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 圣经与成圣

圣经如何帮助我们成圣

「求祢用真理使他们成圣;」耶稣祷告说,随后并带看敬慕之情补充道,「祢的道就是真理。」﹙约一七17﹚真理在这里带有神学意味:是神所认识的现实的宣告与显露。既然整本圣经的内容都是神真理的话语,我们可凭耶稣祈求我们成圣的祷词作出这推论:遵守圣经教训就是成圣的途径。既然祂不但为那些已跟随祂的人祈求,「也为那些因他们的话信我的人祈求」﹙20节;译者注:根据英文译本,这里采用的是将来时态,意指日后的信徒﹚,因此祂的祷告既为彼得、约翰、奥古斯丁、本仁、司布真等圣贤发出,也为我们发出。虽然祂在天上的代求﹙罗八34;来七25﹚看来较像是为我们而作的积极干预,什于是在父面前不住的祈求,我们可以肯定相信,祂经常关注的,是祂子民成圣的问题;而达致成圣的途径,就是神的道。

何谓成圣?这词的根本意义是关系性的,或如一些人所说,是地位上的:使成圣,或分别为圣,就是将某物或某人分别开来,归神使用,并蒙祂悦纳,去成就所要达到的目标;这可以是一般性、包含一切的,也可以是专为某独特目的而作的。因此,担当大祭司职务为我们代求的耶稣,在刚才引述的一段祷文中说:「我为他们的缘故,自己分别为圣,叫他们也因真理成圣。」﹙19节﹚耶稣把自己分别为圣,是要成就某个独特目的,就是为门徒的罪牺牲自己;门徒以及我们成圣,是将自己分别开来,成为神圣洁的子民,其意义包含一切,表现在我们生活的每一方面,每个范围、活动和关系上。

耶稣分别为圣是祂自己的作为,至于我们的成圣,据耶稣所说则是神在我们身上工作,在我们里面动工的结果。这进一步领我们进入另一个真理,就是神把我们这些堕落了的人类分别出来,归给自己,好服侍祂、敬拜祂、与祂相交;祂这个行动是带有更新的性质和果效的。为什么呢?因为神分别开来归给自己的人必须具备属神的性情,他们若末符合这个要求,神心首先改变他们。因此,一些新约经文论及神使我们成圣,是用过去式,以表明这是一件已成就的事,是一个里程碑﹙徒二六18;来一○10、14、29﹚,而另一些经文却用现在式及将来式谈论﹙帖前四3-4,五23﹚,意味看这是进行中的过程。前者涉及成圣的关系层面,我们一信主,就成为圣洁,正如我们得称为义、蒙神收纳为儿女,也是在信主那一刻开始的。后者关乎那毕生的更新过程,而有另一些经文则把这个过程形容为在恩典上长进、不断成长以至与基督相连及被圣灵改变,荣上加荣﹙彼后三18;弗四15;林后三18;参罗一二2﹚。在基督教神学上,不论是基督教、罗马天主教或东正教,成圣一词经常指到这种渐进的更新过程。

我们谈论的是神使信徒品格改变的工作;论及神的生命活在人的灵里;论及圣灵的果子;论及怎样以行为体现藏在基督和神里面的超自然新生命。我们谈论的是神在我们里面工作,使我们甘心乐意讨祂喜悦。我们谈论的是神家里的人共有的特质,而父神期望祂所收纳的众儿女都能表现出这种特质来:就是有基督的样式,显露爱心,为人谦卑,过公义的生活 ── 就是具备神儿子的道德形象,正如基督自己活出圣父的形象一样。我们谈论的是神赐予我们超自然的新生活,使我们在行为表现上做到单凭己力所无法达致的改变。我们谈论的是一种不断演进的属灵奥秘。若重生是新的创造工作,那么成圣就是重新塑造之工。若重生是新生,那么成圣就是新的生长。若重生意味看把我们的亚当性情钉在十字架上,重新注入基督的复活生命,那么成圣就代表我们的亚当性情即将死亡,而基督的生命正在我们里面流动。保罗写道:「所称为义的人又叫他们得荣耀。」﹙罗八30﹚若重生是种子阶段的荣耀,成圣就是蓓蕾阶段的荣耀,而在天上得的荣耀就是盛放的花朵。这些观念就是用来研究清教徒马歇尔﹙Walter Marshall﹚所谓「成圣的福音奥秘」的参照架构。

在拙著《活在圣灵中》﹙Keep in Step with the Spirit﹚里,我表达了对成圣的一些看法,现在让我扼要地说出来。在我看来,成圣应是信徒优先追求的目标,可惜今日各处的教会都把它忽视了,尤其在福音信仰的圈子里,成圣的道理已愈来愈不受重视。在过去,罗马天主教徒与基督徒同样强调神要求信徒圣洁这个事实,并就神为使信徒圣洁而作的预备,提出深入的洞见。受宗教改革运动传统熏陶的英美传道人﹙尤其是清教徒和十八世纪的福音派传道人﹚经常阐述神的圣洁所要我们的是什么、我们如何达致圣洁,以及圣灵在我们身上做些什么。他们指出祂采用什么方法、借着何种操练,使我们产生如此重大的转变,也说明圣洁如何带给我们更大确据与喜乐,让我们更为神所使用。今日许多牧者相信,牧养工作的果效,取决于他们对专业技巧的掌握,但是十九世纪三十年代苏格兰邓迪的长老会复与主义牧师马钦芮 ﹙Robert Murray McCheyn﹚却声称:「我的会众的最大需要是我个人的圣洁。」曾一度为福音派信徒所特别关注的圣洁问题,今日已经不能引起多少人的与趣。我们什少直接谈论这题目,即使谈到,也带有试探性质,不敢说得肯定。环顾今天的情况,我不禁想起吉普林﹙Rudyard Kipling﹚的诗《林中幽道》﹙"The Way through the Woods"﹚里的几句:

他们封闭林中幽道七十年之久。风雨侵蚀,面目全非,如今再无人得知 林中曾有道路。

看来这正是我们在成圣问题上的处境。听讲道,读今日出版的书籍,你总不会知道原来圣洁之道是早已为相信圣经真理的信徒清楚预备的,而往日的牧者与信众都熟悉这条道路,并带看权威和信心去谈论它。「风雨侵蚀,面目全非」── 现在我们要从头开始,重建这条路,让它重开。是什么造成这个可悲的现状呢?我想是几个因素加起来并互相强化的。

第一个因素是,我们的心灵给太多东西占据看。在我们这个时代,正统观念不断受到抨击、侵蚀,而维护正统往往引起争议;我们忙于追问基督徒自由的阔度以及基督徒参与文化及社会事务是否合宜;我们一味追求在基督徒生命里的满足、自我实现和成就 ── 这些东西占据我们的心思意念,使我们无暇对圣经中所称的「行善」进行研究,以了解其本质及我们应有的行善态度、动机和方式。

另一个因素是思想上的混淆。成圣的教义过去一直是个争论不休的课题。虽然今日持不同观点的各方大都已停止激战,但他们仍在各自的阵营里证明本身的立场。有些人传讲得胜生命之道,指出在平静安稳中过公义生活的秘诀,就是将一切道德及属灵问题都交托给耶稣﹙如慕勒[Handley C. G. Moule]与梅亚[F. B. Meyer]所教导的﹚。有些人声称有「第二次祝福」,他们称之为全然成圣,这是一种净化心灵的经验,能把生命提升到一个爱神爱人更深的新层面﹙如约翰.卫斯理[John Wesley]与章伯斯[Oswald Chambers]所教导的﹚。有些人把有关「第二次祝福」的教理加以修改,变为灵洗或圣灵充满的教义,其中心经验为脱离罪恶,使心灵获得释放。属灵直觉  ── 相对于理性反思 ── 于是成为生命的主导﹙例如倪拆声所教导的﹚。有些人看成圣为不断对抗罪恶的长期挣扎,而灵性健康的特征,是谦卑、不信任自己和敬慕神恩﹙如莱耳[J. C. Ryle]和司布真[C. H. Spurgeon]所教导的﹚。在基督教圈子里,有这许多成圣观念挤在一起,互相排斥,难怪人们思想混淆,以致放弃追求。最后,还有一个反应因素。较早期的基督徒强调与世界分别开来,在我们看来,这固然是逃避世界罪恶的方法,但也导致信徒的道德觉醒力薄弱,因此,今日基督徒的表现,正是针对这种情况而有的反应。同时,对于拘谨而敏感的「维多利亚时代良心」所表现的道德成熟,我们也作出反应。我们较有兴趣追求那所谓「情绪成熟」,这种成熟观念鼓励道德上的容忍,不强调行为标准。过去的信徒强调神的圣洁,并指出神要求凡寻求祂的面的人也要圣洁,因此我们的福音信仰先贤都在神面前过圣洁的生活,而今日的信徒热切追求与神有密切关系,大胆地视祂为好朋友,其实是针对过去这情况的一种反应。

近三十年来主要是这些因素分散我们的注意力,使我们没法认真地把成圣视为一个对所有基督徒都重要的问题。但现在我正想你们重新重视成圣这个问题。

我们应该如何看成圣?以下一些基本定义可供大家参考。 

首先,下列两段解释源自由圣公会会友与长老会成员联合参与的韦敏斯德议会﹙Westminster Assembly﹚。

蒙神选召并已重生的信徒,他们里面已换上一颗新心、一个新灵,现在因看基督的死和复活,凭那住在他们里面的道和圣灵,再进一步实在地亲身体验神的洁净,成为圣洁:整个身体不再受罪辖制,罪欲日益减弱、渐受克制;他们在神各项拯救的恩典上,不断得着激励,力上加力,以致能够真正实践圣洁生活 ── 事实上,非圣洁没有人能见主。﹙韦敏斯德公认信条第十三章一节﹚

问:何谓成圣?答:成圣是神白白赐下恩典的工作,而在成圣的过程中,我们整个人按看神的形象获得更新,并蒙神恩助,愈来愈能够对罪死,同义活。﹙韦敏斯德小要理问答书,第35条﹚

接着请看另一段成圣与圣洁的定义,是由差不多可以说是当代人物的公理会清教徒欧文﹙John Owen﹚所写的。

成圣是神的灵在信徒心灵里立见果效的工作,神的灵洁净信徒,除去他们本性里的罪污和不洁,更新他们,使他们重新活出神的形象,并本着属灵上及惯常的恩典原则,帮助信徒藉耶稣基督的生命与死亡,按照新约的要旨和协定,完全顺服神。……因此,我们的圣洁是这件工作的结果,这件工作在我们身上完成;神的灵既更新了我们的处世原则,在我们里面重新铸造了神的形象,我们也就有新的性情,得以本着新的原则,根据恩典之约的协定,靠赖耶稣基督过圣洁、顺服神的生活。﹙Works, ed. w. Goold, London: Banner of Truth, 1966, III. 386﹚

至于浸信会信徒,似乎多个世纪以来他们大部分人的观点都与韦敏斯德议会与欧文的一致。以下让我引述博斯﹙James P. Boyce﹚所着《系统神学摘要》﹙Abstract of Systematic Theology﹚其中一章「成圣」的部分内容来说明这点。此书于一八八七年出版。博斯为南方神学院 ﹙Southern Seminary﹚的创办人,也是院里首位神学教授。该所神学院现今位于肯德基州的路易斯维尔。

我们或许会问,那在信徒生命里成就的成圣工作的本质是什么?这是个人的成圣,……是身体与灵魂的全然成圣。

成圣不是在此生可以完成的过程。成圣的工作在信徒一生里持续进行,直到死亡也未能完成。……保罗常常谈到自己依然不断对抗罪的势力,不是自以为已经得着了,乃是攻克己身,叫身体完全受自己支配,免得自己反被弃绝。因此,从他对自身经历的描述,我们得出一个差不多被公认为每个基督徒都会有的经验模式。﹙然而﹚此生的局部成圣过程也是渐进的,……成圣的种子在重生那一刻播下,然后渐渐长大,不断长出新叶,及结出新的果子来;随着成长而来的,是更多认识神的真道,更清楚了解人的罪性与败坏,有更强大的信心、更光明的盼望,更确信神已接纳自己,更衷心体会基督牺牲的大爱,更切实相信祂时刻与我们同在并且知道我们在做什么。凭所得的力量,透过这过程中所经历的痛苦、所从事的活动,信徒日渐成长。……在成圣的历程中,不但会有试探与挣扎,更会有犯罪跌倒、令基督徒生命蒙受污损的情况。成圣的历程如同登山,总是向前,虽然不一定向上,但不论是哪一类前进活动,其最终目标都是要登峰顶。有时因为遇到困难,路朝下往,但这只是为了方便再向上攀登。……攀山者往往害怕不能再爬得高些,往往一直走下坡,直到偶然到达一处,可以远眺下面平原,望向旅程的起点,才发觉原来自己已征服了相当的高度。许多时候,旅行者拖着疲乏的脚步,带着沮丧的心情,因为体力不计,又被困难重重包围,正要陷入灰心绝望中;然而他奋力前进,便终于能够完成旅程,登上最高峰,达到目标。﹙第412-415页﹚

韦敏斯德议会、欧文及博斯这几段文字对成圣的解释,正是基督教﹙复原教﹚自创立以来所一直传讲的。这种成圣观念也就是马丁路德﹙Martin Luther﹚和加尔文﹙Calvin﹚的观点,根源于奥古斯丁﹙Augustine﹚的教导,并且以新约的教训为依据﹙别人是这样说服我相信的﹚。这是基督教教义里向来一致的观点,到后来卫斯理引进了新的概念,指出我们可在此时此地凭信心征服罪,因而能够在今生得着那将来在荣耀中的标记,得以进入动机上完全纯洁和充满爱心的境界。各种有关基督徒圣洁的「第二次祝福」之说,均源自卫斯理的教义,无一例外,只不过经由某些教师或多或少的修改。我认为那原先的教义比较好,在《活在圣灵中》一书中,我列出了详尽的论据,来支持我的看法。

我并且在书中明确指出或间接表达以下各点:

1. 成圣的条件是借着基督,因信称义。受圣化者是蒙恩得救、得称为义的罪人,他每一天的生活都要仰赖神的赦免。

2. 成圣的基础是与基督同死同复活。圣洁生命就是基督的生命在我们里面,而不是我们发挥天赋潜能、运用个人智慧去过敬虔生活的结果。

3. 成圣的媒介是圣灵,祂帮助我们经常积极地下定决心,努力工作,为求讨神喜悦,获取祂的称赞。工作的是我们没有被动的心态,反而是主动地付出极大心力;但我们工作不是单凭己力,而是依靠基督,仰赖圣灵的帮助。圣灵诱导我们养成圣洁的习惯,从而改变我们,使我们在道德品格上与基督相像。

4. 成圣的方式是与那住在我们里面、经常攻击我们的罪争战。在这毕生的争战中,我们既要抵抗罪的侵袭,又要加以反攻,治死罪性,竭力消除这可恶的敌人。

5. 圣洁的准则是神的律法。圣洁生活的中心,是存着感恩与善意,对神表达衷心的爱,并为看神的缘故,同样挚诚地爱他人。我们的圣洁,表现在我们与耶稣相像之处,即是结出圣灵的果子 ── 也就是那在门徒生命里彰显出来的属乎基督的道德与属灵特质。

我假设这五点是福音派信徒普遍同意的基本立场。因此不花时间在这里详细阐释;反之,我会利用这五点作为进一步讨论的基础。 

那么,圣经的权威如何在成圣方面起作用呢?

首先,圣经让我们知道成圣的本质是神的工作,是「福音的奥秘」。这点我们已经谈过了。成圣不是属于自然世界的道德培育,而是一种超自然的改变,使我们在道德及属灵方面有耶稣基督的样式。成圣不是神秘的被动状态,不是简单地喊一句口号:「放下自己,让神工作」就可以成就的;成圣是要积极付出的道德表现,而信徒存祷告的心,充满盼望,怀看信心,就有力量去努力追求圣洁。我们为实践公义寻求帮助,就得着帮助。成圣也不是单独一个人的成就。相反,成圣表现在教会﹙主要是地方教会﹚、家庭及社会﹙涉及工作、公民责任和社会关怀的较广阔世界﹚的关系里,那是一种亲密而且要求严格的关系,成圣就是努力维系这些关系的成果﹙参罗一二1 至一五 13;西三1 至四 6;弗四1 至六 20;彼前一 22至四 6﹚。圣经强调成圣是不作罪的奴仆﹙罗六章﹚,圣洁是行为正直、品格高尚、「在一切善事上结果子」﹙西一 10﹚,以及在神和人的眼里「完全无可指摘」﹙帖前五 23;腓二 14;彼后三 14﹚

莱耳主教﹙Bishop J. C. Ryle﹚在一八七九年写道:「有些人听过别人热切地倡导「因信成为圣洁和自我分别为圣」的道理后,便说自己曾经领受「这样的祝福」,已找到了「那更崇高的生活」,然而家人及朋友却看不见他们的脾气和行为有所改善或比前圣洁,这实在对宣扬基督的真理构成严重伤害。」,﹙Holiness,1879 ed., p. xv﹚你不得不同意,这就是圣经的观点。

第二,圣经把成圣的标准展示给我们看,这标准就是神的道德律例,写在十诫上,其内容都包括在基督所说的两大诚命里,并且体现在我们主耶稣基督那充满爱心、谦卑与舍己为人的生命中。这就是加尔文所强调的「律法的第三个用途」;在他以前,路德曾列述神的律法的两个功用,第一是作为基督教国家的社会公义标准,第二是使人认罪。加尔文力言按照神制定律法的原意,祂的律法还有第三个功能,就是用来鞭策信徒,激励他们实践公义。这里的意思是,律法是神的王族子女所必须遵守的家规。在世上,王室儿女特别受人注目,公众对他们有极高的期望,他们若做了违背道德的事,就必为人所知。神的儿女也一样。世人观察他们,留意他们有没有从恩典中坠落。若然,神的名便受到羞辱,而基督徒所宣讲神更新我们、使我们归向义的道理自然欠缺说服力。因此,我们必须按照神的标准过活,遵行祂的律法,学效我们的主基督。虽然我们不是倚靠律法作为一套得救的方法,但神命令我们遵守祂的律例,要根据基督对律法的阐释,以它为我们生活的准则﹙林前九 21;加六 2﹚;

第三,圣经教导我们,成圣是必需的。这个说法为各派的反律主义者所否定,他们都声言真正的信徒在神眼里完全无罪﹙请注意,这种主张正是约翰在约翰壹书一章六至十节和彼得在彼得后书二章所明显反驳的﹚。事实上,圣经的见证是:「非圣洁没有人能见主」﹙来一二 14﹚。非圣洁不能进天国。

我们得出这个结论,首先是根据神那启示出来的本质,然后是根据祂给其子民发出的基本命令;而祂的本质正是为什么这命令必须发出和遵守的原因。「你们要圣洁,因为我耶和华你们的神是圣洁的。」﹙利一九 2﹚「我是……耶和华…‥你们的神,所以你们要圣洁,因为我是圣洁的。」﹙利一一 45﹚「那召你们的既是圣洁,你们在一切所行的事上也要圣洁;因为经上记着说:『你们要圣洁,因为我是圣洁的。』」﹙彼前一 15-16﹚

这结论也是根据神那启示出来的恩典计划而作的。新约圣经告诉我们,神拣选了我们,替我们赎罪,并呼召我们成为圣洁。父「从创立世界以前,在基督里拣选了我们,使我们在祂面前成为圣洁,无有瑕疵」﹙弗一 4﹚。「基督爱教会,为教会舍己,要……把教会洗净,成为圣洁,可以献给自己,作个荣耀的教会,毫无玷污、皱纹等类的病,乃是圣洁没有瑕疵的。」﹙弗五 25-27﹚「神的旨意就是要你们成为圣洁,……神召我们,本不是要我们沾染污秽,乃是要我们成为圣洁。」﹙帖前四3、7﹚成圣不是一个选择,而是整套救恩的组成部分,正如那使人追求圣洁的悔改与奉献是福音所要求的回应的组成部分一样。神的计划是要拯救我们脱离罪恶,不再陷在罪中;因此,我们须承认并接纳圣洁是必需的。

我们之所以需要圣洁,也是基于神所启示出来的人类本性。人不圣洁就不能有真正快乐。按神造人的本性,我们惟有学会爱、敬拜和服事我们的创造主,才可以充分发挥潜能,得着满足和自由。诗篇十六篇告诉我们,惟有那选择神为他杯中的分、爱公义﹙「生命的道路」﹚、喜与圣徒相交的人,才可以从今以后在神面前找到完全的喜乐。在今天这个享乐至上的世代里,这个关于我们自己的事实必须加以强调:惟有圣洁可带来完全的喜乐。

最后,我们需要圣洁,也基于神所启示出来的确据条件。信徒除非是有意识而且目标明确地走在顺服神、事奉神的道路上,否则谁也无权相信自己在神的救恩上有分。按彼得后书一章三至十一节,我们认识到在成圣的路上长进是确定我们蒙选有约唯一途径,而哥林多前书六章九至十一节、加拉太书六章七至八节及以弗所书五章五至六节则直截了当地指出,任何不虔敬的人若自称有得救的确据,就是自欺,因为沿着他们所定的路走,只会遇到神的愤怒,终于被拒于神的国度以外。我们若重视确据﹙罗马书第八章对基督徒确据的内容有精彩阐述;这一章经文必能叫我们确信真正的确据具有无穷价值﹚,就必须借着遵从那授予我们的教训,寻求确据,如保罗在罗马书六章十七节至二十二节所说的,从而结出圣洁的果子来。即使我们对自己的得救感到信心不足,这种感觉还需先经试验,才值得信任;约翰壹书提供了有关的试验:从神生的人行公义,不经常犯罪,尊崇那真正道成肉身、真正为他们的罪死的基督,并且爱其他信徒﹙约壹二29,三6、9,五1,又四1-6及 五4-12、18﹚。基督徒不论信主多久,必须是切实信靠基督,并有可见的成圣表现,才拥有可靠实在的得救确据。﹙我在这里讨论的,不是罗马书五章五节及八章十五至十六节所提到神在一个人信主那一刻的恩典作为,而保罗写那些经节时也不是指到这些。两段经文分别论及圣灵在我们心里见证神的爱,又见证我们为祂的儿女,都与我们恒久忍耐地实际过公义生活有关连,而我们也总要从这个角度去思想其中意义。﹚

圣经从上述这些不同观点出发,给我们表明圣洁是必需的,并指出神用什么方法使我们成圣。关于这方面,我必须在这里讨论一下。

论到神使我们成圣的方法,基本的经文见于我们开始时引用的约翰福音十七章十七节。博斯﹙Boyce﹚引述这节经文并写道:「圣灵主要借着神的真道使我们成圣。……「在恩典上」长进与「在我们主救主耶稣基督的……知识上」长进﹙彼后三18﹚两者之间有不可分割的关系。」博斯指出这一点在圣经其他经文有进一步的阐释,那些经文:

1. 联系属灵生命与真理﹙参约六63,八32﹚;
2. 指出神的话有苏醒人心的能力﹙参诗一一九50、93﹚;
3. 说明真理使人顺服﹙参诗一一九34、43-44﹚
4. 宣告真理馆阻止人犯罪﹙参诗一一九11﹚
5. 表明神的话能洗净罪污﹙参诗一一九9;彼前一22﹚;
6. 阐明真理使人恨恶罪﹙参一一九104﹚;
7. 肯定神的道有引导人得着救恩的能力﹙参提后三 15-17﹚;
8. 指出因我们认识神和基督,「一切关乎生命和虔敬的事」都已经赐给我们﹙参彼后一2-3﹚
9. 暗指在恩典上长进是基于知识的增多 ﹙参来五 12-13﹚;
10.宣布基督所赐的一切事奉恩赐都为「成全圣徒,各尽其职,建立基督的身体,直等到我们众人在真道上同归于一,认识神的儿子,得以长大成人,满有基督长成的身量」﹙弗四11-16﹚。

博斯继续解释道,我们所认识的属天眷佑、所作的祷告、信徒的相交及教会的崇拜,都必须能够「传达真理,或启发人思想真理,或用来帮助人辨别﹙我们可以说,是颂赞﹚真理」,才称得上是使人成圣的途径。他的话颇具启发性,也言之成理。

在成圣的路上,也就是圣经所说行「善事」的路上,信徒需要留意以下的话:

「善事」必须是善的,不但在所做事情的内容上,也要在我们行善的态度和动机上。法利赛人墨守律法、拘泥形式,只注重做些什么,而忽略态度和动机。真正的圣洁要求我们有两重的动机:表达对神恩典的感激,藉以荣耀神;为其他信徒的益处,服事他们的需要。圣洁也要求行事的态度与事情的实质相符:换句话说,我们应合宜地做每一件事。

我们应该有这种醒觉,明白到除非神在我们里面工作,使我们决意按祂美意行事,否则我们做任何事都不会对,都不可能是真正美善的。明白这点,我们就会时刻倚靠那住在我们里面的主 ── 这就是常在基督里的中心意义。

因此,我们的生活应该有具备以下模式的程序。首先,我们考虑必须做些什么,或需要做些什么。我们了解到没有神的帮助就总不能办到应做的事情后﹙参约一五5﹚,便向主承认自己软弱无能,求祂赐下帮助。然后,我们有信心祷告已蒙垂听,深信神必帮助我们,便着手工作。完成我们所能做的事情后,我们感谢神赐下力量,助我们取得现有成绩,并为任何尚欠完全及不足之处,承认错失,求祂宽恕,更恳求祂下一次赋予我们能力做得好些。我们只要凡事按照这个次序去行,就不会处事被动或单靠己力。相反,我们先信靠神,然后在这个基础上竭力工作,结果必然一次又一次地得着能力,做到我们自知单凭自己办不到的事情。这是因为圣灵赋予我们力量。事实上,一切效法基督的圣洁行为都源自圣灵。真正行善的基督徒,都一定经过上述这个内在过程。

圣灵不断在我们身上进行品格改变的工作。这种品格改变与善行之间存在着相互的关系。讨神喜悦的愿望源自心灵更新后的新性情,而每一件善行都有助我们养成对神一心一意、存喜乐信靠的心去顺服祂的习惯;这些习惯更渐渐成为我们性格中牢固的部分。

我们必须不断在神面前作自我反省,以认识自己的弱点、向来不理解的东西及心底最深的需要。在这方面,我们需要神的帮助。我们需要学效诗人这样的祷告:「神啊,求你鉴察我,……试炼我,……看在我里面有什么恶行没有,引导我走永生的道路。」﹙诗一三九 23-24﹚自省能帮助我们认识自己,惟有这样,我们才可以从现实的角度去看属灵的事。

在罗马书七章二十一至二十三节,保罗为展示罪与律之间的关系,给我们剖析了他个人的内在经验,而这经验是经自我反省在他心中呈现的。他写道:「我觉得有个律,就是我愿意为善的时候,便有恶与我同在。因为按着我里面的意思,我是喜欢神的律;但我觉得肢体中另有个律和我心中的律交战,把我掳去」。按英文圣经译本﹙新国际译本[N1V]﹚,这里的两个「觉得」先后译为"find"﹙发觉﹚和"see"﹙看见﹚,可见他谈的不是过去或现在的感受,而是关于他努力做好时所能实际做到的。他在自我反省中发觉他的目标可望而不可即,他渴望服事神,可惜这愿望并未为他带来完美的事奉生活。罪的魔手再次暗暗地拦阻他,迫使他偏离正道,把他拉下去。 

爱德华滋﹙Jonathan Edwards﹚在信主约二十年后写道:「我对自己的罪性和卑劣,难过非常,经常难过到大声痛哭,……因此许多时候我不得不把自己关起来。我比信主前更深深地感觉到自己的邪恶与心中的败坏。……想到我信主初期何等无知,对那仍然深藏内心、无穷无尽的邪恶、骄傲、伪善及狡诈一无所知,实在难过。」3

这就是自省的结果:我们与神愈亲近,对残留在自己里面的罪就看得愈清楚﹙因为神的光把罪显明﹚,而我们对自己的评价也愈低。若说成圣与切实的谦卑是并进的,也不为过。因此,我们明白为什么清教徒布尔顿﹙Robert Bolton﹚所称为「圣徒那能充实自己的内省」对基督徒生活如此重要。

「他们封闭林中幽道七十年之久。」在这个二十世纪,人类科学一直如此努力从各自的观点深入探讨人性,关于人作为个体的知识,已堆积如山,然而至于神如何使人成圣的知识,却大部分已从教会消失,这真是讽刺;但事实确是如此。要寻回这些失落的知识,你必须回到博斯及司布真等人的教导上,还有圣公会莱耳主教和他的伟大著作《圣洁》﹙Holiness﹚,以及他们背后的爱德华滋和清教徒 ── 特别是英国清教徒。固然,已故的劳埃钟斯博士﹙Dr.Martyn Lloyd-Jones﹚在其阐论罗马书和以弗所书的高雅讲章里,也有提及这方面的教导,虽然不是说得那么凝聚;而毕哲思﹙Jerry Bridges﹚两 讨论圣洁生活的杰出著作《追求圣洁》﹙The Pursuit of Holiness﹚和 《敬虔的操练》﹙The Practice of Godliness﹚就如暗世明灯。但是,除非你有幸遇上这类刊物,否则「如今再无人得知林中曾有道路。」

今天我们福音派信徒没有以谦卑、仁爱、真诚或同情心等美德,给世人留下美好印象。我们极需首先在自己生命里,重开那封闭的路。愿我们得着恩典,听到圣灵就成圣的事要对众教会说的话,听到神回应主在约翰福音十七章十七节为我们所作的祷告。本章不是要就成圣这个题目作最后定论,但愿它是一个开始,能引发日后更多的讨论。如保罗所说:「我好象对明白人说的,你们要审察我的话。」﹙林前一○15﹚

注文

1 J. C. Ryle, Holiness﹙We1wyn: Evangelical Press, 1970﹚
2 Boyce, Abstract,第418页及其后诸页。
3 Jonathan Edwards, Religious Affections, ed. J. M. Houston﹙Portland, Oreg.: Multnomah Press, 1984﹚,第 xxxii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