词典里面,可以查到许多文化的词语。我们在上面已经看了不少有关文化的字,这里再举一些:肉桂、硝石、硫磺、丝弦的乐器。当然,圣经字典和圣经注释里面有许多文化用词的解释,因为这些名词关系到经文的解释。
以背景为帮助解经的三个指引
你有了经文的背景资料,准备开始用来解经时,这里有三个指南很有帮助:
一、仔细查看经文中任何不能或不易明白的地方,试试看能不能用某些背景资料来帮助你明白。
二、了解那节经文对当代和当时的人的意义
三、试着找出那节经文对我们今天的文化有什么意义;试做一个适当的应用。
我们举一个例子来看:士师记十三3-5说神的试着向玛挪亚的妻子显现,告诉她她要怀孕生一个儿子,而这孩子“一出胎就归神作拿细耳人”。这天使所说的“拿细耳人”是什么意思?串珠圣经一定会有参考经文在民数记第六章。如果你没有串珠圣经,那么圣经字典也会有这个字的简单解释,并且会告诉你详细的说明可以在民数记第六章找到。我们从民数记中知道“拿细耳人”就是一个许了特别的愿,说他要离俗归耶和华为圣;为了表明他的许愿,他必须远离日常生活中的三件事:第一,他不喝酒或吃任何和葡萄有关的东西;其次他不可以剃头发;最后,他不可接触到死人的尸体。
我们可以肯定的说,这样的规定有一个重要的意义,就是说如果有人为着一个特殊的目的或工作想要归耶和华卫生,而他又已许了愿的话,就不可以去做一些在一般人认为平常的事。比如说,葡萄,这是巴勒斯坦的主要作物,是以色列人的基本食物和饮料;剃头,对于当时的男人来说,一定是平常的事,否则“不剃头发”就不会是“离俗”的一个特征了;最后,和私人的尸体接触,这在准备葬礼的时候是不能避免的事;当然民数记十九章规定说,摸到死尸的人事后必须洁净自己;利未记二十一章也规定,祭司不可以摸——他的近亲除外——死人的尸体。但是,拿细耳人的禁止是完全的,任何人的死尸都不可以摸。另外,我们可以肯定,拿细耳人也不可以从事大部分的平常职业。圣经没有说明为什么有这些特殊的禁戒规定。
所以,对于当时的人来说,这件事的意义是:如果一个人想要以一种特别的方式奉献自己归耶和华为圣,他必须许愿,而为了还这个愿,他必须远离某些正常的行为和义务。这是参孙这个男孩子一出胎就必须履行的条件。当然,当时一定是他的父母亲替他许愿。
我们要怎样把这应用到我们自己身上呢?新约圣经没有这方面的清楚解释。事实上,新约里面没有提到拿细耳人。所以我们只能应用到旧约圣经的原则。今天,如果一个基督徒为着某种特殊的目的,用一个特别的方式想把自己奉献给王,那么他也可以许愿,而且因此远离一些事情;在今天,民数记中规定的事情也许不恰当;这方面表示离俗的事情,他可以寻求神的带领去做。当然他也可以参考属灵长者的意见;这些事是没有硬性规定的。
上面是一个很好的例子,使我们知道怎样借着背景的帮助来解释圣经。虽然许多经文有比较困难的问题——比如说,在明白圣经背景方面,或者是关于经文在当时的意义方面,或者是在相关的应用方面,但是,你如果更多地研究这些经文,更多遍地读整本圣经,一定会得到更多的亮光,就能更认识神的话。
下面的经文可以供作进一步的研读:列王记上十三章(伯特利对于犹大的重要);列王记下三11;列王记下四1-7(妇人的处境);马太福音八4(給祭司查看);使徒行传十五20,29(这些不可少的事,到底不可少到什么程度?或者说犹太人禁忌这些到什么程度?);哥林多前书十一1-16(女人蒙头有没有文化上的因素?);提摩太后书一8(他的被囚)。
解经的第六个原则是:以整本圣经的真理来解释每一个别的经文;另外一种说法就是“以经解经。”你虽然尽量按照其他的解经原则去做,可是如果得到的解释和圣经的教训冲突,那你的解释就有问题。圣经本身不会自相矛盾。在本质上,圣经只有一种启示,一种信息,就是告诉我们关于神的事。
我们在前面已经知道,读一节或一段经文时必须跟上下文——也许是前后的几节经文或几段经文,也可能是好几章经文——配合着读。这里,我们可以说,解经的第六个原则就是把整本圣经当做每一节经文的终极上下文。圣经里面每一个特别主题的真正信息,只有读通所有相关的经文才能得到。如果是只读了一部分的经文,可能得不到圣经的真正教训。
假使你现在走在一个森林中,有一条河在你面前,挡住你不能前进;这条河很难越过。如果你完全不熟悉周围的环境,只好想办法越过河再前进;可是如果你知道这条河右边四分之一英里的地方就有一个大转弯,那么你只要沿着那大转弯走过去就可以了。一点点的普通常识常常能使你免去困难、甚至脱离危险。对事情有一个全面的看法是很有益的。
能全面地认识圣经,就不至断章取义;常常我们以为了解了一节经文的意思,可是实际上却误解了圣经的真正教训。例如,我们看到保罗在以弗所书三14:“因此,我在父面前屈膝,”我们就武断地说,圣经教导我们要跪着祷告,因为保罗是跪着祷告的。这样的误解是因为我们没有读到圣经的其他经文,那里说祷告的时候或站或卧都是可以的;而且圣经也说,祷告的时候神喜悦我们心里的态度过于我们外表的姿势。
有些异端或假教训看起来好像有圣经根据似的,其实是那些教导的人犯了断章取义的毛病;他们只讲某些经文,把其他的都忽略掉。如果我们常常拿自己对每一节经文的了解来与圣经的整体教训对照,就不会被错误的教训迷惑。我们应该保持谦卑,任何一节经文——除了非我们已经放在整本圣经的教训下思考过,不要做什么最后的或武断的结论。
有些圣经学者只对着片面的经文就做解释或定出教训。例如,他们看到旧约中关于食物的限制,就说今天的基督徒也应该遵守那些规定。又例如,他们看到神在旧约中对那些遵守祂律法的人的应许,就下结论认为旧约时代人可以对着遵守律法在神面前称义;他们是忽略了新约中神关于罪得赦免的教训。
这个原则对某些圣经教训尤其重要;例如,安息日的教训就是其中的一个。但从旧约圣经关于安息日的教训来看,安息日显然是指第七日;但是,如果我们想得到完整的、对于今天有意义的圣经教训,必须同是考虑旧约和新约圣经;需要考虑到旧约新约之间的关系,基督复活的意义,早期教会在这个方面的实行等等。
另外一个方面,也有人单看新约圣经而忽略旧约圣经。虽然他们也读旧约——为了帮助他们了解新约,可是他们认为单从新约就可以得到基督徒需要的所有圣经真理。因为在后面第二十一章我们还要讨论新约圣经彼此的关系,在这里我们只是先简单地说:整本圣经都是神的启示,其中的每一部分必须在整体的光照下才能正确地明白真正的意义。
忽略这个原则的另外一种错误是:只看四福音书和使徒行传的一些真理教导,而偏废了使徒书信中和这些真理有关的教训。例如,有一些基督徒关于圣灵的浸的认识完全局限于使徒行传的教训;其实圣灵的浸是一个很重要的真理,需要考虑到整本新约圣经,才能有清醒的认识。
对应经文
另一个叫我们得到圣经整体教训的方法是读对应经文。对应经文是指在圣经中不同地方,但是所讨论的却是同一件事的那些经文。例如有些关于耶稣的言论和跟祂有关的事件,在两本或两本以上的福音书里头都有记载。撒母耳记和列王记里面的历史也有一部分出现在历代志。又如以弗所书和歌罗西书,罗马书和加拉太书也可以算作——算作不是很明显——对应经文。
读对应经文时,要记住下面的指引:
一、要确定它是不是真的对应经文。即使两节经文都用了同样的字,可是不一定是对应经文(例如士师记十八1,二十44的fall,译者按:中文用的字眼不同。);必须在观念上一致才算。
二、注意两者的异同。最好都写下来,看得比较清楚。注意两者的差别对经文的意思有什么影响,而且要读上下文。
马太福音十34记载耶稣说:“我来并不是叫地上太平,乃是叫地上动刀兵。”这句话可以照字面解释吗?而上下文有“仇敌”这个字(36节),看起来是有打仗的样子。
这节经文的对应经文是路加福音十二51。句子几乎一样,但是还是有不同的地方:“刀兵”改成“分争”;两者都是说一家因为分争而分开,但是细节不太一样。两者的上下文相近,所以包含同样的观念。刀剑象征打仗,表示有分争。这里我们可以问说,马太是不是真的说他们用了刀剑?我们读到马太福音十37-38就明白。这里的问题是谁最重要?一个人如果把基督放在生命中第一位,那么他和家人之间一定常常有分争。
并不是每一次都有对应经文,所以上面说的指引不像上下文原则那么重要;虽然如此,多看一些例子还是很有用:1.比较哥林多前书八6和歌罗西书一16;有人认为后者指着属灵的、新的创造而说。2.有一个人把以赛亚书九6-7和撒母耳记上十七40连起来看。注意“五”这个数字。它们之间有没有关联?
认识整本圣经
我们的实际问题是:怎样去得到整本圣经的知识?这里有一个指引:
一、广泛地读经:除了晨更读的一小段圣经,还要做一个计划,规定在一定时间内读完整本圣经。也许你只能一年读一遍;即使是这样,还得花时间和力量。有一个简单的一年读经计划。就是每天读三章,礼拜天读五章。引文每章的长短不一样,所以每天读的量不太一样。你也可以选另外的方式,有许多方式供你选择。借着小心的观察和做笔记,你可以把经节记起来,然后,逐渐地你就可以把经文和经文互相对照。如果不下这样的功夫,你读圣经的进步要慢很多。
二、规律的研经:单单读经是不够的,读经和研经必须相配合;而且应该每天抽出充分的时间来做。你可以做一个计划:“清晨静思主话”(This Morning with God)和“经文探索”(Search for Scriptures)按着第一本书,可以在四年内把圣经全部研读一遍;第二本只要三年。这是为着那些比较忙的人用的,每天只要一小段时间。
看到这里你也许会觉得灰心,以为永远不能明白整本圣经,或者至少需要很多年的时间才可以。就一方面来说这是对的;没有一个人能完全明白圣经——即使是花了几十年的花四溅。但是你有系统地,虔敬地,而且有规律地读经、研经,你对神话语的认识一定会继续增加。
我们前面所讨论的是普遍的原则,可以用来解释一般性的语言用法;但是为着特殊的语言用法,就需要知道一些特殊原则。所以,本书的这一部分要讨论到一些特殊的语言形态和有关的原则;这些原则能帮助我们明白它们的意思。首先,我们要讨论“比喻的词句”。
“比喻的词句”指的是一个字或一个词,而传达出来的意思不同于字面上的、原来的意义。有一些词句我们常说;例如“这个争论装不住水.”(That argument doesn’t hold water.)“水”在字面上和“争论”根本没有什么关系;这句话的意思是说,这个“争论”像有洞的水壶一样,没有什么用处。又如“要为神的话站起来(to stand up for the Word of God)”这句话,是不是说,人家问我们相信不相信圣经,我们的身子真要站起来?不,它的意思是说,我们应该把所相信的说出来,行出来,并且在各方面表明我们的信仰。或者,如果我说:“我高兴得要死。”(I was tickled to death),你不会觉得对不起我,因为你知道我的意思是说我非常的高兴。
这些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用的话,不能照字面的意思来解释;它是有意思的,但是是用另一种更活泼、更有趣的方式表达。我们能明白它的意思,不必先想到说这是比喻的辞句,也不必先考虑字面上的意思;我们的头脑会自动地翻译过来。
可是,读圣经的时候,必须注意这种比喻的词句。有时候,一句话照字面上解释或照比喻解释没有什么关系;可是,有时候却关系重大。马丁路德和乌里士慈运理(Ulrich Zwingli),这两位宗教改教的领导人,有一次一起讨论圣经里面关于圣餐的问题,特别是关于耶稣所说的“这是我的身体”(This is my boby)。罗马天主教说这句话要按照字面上的意思解释,就是说饼和酒确实变成基督身体的血和肉。马丁路德也主张要按字面解释,虽然他不能完全同意天主教所说的;但是慈运理坚持这只是比喻的说法,饼和酒只是代表基督的身体和血,在圣餐礼中基督是以看不见的灵体出现,不是以看得见的肉体出现。这两位领导人不同意彼此的看法,结果改革后的教会就为了这原因发生分裂。所以按字面或按比喻解释一个字或词,有时候影响很大。
比较法(Figures of Comparison)
圣经的修辞有好几种,通常有一定的名称;知道这些术语对我们有帮助。我们先看比较性的比喻字辞;这可分做两大类:
一、隐喻(Metaphor):这种比喻是把两种本质不上相似的东西作比较;这样的比较是暗示性的、并不明显。例如,把狗比做胡狼就不是一种隐喻,因为它们很类似。但是,把人比做树就是一种隐喻。比喻的句型通常是这样:“甲是乙”。意思是说:“甲跟乙相像。”例如:“我是虫”,“他是驴子”,“神是我们的磐石”等等。
另外,一种句型是:“甲的乙”。例如:“救恩的杯”(Cup of Salvation)(意思是把救恩比作杯子),“邪恶的饼”等。另外还有一种句型,例如“这个死狗”(不说他是一条死狗)。另外,动作也可以用隐喻的说法:“他以欢乐为我束腰”(就是:欢乐是我的腰带。)
我们从上面的例子看到,隐喻就是从两种不相同的东西中找出一个共同点来比较。比如最后那个例子,欢乐和腰带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呢?腰带能做什么呢?它是束衣服用的,使人可以做事或工作;它有一种力量和安全的意思。同样,对于心灵来说,欢乐也能给人力量和安全。
考查下列经文的意思:约书亚记一章八节;列王纪下七章二节;约伯记十三章二五节、四十一章十四节;诗篇一0九篇二九节;以赛亚书一章三一节,七章四节;马太福音廿六章二六节;路加福音十一章三九节;哥林多后书五章一至四节;以弗所书一章十八节。
二、明喻(Simile):明喻和隐喻很像,可是明喻是一种比较正确和明显的比喻,前面有“像”(like)或“如”(sa)等字眼。例如,如果我们说“我像虫”(I am like a worm)或“神像磐石”(God is like a rock),意思就和前面所说的隐喻一样了。隐喻比明喻生动,可是也许意义不够明显,容易使人误解。
约伯记四十一章二十四节是一个明喻的例子:“他的心结实如石头。”这是很明确的比较:两个都是硬的。当然,我们知道一个是实体的一个是非实体的。但却很生动有力地把一个结实的心,也就是固执顽强充分的表达出来。
和这个例子一样,通常,明喻会告诉我们所比较的是哪一点。但是,有的明喻只把两个不同的东西说出来,看的人自己必须把比较的地方找出来。例如弥迦书七章四节“他们最好的不过是蒺藜。”他们像蒺藜的什么地方?经文本身没有说。我们要看上下文才能知道比喻哪一点。
自然界的东西常常是比喻的对象。同样一个东西的不同性质可以被用作不同的比喻——一种性质作这个比喻,另一种性质作另一个比喻。有时候,可以用一个东西的好、坏性质作成两个相反的比喻。例如,何西阿书六章四节说:“你们的良善……如速散的甘露。”是用甘露的短暂速散比喻不忠心的爱。但是何西阿书十四章五节说到:“我必向以色列如甘露。”作者在这里是用甘露好的一面作比喻,所以他接着指出甘露使植物得到生命和生长的性质。因此,我们不要看了经文里面一种东西的性质以后,就以为在别的经文里面的性质也是这样。我们解释明喻时,要按照上下文个别对待。(解释下面几个都是以鸽子作比较的明喻:诗篇五十五章六节;以赛亚书五十九章十一节;耶利米书四十八章二八节;何西阿书七章十一节。)
下面的经文可以用来研读;有一些明喻是用一种东西的动作行为作比喻,不是单单以性质作比喻而已:士师记七章十二节;诗篇五十九章六节、九十二篇十二节、一三三篇二、三节;箴言十章二六节;以赛亚书九章十八至十九节;耶利米书十七章六节;马太福音七章二十节;廿五章三二至三三节;路加福音十七章二四节;彼得前书二章二节。
比较法解经的指引
解释比喻的经文时,可以用下面的步骤:
一、先看经文本身或上下文中有没有把比喻的内容指出来。如果有,就用作解经的依据。例如列王记上十二章四节,会众告诉耶罗波安说:“你父亲使我们负重轭。”你只要看上下文就知道他们说的是什么意思。
二、如果没有提到比喻的内容,那么,找出比喻的对象,然后按自然的意思作为最可能的解释。例如以赛亚书一章三十节“你们好像……无水浇灌的园子。”无水浇灌的——特别是在夏天——园子会怎么样?当然,会荒芜。这是自然的意思;上下文也证实了是谈及荒芜毁灭。
三、利用串珠经文(如果有的话)。可是要小心,因为我们在前面说过,同样的东西在不同的明喻中可能有不同的意义;所以,不要太放任想像力,免得解释得太玄异。马太福音十一章二九节,耶稣说:“你们当负我的轭。”这显然是一个隐喻;意思是什么?我们不必太过于钻牛角尖,以为里头有什么隐秘的意思。有一些经文清楚的告诉我们什么叫做负别人的轭:创世记廿七章四十节;以赛亚书四十七章六节;耶利米书廿七章八节;廿八章十四节。
关连法(Figures of Relation)
下面我们要另外看两种比喻的说法,方法是以一个字相关代替另一个字。意思是指A,可是用B表示出来。
一、转喻(Metonymy):转喻是比喻的一种方式,用一个有相关的意味的字把另外一个字的观念表达出来。这两个字可能是一种“因和果”的关系(例如约伯记三十四章六节。译者按:这句经文的英文是mine arrow is incurable,直译为“我的箭还不能医治”,以箭代替“伤”,箭是因,伤是果,中文圣经则是意译,变作“受的伤还不能医治”。);也可能是一种“表记”的关系(例如启示录三章七节“大卫的钥匙”,这里用钥匙代替权柄,而钥匙是权柄的表记);也可能是“作者和他的书”的关系(例如哥林多后书三章十五节“每逢诵读摩西书的时候”,这里用的“摩西”代替他所写的书。译者按:中文圣经“书”字是加上去的,原文没有,注意书字下边的小点);也有的是“以地代人”(例如马太福音三章五节“犹大全地…都出去,”这里“犹大”代表那地的人民。译者按:中文圣经有加上“的人”两个字。
另外一些可供查考的经文:创世记四十九章十节;申命记十七章六节;约书亚记十章廿一节;箴言十章廿一节;耶利米书廿一章七、十节;何西阿书一章二节;使徒行传六章七节;十一章廿三节;哥林多前书十章廿一节。
二、提喻法(Synecdoche):这种比喻方式是以包含较广的字代替包含较小的的字,或者相反,以包含较小的字代替包含较广的字。也可以说是以部分代表全体,以全体代替部分;以单数代表复数,复数代表单数。创世记四十二章三十八节说“那便是你们使我白发苍苍、悲悲惨惨的下阴间去了。”说这话的人所指的不单是他的头发下阴间而已,他是指他整个的人都会下去。他其实是说:“使我下阴间。”(译者按:这句话的英文是:Then shall ye bring down my grey hairs with sorrow to the grave,中文圣经不是直译。)这是一个以部分代表全部的例子。另外,耶利米书廿五章二九节:“我要命刀剑临到地上一切居民。”(译者按:“刀剑”在英文原文是“a sword”)只用一把刀子吗?当然不是,而是代表许多把剑的意思。这里是以单数代表复数。
下面的经文可作进一步的研读:约书亚记七章一、十一节;撒母耳记上十四章四五节;撒母耳记下十六章廿一节;约伯记廿九章十一节;以赛亚书二章四节;马太福音六章十一节;十二章四十节(这里是不是以全部代替部分?)
关于转喻和提喻法在解经方面的运用有两个指引:
(1)谨慎观察:看看如果照字义解释,经文的意义是不是含糊不清、或者毫无意义?以赛亚书廿二章二二节“我必将大卫家的钥匙放在他肩头上。“如果照字义解释就很可笑。这是一种的比喻词,表示他的权柄和尊贵。
(2)按照经文的实际情形和上下文,找出比喻的真正含义:例如申命记十九章十五节说到:“两个见证人的口“(译者按:这是英文the mouth of two witnesses 的直译)。我们要看上下文才知道这里的“口”是指“说,作见证”的意思。
其他的修辞法
一、顿呼法(Apostrope):这种的比喻方式是,作者对不在场、或想象的对象作直接的称呼,而且为着当时的需要,常常把对象拟人化。例如诗篇六十八章十六节:“你们多峰多巅的山哪 ,为何斜看……”诗人在这里跟山说话,好像众山会听,会说话似的。另外,“你这不怀孕…的,要欢唱。”(五十四章1)从上下文,我们知道神在这里是指一个国家,不是指妇人。顿呼法是很生动的修辞技巧,可以使文章显得更有生命、更有力量。它的含意一般很明显,而且从上下文,我们很容易看出不能照字义解释,所以通常不是解经上的真正问题。
另外这样的例子有:撒母耳记下十八章三十三节;列王记上十三章二节;以赛亚书十四章十二节;耶利米书廿二章廿九节、四七章六节;以西结书三十七章四节。旧约时代的先知常常有这种比喻方式。
二、拟人法(Personification):这种方式是作者把非人格的、或无生命的东西当作一个人来谈论(但不是直接说话)。就是说,作者把人的性格加给它们;这是它们本来没有的。诗篇九十八篇八节说:“愿大水拍手。”作者当然知道大水不会有手。我们知道,他是以很生动,可爱的比喻方式说出,大自然也会因神的显现而蒙福。
拟人法常常跟顿呼的比喻方式一起用。例如申命记三十二章一节:“诸天哪,侧耳”,以赛亚书四十四章二三节:“诸天哪,应当欢唱”,我们很容易看出这是比喻的说法,因为如果按照字义解释,完全是荒谬不可能的。但是我们解经时要怎么解释呢?再看诗篇十九章二节说:“这日到那日发出言语。”(译者按:英文是 Day to day pours forthspeech)诸天是不会说话的,可是在前面第一节里面,“传扬”这两个相应的动词却好像说,诸天是会说话的。我们晓得这里的意思是说,自然界把神和他的工作显示出来。上下文帮助我们明白这经文意思。
其他这样的经文有:约书亚记廿四章廿七节;诗篇七十七篇十六节;一一四章三节;箴言一章二十节;六章廿二节;耶利米书十四章七节;四十六章十节;马太福音六章三十四节;雅各书一章十五节。
三、夸张法(Hyperbole):夸张法是一种有意的夸张,以达到强调的目的。写的人和读的人都必须知道是有意的夸张。否则,读的人会以为作者不够诚实或者以为他粗心大意。例如诗人说:“我的眼泪下流成河。”(诗一一3九136)我们晓得他的意思不是照字义解释,河水不可能从他的眼中流出来,他是因为人民不遵守神的律法而深感悲伤,所以这里是比喻他强烈的伤痛。
同样,当神说:“叶子被风吹的响声,要追赶他们。”(利未六36),他并不是要我们照着字面上来解释说,他真的要这样子对待那些流亡的以色列人。这里实际的意思是说到他们流亡中的可怜情景:生活在恐惧和危险中。如果经文本身没有说出夸张的含意,通常我们可以从上下文看出来。
另外的一些例子:申命记一章廿八节;列王记上一章四十节;撒母耳记下一章廿三节;诗篇一一九篇二十节;耶利米书十九章四节;廿三章九节;约翰福音廿一章廿五节。
四、质问(Interrogation):这是一种特殊方式的问话:回答只有一个。因为答案很明显,所以作者不必写出来。耶利米书三十二章廿七节神问说:“我是耶和华,是凡有血气者的神,岂有我难成的事吗?”这不是一个容人争论的问题。我们不能回答说:“可能有,也可能没有。”你只有一个回答,就是:没有。其实这句话的意思正像耶利米自己在同一章十七节所说的:“在你没有难成的事。”但是,神藉着廿七节这种的质问,可以更强地显示他的意思出来。听到的人必得在心里自己回答这个问题。如果神自己把这个问题回答出来,印象就不会那么深刻。讲道中常会用到这种方法,一般人称作强辩式的问话。
这种质问方式可以用作不同的目的。有时候是叫人注意一件事情,有时候可以介绍一个题目。例如诗篇八篇四节:“人算什么,你竟顾念他?”耶利米书廿三章二九节:“我的话岂不像火?”通常在解经上,质问方式不会造成什么困难。把问句改在叙述句可以看出意思了。例如,改成“我的话像火。”
其他可以研读的经文有:约伯记廿一章廿二节;耶利米书二章十一节;十三章廿三节;三十六章六节;阿摩司书三章三至四节;俄巴底亚书五节;马太福音七章十六章;哥林多前书十章廿二节。
五、反讽(Irony):这种修辞方式和其他的不一样,就是把想要说出的意思相反地说出来。目的是强调,跟“夸张法”一样,听的人必须知道这点,免得怀疑作者不诚实。说话的时候,反讽比较没有问题,因为从他的音调我们可以听得出来。可是在圣经上,因为是用写的,所以有时候可能不容易看出来是不是反讽。
例如撒母耳记下六章二十节,大卫王的妻子说:“以色列王今日……有好大的荣耀啊。”我们从上下文知道,她实际是说他羞辱了自己。另外,列王记上廿二章十五节说到神的先知和那些假先知一样预言可以得胜。可是,我们晓得这是反讽,因为上下文告诉我们他知道不能得胜。如果这第十五节经文不是反讽,那么先知就是说谎了。
除了一些经文以外,大部分的反讽都不难看出。假如你不能确定,把两种可能性仔细衡量看看。先照表面上的说法解释看看,和上下文能不能彼此配合;然后再当作反讽解释看看。通常,这样就可以知道哪一种是对的。
另外的例子:民数记廿四章十一节;列王记上十八章廿七节;约伯记十二章二节;三十八章廿一节;撒迦利亚书十一章十三节(美好的!);哥林多前书四章八节;哥林多后书十一章十九节。
另外还有三各比较不重要,不常出现的修辞法。委婉法(Euphemism)是用比较委婉的词代替不好听的或禁忌的。例如使徒行传七章六十节以“睡了”代替“死了”。士师记十九章廿二节以“我们就可以知道他”(that we may know him)代替同性性行为。(译者按:中文圣经已把这个意思意译出来。)其次,曲言法(Litotes)是以否定一件事情的反面来说出肯定的意思,例如以“不远”来代替“近”。又例如诗篇五十一篇十七节以“你必不轻看,”代替“你悦纳”。撒母耳记上廿六章八节以“我不要刺他两次”(I wil not strike him twice)代替“我要一枪就把他刺死。”第三,冗言法(或译赘言法)(pleonasm)是词句里面有多余的字,例如撒母耳记下七章廿二节的“我们耳中听见,”或申命记三章廿七节的“举止观望。”有一些翻译本没有把这样的字译出来。
修辞的技巧可以使文字更显得优美、生动,而且有加重、强调的作用。假如我们认识这些方法,并且能够解释出来,那么神的话对我们会更有力量,也更清楚。事实上,认识修辞技巧可以帮助我们明白经文的意思而不会模糊不清。神的话有极丰富的意义,所以我们要为这些修辞技巧感谢神,因为能帮助我们更多明白这些意义。
任何东西都有一定的意义;如果在这个意义之外还有另一个意义时,就称它为表记。有些表记可能是自然物,例如鸽子;有些是人工的,例如十字架。表记也存在于日常生活中:以身上的符号和勋章代替一个人的成就;以头上的穿戴表现他心理的态度;间谍和政府的官员使用只有他们自己知道的特殊暗号、密码。
圣经也使用表记。这些表记有些是自然的,有些是神迹的;有些是实际存在的东西,有些出现在异象中。其中的种类有:物体(例如盐、灯台),动作(吃书卷、建造模型城市),圣礼(受浸、逾越节),材料(白色的细麻),数字,颜色,名字(所多玛、埃及、耶路撒冷),金属(金、铜),宝石(珍珠),生物(狮子、鸽子)和其他。
表记可以用来启示真理,也可以用来隐藏真理。对于不明白表记的意义,只看到表面的人,表记把真理隐藏起来。通常圣经不会说明表记的意义,读的人要自己去明白。所以我们要小心,不要把表记读漏了,也不要把没有的表记错误读出来。有些表记包含着真理,如果读漏了就会铸在大错。
圣经里面的隐喻有很多是表记,例如“这是我的身体……这是我的血。”(可十四22,24)这里很清楚是一个隐喻,而且饼是基督身体的表记,酒是他的血的表记。从上下文可以清楚知道一个基本的意义:因为在他的死里,他的身体碎了,血流出了,所以擘饼和倒酒是表记他的受死。但是还有另外一个意义;我们为什么吃这饼喝这杯呢?许多经文,例如约翰福音六章三二到三五节、四八至六三节;七章三七至三九节显示,这是一个表记的动作。那么,是表记什么呢?如果我们照着字面接受耶稣所说的话来吃他的肉,喝他的血(约六53),等于耶稣叫我们成为食人肉者了——这是堕落的、犯罪的人类中一种最原始野蛮的行为。所以,认识表记可以使我们免于犯严重的错误。
有的东西可以表记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意义。例如水可以表记洗净和毁坏。我们不要以为一个东西的表记意义在所有的经文里都是一样。例如“红色”,通常是耶稣宝血的表记,是代表他的救赎。可是,如果查看圣经中有红色或其他的同义字深红色(crimson,scarlet)这些字的经文,我们会惊奇的发现,同一样东西有不同的意义:以赛亚书六十三章二节是表示审判;以赛亚书一章十八节是罪,箴言廿三章三一节说到酒就是红色;马太福音十六章二节表示天空;那鸿书二章三节则代表精兵。以上的经文都好像没有清楚说到这个颜色跟基督的受死有什么关系。我们不能硬说这些都与基督的受死有关,顶多说可能有关系,而不是一定有关系,因为经文上找不到清楚的根据。 同样,“蛇”怎么样?(约三14;启示廿2)
数目字表记(Symbolic Numbers)
有一些数目字在圣经里有表记上的意义,最显著的是七。圣经没有说七是一个表记,可是读了每一处有七的经文以后,我们知道七在字面之外有另外的含意。如果要看所有有关七的经文会有困难——超过六百处,所以只要看到创世记廿九章十八节、四十二章二、十八节、五十章十节;出埃及记十二章十五节、廿五章三七节;利未记四章六节、廿六章二四节;民数记廿三章一节;申命记廿八章七节;约书亚记六章四节;路得记四章十五节;诗篇一一九章一六四节;箴言廿四章十六节、廿六章十六节;撒迦利亚书四章二节;马太福音十二章四五节;使徒行传六章三节;启示录一章四节。从这些经文,我们看到七这个数目有“完成”、“完全”和“完整”的意思。可是,也有许多经节看不出这种特殊的意思,所以每个地方都要个别考虑。
其他具有表记性的数目字有三(常常和神的三位一体有关,参民六24-27;赛六3;太廿八19;林后十三14;启四8);四(常表示地或受造物的完满,参耶四十九36;结三十七9;赛十一12;路十三29;启七1);十二(通常和神百姓的支派有关,参创四十九28;出廿八21;约四9;太十1启廿一12、14);四十(通常和试炼或审判有关,参创七4;出廿四18 ;数十四34;申八1-5;太四2)
上面这些数目,可能还有其他的,在圣经中有表记的意义。但是不要以为这些数目字在圣经中所有地方都有表记上的意义。如果这样,那么约伯的七个孩子就是代表完全、三个女儿就是代表神性了。也许以赛亚书六章三节的三个“圣哉,圣哉,圣哉”是神三位一体的表记;可是,摩西被他的父母藏匿三个月(徒七20),或者保罗不能看见的三天(徒九9)又怎么样呢?这里似乎没有什么特殊的意义。除非有证据,否则不要给经文加添什么另外的意义。
表记的解释指引
因为圣经中许多东西有表记的意义,下面的指引可以帮助我们明白。
一、研究圣经本身怎样解释表记。例如彼得前书五章八节中的“狮子”,以赛亚书五十五章十至十一节的“雨”。又如我们前面提过的“甘露”,在何西阿书六章四节和十四章五节的明喻有不同的表记意义。如果是一般的表记,例如一种颜色,可以查圣经辞典,看看在圣经中有一种或多种的表记意义。你可以在笔记本中列一个表(甚至另外准备一本专用的笔记本),把所读到的表记写下来。
二、注意经文中物品的自然性质。这样,可以明白表记的意义。例如“灯”表示柔和,“盐”有防腐的作用,“猪”代表的污秽。看看哪一种解释最适合经文的意义。
三、研读上下文。上下文是决定表记意义的主要帮助。例如,耶利米书廿四章一至三节说到耶利米在异象中看到有两筐无花果,一好一坏。后面四到十节主就解释说,两筐无花果是代表两地的人民:被掳去流亡的犹太人是好的无花果,其他留在城里的余民是坏无花果。
四、避免不是出于经文的个人臆断。如果没有直接的证据,你最多能说你所作的是一种可能的解释;不可以武断地说这就是惟一的解释。
下面有一些有意思的经文,“可能”有表记在里面:出埃及记十三章二一节;诗篇六十九章二节和以赛亚书四四章三节;以西结书一章十三节;希伯来书十二章二九节;以西结书三十七章一至四节;弥迦书四章十三节和诗篇一0七篇十六节;马太福音十七章二节;启示录十九章八节。
豫表是解经的一个重点,但也是相当复杂的题目。在这方面圣经学者往往有不同的意见。可是,豫表能把圣经真理的各方面告诉我们,这些是很有价值的。
豫表的各类有:人物(例如亚当、摩西、以利亚、麦基洗德),事件(例如举起铜蛇、洪水),物品(祭坛、羔羊、香),地方(迦南、耶路撒冷),职位(告知、祭司)。
豫表的定义:是神所安排,先在旧约出现,却是新约某一属灵事实的前影。其中有三个要点。
一、豫表是神安排的。我们必须从圣经中找出证据,确定神指明豫表和如何实现之间的关键。如果新约本身有两者的记载,那就可能没有什么问题。如果没有,就得小心。碰到这样的情形,两者的关联必须很清楚明白,毫无疑问。旧约和新约圣经之中,许多事情可能都有一点彼此的关系。如果一个人的想象力很丰富,他可以想出别人所想不出的。可是,解经不能光靠想象力,而必须要有凭据,必须彼此的关联很清楚,才可以说有豫表的关系,不可以碰运气。
二、豫表是出现在旧约而完成(称为对范Antitype,即豫表的本体)在新约。这是豫表和表记、比喻不同的地方。表记或比喻在事情发生的当时就有属灵的意义。
三、豫表本身是“影子”。豫表本身可能是实体的东西,例如会幕,可是对于它完成时的属灵实意,豫表只能看作一个“影子”。这好比说,一棵树的照片,有的只是纸的实体或化学药剂的实体,并没有树的实体;可是这张照片是树的像。同样,会幕是真实的存在,有实体和本身的意义,可是又有另一种意义,指向那至终的实体基督,而豫表他是通往父神的道路。
很多时候,一个豫表里面含有一个或多个表记。我们解释这些表记时,不可超出所豫表的范围。例如,大祭司是基督的一个豫表;他身上的内袍有什么表记意义吗(出廿八39;来四14)?新约中讲到他是基督的豫表时好像没有这表记的意义。
关于豫表,头一个——也可能是最主要的问题是,假如新约圣经本身没有指明,我们怎样知道是不是一个豫表呢?圣经学者在这方面有两种极端的看法。有些人说,除非新约圣经指明是豫表,否则 我们不能说任何东西是豫表。这些人说,如果有豫表,神一定会明说,否则就是在想像,而不是解经。可是另外一些人说,圣经中大部分的事物都有豫表的关系,因为事实上旧约里面的每一件事情都是指向新约。所以,许多东西都有豫表的意义,虽然我们还没有发现到。
关于解经,有人说过一句很有道理的话:“圣经里面的意义是找出来的,不是读进去的。”所以,对圣经豫表的取舍问题,最好站在中庸的立场:首先,接受新约圣经有提到的豫表,其次,如果旧约的一个事物和新约中的事实彼此之间有很清楚的关联,清楚到看起来不可能是一种碰巧时,我们也认为是豫表。当然,每一个圣经学者自己应该谨慎判断,两者之间的关联是否确实清楚,这样才不会诊断或挑剔那些和他有不同看法的人。
耶稣会把“凡”旧约圣经上指着他自己的话解释给两个门徒听。他是在一个主日的下午,他们一起走路。主不可能在这么一段时间内把旧约的每一节经文(每一件事、每一个人)都告诉他们。所以我们固然不可以强解这节(路廿四27)经文说,旧约圣经的每一件事情都是直接的豫表,但是至少旧约圣经是充满了基督。
新约的解释
为了帮助我们认识豫表里面旧约、新约的彼此关联,首先要看看新约圣经怎样解释豫表。
第一个例子:“在旷野举起铜蛇”(约三14-15)。先把民数记廿一章的事实经过列出来,然后把新约圣经里面相关联的真理也列出来一起比较。
民数记廿一章四到九节 |
约翰福音三章十四至十九节 |
百姓怨渎 |
没有提到 |
神使火蛇来,咬死许多人 |
没有提到 |
百姓承认罪 |
没有提到 |
摩西为百姓祷告 |
没有提到 |
神命令摩西造一条火蛇 |
基督被举起 |
摩西造了铜蛇,挂在杆子上 |
没有提到铜这个表记 |
凡望的人就活了 |
信者得永生 |
许多旧约圣经的细节,新约圣经都没有提到。这不是说这些细节没有豫表的意义,而是因为新约的解释重点不是这些细节。主要事实是:蛇被举起来,百姓仰望,一望就活了。有些圣经学者说,“摩西在旷野怎样举蛇”这句话指出那些细节都有豫表上的意义。也许是这样;可是我们要记得,圣经没有告诉我们这些意义。
第二个例子是逾越节:同样,先把豫表本身的内容和在新约圣经中的解释列表出来。
出埃及记十二章三至七三节 |
哥林多前书五章七至八节 |
杀羔羊献祭,每家一只 |
基督被杀献祭 |
第十日取一只无残疾一岁的 公山羊羔或绵羊羔,然后要留到第十四日 |
没有提到 |
在黄昏的时候宰羊羔 |
没有提到 |
把血涂在左右的门框和门楣 |
没有提到 |
用火烤羊羔的肉,吃了 |
没有提到 |
羊羔、无酵饼和苦菜同吃 |
基督徒只用诚实真正的无酵饼 |
不可剩下一点,留下的要用火烧了 |
没有提到 |
要赶紧的吃,腰间束带,脚上穿鞋,手中拿杖 |
没有提到 |
神一见这血,就越过去 |
没有提到 |
注意这里圣经自己的解释:有一些事没有解释,例如所献的祭是公羊;在黄昏时被杀;神越过凡他看见有牲祭血的地方。有些人还找出其他关联的地方;但是圣经本身完全没有提到。
可能,但没有确实指明的豫表
有一些事件,新约圣经虽然没有说是豫表,可是许多圣经学者却认为是。现在我们要来看几个例子,这是很有必要的。其中最重要的一个例子是亚伯拉罕在摩利亚山上献以撒,记载在创世记廿二章。事情的内容我们很熟悉:神吩咐亚伯拉罕到山上去献他的儿子为祭,亚伯拉罕顺服的上了山,造了祭坛,把以撒放在上面,准备杀他,这时候,神阻止了他,并且对他说,他的行为证实了他的顺服。于是神为他准备公羊代替以撒,亚伯拉罕杀了羊来献祭,然后和以撒一起回家去了。整个事件的重点是亚伯拉罕受试验和他的顺服。
新约圣经有再次论到这件事情。希伯来书十一章十七至十九节说亚伯拉罕受试验,因着信把以撒献上,因他相信神使他这个应许的儿子从死里复活,之后他得回以撒,比喻说是众死中得回的。其次,雅各书二章二二节说,亚伯拉罕把以撒献上,以行为称义,而且说他的信心因着行为才得成全。这两处经文都没有说这件事和神把他的儿子基督献在十字架上有关。经文的信息主要在亚伯拉罕和神的经历:受试验,他的信心和顺服。虽然在祭坛上献祭时有代替品,可是那是为他儿子的代替品,并不是他儿子代替别人。这是跟基督代罪人受死的“对范”相反。
所以,这件事情只能说可能是基督受死的豫表,而不能完全肯定。而且我们的重点要放在圣经所强调的:创世记和新约的两处经文都是强调亚伯拉罕的试验和顺服。把以撒的牺牲作为基督受死的豫表就和这个重点不符合。我们可以说献儿子是亚伯拉罕的牺牲,可是他受的试验和顺服却和“对范”不符,因为父神不能被试验,他也不必顺服什么,根本没有什么是比他大的。
另外一个著名的故事是关于约瑟的。从他童年到成为埃及的统治者为止,这中间发生的事情有非常多和基督的生平有关联。把这些关联的事情(参创世记三十七至五十章)列成表比较,看看那么多的事情,是不是都是巧合而已、没有什么意义?如果不是,我们就有充分的理由说约瑟豫表基督。
加拉太书四章二一至三一节讲及旧约中的一件事,是有属灵或豫表的意义。
有些学者认人为不是豫表而是寓言,可是从夏甲和以实玛利,撒拉和以撒中,可以找到好几点是与后来的事相关。从这个例子得到结论:一个豫表不一定只有一个意义,新约圣经往往是这样解释的。
解经的指引
下面有一些指引可以帮助我们研读豫表
一、除了一些异象是例外以外,通常豫表都是历史上的事件,而对范也都有历史上的依据。例如,逾越节是以色列历史上的一件事,所豫表的基督的受死也是历史上的一件事(这在属灵上有得要意义)。
二、豫表是预指将来属灵事实的真实影像。例如约翰福音三章十四节,肉体上看见蛇豫表着凭信心在灵里看见耶稣。
三、所豫表的本体比豫表本身有更重要的意义。例如约翰福音一章二九节,神的羔羊比起一只羊是何等的高呢!
四、豫表与所豫表的本体两者中有一个关键之处;偶尔有些豫表也有一些次要的点。这一点我们已经在约翰福音三章十四至十五节和哥林多前书五章七至八节的讨论中谈过。
五、豫表在属灵上的完成意义要比豫表本身的意义更往前、更广泛。可是应该有确实相关的根据,不可出于武断和幻想。比如人子比摩西就是例子。下面我们要举起一些例子,看看不照着这个原则时会发生怎样的错误。
关于逾越节的羊羔,有一个人这样写:“注意,羊羔在第十天取来后,要留到第十四天才杀,这件事是豫表说,基督这位永世里面的神在日子到了的时候向我们显明。”这有什么凭据吗?
另外有一个人,他以一些洁净的动物作为豫表(利十一4-6)“反刍动物的咬嚼可能和真实基督徒应有的行为有关。真实的基督徒言语应该要对(会反刍),走路也应该要对(分蹄)。”他进一步解释:“咬嚼反刍的食物是说一个人默想圣经,谈论有关神的事情,讲讨神喜悦的事。这表示一种敬虔的默想,比如诗篇一篇二节等等。假如我们与神同行,而且讲说神的事情,就是“洁净的”的基督徒,蒙神悦纳。”照这种说法,那么猪的“分蹄”却“不倒嚼”(利十一7)是不是说一个人的“言语”不洁净,而所走的“道路”却是洁净的?我们必须知道什么叫做武断的结论。
六、不要单单以颜色、数目字、物质、或形状作为整个豫表的凭据。如果有一个数字的确有种豫表的意思,那很好;可是,最好是除了数目字以外,还有更实在的东西做凭据。
七、假如新约圣经没有明显提到,不要太武断.
下面的经文有些是豫表的,有些不是;要小心读:
创世记二章二至三节,神在这里的安息是不是豫表基督徒在基督里面属灵的安息?
创世记七章一至五节,方舟是不是基督救赎的一种豫表?
出埃及记三十章十七至二一节,洗濯盆是不是豫表洗罪?
利未记第四章,赎罪祭是不是基督代赎的豫表?
申命记十八章十五节,摩西在这里豫表先知的基督?
列王记上十七章十二节,两根柴是不是豫表十字架?
希伯来书九章二四节,会幕是不是豫表基督,即到神面前的路。
豫表和表记
结束本章以前,我们要把豫表和表记的区别简要地写出来。这对我们有帮助,因为两者有些地方重复。
一、豫表本身是实际(历史上)有的事情;表记就不一定。
二、豫表本身发生在旧约时代,完成于新约时代;表记则没有时间限制。
三、豫表是特殊性的(专指一件事情或一件东西);表记的意义可能是普遍性的。
四、豫表除了中心的意义外,可能有一些次要的点;而表记则大多有几个意义,虽然有时候也有一个中心意义。
五、一个豫表里面可能带有一个或一个以上的表记。
比喻通常指含有道德上或属灵上真理的故事。这故事是生活中可能遇见的,但不一定是真实发生过的。有人说,比喻是“有属天意义的地上故事。”我们也可以说比喻是广义的明喻,因 它是一种比较。很多时候,福音书里耶稣以下面的话作为比喻的开头:“天国好比……”(例如太廿二1)可是,也有很多比喻不用这种开头,例如马太福音廿一章三三节:“你们再听一个比喻。有个家主……”
有一些比喻记载在旧约圣经,但是大部分是在三卷福音书里面。约翰福音没有比喻,但是在第十章和十五章里有一些寓言。
比喻有三重成分:故事的背景、故事本身、故事的应用。可是,基督所讲的比喻里面,有些没有背景,或者至少没有直接提到;有些没有应用;而有些只有故事本身而已。耶稣以好撒玛利亚人的比喻回答一个律法师的问话,并且指出了这信息的应用(路十25-37)。马太福音廿一章三三至四一节的比喻中,权柄的争论是背景,末了的审判是应用。马太福音十三章三至九节和路加福音十三章十八至十九节的比喻中,各缺一种或两种成分,马太福音十三章三至九节缺背景,路加福音十三章十八至十九节则背景和应用都缺。背景和应用如果记在故事本身的上下文,就不难了解这个比喻的意义。如果缺了一种或两种都缺,则不那么简单。
通常背景是解释比喻的关键。例如路加福音十五章中,因法利赛人和文士的反对,耶稣说了三个比喻。这三个比喻的主要意义都是说到神喜悦罪人悔改,因此耶稣接待他们,不应该有人反对才对。
通常比喻都有一个主要的意义。我们不必在一些次要点里面找什么属灵教训,只要把中心意义找到就可以。因为耶稣自己就是这样应用他所说的比喻。例如路加福音十五章,他应用“迷失的羊”这个比喻说:“一个罪人悔改,在天上也要这样为他欢喜,较比为九十九个不用悔改的义人欢喜更大。”(7节)第十节又再一次用同样的话应用在第二个比喻上面。基本上“浪子”的比喻也是这样——虽然当中有另外一些次要的教训。耶稣怎样解释“好撒玛利亚人”这个比喻呢?他让那个律法师解释:由事实证明好撒玛得亚人是那个邻人。接着,耶稣对他说:“你也去照样行吧。”他并没有多说什么关于那些强盗、另外的两个人、欺骗、金钱、店主等等。
可是,耶稣也不是一直只给一个比喻一个意义。例如,他在“撒种”和“稗子和麦子”的比喻中,就是用了好几点(太十三章)。“葡萄园工人”的比喻(太廿章)也是同样的例子。一般的规则是一个比喻只有一个主要的教训,而上面这些是例外的情形;研读它们为什么会这样是有益的事。
基督教会的早期,有一些神学家把圣经作成讽喻,在比喻的细节里面找出许多妙绝的意义。例如奥利根(Origen),他是这些神学家中的一个,这样子解释“好撒玛利亚人”:落在强盗手中的人是亚当,耶路撒冷代表天堂,耶利哥代表世界;强盗是魔鬼和他的差役,祭司代表律法,利未人代表先知,而基督呢?当然是那个好撒玛利亚人;牲口代表他的身体,店代表教会;二钱银子代表圣父和圣子,撒玛利亚人应许回来代表基督的再来。看起来,这样的解释是有一些相关,可是经文本身根本没有这样的意思。事实上,耶稣自己作的解释就不一样。所以,奥利根的解释并没有圣经根据,我们要小心,免得盲从。
有些比喻耶稣也许说过好几次。“失丧的羊”有两个不同的背景。马太福音十八章讲到神爱护小孩子,路加福音十五章则讲到他对罪人的心肠。可是两个地方的重点都是讲到神对人的爱心。
解释的指引
一、首先要明白故事本来的意义。属灵教训必须从此而来。
二、如果经文有记载,注意比喻是在什么场合下说的。例如,耶稣在怎么样的情形下在那法利赛人的家里说出那个短短的比喻?(路七41-43)。如果背景不清楚,你不必担心,可以从其他方面明白比喻的意义。可是,如果背景是清楚的,你必须注意,比喻的意义和它有重要关系。
三、找到主要的教训,也就是要义。这个我们可以从耶稣自己说的应用得知,也可以从故事本身知道。例如“十童女”的故事,耶稣自己作的应用是:要儆醒我的再来,因为那日子那时辰你们不知道。我们也可以从故事里面看出,那些预备好了的可以和主一起去。
四、比喻的意义不能违背圣经本身的教训。虽然比喻使用的语言是比喻性的,不能用来确立教训或教义,但是能确认或加强圣经的真理。例如,假使用“浪子”的比喻作为一个罪人归向神的教训,那么从比喻的内容来看,一个人只要悔改就够了,并不需要基督的救赎。
五、如果对故事本身有任何问题,尽量去查有关的文化和历史背景,以得到帮助。例如许多圣经学者都知道,当时的娶亲筵席,依照习惯主人应该给客人准备礼服。这样,我们就不难明白为什么没有穿礼服的刑罚是那样严重了(太廿二11-13):他没有接受准备好要他领受的。
葡萄园的工人
现在我们用“葡萄园的工人”(太廿1-16)的比喻来说明上面这些原则。
首先第一个基本原则,就是配合着足够的上下文来读和观察这个比喻。第一节有“因为”这个字,所以我们知道这个比喻和上面的第十九章有关系(这里这样分章对我们没有什么帮助)。注意十九章的最后一节,跟廿章的十六节比较看看。它们里面重要的字是什么?在这个比喻的故事里,有没有注意到那些相同的字(8、10、12、14各节)?看到廿章一节的“因为”和廿章十六节的“这样”彼此间的关联了吗?
其次,故事的内容对于明白这两节经文的意思有什么帮助?故事本身有没有什么东西从最后变成最前或者从最前变成最后的?最后进去的工人有没变成最前的?当然,他们最先得到工钱,但是,他们能成为在前的,有没有其他原因?他们得到一样的工钱,为什么?家主为什么给最后进去的工人这样好的待遇?比较他们讲定的雇工条件(2、7节)。他们有没有心态的不同?再看前面的第十九章,彼得的心态怎样?他说了什么,使得耶稣讲了这个比喻。那个富有的少年官,他的心态是不是和彼得一样?或许十九章二一、二七、二九节和廿章九至十节的“所有的”和“得着的”是关键字。现在你明白这比喻的主要教训了吗?
我们已经仔细看了这比喻的背景,看了耶稣所做的应用,也注意到那些重复出现的字,注意到关键的字。所以如果配合着上下文看,可以从这个比喻得到一个强烈的信息,就是严肃地警告那些像彼得一样老是想着能得到什么报偿的人。
耶稣说:“这样,那在后的将要在前,在前的将要在后了。”
下面有一些其他比喻,可作为研读之用:
马可福音四章三十至三二节:芥菜种子
路加福音七章四一至四三节:两个债主
路加福音十一章五至八节:半夜的朋友
路加福音十六章十九至三一节:财主和拉撒路(这算不算作比喻?)
路加福音十八章一至八节:不义的官
寓言
把寓言和比喻放在一起看有好处,因为有相同的地方。有人说寓言是隐喻的扩大。隐喻的简单形式是:甲是乙。那么,寓言是什么呢?寓言是一个故事或一则描写,除了甲以外,还有丙和戊等部分。它的形式是:甲是乙,丙是丁,戊是巳。例如,约翰福音十章这个寓言比较是故事的形式,约翰福音十五章则比较像是一则描写。
耶稣在约翰福音十五章说:“我是真葡萄树,我父是栽培的人……你们是枝子”(一节5节)。这就是寓言的基本形式。接着耶稣指出他们彼此关系的属灵意义:枝子要常在葡萄树上才能结果子;栽培的人修理凡结果子的枝子,不结果子的,他就剪去;结果子叫栽培的人得荣耀。
基本的解释我们可以在这个寓言本身得到,不需要另外去找。(所以,一般来说,寓言的解经比其他的语言形态简单。)可是,这不是说寓言没有任何解经问题。有一些内容没有解释,得找到它的正确意义。比如“不结果子的枝子要被丢在外面,而且烧了”这有什么属灵意思?第六节说这是可怕的事,但是并没有清楚说明,所以需要自己去找。
约翰福音第十章讲到好牧人和羊的寓言。下面我们把内容的各点和解释列出来:
牧羊人 耶稣
羊 没有提到
守门人 没有提到
羊圈 没有提到
门 耶稣
强盗 凡在耶稣“以先来的”
生人 没有提到
狼 没有提到
雇工 没有提到
很奇怪,耶稣对于这寓言只作了很少的解释,其他的留给我们自己去找。而且,他绝少说自己又是牧羊人又是门。在他以先来的是指谁?我们需要自己去找。当然,有些部分的意义可以从经文本身得到解释。例如,他认识他的羊,他们也认得他的声音,所以,我们知道这是指信徒(他的门徒)。不从门进去的强盗必定是指那些假的宗教领袖,他们不承认耶稣。雇工是假的牧羊人,所以也是假的宗教领袖。可是,羊栏、狼和生人是什么,这就没有说了。这样,我们可以结论说,并不是每一个细节都要有属灵的解释。虽然许多细节都有意义,但是就如同比喻,有些点是重点,有些则不是。这情形可以在约翰福音第十章耶稣自己的解释中看出来。
下面是一些旧约圣经里面的寓言:诗篇八十篇八至十五节;箴言五章十五至二十节;传道书十二章三至七节。
解经指引
一、注意寓言的各情节或各部分。像我们在前面把约翰福音第十章的情节列出来,是很好的方法。
二、注意经文本身对各情节的解释。最好也列出来。
三、至于经文本身没有解释的情节,找找看圣经的其他地方有没有解释?可是,这样做要小心,不要武断,要记住,同样的东西在不同的隐喻里面可能有相反的意义。所以,如果是从其他地方找到的解释,只能当作是可能的解释,而不是惟一确定的解释。
四、不要想找出所有情节的意义。约翰福音第十章和十五章两处的寓言中,基督都没有这样做。只要把相当清楚的部分找到就可以了,不要武断或臆测。
习惯语就是语言的特殊表达方式。每种语言都有不同的表达方式。习惯语表达出用这种语言的民族的思想方式。
在印度北部,有一句话:“Ikkis is bis ka farq(or antar)hai,”;照字面的意思是:“它的差别就是像20和21一样。”这句话的意思是:“简单没有差别。”英文有一句相似习惯语:“一个是六,一个是半打。”(six of one half a dozen of the other).在苏丹人的乌独克语(Uduk)里不说“你们心里不要忧愁”,而是说“你们的肝不要发抖”,他们认为肝是情感的所在地。
希伯来语也有它的习惯语。有一些用来比喻的词句,但是因为希伯来习惯语表现希伯来的思想方式,所以特别在这一章讨论。它们在旧约和新约圣经里面都有。新约大部分的作者都是希伯来人。
钦定本比现代的一些版本保留较多的希伯来习惯语。现代的译本为了使经文的意思清楚,已经把很多希伯来习惯语翻成我们自己语言的习惯语。例如,以西结书四十四章十二节,神对那些不忠心的利未人说(钦定本):“我举手和他们作对”(I have lifted up mine hand against them).这句话在校订本就改成:“我向他们起誓”(I have sworn concerning them),因为举手代表起严肃的誓(比如在法庭)。所以,如果能把原来的思想准确地表达出来,改写是可以的。可是要非常小心,以免滥改。
假如有一个说乌独克语的基督徒,他把乌独克文的圣经翻成英文给我们;如果他约翰福音十四章一节翻作:“你们的肝不要发抖”,我们就不能明白。照字直译不一定能把真正的意思表达出来。所以在翻译习惯语时,有时候需要加以解释。
下面是一些有关习惯语的专门称谓。如果要更详细的资料,可以查字典。
一、神人同形(或同性)论(Anthrpomorophism)这个字的字面上的意思就是“人的形状”(man′s form)。意思说神虽然没有身体,却像是有身体。我们在圣经里看到很多这样的例子,所以我们也许祷告说:“主,求你把你的手放在我所爱的身上。”而没有察觉我们正在用“神人同形论”。“神人同形论”实际上是一种特别的,也是圣经中主要的隐喻方式。“神人同形论”在其他大部分的语言中也有,但是在希伯来文里面有特殊的用法,所以我们把它当作是希伯来习惯语。
圣经里面许多地方,尤其是旧约,说到神的时候,好像他是有身体各部分似的。例如,脸:出埃及记三十三章廿三节;诗篇十篇十一节;耶利米书廿一章十节。眼睛:列王记下七章十六节;诗篇十一篇四节;耶利米书十六章十七节。耳:诗篇十章十七节;以赛亚书三十七章十七节;但以理书九章十八节。鼻:出埃及记十五章八节;诗篇十八章十五节;以赛亚书六十五章五节。口:列王记上八章廿四节;以赛亚书三十四章十六节;弥迦书四章四节。声音:约伯记四十章九节;但以理书九章十一、十四节。膀臂:申命记十一章二节;以赛亚书六十二章八节;耶利米书廿一章五节。手:出埃及记三十三章廿三节;以赛亚书五十章二节;耶利米书一章九节。背:创世记六章六节;历代志下七章十六节;诗篇十一篇五节。脚:出埃及记廿四章十节;诗篇七十七篇十九节;以赛亚书六十章十三节。形像:诗篇十七章十五节。另外有一些虽然不是直接讲到,但是因为用了“坐”、“行走”等动词,而隐指他是有身体的一位神。(例如诗七十八65;一一三5;赛廿六21;摩七7。)
我们必须记住,神自己是没有身体的。约翰福音四章廿四节说神是个灵、路加福音廿四章三十九节说灵是没有骨、没有肉的。(当然,基督,这三位一体中的第二位,在道成肉身的时候取了一个身体,现在是神也是人。)
如果上面这些都不能按字面去解释,那么是什么意思呢?关键在于这些肢体有什么功用?我们用右手做什么?用来工作,而这需要力气,所以右手通常比左手有力气。因此,为了表现出神的力量,圣经的作者(甚至神自己也这样说)就以他的右手表示他在运用力量。我们的眼睛有什么用途?我们藉它辨别其他的人和事。所以神的眼目表示他知道我们和其他的受造物。耳朵是作什么用的?我们用来收信息。所以,神“侧耳”表示他预备好垂听我们所说的。
列王记下十六章九节使我们惊奇:“神的眼目遍察全地。”按字面实在不可理解。难道是说有一双(或更多)巨大的眼睛像人造卫星或飞碟一样在全世界绕来绕去吗?不,这句话的意思是说,神知道在全地哪里有忠心的信徒,并且要与他同在,显大能帮助他。所以,“神人同形论”可以把神的大能和他的完美生动地描绘出来。
因为神“有”这些人的形体,所以圣经里面也说道神有人的感觉,说他会忧伤、记忆、后悔(创六6;十九29;耶十六8、10)。这些经文显示了神的真实,远超过人类情感所能体会的。神会“后悔”,这点我们需要特殊解释。撒母耳记上十五章廿九节说到“他迵非世人,绝不后悔”。因为神是不改变的,所以,严格地说,神是不能后悔的。但是,因为神对待人是根据人对他的态度,如果人的态度改变,他也改变对待我们的方式。所以,表面上好像神跟人一样会后悔,其实并非如此。(参看耶廿六12-13)
二、“绝对”代替“相对”。“绝对”是说“完全独立于其他事物”;“相对”则有“相关或比较”的含意。例如:“马太爱吃牛排”是绝对的说法,“马太爱吃牛排过于鸡肉”是相对的说法,牛排和鸡肉之间有一个比较。
圣经有时候会以绝对的说法代替相对的,形式是:不是A乃是B。例如,约瑟对那些把他卖到埃及的哥哥们说:“这样看来,差我们到这里来的不是你们,乃是神。”(创四十五8)。如果按字面解释,这句话有问题;约瑟自己就说过是他们把他卖到埃及(5节),而且后来他说他们的意思是要害他(创五十20)。所以,这是一种习惯语法。约瑟那句话其实是说:“差我来的不是只有你们,也有神的手在里面”,也可以说他是强调神的绝对权柄。
圣经里面,有些地方这种习惯语法非常重要。例如,耶利米书七章廿二至廿三节神说:“因为我将你们列祖从埃及地领出来的那日,燔祭平安祭的事,我并没有提说,也没有吩咐他们。我只吩咐他们这一件,说,你们当听从我的话……”可是,出埃及记和利未记确实记载了当神将希伯来人从埃及地领出来的时候,神曾晓喻他们有关献祭的事。自由派的神学家就根据耶利米书里面的这节经文说,出埃及记和利未记并不是正确的历史记录,只是关于神的一些原始的、错误的观念。其实,耶利米在这里是以绝对的说法代替了相对的说法。神的确曾晓喻了献祭的事,可是,耶利米所关切的是百姓的心和顺服的问题。其他地方也有这种习惯语法,可以看出埃及记十六章八节;申命记五章二至三节;诗篇五十一章十六至十七节;哥林多前书一章十七节;九章九、十节;腓立比书二章四节;约翰壹书三章十八节。
这种习惯语法有另外一种形式。例如路加福音十四章廿六节,是不是真的说,一个人要恨他的家人,甚至自己的妻子,才能跟从基督?如果是,那就和以弗所书五章廿五节和其他许多经文相矛盾了。其实,这里是以绝对的说法表达相对的意思:所有其他的爱慕和要求都要摆在第二位,要远在对基督的爱下面(比较太十37)。另外的例子可以看罗马书九章十三节。
怎样才能认出这种习惯语法?第一,先照字面的意思解释,看看有没有意义?如果没有,再把它看作习惯语法。然后,对照上下文,你就会知道你的解释对不对。
三、以相对代替绝对。这种习惯语法和上面所说的相反。它的意思是绝对的,但是形式是相对的。例如,路加福音十一章三十一至三十二节耶稣说:“这里有一人比所罗门更大……(也)比约拿更大。”是谁,或是什么拿来跟所罗门和约拿作比较呢?除了基督自己,没有别的。他比他们大多少?如果他也是人,还有个比较,可是他是神的儿子,根本无从比起。所以,这里虽然是一个比较性的表达方式,实际上他们的区别是绝对性的。
如果有上下文配合,这种习惯语法一般不会难明白。我们只要问,大多少?好多少?通常都会知道,应该照字面解释或是照习惯语法解释。试试看这些经文:撒母耳记上十五章廿二节;以斯拉记九章十三节;诗篇一一八篇八、九节;箴言廿一章三节;希伯来书一章四节;三章三节;六章九节。
四、“……的儿子”或“……的女儿”。这样的说法实际上包含了好几种习惯语法:
(1)“儿子”是指“真正的子孙”,但是是后来的——比如孙子或是的。希伯来人用的动词“生”(子)(beget),有同样的意思。这个“生”(子)的“子”可以是真正的儿子,也可以指更远的后代。这是希伯来人的一种习惯语法,并不是说他忘记了谁是谁的父亲,或说他们不小心写错了字。我们明白了这点,就可以了解圣经里面一些似非而是的地方。比如马太福音一章八节说约兰生乌西亚,但是根据历代志上三章十一至十二节,我们知道中间有三代被省略了(亚撒利雅就是乌西亚)其他这样的例子在列王记上十五章三节;历代志上廿六章廿四节。
(2)当说到一个人是“某某性质之子”(the son of a quality)时,除了指他自己具有那种性质以外,也可能指他具有他父亲的性质。例如使徒行传四章三十六节,有一个人使徒称他为巴拿巴,因为他具有这个名字的性质:劝慰子。(另外的例子有伯四十一34;赛十四12;太八12;路十6;弗二3;五6;帖前五5。)
(3)当说“我儿”时,表示爱,说“你儿子”时,表示尊敬——如果彼此间不是血亲。例如撒母耳记上廿四章十六节和廿五章八节。
(4)神称国家为“子”。例如耶利米书三十一章九节,神说:“我是以色列的父,以法莲是我的长子。”(另外的例子:何西阿书十一章一节)
(5)“国家的众子”指国民。例如耶利米哀歌四章二节撒迦利亚书九章十三节。另外,“锡安的女儿(或处女)”是指整个国家(哀二13)
要明白这些习惯语法,不会有太大的问题。知道以上的各种情形后,只要把经文和上下文对照,就能分辨它的特殊含意。但是家谱就不一定这样简单,你可能需要和其他的经文比较。即使这样,有些地方似乎仍然不得其解。
另外要记住,圣经里面说到“……的儿子”时,大部分的情形还是照简单的 字面上的意思,而不是习惯语法。可是,有一些特殊的情形:约伯记一章六节和二章一节中“神的众子”是指天使,如创世记六章二、四节也可能是。“人的儿子”似乎是指人,“人子”(以西结书提到许多次,例如二1;三1;四1)也是指人。可是,在但以理关于基督的预言里面,“人子”指的是高于人的那位(但七13)
关于“……的儿子”这个词,我们也必须看基督的另外一个称呼:“神的儿子”(Son of God)。圣经上至少有一处(路一30-35)在提到这种称呼时,是指着耶稣如婴孩般诞生说的。在圣灵能力下,童贞女马利亚怀了他,并且生下他。但是,几乎在整本新约圣经中,这个称呼是指他永远的儿子名分,和父神有同样的本性。他是“神的儿子”,并不表示他比神小,而是说他直真的是神。研读下面的经文:约翰福音十章三十三至三十六节;十九章七节;希伯来书一章八节。
信徒也被称为“神的儿子”,意思是指信徒“得与神的性情有份”(彼后一4),而且必定会像基督一样被荣耀(约壹三2)。他们永远不会成为神,他们要一直作神的仆人在永世里敬拜他(启廿二3)
五、永远(Forever)。照字面的意思,这个字表示“永远的”或“永存的”。例如诗篇九篇七节(耶和华坐着为王、直到永远),四十五篇六节(你的宝座是永远的)就是这样的意思。
但是这个字也有习惯的用法,意思是在人的一生中,或在一件事物存在时间中,没有中断。例如出埃及记廿一章六节(钦定本)说,仆人如果爱他的主人,愿意继续服侍,而不愿意在第七年离开(2节),他的耳朵要被穿孔作为“永远服事主人”的记号。因为主人和仆人最后都会死,所以服事不可能是永远的。这里的“永远”,意思是说在主人和仆人都还在世的期间,服事不能间断。校订本已经译作:“他就一生服事主人。”
另外我们可以看诗篇七十二篇十七节:“他的名要存到永远、要留传如日之久。”这句话的下半节和上半节相应,所以上半节“永远”的意思不一定是永远没止境;但是,太阳虽然终会消失,他的名要和他的命令一样永远长存。
习惯用法里,“永远”这个字并没有失去所有的意义。它仍保留了一个很重要的意义:所有永远的事一定会在人、事当中永存。没有任何事物可以停止或中断,特别是神的应许或宣告;神的应许是确定的。真理的事实也是永存的,这是不容置疑的事,例如神永永远远存在。尽管如此,为了更准确地明白圣经语言,我们必须认识这种习惯语法。这方面的其他经文有列王记下五章廿七节;历代志下七章十六节;诗篇四十九篇十一节;以赛亚书三十二章十四、十五节;耶利米书三十一章三十五、三十六节。
解经指引
一、认识各种的习惯语法和可能的用法。
二、先按照字面的意义解释圣经,如果不通,再看看有没有什么习惯语法。
三、查考上下文;这样,几乎每一次你都可以找到解经的关键。
圣经里面还有其他的习惯语法,我们没有讨论。如果可能,可以参考别的书籍来学习、了解。而且,藉着你自己小心的读经,也可以认识更多的习惯语法。
诗是人类心灵思想和感觉一种最高和最深表达方式。我们可以一眼认出,可是无法给它下定义。它是一种文学形式;在英文的特征是:行数一定,有节律,而且大多押韵文字常常是美丽而崇高。
圣经有很多是诗:不止诗篇、箴言是诗;约伯记、雅歌、耶利米哀歌以及大部分的先知书也是诗;甚至有些耶稣说的话也是用诗写的。(参看太七6和约六35)在钦定本圣经里面,除了诗篇、箴言以外,其他地方的诗都没有用诗的体裁、形式印刷,所以不容易认出是诗。校订本和其他近代的版本就都有印成诗体的形式。
诗的体裁
在希伯来文圣经里面,诗的体裁很清楚。但我们的译本里面,有些因着翻译失去了,有些还保存着。为了帮助解经,我们需要认识那些仍保存的部分。
一、对偶(Parallelism):希伯来诗的主要特征是它的对偶形式,但主要是思想的节律,而不是声调的节律。简单地说,对偶体是以两行为一组写的,行与行之间有意义上的关联。偶尔也有三行一组的(赛四十一5),甚至有四行一组的(诗廿七1)。可是,大部分是两行一组,例如:
求你将我的罪孽洗除净尽,
并洁除我的罪。(诗五十一2)
行与行之间的彼此关系不是每次都一样。事实上,为了表达各种不同的意念,诗有不同的对偶形式。这些形式有各自的名称。行与行之间的关系有下面几种:
(1)重复(Repetition):这种体裁叫做同等或同义对偶体(Identical,or synonymous)。两行以不同的字表达相同或相似的意思。以赛亚书一章三节是很好的例子:
以色列却不认识,
我的民却不留意。
第二行重复第一行的思想,使意思更清楚、更强调。诗篇三十三篇二节是一个思想相似的例子:
你们应当弹琴称谢耶和华,
用十弦瑟歌颂他。
这里,所用的乐器、运作虽然不一样,但是表达的基本意念相同。
常常,一行可以光照另一行(又是上下文原则……)。以赛亚书四十五章七节,第一行的光和暗是相对的字,所以第二行的平安和灾祸也是相对的字。这样,我们就明白这不是道德上的灾祸,而是混淆或混乱的意思。所以,这句话并不是说神是罪的原作者。
(2)相反(Contrast):这种体裁叫做对比的对偶体(Antithetic parallelism)。两行的意义是相反或相矛盾的,使得所说的真理更有力、更加强。箴言有很多这种对偶体。第二行常用“但是”(but)起头,表示相反的意思。例如箴言十五章一节:
回答柔和使怒消退,
言语暴戾触动怒气。
(另外可以看箴言第十章,前面的十四对经文都是对比的对偶体。)
(3)添补(Addition):这种体裁叫做综合对偶体(Synthetic parallelism).第二行是为着添补第一行的意义。有时候是第一行的理由,那么就以“因为”开头(诗九10)有时候是第一行的目的,而以“使”、“所以”开头(例如诗一0四5)。有些学者说,这不是真正的对偶体,可是因为两行有彼此关系,而且构造相似,所以我认为可以算作对偶体。
(4)扩充(Expansion):这种方法表现在顶点对偶体中(climactic Parallelism),第二句和第一句有一部分重复,但是另外中上新的或更进一步的意义。例如诗篇三十四篇四节:
我会寻求耶和华,他就应允我,
救我脱离了一切的恐惧。
第一句里面那一部分的意思被扩充了?
(5)转化(Transformation):这种体裁叫象征式对偶体(Emblematic parallelism)。这里说象征式,意思是表记的或代表的。一行是照字面的意义,另一行是照比喻的意义。因为两行通常都讲同一件事情,所以一般也叫做同义对偶体。有些带有明喻在内,例如诗篇四十二篇一节:
神啊,我的心切慕你,
如鹿切慕溪水。
渴慕这个明喻把作者切慕神的心优美生动地表达出来。有时候也会用到隐喻,例如以赛亚书四十六章十一节:
我召鸷鸟从东方来,
召那成就我筹算的人从远方来。
按照神所说的,这里那成就他筹算的人是只鸷鸟。如果我们明白对偶体的用法,就知道这“鸷鸟”不能按字面解释。
圣经上有许多对偶体似乎不能纳入上面的任何一种。如果你遇到难以归类的对偶体,不必担心,因为意思通常很容易明白(例如诗四十七4.9)
对偶体有许多的变化形式,有些不易辩明。有些行的思想或构造并不完全。圣经的作者写诗时不是机械化的,常常这里两对、那里三对地写成一个大对偶诗。你会在圣经里读到这些不同的形式。
怎样解释对偶体?因为诗的行与行彼此间有关系,所以不可以一行一行地单独解释,应该找出彼此的关系。我们已经学过一些不同形式的对偶体,所以,不明白诗的意义时,可以参照这些不同形式的对偶体来解释,看看哪一种较为适合。
我们举诗篇廿二篇十六节试试看:
犬类围着我;
恶党环绕我;
他们扎了我的手、我的脚。
如果说诗人是被许多真正的狗围绕着,虽然奇怪,但也不是没有可能。如果象征式对偶体,那么这些犬可能是比喻第二行的那些恶党。从整篇诗(这节经文的上下文)中,我们还看到其他的动物(6节,我是虫)。所以,这节经文是象征式对偶体的诗。
另外,再看诗篇六十篇三节。这里的喝酒是真的喝酒还是比喻的说法呢?除非把这节经文当作象征式对偶体解释,否则就是神使他的百姓真的喝酒了。这篇诗的其他地方也有比喻的词句,所以这一行诗可能是比喻的说法。
二、意像(Imagery):所有的诗都含有许多美丽、醒目、大胆的比喻。圣经中的诗也用了各种不同形式的比喻。关于比喻的形式,我们已经在前面讨论过了。
三、夸张(Hyperblic Ianguage):夸张是比喻的一种,但是因为在诗里面特别重要,所以有分出来说明的必要。诗常常用来表达强烈的情感,而诗人具有的强烈感觉也驱使他使用夸张的词句。如果我们不明白这一点,会觉得圣经有许多地方难以了解。
约伯是一个很好的例子。他知道他要说的话可能会夸张,所以在约伯记六章二六节说:“绝望人的讲论,既然如风,”看看他在十六章十二至十三节所用的词句:“掐住我的颈项,把我摔碎……把我的胆倾倒在地上。”他在第一章、第二章说的话,可以照字面解释,可是这里不一样,这里他是在发泄深处的强烈感觉。有了这种理解,就能明白他的话。同样的例子,也可在诗篇、耶利米哀歌和耶利米书看到。
圣经的诗篇里有一种特别的夸张词,叫做咒诅诗。作诗的人要求神的咒诅或审判临到他的敌人。下面的诗篇中有些内容就是咒诅诗:五十八篇六至十一节;五十九篇五、十三节;六十九篇二二、二三节;一0九篇六至十五节;一三七篇八至九节;一三九篇十九至二二节;一四三篇十二节。
这些经文在解经上有一个大问题,因为诗人表现的态度似乎跟神向着罪人的慈爱和怜悯相矛盾。如果说诗人只是把自己的思想诚实表达出来,跟神的旨意无关,那么我们就要怀疑诗篇的其他部分,到底哪些是神的意思,哪些只是人自己的想法。这是一个不容易回答的问题。我们必须仔细地看经文;特别要注意它的背景,这通常记在诗的标题处。下面几点可能有帮助:
(1)有些严厉的话不能接字面解释,要按比喻解释。正好像约伯向神所说的那样厉害的话,诗篇的诗人也说:“愿他们的眼睛昏蒙,”“敲碎他们口中的牙,”“在恶人的血中洗脚”“拿你的婴孩摔在磐石上的,那人便为有福。”跟约伯记一样,如果你照字面上的意思来解释这些经文就有失公平了。诗人因着爱神的缘故,深深地关切他的荣耀、真理和圣洁;而那些人却背叛了他,而且拒绝他的怜悯。强烈的感觉使得他言词激烈。我们实在没有像他们那样,因着神的缘故那样地嫉恶如仇,也许这就是我们难了解这些经文的原因之一。
(2)诗人所指的,不单是他个人的敌人,更是神的仇敌。换句话说,这不是诗人自己的私斗。诗篇一三九篇特别可以看到这一点,诗人说他恨恶那些恶人,因为贫僧莽撞神。新约圣经中也有这种wgbb_adgcd基督所说的话里面。例如马太福音十八章五、六节;哥林多前书十六章二二节;加拉太书一章八、九节;启示录六章十节;十八章二十节。
(3)看看大卫的诗里面怎样说到他的敌人,包括扫罗,然后注意他实际上怎样对待扫罗。在诗篇十八篇四十节他说:“剪除那恨我的人。”注意这篇诗的题目。可是我们在撒母耳记上廿四章一至七节和廿六章一至十一节,看到他连续两次以忍耐和克制自己的态度对待扫罗;甚至禁止自己恨他。这样以经文互相比较,就证明了这些不过是夸张的说法。
圣经里面的诗深深感动我们的心,因为写的人和我们一样是罪人,需要神的 恩慈;而且他们藉这些诗把自己的心意倾吐在神面前,充满了羞愧、爱、感激和虔敬。像圣经的任何部分一样,圣经里面的诗教我们看见自己,也看见神。
解经指引
一、分析每一组对偶句,看看行跟行之间的关系。对对看,到底是哪一种对偶体。注意同义字、反义字,以及关键字“但是”,“所以”等。看看是不是一行要按字面解释,而另一行要按比喻 的意思解释。
二、看看有没有比喻的词句。依照前面第十三章的方法加以分析、解释。
三、解释所有激烈的、严厉的或粗暴的话时,记得这个事实:诗所用的辞句,散文不会用。而且记住,作者说这样的话,不是只对他自己的敌人而已,也是对神的仇敌说的。
有一个作者说,研究圣经预言时所发现的一些解经问题,是所有解经问题中最大的。这很可能是真的,但是,我们不必因此灰心、害怕。虽然学者对于圣经中的预言仍有各种不同的见解,但是预言,特别是关于基督第一次和第二次降临的预言,实在是圣经中最重要的部分之一。我们必须竭尽所能去明白神关于未来的启示。
先知原来的、主要的意思是代言人,代替别人说话的人。注意出埃及记四章十六节和七章一节,这里说亚伦是代替摩西说话的,摩西要他当作先知。所以,神的先知就是代替神说话的人,讲出神信息的人。他说的内容主要是关于当时的事,未来的事他或说或不说。因为预言的寻常意义是“预告”,所以我们讨论预言的解经时,是以这个意义为基准。我们应尽力试着明白圣经上关于未来的预言。
一、即刻的预告:发出的预告在短时间内就会应验。例如出埃及记十四章四节、十三至十七节;耶利米书三十八章十八节。
二、旧约预言应验在稍后的旧约时代:例如申命记廿八章五三节;耶利米哀歌四章十节;约书亚记六章二六节;列五记上十六章三四节。
三、应验在新约时代的旧约预言:特别是那些应验在基督身上和他和事工上的预言。这些是预言的主要部分,也是我们讨论的重点。这方面的经文有许多。
四、应验在新约时代中的新约预言:例如马太福音十六章二一节和整个廿七章。
五、还未应验的旧约、新约预言:主要是有关基督再来的预言。这方面我们也要详细讨论。
上面的分类有些重叠的。例如,有些旧约预言和基督两次的降临都有关系,而有些跟目前的时代和基督再来有关的新约预言,则仍未应验。
我们要注意,预言的内容不一定有特定的预告,例如提摩太前书四章一节。豫表也属于圣经中预言的一部分。异象是神向人启示他信息的特别方式。异象的解释甚至关系到先知本身。但以理书第四章、启示录第十七章是很好的例子。
预言的特征
为了解释圣经中的预言,我们先要明白它的主要特征。
一、先知的眼界(Prophetic perspective):这是指先知的观点。可以这样说,先知在灵里望向远处,并且照着神向他启示的,看见未来的事。这情形好比一个人从远处眺望喜马拉雅山,看见好几个山峰;因着他所站的位置,这些山峰看起来一个接一个,彼此很靠近,可是如果他走上去看,实在彼此距离很远。同样,先知站在远处,看到两个大山峰——基督的第一次和第二次降临,或者说他的受苦和胜利——靠在一起,所以他就把这两件事放在一起预言,好像是紧接着发生的事。按逻辑说,再者实在相离不远,但是就我们人的时间来说,却离得很远。
例如以赛亚书六十一章一至三节,基督曾读了其中的一部分后宣告说:今天这经应验在你们耳中了(路四16-21)。以赛亚书六十一章二节曾预言到两件大事:一件是报告神的恩年,第二件是神报仇的日子。可是,基督只读了第一件,没有读第二件。为什么?报仇的日子是指什么时候?当然不是指他的第一次降临,这在当时已经实现了。报仇的日子是指他的再来,因为还没有实现,所以他当时没有读出来。可是,圣经常把这两件事情放在一起预言。相似的经文有创世记三章十五节,诗篇廿二篇。
二、预言应验的近和远(Near and far fulfillment):许多预言指的是不久以后就要应验的事;可是,因为神是整个历史的主,所以这预言也指着那在后来的、最终要应验的事。例如撒母耳记下七章十二至十六节,神应许大卫有关他后裔的事。首先,预言的后裔很明显是指继承大卫王位的所罗门。有些地方,比如十四节的后半节只适用于所罗门。但是,另外一方面,希伯来书一章五节指出(撒下七章)第十四节也可以用在基督身上,他是大卫的长子,所罗门预表他。所罗门是大卫的后裔,也是神的后裔,基督也是这样——当然是深一层的 意思。
哈巴谷书一章五、六节和使徒行传十三章四一节也是一个例子。因着新约圣经的凭据,我们可以肯定这是双重性预言。所以,有这样的凭据,我们就可以放心解经;否则不要武断。
现在我们要来看以赛亚关于基督是童贞女孕生的预言(赛七14)。这似乎也是一个双重性预言,可是有一个解经问题。当亚哈斯没有回应神的晓喻,神说要给他一个兆头,就是必有童女怀孕生子。从上下文(特别是16、17)看,这预言在那时已经应验了,也就是说,那时必有童女怀孕生子。但是,马太把这个预言用在基督身上(太一22-23),这样就有一个大问题:亚哈斯的时候,是不是真的有童女怀孕生子?我们没有证据;或许在当时就有一个童女和人结婚,然后,不久生了一个儿子。另外一个问题是,“童女”这个字在希伯来原文的真正意思是什么?马太福音一章二三节没有什么问题,从上下文可证明(童女)的意思就是“处女”。总之,这不是一个容易明白的预言,圣经学者有不同的看法;但是,至少预言的双重性,而且和基督有关是可以肯定的。
三、比喻性词句:预言里面用了许多我们前面讨论过的词句,比如比喻和表记等等。当然,也有照字面解释的部分。这方面的解经问题,不单是这些个别的比喻性词句而已,更大的问题还在于整个预言的应验方式:到底是照着字面应验,或是按着灵意应验?要解决这个问题,有一个前提,就是根据已经应验的来解释尚未应验的。下面我们要举一些例子,看看怎么样用新约来解释旧约的预言,这对我们有帮助。
(1)根据新约圣经,下面预言的应验是不是照着字面上的方式?
弥迦书五章二节和马太福音二章六节:基督的诞生地伯利恒。
撒迦利亚书九章九节和马太福音廿一章五节:基督以王的方式,骑在驴上进耶路撒冷。
以赛亚书五十六章七节和马太福音廿一章十三节:神的殿,真正的圣殿,祷告的殿。
以赛亚书七章十四节和马太福音一章二二至二三节:童女怀孕。
诗篇廿二篇十八节和约翰福音十九章二三、二四节:士兵分基督的外衣,拈阄。
(2)下面预言的应验方式,是否比喻性的?
诗篇一一八篇十二节和使徒行传四章十一节,彼得前书二章七节基督:是匠人所弃的石头。
以赛亚书廿二章二二节和启示录三章七节:他肩头上的钥匙是指他王者的权柄。
撒迦利亚书十三章七节和马太福音廿六章三一节:基督是被击打的牧人。
(3)下面预言的应验方式,是不是灵意的?就是说,以旧约圣经中的真实事物比喻日后要发生在新约时代的事:
耶利米书三十一章三四节和希伯来书八章八至十二节、十章十五至十七节:和以色列人所立的新约,比喻现在外邦信徒的属灵经历。
以赛亚书二章二、三节和希伯来书十二章二二节:地上的锡安和耶路撒冷代表信徒的属灵居所。
阿摩司书九章十一、十二节和使徒行传十五章十六、十七节:大卫的帐幕和以东现在是不是在灵意上应验了?
以上我们看到,新约以三种方式解释了这些预言,所以,别的预言也可以用这些方法中的一种去解释。当然,不是说我们这样就能很快、很轻易地解释预言,但至少知道可能的方式。神向我们显示,预言的解释并不是千篇一律,愈认识新约圣经解释预言的方式,就愈能掌握如何明白所有的预言。我们在后面会提到一些这方面的指引。
四、特殊的文法:这名称可能不太恰当,因为一般来说,预言所用的文法和圣经其他部分是一样的。可是,它的时代用法偶尔会不一样;
(1)动词的过去式当作未来式。例如以赛亚书五十三章关于基督的伟大预言,前面从第一节到十节上半为止,动词用过去式。可是却是预告未来的事;从第十节下半到第十二节,动词是未来式(讲到基督受苦之后要发生的事),但是内容并不比第一部分的预言晚。
(2)以现在式表达未来式。例如撒迦利亚书九章九节“你的王来到这里”,虽然是指未来的事,动词却用现在式。
五、有条件的和无条件的预言:许多预言是无条件的,就是说,神宣告说他要成就什么或者有什么事会发生,那就一定会发生,不受任何因素影响;但是也有许多预言的应验与否和人的反应有关。一般来说,有条件的预言是关于祝福或审判的预告,而比较少是预言一件特定的事会不会发生。当然,有条件的预言也是真正的预言,圣经上有许多这样的预言,例如申命记廿八章;耶利米书十八章八、十节;廿六章十二、十三节;以西结书十八章三十至三二节;三十三章十三至十五节;约翰福音三章四节(从上下文可以看出)。所有预言的上下文都很重要,因为如果有的话,预言的条件可能在里面。
六、启示的和隐藏的真理:有人说,预言就是预先写下来的故事。他们认为预言应该把所有的细节都说出来。当然,有些预言实在很详细,可是许多预言却不是这样;很多真理是隐藏的。但以理看到的四兽异象就是一个代表性的例子(但以理书七章)。但以理在七章十五、十六节说他为这个异象愁烦,并且问异象中的一位侍立者这一切的意义。然后,那侍立者就将那事向他讲解说明:那四兽就是四王或四国。但是,那侍立者并没有说出四个王国的名字,也没有提到一些细节。所以,便以理不可能预知那些王是谁。在这异象中,有些真理启示了,有些隐藏了。我们解释尚未应验的预言时要小心,不要以为能完全把握每一个细节。
一个重要的预言
上面所说的圣经预言特征是解释预言时的一些指引,我们最好能记住。
现在就把这些特征的原则应用在一个非常重要的旧约圣经预言——创世记三章十五节,这是圣经里面关于基督的第一个直接预言。从这个例子里面,我们可以看到好几个前面学过的圣经预言的特征;另外,也可以看到神对于预言的中心题目贯穿在整本圣经中。
一、先知的眼界“后裔要伤你的头,你要伤他的脚跟”是预告未来的什么事情?虽然这里是合起来一起说,,可是所应验的却是包括基督再次降临的受苦和胜利。
二、预言应验的近和远。近的应验是指神当时便使那女人和蛇彼此为仇;远的则指基督和撒但的争战。
三、比喻性词句。“伤头和伤脚跟”不可能按字面解释,这在属灵上的意义远深于身体的伤痬。
四、启示的和隐藏的真理。有些真理已经启示出来了,但是整个预言的完全意义要因着圣经的其他预言和事件才显明出来。
五、主题之一:争战。整本圣经都和这个争战有关:神对撒但;神的子民对撒但的差役。基督,他以女人后裔的身份,亲自进入历史中赢取这场战争。
六、主题之二:神的最高旨意。神说“我要使……”,然后整本圣经就是记载他旨意的进行;有时候看起来撒但占上风;启示录让我们看到,神的旨意最终要完成。
七、主题之三:弥赛亚。从“女人的后裔”和“他”这个代名词,我们看见了一个人。
八、主题之四:弥赛亚的受苦。“你要伤他的脚跟”,这虽然不是什么致命之伤,但是实在描绘出基督的受苦情景。
九、主题之五:弥赛亚的胜利。“他要伤你的头”指出,弥赛亚将给与蛇——撒但致命之伤。这是一幅比较的图画:伤脚跟和伤头。
最后的两个主题是预言的中心主题。彼得综合了众先知的信息,说他们预告证明“基督受苦难,后来得荣耀”(彼前一11)。耶稣责任那两个门徒,因为他们不信先知所说关于他的话:“基督这样受害,又进入他的荣耀,岂不是应当的吗?”(路廿四25-26)。所以,基督的受苦和荣耀实在是旧约预言的两个焦点。所有其他的主题或事件都跟这主题有关系,而且从中看出本身的意义。
解经指引
下面是摘要的指引,帮助我们解释预言:
一、研读新约圣经解释预言的方式。这个工作,你应该在平常读新约圣经时就做,不要只在解释预言时才做。准备一本笔记本把经文和你从其中所读到的记下。
二、读预言时,首先要明白预言对当时人民的意义,较近的应验结果,以及所要表达的信息内容。这是很重要的,明白这些以后,才能明白较远的应验结果。例如,哈该书是讲到圣殿的建造。以斯拉记四章二四节至五章二节是这件事的背景,告诉我们哈该的目的。他劝人建殿和他的预言有关;他预告人民说,神将来有一天要彰显他的荣耀在天上和地下,而且要祝福他的百姓。希伯来书十二章二六至二九节说出较远的应验结果。
三、要看字面上的意义。从上下文或别的地方的经文看起来,意思清楚明白吗?以赛亚书十一章六至九节给未来描绘了美丽、和谐的图画。可是,这是可能的吗?野兽能与家畜、小孩同居吗?能照着字面应验吗?经文里面有没有比喻性的词句?(读1、4、5节)这些经节是不是使第六节到第九节具有比喻的意义?
四、记住我们以前学过有关预言的各种特点。如果所读的经文里面有那么就要照着去解释。例如约翰福音五章二八、二九节,这是有关死里复活的预言。复活只有一次,还是两次?从这节经文看,都可以解释。我们晓得,从先知的眼界看起来,两件分开的事情可能会合在一个预言中,所以这里提到的两个复活,可能发生在不同的时间(不是一定如此,而是有可能)。到底如何,你需要参考其他的经文。
五、看看经文里头有没有比喻、表记、惯用语等等。如果有,按照有关的解释指引明白它的意思。要仔细观察,因为有些比喻太普通了,很容易漏看。
预言不是一个简单的题目,但却是神把他有福的真理向我们启示的管道之一,所以值得用许多的时间和祷告去读;它是神启示中的重要领域。
“教义”有两种解释:第一,是指整个真理,就是真理的体系;指一个单独的真理。就圣经教义来说,前者指神整个的教训;后者指神真理中的某一点,例如关于基督再来的教义。不论是哪一种,基础都是圣经。如果我们想有系统地陈述正确的教义,必须先明白经文的意义。所以,殷勤的研读圣经和准确的解释经文非常重要!
圣经和一般的教科书不一样,圣经不是把教义分开来,一次教我们一条。因为圣经的教义和一般的知识不一样;一般的知识可以一种一种地学。圣经教义是真理。我们学习认识神,是为了在生活中和他有团契相交,而且顺服他的旨意。保罗说:“圣经都是……于教训……有益……叫属神的人得以……”(提后三16)。神赐给我们圣经,为了要使我们成为他所要的。
这一点我们可以在约翰一书三章二、三节看到:“主若显现,我们必要像他,……凡向他有这指望的,就洁净自己,像他洁净一样。”我们对主再来的信念,使我们持守洁净的生活。(这类教义的经文还有以赛亚书四十章二七至三一节;腓立比书二章五到八节。)
圣经把神的真理放在生活中教导我们。我们在亚伯拉罕的生活中,在大卫的争战里,也在先知对以色列人的呼吁中认识圣经的教义。甚至,我们能够明白新约圣经的教义,也是藉着使徒所写那些教导人怎样过基督徒生活的书信,因此可以在圣经中不同的地方找到同一个真理。整本圣经中有数以百计或千记的经文直接和神的教义有关。
研究圣经教义的方法
好好地计划一个研究教义的方法,很有帮助。我们对于圣经教义应该有怎样的见解?
一、神藉着圣经把他的教义告诉我们。提摩太后书三章二六、十七节说得很清楚:圣经都是神所默示,于教训有益。
二、对于所有的教义,圣经本身是全备的。神已经在这本书上,记载了所有我们需要知道的教义。除了圣经以外,没有其他的权威。教会传统、人的理由、直觉或任何圣经以外的东西都不够资格教导神的真理。
三、圣经的教义是整体一致的。新约圣经出现的教义不会和旧约的彼此矛盾。保罗的不会和耶稣的彼此矛盾;雅各和保罗也不会。圣经是神清楚而一致的启示真理。
当然,圣经有些地方在真理的重点方面可能有些不同,例如耶利米书强调的是神对他百姓犯罪的审判,而何西阿书在神的怜悯方面说的比较多。可是我们不能说:旧约圣经讲神的愤怒,新约圣经讲他的爱;两约里面都有教导关于神的愤怒和神的爱。
而且,神真理的启示是向前的,就是说,圣经比较前面的部分,还没有把整个真理完全启示出来。随着时间,神更多地把他自己和作为启示出来。新约是神启示的顶点,因此和旧约有区别。(这一点我们在第廿一章会有更多的讨论。)
四、我们学习教义时,对于每一个题目,都要把所有有关的经文读过。因为,我们必须知道圣经对这一点怎么说。这样必须找到所有有关系的经文。我们不可以先入为主地想出一个自己的看法,然后叫圣经来证明。也不可以断章取义的以一两条经文来作成一个教义。这非常危险,等一下要更多看这点。
五、不要期望完全认识神的每一件事。我们是受造的,他是无限的造物主。他无限地高于我们,我们的头脑没有办法装进他所有的真理。所以我们可以料想得到,圣经里总有些地方很难了解,也有些问题我们没有办法回答。所以一方面要接受并且遵行明白的部分,一方面信赖神,把不能理解的部分交托给他。
六、圣经里面,有些真理似乎是矛盾的。这种矛盾就是说,有些话看起来和另外一些彼此相反,可是两者都出自圣经;两者并存,似乎不合逻辑。例如圣经教导我们说:基督又是神、又是人。神是不受限制的,人是会受限制的,这样,基督怎么可能又不受限制、又受限制呢?但是,圣经说他是这样。学者没有办法完全解答这个,但是他们——我们也要如此——必须接受圣经的教训,把基督这两方面的真理当作是有关基督的教义。
七、教义是为了使我们更属神。我们越是研读教义,就越要尽力明白并遵行神的旨意。
解经指引
怎样明白圣经的教义呢?
一、圣经的教义,要多根据在那些能按着字义解释的经文,少根据那些只按灵意解释的经文。
比喻性的经文(例如比喻)是为着叫我们从整个比喻里面得到一个主要教训,可是我们往往会错误地从故事里面的一些情节经文找出一些教义来;这些情节只是故事的一部分,而且不是为着教导教义的。另外,就准确性来说,解释一句清楚的陈述性经文,要比解释一幅比喻性图画问题少的多。
例如“浪子”的比喻(路加福音十五章)。有些自由派神学家用这个比喻看作罪人怎样归向神的教训。因为故事中没有代赎的事,所以他们说神是慈爱的神,只要求罪人悔改就可以了,并不需要基督代替我们受苦赎罪。
再看一个例子:“葡萄树和枝子”(约翰福音十五章)。在这个寓言中,有一些枝子被火烧了,这是代表真正的信徒吗?真信徒在最后有被焚烧的可能吗?如果有,是在什么情况下呢?这些问题的回答应该在清楚的叙述性经文里找;而这节寓言性经文只能用来帮助我们说明一个真理;如果想凭着这句经文确立一个教义,实非明智之举。
二、尽量在清楚的经文上确立教义;避免用那些不确定的经文。圣经的经文,确实有些不容易懂。虽然每个学者对难易有不同的看法,可是的确有些经文是公认的难解,我们最好不要用来确立教义。
例如,彼得说耶稣:“曾去传道给那些在监狱里的灵听”(彼前三19)。圣经学者对这节难懂的圣经莫衷一是,所以我们不可以拿来作根据说:罪人死了以后还有一次悔改的机会。别处有清楚的经文说,没有第二次机会。
三、根据教诲(教训)性的经文确立教义,比历史性的好。大部分的先知书和实际上所有基督的讲论、使徒书信都属于教训性的经文。就意义上说,教训性的经文是为着给予教训;历史性的经文是记述事情,其中的教训比较间接、或者只是暗示性的。当然,有时候神或者他的先知,曾藉着一次事件说话;可是无论如何,不要单凭一些行为的暗示就确立一个教义。
例如,耶稣有一次在船上睡着了,那时正有风暴,门徒很害怕(太八24)。我们当然不会愚蠢地根据这个说神不晓得我们,神对我们的危险漠不关心。又例如马太福音廿五章五节说:十个童女都打盹睡着了。这当然不是叫我们以为耶稣再来的时候,每一个人都在睡觉。另外也不可以单靠使徒行传的事迹就确立有关圣灵的教义。我们可以从中学到东西,但是必须依据使徒书信里面有关圣灵的教训,这样才能得到清楚的教义。
四、要根据所有有关的经文确立教义;只根据其中的一些是不对的。如果你看了一小部分经文就定出教义,然后拿来作为解释其他经文的依据,这样会有错误,其他的经文也需要从头考虑。
例如,帖撒罗尼迦前书一章十节和五章九节说:“等候他儿子从天降临……救我们脱离将来愤怒的耶稣”、“因为神不是预定我们受刑”;假使有一个基督徒凭着这个就说:在末世的时候,神会叫教会经过大患难,那就错了。他应该也看其他有关的经文,例如马太福音廿四章二九至五一节。他这样是断章取义,而且不能得到正确的教义。
当然,有些教义牵涉到好几百处的经文,这是一个问题。要花费大量时间才能全部找出来,而且一一彻底研读。你也许做不到,可是至少应该用这样的功夫去研读几个教义,这样可以大大帮助你明白神的真理。
我们知道,不是每个人都能做这样广泛的研读;许多人需要从其他方式得知圣经的教义,例如,从教会中的教师,从属灵书籍,从讲道中,或者从研究圣经的书刊中。对于神设立在教会中的那些教师,教义的教导可能是他们贡献最大的领域。神确实给某些人一些恩赐,使他们能担任这个职事,就是认识真理,然后清楚地加以确立,并且有效地传达给信徒。所以,如果你发现单靠自己研究圣经不能得知圣经的所有教义时,不要灰心。
五、有一些教义,你必须作字的研究,特别是那些以圣经专用的名词命名的教义,例如安息日。最好有一本经文汇编;没有也可以,可是难得多。另外,要注意以下各点:
(1)有些教义,圣经本身没有一个单独的词来称呼,例如“三位一体”(Trinity).因此,这类的教义,没有办法作字的研究。
(2)有些经文虽然是在陈述某个教义,但是经文本身没有提到该教义的名称;可是,研究该教义,这些经文却不容错过。例如“成为圣洁”(Sanctification)这个教义,在帖撒罗尼迦前书四章三节有这个字,约翰壹书第一章和第三章虽然也讨论到这个教义,却没有这个字,但这些经文正是研究这个教义所不可缺少的。
(3)有些教义的名称不止一个,不可掛一漏万。例如“成为圣洁”(Sanctification)、“圣洁”(Holiness)和“洁净”(Purification)都是关系到同一教义。
六、每一句经文必须按照一般解经原则来解释。任何经文的解释都不可偏离基本的解经原则。例如,研究“成为圣洁”这个教义,要注意到约翰壹书三章六、九节中——我们已经讨论过的——动词的时式。
七、不可以把推论当成教义。如果圣经中有经文讲到某个真理,而我们也认为没有问题,那么你可能从中衍生出一些其他的东西;这“其他的东西”就叫作“推论”。圣经本身没有记载这点,是你自己从圣经中某个真理得出的。我们必须谨记,推论就是推论,不可以当作真理教导人。
例如有些圣经学者看到圣经清楚写着说,神以他最高主权拣选了一些人,于是就推论说,神也必定叫一些人灭亡。但这只是推论而已,圣经没有一个地方这样说。这个推论也许对、也许错;即使对了,也只能当作推论而已。
八、当心有关教义的臆测。常常当我们默想时,脑筋就开始思想一些事的可能性,然后就很容易臆测事情。譬如说,也许我们会思想,在永世里某些人是小孩子、某些人是成人;也许会想说,将来我们会住在别的星球。不管对或错,这些都是臆测,圣经没有记载这些;所以我们要当心。
九、确立、持守成教导教义时,要强调圣经所强调的。神启示的真理都是重要的,但是其中有些是更重要的。例如,关于基督再来的真理,就比大灾难时期教会是不是留在地上的真理重要。保罗在哥林多前书一章十七节说,他服事的内容有先后之分;因此教义也可能有先后之分。所以,我们不但要明白教义,而且要强调圣经比较强调那一些教义。
十、认识教义的实用意义。通常,圣经本身会指出教义的实用点;神就是为这个目的启示我们教义。我们有责任把教义的实用意义找出来,并且求神给我们能力付诸实行。
三位一体的教义
我们现在要用圣经中一个重要的教义作例子,看看应该怎样研究教义,而且知道会遇到的问题。这样举例对我们很有帮助。下面就简短地以三位一体的教义作例子。
这个教义,甚至这个字本身,已经成为基督徒信心的一个基础。忠心的圣经学者可以在圣经里面找到下列几个真理:
一、只有一位神。如申命记六章四节;提摩太前书二章五节等等。
二、神的位格中,有一位叫作“父”,他是神。如罗马书一章七节;以弗所书四章六节;腓立比书二章十一节。
三、神的位格中,另外一位叫做“神的儿子耶稣基督”,他是神。如约翰福音五章十八节;希伯来书一章八节;彼得后书一章一节;约翰壹书四章十五节。
四、神的位格中,还有一位叫做“圣灵”,他是神。如使徒行传五章三、四节。
五、神的三个位格,彼此有区别。这些分别是:
马太福音三章十六节中有耶稣、圣灵如鸽子、天上的声音。
约翰福音十四章二六节,父要差来保惠师。
约翰福音十五章二六节:耶稣要差保惠师来作见证。
约翰福音五章二十节,父爱子。
这几个圣经真理怎样整合在一起?三位都是神,但是只一位神。这三位彼此有别,不是一位中的不同性质、不同方面或不同形态。所以,这真理就是说,这一位神里面有三个位格。“位格”(Person)这个字实在不能完全解释或描述他们,但是因着他们有位格上的分别,所以似乎还是这个字比较恰当。常常我们发觉,说到有关神自己的教义,不容易找到合适的字来用。神所启示的这个真理,我们还不能完全明白,但还是接受;许多世纪以来,基督的教会也接受为真实无误的教义。另外的经文也证明这一点:马太福音廿八章十九节;哥林多后书十三章十四节;启示录一章四、五节。
如果我们想更好地照着神的旨意生活,就必须更多的认识神,所以研读圣经的时候,应该作些教义方面的研究。这需要努力,但是属灵的丰收等着你。
基督徒——特别是那些年轻的——努力要明白圣经时,他们发现最大的问题是很难了解旧约圣经,以及新旧约圣经之间的关系。许多人读不懂旧约圣经,干脆放弃努力,不再想去明白;他们几乎只读新约圣经,最多加上诗篇。
这种情形是不好的,也是不必要的。神赐给我们的圣经包括旧约和新约两部分。所以,旧约圣经也是他对我们说的话,应该可以明白。基督有一次向两个门徒讲解旧约圣经(路廿四章),今天,圣灵也可以给我们说明。那么,要怎样去研读呢?
共通点(Points of Unity)
要认识旧约圣经,正常的方法是,以新约圣经看它的方式来读它。这可以说是神对新、旧约圣经彼此关系的看法。新约圣经怎样看旧约圣经呢?我们可以从一些经文里得到答案。
一、神是作者。希伯来书一章一至三节说,神曾藉着众先知晓喻列祖,但因为先知的书是属于旧约圣经,所以旧约圣经是从神来的。提摩太后书三章十四至十七节中说到:“圣经都是神所默示的。”我们知道,这里说提摩太从小明白的圣经,是指旧约圣经,因为那时候新约圣经还没有收集、被人承认为神的话。上面的两处经文都说,旧约圣经是从神来的,整本新约圣经也一致这样认为。你也可以看使徒行传廿八章二三节、罗马书一章十七节;九章二五节、哥林多后书六章二、十六节。
二、同一个救赎计划。新约圣经对旧约圣经有这样的看法,不单是因为旧约是从神来的。我们再来看提摩太后书三章十四至十七节。保罗说旧约圣经有什么价值?他说,这些圣言可以成就奇妙的事:“这圣经能使你有得救的智慧”(15节)。换句话说,旧约把神的赎罪计划告诉我们,叫我们知道人怎样从罪中得救。
其他的经文怎么说?罗马书四章一至九节,保罗说到亚伯拉罕和大卫的属灵经验。他们的经验有何相似?他们和我们的赎罪经历又有什么关系?保罗说,神算他们为义,这和他们的行为无关,他们是因信称义,或者说是本乎恩、因着信。我们也是这样。他们和我们都是在同样的基础上得蒙赎罪。所以,这处经文所说的跟提摩太后书说的一样。在旧约世代,藉着旧约圣经的启示,人得知神赎罪的计划。关于这方面,另外的经文有使徒行传廿四章十四、十五节、罗马上章十至二五节;八章一至三节;十一章十三至二四节;加拉太书三章六至二九节;雅各书二章十八至二六节。
旧约圣经不只告诉我们怎样得救,也教导我们怎样与神同行。(参看提后三16-17;林前十6、11)。这里面有许多重要的属灵真理,可以作我们日常生活的引导。
三、基督是中心。关于旧约圣经,新约圣经还另外说了一些事,一些叫许多人惊奇的事。旧约圣经启示了谁?旧约圣经不仅给了我们赎罪的信息,也把基督启示给我们,这本书的中心就是基督。当然,这是在耶稣以前写的,可是,所启示的就是他。因此,我们读旧约的时候可以看见基督;他出现的方式有:
(1)在一些大的工作中。宇宙的创造是其中的一个。虽然基督的名字没有出现在创世记第一章,不过,是什么力量能使约翰福音一章一至三节、歌罗西书一章十六节;希伯来书一章二节所说的成就呢?我们不晓得基督怎样参与创造宇宙的工作,但“万有都是靠他造的”这个事实是很清楚的。我们读旧约圣经关于创造的事时,应该看到基督在里面。
我们也可以想想基督所作的其他工作,例如:“万有也靠他而立”(西一17)。这个工作叫做“神的照管”(Providence),包括维持裸体世界的存在。
(2)在真实的形像中。这个叫做“显灵”(Theophanies),意思是“神的显现”。在旧约时代,神曾好几次以人的形像显现。有不少证据显示,当神这样显现时,其实就是基督。不是说那时候就成为真正的人,而是说他为着把自己显现给我们,所以取了人的身体(至少是人体的形像)。
我们用创世记十六章做例子:“耶和华的使者”向夏甲显现(7节),他有真正的权能(10节);夏甲认出他是那一位(13节)。圣经有几个地方提到“耶和华的使者”的神性,而天使本身是没有的。(参看创世记二11-12;三十一11-13)
(3)在整个以色列国的救赎中。这是神伟大的作为之一,是后来的人晓得神大能的证据(申六12;七8;士六8-10;诗八十一10;耶廿三7)。全国从埃及为奴之地被救赎出来,经过旷野,到那应许之地定居。保罗在哥林多前书十章一至十一节提到一部分救赎的历史。从神对待的方式,就可以学到很多事情(11节);保罗还指出,那时候基督也会显现(4节)。这段历史的深层意义在于基督:我们可以在当时救赎的工作上面看见他,而这就是日后他为我们所作救赎工作的预告图画。
(4)在个人的救赎工作里面。神在整个旧约时代中,和许多个人有来往,要使他们信他顺服他。藉着这一切,许多人亲自认识了神。亚伯拉罕、大卫和许多其他人,男的、女的都是因信而活(来十一章)。在属灵上,他们得蒙救赎;这种救赎只能来自基督。虽然他们没有完整的历史启示,但是,因为他们的心向着神的话是打开的,所以他们从神那里多少知道有关基督的受死、复活和赎罪的事(路廿四45-47)。神晓喻了代死赎罪的原则,在献祭和预言中表示了。在属灵的光中,有些人看见基督的日子,对他的工作有了一些认识(约八56)。他们学习认识神、而且与神同行(创五22;六9;伯十九25)。希伯来书清楚地说到:虽然有一些重要的区别,旧约时代那些信神的人和今天的基督徒一样,是站在同一个基础上面。我们愈多研读圣经,就愈能明白他们的关系。
(5)在豫表里面。我们前面曾简短地提到这点。(参看第十九章)
整本圣经,包括旧约圣经,都是以基督为中心、而且为他作见证(约五39)。他依据圣经教导门徒关于他自己的事(路廿四25-27),而且责备他们,说他们到那时都还没有从圣经里面认识到关于他的事。因此,我们应该尽力去找到旧约圣经里面关于基督的启示,而且拿来和新约圣经核对,因为基督的完全启示是在新约圣经。
我们在前面说的三点,证明圣经是前后一贯的:一、旧约和新约圣经都是从神来的,二、两者都启示了神的救赎计划(基本上是一个计划),三、这计划的中心是基督。我们从读过的经文很清楚地看到,圣经里面救恩的路只有一条,不是两条或两条以上。
对比点(Points of contrast)
另外一方面,新约圣经也指出,旧约圣经里面有些事情和新约圣经的启示之间的明显的类比。这种对比至少有三种,当然在每一种的对比中还有一些小的差异点。第一,新约圣经的时代和旧约圣经的不同,包括神的启示部分。第二,旧约的律法,或是说神和以以列人在旧约时代立的约,跟新约圣经中的启示和以色列人立的约不同。第三,犹太人误解了旧约,以为神是按人的行为拯救人;这和新约的启示是很大的对比,甚至是互相矛盾;新约的启示说,神按着人的信心拯救人。
关于第三个对比,并不是说神准备了两种救恩方式;而是因为神的计划和人的领受有一段距离。本章开始所提到的三点中,我们已经看到,神并没有给我们两种相反的救恩方式或两种生命。所以现在不准备多讨论这种犹太人的误解;当然,另外一方面,我们必须承认有这些误解;因为圣经中有记载。(徒十五7-11;罗九30-十13;加三章)下面我们要讨论两个对比,首先是关于旧约圣经和新约圣经的时代。
一、旧约时代和新约时代:
希伯来书七章十六、二四、二八节;九章十节指出时间上的对比:旧约是一时的,新约是永远的;或者说旧约是暂时的,新约是永存的、永久的。
注意马可福音一章十五节;加拉太书四章三、四节,这“日期满了的时候”是什么意思呢?是不是暗示说,有一段还没满了的期间?一段准备时期呢?从新约来看,旧约时代就是那段时期。犹太人和其他全世界的人都得为基督的再来准备好。所以,这里有一个准备和完成的对比。
新约圣经里面许多经文(例如太一22;二17-18;四14-16;徒三18、21-24;八32-35;十三27-29)说到一些旧约时代的事在新约时代应验了。这是预言和应验上的对比。
另外一个对比可以在下面的经文上看出来(太十5-6;十五24;徒三26;十34-35;十八5-6)。旧约里面主要都是神对待以色列这个国家的事情,而新约圣经显示,他现在对待全世界人都一样。我们可以说,这是一个国家和所有国家的对比,或者说从前单有犹太人,现在则犹太人、外邦人均包含在内。
还有一个清楚的对比在希伯来书七章十九节;九章十五节;十章四至七节、十、十四节;十一章三九、四十节;就是部分的对完整的,或者说不完全的对完全的。所谓完全或不完全的,并不是直接讲到罪的方面,以为说现在是新约时代,所以我们都是完全的无罪了,这是指神在这两个时代的经营计划。
二、旧约和新约
队了前面时代上的对比外,神与人所立的旧约和新约也有一些对比。
希伯来书八章五节;九章十一节;十二章十八至二四节说到旧约地上的(物质的)事和新约属灵的事的对比。地上的事指着将来、或上面的属灵的事。可是,这个对比并不是绝对的,希伯来书十一章十节、十六节和其他的经文说,旧约时代的信徒也存着属灵和属天的目标、盼望。
很奇妙,下面有一个对比,似乎跟上面的对比正好相反。(参看来八2、5;十1;西二16-17)旧约中物质的、属地上的事是真理,或真实事物的开头和影像。后者是天上的,但也启示在新约里面。例如,会幕一方面对比那天上的实物,另一方面也对比我们现在就已经历到的属灵经历,神显现的地方。
我们可以在摩西律法中的礼仪部分看到这种对比。要包括有关献祭的规定(利一-八章),守节期(利廿三章),建造会幕(出廿五-廿八章),当行之礼(出廿九-三十章)。除了这些,还有关于社会和民法的条例(比如利十三章 关于大痳疯,利廿五章关于借钱和奴仆)。我们今天为什么不必遵守这些条例?因为新约圣经希伯来书九章 十一至下四节和十章一至十节告诉我们,律法不过是基督所成就之事的影儿;神已经把这影儿除去了。我们现在要尽力做的是跟随那真实的去行。要分辨到底旧约那些律法、哪些经文是属于影儿,哪些是一直有效的,并不是容易的事。但是,我们愈多研读他的话,神就会愈多赐给我们鉴别的能力。
第三个对比可以在耶利米书三十一章三一、三四节;罗马书八章三节和希伯来书七章十八节看到,就是软弱和大能的对比。这并不是说,旧约时代没有神的大能。相反地,圣经告诉我们,许多次神施行他的大能。但是神的律法有一个弱点,就是人没有办法遵守。这就是旧约跟新约的律不同的地方,当神把他的律法放在人的心版上,圣灵就叫人能够遵行神的律法。
有些圣经学者提到另外一个新、旧约的对比:旧约是律法,新约是恩典。根据这一点,他们说,我们新约时代的信徒跟十诫完全没有关系,因为十诫是属于旧约的,甚至是旧约的中心。
这个问题我们要怎样看待?可以读下面的经文:
马太福音十五章三至七节;十九章十七、十八节;马可福音十章十九节;路加福音四章八节;十一章二节;罗马书一章二三节;二章二四节;十三章九节;哥林多前书五章十一节;八章五至六节;十章十四节;以弗所书四章二五、二八节;五章三节;六章一至三节;歌罗西书三章五节、九节;帖撒罗尼迦前书一章九节;提摩太前书六章一节;雅各书二章十至十一节;四章二节;约翰福音壹书五章二一节;启示录十三章六节;廿二章九节。
我们从这些经文中看到,十条诫命中,有九条也出现在新约圣经,特别是使徒书信。所以这些也是属于新约,也是神给我们的诫命;很明显,神要我们遵守。没有提到的诫命是第四条:当记住安息日,守为圣日。初期教会有没有继续守安息日呢?没有这样的证据;反而有证据显示,他们守每个星期的第一天。(参看徒廿7;林前十六2)
所以,十诫虽然是神藉着律法赐给犹太人的,显然也是神给他百姓的永远标准。即使是第四条,虽然跟原来的不同,可是在初期教会中,“主日”显然成了不变的原则。而且,我们知道,神在创世的时候就定第七天为圣日,这是远在律法颁布以前的事。所以我们现在虽然是在恩典之下,但是也在“基督面前”的“律法之下”(林前九21)。神所定的道德律例(从十诫开始,但还有其他的)是永久不变的原则,他要我们今天也遵行。(见第廿二章第一条)
许多人还看到旧约跟新约的另一个对比,就是旧约里面的道德标准和新约的不同。不但旧约的道德比不上新约的标准,而且以色列人犯错的时候,神并没有每一次都责备他们。
有些地方,神在旧约时的律法,好像真的比新约时代的低。例如,神命令以色列人灭绝亚玛力人(出十七8-16),也要灭绝其他的国家(出三十四12-16;申七1-5)。以色列人不可和巴勒斯坦那地的国家立约,要把他们杀死或撵出去(如出廿三23-33)。有时候,神甚至命令说妇女和孩童都要杀尽(申廿116-18)。这样看来,神对其他的民族比起以色列人严厉。无论如何,这和他的启示不合;启示说神爱、怜悯世上的人。这个问题,我们怎样去了解呢?
首先,我们要记得,那些被灭绝的都是道德败坏的国家;他们没有真实的敬拜、也没有圣洁的准则。神要洁净一个国家,不是因为他比较爱那些人,也不是因为那个国家最大,也不是因为这国的人民比别的人民宝贵。(参看申七7)实际上,以色列人本来也没有什么道德准则,是神后来教导他们的。但是神既然拣选了一民族,要他们成为圣洁公义的民族,他们就必须跟周围的败坏邪恶分别出来。
而且对其他国家,神也容忍了他们很长的时间。远在出埃及以前,神曾说:“亚摩利人的罪孽,还没有满盈”(创十五16)。意思是说,有一个罪孽满盈的日子给他们,要他们悔改、从邪恶转向神;在那日子以前,神会一直宽容他们,可是,如果日子到了,还不悔改,他就施行审判。有时候,他藉着一国对另一国的战争和杀伐施行他的审判。这样对待以色列人的敌人是必需的,如果不摧灭他们,他们就会继续败坏以色列人。民数记廿五章一、二节;三十一章一至二十节跟士师记二章一至四节这几处经文清楚地说明了这点:因为以色列人没有把那些国家完全灭绝,所以他们自己被败坏了。
这不是以色列人报私仇,也不是神偏心。他这样做,好像外科手术时,必须把那些感染的或病变的部分割除才行。(参看十八章第三节关于咒诅诗的讨论)
另外一个谜题是:神准许旧约时代的人行多妻制,也准许他们随意离婚,但是现在他不准。属灵领袖像亚伯拉罕、大卫娶了不止一位妻子(有些娶了许多个),但是那时好像没有什么不对,神也没有责备他们。神还准许以色列人离婚,只要给她们“一张休书”就可以(申廿四1-4)。
对这真实的问题没有什么简单的回答,但是我们可以从马太福音十九章三至九章得到帮助。这里,基督解释为什么神准许旧约时代的人离婚。基督有没有说离婚是神本来的意思呢?没有,那么,神本来的意思和他在新约中的计划是不是一样呢?他没有直接回答;但是他指出,神只有一个计划而已。并且神从一开始就规定高标准的一夫一妻制,男人只准娶一个女人,一个女人只准作一个男人的妻子。
那么,神怎能宽容旧约的低标准呢?基督说:“因为你们的心硬。”意思是:人没有办法行出那高的标准。因为那时他们还正在学习关于生活和敬拜的原则,这些是更重要的,所以神没有要求他们别的事情。他把他们当作孩童,慢慢地教导他们。神的标准并没有改变,但是他准许他们暂时不照他的标准行。
关于旧约时代的道德标准和条件方面,还有其他令人不解的问题,使得解经困难。可是大体上我们可以用上面的方式得到答案。综合起来说,我们想解释新、旧约时代有关道德标准的差别问题时,可以参考下面的几个基本原则:
(1)神向人启示他旨意的方式是渐进的。起先他不会把他完全的标准一下子说出来;他会在后来藉着基督或使徒把完全的标准启示出来。(参看太五27-28;来一1-2)
(2)从许多例子,我们看到旧约时代那些圣徒所做的事情,不一定是神要他们去做,甚至像我们一样,有时候也会偏离神的旨意。(参看王上十23、26;十一1-3;申十七16-17)
(3)神有时候准许一些他没有认可的事情发生。换句话说,神容忍这些事。有些地方记载了神没有禁止的事。(参看太十九3-9)
(4)旧约中的诗有些是很强烈的、比喻性的词句,常常带着很深的情感,表现出作者对神的荣耀和真理的极度关切;我们解释这类经文时,不要把它们跟那些冷漠、照着字面上解释的散文同等对待。(参看诗五十八6)
以上,我们简要地讨论了旧约圣经和新约圣经的关系。我们应当怎样看待旧约圣经呢?新约圣经可以教导我们。要知道,旧约圣经和新约圣经一样,都是神赐给我们的话语。我们在里面看到神的救恩计划,看到他怎样藉着他的恩典拯救世上的男女,看到他怎样把他们变成像基督。为着这目的,旧约圣经把基督用不同的方式启示出来,并且预备他的降临。这些共同点帮助我们明白许多旧约圣经的经文。
旧约和新约圣经之间也有对比的地方。我们不要忘记这点,而把它们随便凑成一块,好像完全没有不同一样。新约圣经可以帮助我们认识那些对比的存在。因此,在旧约圣经里面,一方面要注意哪些是暂时的事情,另一方面要知道哪一些是不变的原则。这样研读旧约,跟神之间的关系就会被照亮,而且能够在他的恩典中长大。
我们已经看过了一些关于研读圣经和解经的原则,包括普遍的和特殊的。盼望你现在已经渴望要开始认真地研读圣经。在开始以前,你最好再温习一下第六章,关于“观察”圣经的部分。这相当重要,可以给你很大帮助。
在我们真正开始研读圣经之前要好好思考,认识神话语的真正目的是什么?神为什么赐给我们圣经?神的话本身给了我们答案:为了使我们成为神的儿女,并且为祂的荣耀而活。你研读圣经的最终目标是:为神的荣耀而活。
一个人用学理和技术上的方法,也可以学到不少圣经的知识,但是只有他对神借着圣灵向他提出的要求有回应时,才能真正明白圣经。圣经有一个属灵的领域,如果一个人想进入这个领域,他的意志必须顺服神所说的;单用头脑去分析是不行的。
例如说,罗马书十二章一节的意思是什么?我们可以分析,指出“所以”两个字和前面十一章有关系;也知道,这十一章圣经是说到神在基督里给我们的恩典,是保罗“所以”劝我们的基础;然后,我们可以把“活祭”两个了,跟旧约里面的死祭比较;我们会发现“祭”就是完全献给神的意思,所以“活祭”就是说,要活出我们的奉献来,不是要以死来表明奉献;我们还可以从这节经文中其他文字里找出别的意思来。可是,如果这只是一些理论上的练习,我们不会真正明白这节经文。只有知道全部意义后,把自己整个身体,整个自己真正地俯伏在主面前,这样才会明白罗马书十二章一节的意义。单单有圣经的理论上的知识,很可能成为像圣经所说的叫人死的“字句”。晓得道德上或心灵上的真理,而不去面对这些真理的挑战,会叫我们的心愈来愈刚硬。圣经的真理都是我们心灵的挑战,所以我们要小心,不要把圣经当成一种学问,只用研究一般学问的方法去学习。
还有,圣经的要求是很有权威性的,而不是可有可无的。神不是建议我们做什么而已,祂不是请求说:“请你考虑这样做好吗?”祂的话是命令:“做这个!”我们唯一的选择就是顺服祂或者不顺服祂。顺服是明白圣经的钥匙。
回应神的信息
但是,神的信息不是都用命令的方式,所以,单单顺从神的直接命令,不能说就是个人应用圣经的正确方法,因为这是不够的。神用不同的方式赐下要我们回应的信息,所以我们需要用不同的回应方式。下面按照神说话的方式,看看我们应有什么样的合宜回应:
一、神的命令和禁止,我们要顺服。神会告诉我们一些该做或不该做的事情。在特别的时候,祂会把祂的命令告诉个人或团体。例如,五旬节前,耶稣吩咐门徒说:“你们要在城里等候,直到你们领受从上头来的能力。”(路二四49)这里,祂在历史上的一个时刻,对特别的一群人下达一个命令。或者,在祂服侍里,耶稣命令一个少年人说:“变买你所有的,分给穷人……你还要来跟从我。”(太十九21)从上下文知道,财产是这个人的偶像,是使他不能跟随耶稣的东西。所以耶稣这样命令他,却没有命令每个人这样做。(比较路十九8-9)另外有一个被耶稣医治的人,想要留下来跟耶稣在一起,但是耶稣有另外的工作给他,祂给他一个特别的命令:“你回家去,传说神为你作了何等大的事。”(路八39)
耶稣所说的特殊命令,是针对与他说话的那个人,但是在这命令的里面,可能有一个原则,而圣灵可能会要我们去应用这个原则。例如耶稣命令那年轻人变买财产,因为那是他的拦阻。这里的原则就是,每个人应该排除跟随耶稣的拦阻。神可能对我们每个人这样说,我们怎样去应用呢?借着顺服。
其他的命令比较有普遍性,例如:“弟兄们,我还有话说,你们要靠主喜乐。”(腓三1)“所以你们或吃或喝,无论作什么,都要为荣耀神而行。”(林前十31)“不要为明日自夸,因为一日要生何事,你不能知道。”(箴二七1)另外还有成千上百这样的命令,我们必须明白,而且行出来。圣经有许多处(例如约十四15;罗八4;约壹二3;五3)告诉我们说,我们必须爱基督的命令。事实上,顺服神的命令才表示我们爱祂。我们必须满足神律法的公义。保罗也曾提到这方面(林前九章)。他为了要向什么样的人传福音,就作了什么样的人,所以他向没有律法的人,就作了没有律法的人。可是,他马上接着说:“其实我在神面前,不是没有律法,在基督面前,正在律法之下”(21);他并没有说不在神的命令之下。
所以,神的律法在我们身上有效。我们读旧约的律法,要知道那些是只针对那个时代的,那些是不受时间限制的。新约圣经里面有些也可能只适用于当时特殊的文化背景,而里面的原则才是普遍性的。例如约翰福音十三章十四、十五节就是这样的例子:耶稣替祂的门徒洗脚,并且命令他们跟随祂的榜样。有些圣经学者认为下面的经文,也属于这种情形:女人的头发和蒙头的教训(林前十一2-16);妇女在聚会中要安静(林前十四33-35,另外也可以看帖前五26);这些问题容易引起争论,但是有一点我们都会同意,就是当我们照着神的意思明白了祂的某个命令,我们应该快乐、全心地去顺服。
二、祂的应许,我们要承受;祂的审判我们要避免。神的话中,有些说到祂要祝福或恩待我们(应许),有些说到祂要惩罚或击打(审判)我们。我们怎样回应这一类的经文?
第一,我们必须知道有不同的应许和审判。有些应许是无条件的,就是不论人怎样,祂都要恩待我们。例如创世记九章十一节,神说不再用洪水毁灭地。神并没有说要按照人的行为,这就是无条件的应许。这样的应许,我们只要接受下来,然后感谢神就可以了。当然,我们要小心读,知道确实是无条件的。我们后面会看到,有些条件不很明显,不容易看出来(对创十五14-16;耶二三5)。
圣经里面的应许大多是有条件的。神说,如果人照祂的话做或不做一件事,祂要赐下祝福。
有条件的应许也有好几种方式,有些条件很清楚明白,在应许的前面或后面有“你若”两个字。这样的条件,我们不会看漏。(例如申二八2-3;罗十9;启二7)另外,有些叫做“间接的条件”,例如撒母耳记上二章三十节:“尊重我的,我必看重他。”当然,这句话也可以这样说:“如果有人尊重我,我必看重他。”这就是有条件的应许。另外,有些应许的条件和应许本身没有写在一起,而是在上下文或其他的地方。例如耶利米书三十一章三十四节,神应许说要赦免祂百姓的罪孽,而附近的经文就是这应许的环境或条件。(比较出二三25)以赛亚书二十八章也是一个例子,神赐下几个美好的应许;这些应许的条件记在上下文中。
如果是有条件的应许,那么在没有履行条件以前,我们不敢宣告说这应许属于我们。只有当我们明白了这应许的条件,接受下来,并且尽力履行以后,才可以借着信心在应许上面喜乐。
圣经的应许也有分直接和间接的应许,我们可以看一看。直接的应许,很明显可以看出来,例如:“我必坚固你”(赛四十一10)。间接的应许就不是那样容易看出来。例如希伯来书十章三十四节:“知道自己有更美长存的家业。”有些学者说这不过是事实的陈述而已,不能算作应许,因为这是说我们有什么,而不是我们将能得到什么。但是,那跟地上财产相对的天上的家业,我们现在还没有完全享受到——要将来才可以,所以算作间接的应许。
不论是直接的或间接的应许,如果我们要宣告是属于我们的,就必须先仔细研读、明白,然后真正的相信它。
审判是神施行惩罚的严肃宣告。祂按着人所行的惩罚人,按着人的罪惩罚人。从一个角度来看,所有审判都是带有条件的。申命记二十八章的前面是一些祝福的话,但是后面却是一大段神可怕的咒诅。祝福的话是这样子开头:“你若留意听从”;咒诅的话的开头是“你若不听从”。
我们应该怎样看神的审判?首先要尽力明白祂的审判和祂施行审判的条件;然后留心听从祂的条件,这样就能免受神的审判。
三、从圣经的实例——好的、坏的——学习。圣经里面记载了许多具有公义、信心和其他善行的人,也有许多知罪、不信的人。这些大部分是记载在新、旧约的叙事部分。其他地方,例如保罗书信中也有一些,我们可以从圣经人物对自己的评论,以及别人对他的看法中学习。这些可以在诗人和先知的见证,保罗和彼得的书信中读到。(诗四十四5-6;腓一21)
有时候,我们觉得有些圣经人物的言语和行为很难解释,不晓得到底是好是坏。比如关于马可的争论,保罗和巴拿巴那一个人对,那一个人错呢?(徒十五36-41)还有保罗在使徒行传十六章三节或二十一章二十六节的行为有没有问题?还有些学者对于咒诅诗也提出问题说,这些诗人这样作对不对?(参看本书第十八章)这些经文实在不容易解释,须要仔细、虔诚地研读。
每一个圣经的实例,我们都要尽力去明白,找出其中的原则,并且应用在个人身上,例如罗马书二章十七节至二十五节,第二十五节说到犹太人一方面行割礼、信靠割礼,但是一方面,虽然有律法却不去遵行。这件事的原则似乎是说,虽然犹太人可以有神的启示和所规定的礼仪,但是如果他们不顺从神,那些仪文是没有什么价值的。同样,我们也有神的话,我们有洗礼、圣餐;参加圣餐有属灵的益处吗?我们从经文看出,是有益处的——如果我们顺服神;否则,就没有什么益处。
所以,圣经——包括旧约——的实例,是为我们写的(林前十6、11)。我们必须认识里面的属灵原则,然后靠着神的恩典,照着去行。
四、相信神所说的真理。圣经有些话不是真接的请求、命令或挑战,而只是宣称某些事情就是真理。通常,经文先宣告说神是怎样的,接着说,所以人应该怎样做。例如约翰福音四章24节:“神是个灵,所以拜祂的,必须用心灵和诚实拜祂。”(其他还有出十九4-6;诗九7-10;诗八十一)有些经文只提出神的真理,并不加上要人怎么做的话。(例如出三四6-7;诗八1;二四1-2)有些地方,虽然有对于人的呼吁或命令,但是看起来好像跟提到的真理没有直接的关系。(例如诗十九1-6;九十七1-6)另外,这些真理通常只告诉我们神为祂的子民或全人类所行的事。(例如诗四十四:2-3;七十八)
这些陈述不会因为我们相信或顺服而变成真的,换句话说,不论我们相信或不相信都是真的。我们的第一个反应就是接受,并且感谢神。但是能不能经验到其中的真实,决定在有没有照着去行,神是赦免的神,祂要饶恕我们,但是我们能不能体验到赦罪的平安,决定在我们有没有为罪悔改,承认我们的罪,并且接受耶稣的死作为洁净的基础。我们非常需要有像小孩子一样的单纯信心,完全接受圣经里面所有有关神的事实,以及祂所行的事。
五、对于直接的教导,要立刻遵行。关于属灵的经验,例如生命、救恩、圣洁生活等,神会直接给我们这方面的教导。(这和上面第四点所说的好像有点一样,但是这里主要指的是神自己和祂工作的直接教导。)虽然这些命令中带有不少教导的在内,却并不是以直接的命令或劝戒方式说出。
例如哥林多前书第十三章关于爱,保罗没有一次请求说:“你们应该像这样地去爱。”他只是教导我们说:“这就是爱了”。但是,整章圣经带着很强的间接呼吁和挑战。我们会立刻觉得,应该这样才对,如果不是,就必须求神使我能像这章圣经所讲的那样去爱。所以,我们应该怎样对待这样的教导?第一,要当作是神对我的旨意来接受;然后尽力去遵行,表示我尽力寻求神的力量。
明白你的圣经
为了学习怎样解释神的话,我们已经讨论了许多,这些都是研究圣经的人应该知道、应该去做的。但是,尽管这些都已经说了、做了,最重要、最基本的需要仍然是:渴慕神的话。这是我或者其他任何人都不能给你的。如果你对神和祂的话具有不可消灭的渴慕,你会一再二、再而三地读圣经,直到你融入真理中。
在这本书中,我已经尽力使有这种饥渴的人能够有效地读经。神的话实在是百分之百的真实,你的生命也百分之百的需要,如果你从来没有或很少研读圣经,应该带着大卫的祷告到神的面前去:“神啊,求你为我造清洁的心,使我里面的从新有正直的灵。”(诗五十一10)求祂把大卫的这个祷告成就在你身上:“我何等爱慕你的律法,终日不住的思想。”(诗一一九97)你要一边读一边祷告,一边祷告一边读。
然后你还要知道,所有你读到的,都应该使你对神有所回应。读圣经不是在分析批评一本书,而是跟那位活生生的神面对面。神盼望你顺服祂和祂的话,信心和爱心都愈来愈增加。这样,祂会在每步路上帮助你。简单地说,借着祂的恩典,你会明白圣经。
本书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