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圣经默示用性质及范围

A、默示的性质

基督教正统派的信仰,是追随十六世纪宗教改革家的信仰,相信圣经是神的话,藉着圣灵的默示,经由先知和使徒之手所为成的。圣经的原著者乃是神,因此它具有神的道之威。这项信仰能追溯到初期的大公教会,而旧约部分甚至可以推究到犹太教会的时代。

圣经的著作,是经过一段漫长的时期才完成的,其目的是要陈述神在耶稣基督里的救赎之计划。要了解圣经默示的性质,必须要注意三点事实:

① 圣经的原著者是神。

圣经不只是一本宗教书籍,由一些对宗教有研究或热衷于属灵之事的人所写成的。「默示」并非仅指灵感,如同一个作者得着灵感,写出一本有价值而精彩的书,或如一个音乐家得着灵感,写出一首伟大而悦耳的乐谱。默示是指神的灵覆盖了写作之人的思想意念,引导他们写出神所要他们写的,以至写成的文字,虽是人的言语,各著者所用的辞汇和格式虽有不同,但实在是神的话。

② 圣经的主题是耶稣基督的救恩。

论到圣经默示的性质,必须认清写录圣经的内容和目的。使徒约翰简洁地指出: 「记这些事,要叫你们信耶稣是基督,是神的儿子; 并且叫你们信了他,就可以因他的名得生命」)( 约二十: 31)。换言之,圣经的内容是陈述神在稣基督里所作成救恩的信息,为要叫世人因信他而得救(提后三: 15)。如果忽略了这一点,而只是呆板地坚持,圣经的每字每句是神所默示的,好似圣经内每一个「字」的本身具有幻术,由神点石成金,变成权威性的字句,那就失去神默示圣经作者的真意了。

旧约时代的犹太人承认并相信,旧约圣经中每字每句都是神的话,具有至高的权威,但是他们却因只顾字眼,不顾字意,曲解了圣经启示的本意,非但不信耶稣,反倒当他作仇敌看待(参林后三: 6)。

这并不是说,神的默示只限于轮到耶稣基督的救赎部分,因为圣经内的历史部分也是要引出神救赎的计划之启示,直接与救恩有关系。而且耶稣也会对犹太人说过,律法和先知是论到他(约五: 39)。

③ 圣经是神的选仆所写成的。

承认圣经是神的话,并不抹杀它是由人所写成的事实。神对写作者启示的方式,作者生存的年代及历史背景,文化和环境对他的熏陶,作者的个性、学识、专长、采用的字汇、文体等等,都在文字上流露出来。神在圣经中的启示,是有历史背景的。举例而言,以色列脱离埃及后,「摩西的律法」的原始对象乃是当时的以色列民(出廿四: 12; 申十一: 18,21),其中大部分已不再适用于今日的教会「又初期教会对妇女在参与宗教仪式时必须蒙头的规定,也是按照当时的习俗而制定,不是一种永久性的规律,在各地区各时期都须遵行的。

圣经内各书卷的性质,也不是一律相同的。例如摩西五经,包含历史和律法。但它并非如一般的史书,而是叙述救恩的历史,从创造天地到亚伯拉罕受召,及至以色列民的历史记述中,神显明那亘续不断的,救恩计划之进展。

在书写历史书时,只有小部分是神直接启示的,如十诫的启示。作者也经常采用当时流传的资料(包括口述和文字的资料),而不是神直接向作者启示的。创世情形和人类早期历史除外。圣灵引导这些著者选择各种需要的资料,编入圣经的历史部分内(参撒下廿: 24; 王下十八: 18; 路一: 3)。关于先知书卷,大部分的内容是论到当时的情形。一般的预言也只是直接与以色列民和当时的邻国有关。甚至那些论到弥赛亚的预言,我们必须记得,也是与当时的历史背景有关系,而不是空中楼阁式的预言。例如关于童贞女生子的预言(赛七: 14),根据,马太福音的记载,这预言在耶稣基督身上,得到应验(太一: 18,25)。然而该段预言的历史背景是论到犹大王亚哈斯,因听到亚兰与以法莲同盟,要来攻打耶路撒冷而战栗,但又不愿听从先知以赛亚的保护,信靠神的帮助,因此以赛亚奉神之名,说出这句预言。

诗篇和智慧书是表露写作者灵性的经验,其中包括颂赞、祈求、感叹、诉苦、感谢等心情,自然和先知书的口气和结构不同。后者是传达神直接的启示,往往是按字按句的转达,而前者则是信徒从心里发出的感鸣。圣灵利用信徒的属灵经验,引导他们写诗作书,用以劝勉并警戒后世的信徒。

福音书的作者,或则亲自听闻,亲眼看到耶稣的言行,或是从使徒处间接收集资料(路一: 9),然后照作者个人写书的目的和对象,选录写成的(约廿一: 25)。所以,关于这一类书卷,圣灵默示的性质是在于指引著者选择采用之资料,并利用他们的学识才干,领导他们准确写录这些资料。因此,四福音有时对同一件事的报导,并不是字字相符,但这并不影响默示的教义。

写作者的个性,特别是在使徒的书信中看出,因为自从五旬节以后,圣灵丰满地居住在教会中,而使徒则是神在新约时代特选传播福音的代表人物。新约书信极大部分的内容,是作者以使徒身分的权威,对新约教会的教训。书信的主题是针对当时各地教会的需要,因此各卷的内容是依教会的情况而定。著者认定神对他们的呼召,赐他们有权柄教导神的真理,因此能要求受信者听信他们的教训,服从他们的命令(林前十四: 37; 加一: 11-12; 帖前四: 1,5; 提后一: 11; 彼前一: 10,12; 彼后三: 15-16)。

综上所述,我们虽然相信全部圣经是圣灵所默示,是神藉着选仆,在不同的时代和不同的情况下,陆续书写而成的,我们同时也应当认清,各卷书的方式、内容、和性质并不是刻板式全部一律的,而是按着历史的演进和教会的需要,用不同的方式写成的,免得给批评者留下把柄,指保守派相信「机械式」的默示,把著者当作一具没有思想的机器,或是一个按字抄写的记录书记。

B、默示的范围

① 正统派的见解。

根据圣经本身的见证,我们相信圣经的默示乃是遍及全部圣经的;也即是说它是包括每一句话,每一个字的。耶稣在登山宝训中说:「就是到天地都废去了,律法的一点一画也不能废去」(太五:18)。从第17节上我们可以看到,耶稣是指全部旧约圣经而言的。

另一个证明是,耶稣和使徒往往强调圣经中的某一个字,以证实他们的教训。这种证实的方式,必然是以「按字默示」为根据的「例:约十:34-35;耶稣说:「你们的律法上岂不是写着:我曾说你们是神(多数)么?经上的话是不能废的。」此处耶稣引证圣经上一句话中的一个字,「神」,来回答犹太人的批评,并为自己辩护身分。(参太廿二:43,45,)论到神所应许的弥赛亚,保罗写信给加拉太教会说:「所应许的原是向亚伯拉罕和他子孙说的。神并不是说众子孙,指着许多人,乃是说你那一个子孙,指着一个人,就是基督」(三:16)。在这段经文中,保罗不但是强调一个字,「子孙」(后裔),而是强调这个字的数位(单数)。

再者,神对摩西及其他先知的启示,也是按字而示的(出五:1;耶一:9;结二:1起)。

②「部分」默示的见解。

有些神学学者,受到唯理主义学说的影响,或是受到自然科学之结论的影响,对圣经的权威开始怀疑。但是他们仍旧希望持守圣经中的教训,因此将圣经的内容划分为两部分,即教义部分与历史部分。他们认为,圣经既是一部宗教的书籍,主要的内容当然是宗教的教义,而且是神的真理。另一方面,他们认为历史部分和一般历史书本无异,乃是著者根据历史材料,加上自己的意见,书写而成的,故难免有错失的。

这种见解似乎是两美兼具,一方面承认自然科学的发现及人的智能,另一方面又保持了圣经教训的权威地位。但是事实却不然。因为基督教的教义和人类历史,是不可分隔的。旧约的历史,乃是神救赎计划的背景,和该计划实现的方式。除去历史部分,即除去救恩的根据。此外,这种见解必定会引起一连串不幸的后果。当人一旦开始怀疑圣经的权威性,甚至是其中一小部分的权威性时,他们将无法阻止扩大对圣经的权威的怀疑。而且事实,正是如此。有些学者将整部旧约圣经视作犹太民族的历史书,其中充满主观的夸张和润饰,因此他们只承认新约圣经。又有人认为,保罗的神学不是原来的基督教教训,而是渗杂希腊思想的一种变质的宗教。他们将基督教的教义,限制于耶稣基督自己的教训。更有人认为,福音书中的记载带有高度的作者的主观成分,必须要多方研究分析,「选择」某些耶稣的言行,作为基督教的基本信仰。这种一连串的退让,终于进入自由派推翻全部圣经的权威性的地步。

③ 思想默示的见解。

某些神学家承认圣经是一卷特别的书,也是圣灵在默示的。但是他们指出,圣经也是人所写的,因此必须要领到人的工作部分。他们的结论是,圣灵的默示只是限于思想方面的,即是说,圣经的作者受到圣灵特别的灵感,把神的真理用他们自己的言语写出来。他们认为这种见解是根据圣经内容合理的推断,也可以避免「机械性默示」的批评,又可以解决圣经中某些部分的「错误」。

但是,思想乃是由字句连成的。若要准确地表达一个思想,必须要采用准确的字句,否则必有辞不达意之虞。而且,假使圣经的默示只是及于思想,并不包括字句,这对圣经的解释将引起一个严重的困难。解经者如何可以确定,他的解释是合乎神的思想,而不是根据作者自己的言语,曲解了神的旨意呢?除非我们相信圣灵的默示是包含每一个字,或是说达到全部圣经的,我们就无法保证能正确地了解神的旨意。

我们重新要指出,「按字默示」或「全部默示」,并小一定与「机械性」默示相联的。按字默示乃是说,圣灵的默示达到作者所为的每一个字,以至他所写的每一个字,都是准确无误地将神的旨意表露出来。写作者不是一个木偶或笔录书记;他是一个有思想的信徒。另一方面,他也是神所拣选的一个器皿,为要纪录神的言语和行动的启示;并且这种纪录乃是在圣灵默示之下成就的。

再者,按字默示乃是指圣经各卷原文的原本,而并不包括原文的抄本或译本,因为抄写及翻译的人并没有受到圣灵默示的保护,所以错误是难免的。 或有人会批评说,现在世界上并无原文原本的存在,「按字默示」的教义岂不是捕风捉影么?事实并非如此。第一,原文原本乃是抄本的根据,因为抄本乃是从原本抄录而来的。若不信原本的默示,对抄本将失去权威的根据。第二,抄录圣经的人,因为他们对圣经有很高的尊重,是非常细心的。第三,根据数千种抄本对照的结果,发现极大多数的相易处都是极微小,并无关紧要的。而且相异之点并不影响基督教任何重要的教义。第四,若是神吩咐他的先知和使徒写录圣经的目的,是要流传后世,让我们知道他的救恩,那末他也一定会利用护理之工,保守他的话,免于因抄录而引起错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