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先天的理性盼望启示

一、人性的需要

人类为求保持维系他们不致恶化堕落,为求德行进步发展,在其智育德育方面,都渴慕一种权威的,有助德行的宗教真理的启示。这可以从心理的与历史的两方面加以证明:

1.心理的明证──(a)关于人生最重大的问题,例如三位一体,救赎、赦罪、以及人死以后的生存问题,均非人的理性与直觉所能解答。(b)由于人类的心思与意志,因原罪而败坏,即使凭我们天赋的才能(natura1 powers),得到的所谓真理,仍需上帝的权威,加以裁定。(c)要突破罪恶的权势,得到信仰的力量,我们便需要上帝特殊的启示。

诚如古希腊哲人爱希洛氏(Aeschy1us,525一456 B.C.)说,人类需要的关于上帝的知识,我们的理性与直觉都不能供应。一个德高望重的人,倘能警悟,不致味于此理,实为上帝最大的恩赐。近代心理学家威廉詹姆士(William James)说:「我们所知的所谓美善以及邪恶,无非都是由我们本性而来;但这并非终极的道理。一切宗教所讲的道理,都是皮相之见,都有一层帕子盖在上面,不能窥侧另一个非可目见的世界的真相。

苏格拉底以为倘使人能知善,便能行善。佛莱特雷(Pfleiderer)在其所著《宗教哲学》一书中,驳斥苏氏之说,略谓由于人心之邪恶与愚味,知善未必定能行善,此则亚理斯多德(Aristot1e)早已指称,知善与行善未必相联,故不能靠知善来行善。倘使仅因缺乏知识而不能行善则那些最有学问的人,便是德行最高的人:此则无人敢作此说。中国成语说:「知行不能合一。」孔子说:「闻义不能徒,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

李列氏(W. S. Lil1y)说,人皆以为愚味为邪恶之源,殊不知仅靠知识不能改变人的本性。知识不能使恶变善,而却能取巧掩护,使罪恶不易发觉,被人侦察。知识不能改变人的脾性与气质,却反能使人运用心机,嫁祸于人;因此恶人的知识,适足以济其恶,成为作恶的利器。世上大有才智的人,却作了许多丧心害理,以及祸国殃民的事!

 法赖氏(Farrar)在其所著《黑暗与曙光》一书中说:「柏拉图说,除非上帝启示他自己,人类不能知道上帝。上帝鉴于世人已临灭亡之境,就变成受苦的人之样式,向世人显现。上帝看到世界的苦难,就作人类的舵师,要把世界拨乱反正。罗马哲学家辛尼加(Lucius Annaeus Seneca,4B.C.-65A.D.)说:「世人寻找假神(gods),因此真神(God)便从天降世。世人都有罪,不能救自己。上帝的意念,非同我们的意念;他的道路,非同我们的道路;因此他必教我们明白他的意念,使我们知道我们的真相,知道何谓真正的爱,使我们能够讨上帝的喜悦。易言之,我们需要上帝自己的启示,非徒靠人知识的授受。」

2.历史的明证──(a)历世历代各国人民对于道德和宗教的真理,因为没有得到上帝特殊的启示,结果便渐趋偏差。例如我国民族固有原始一神信仰,以后便惭趋变质,上焉者,成为一种空幻虚无的泛神论或理神论;下焉者,便流为迷信邪灵,崇拜偶像的低级宗教观念,和神秘思想,遂使民德败坏,文化没落,民族衰微。(b)在非基督教时期(例如英国在卫斯理复兴运动之前),或异教国家,其实际的情况,乃为道德的败坏堕落。(c)由于完全败坏,深感无由自拔,于是上帝种在人类心田里的「道的种子」(语本加尔文)便开始发动,渴慕从天上得到救助。

希腊哲人毕达哥拉斯(Pythagoras)说:「世人若非从上帝得到启示,或从上帝其他的方法,得到教导,便不能知道他应负的责任。」苏格拉底(Socrates)说:「世人当耐心等候仰望,俾能确知人类对上帝和对人应遵之道。」柏拉图(Plato)说:「吾人当等候上帝或从上帝得着灵感启示,来教导我们,除去我们眼中的黑暗。」柏拉图的门徒说:「在人生的道路上,好像在木筏上浮动,必须与上帝交通,始能有平安的航程。」柏拉图为三件事感谢上帝:一是他生而为理性的人,二为他生为希腊人;三为他生在苏格拉底时代。但这三样仅是浮动的木筏,在汪洋大海中飘荡,要渴慕得着「先知更确的预言」(彼后一19)。

二、盼望的理由

从我们藉着自然界对于上帝的认识,便有一个盼望的根基,可以得到上帝特殊的启示。

1.从上帝的智慧看——上帝既造人成为属灵的生物,且有属灵的目标,我们自可盼望上帝必具备达成此目标的方法。例如美国有一个又瞎又聋又哑的妇人,名叫百立祺门(Laura Bridgman),她的母亲,久别以后,有一天到波士顿(Boston)去探访她,但心中非常伤痛,怕她的女儿不能认辨她。孰知到最后她用各样方法显示她是其母亲,其女竟突破了麻木无知的障碍,认识其母亲,母女的快乐,实无可言喻。我们的天父上帝,也想对又瞎又聋又哑的世人,显示他自己。十字架的痛苦,就是上帝对世人忧伤的标记。世人因为罪恶的侵犯,也陷于麻木无知的境况,上帝既然造了世人,自必运行他的智慧,照他原定的计划,设法恢复和世人的交契。

2.从自然启示看——上帝藉着自然向人类启示,虽尚非完全,但却是真实的。上帝既动了他的善工,他必成全。高尔氏(Gore)在其所著《道成肉身》一书中说:「上帝的著作,其第一卷是《自然论);其第二卷是《基督论》。」前者为自然启示,后者为特殊启示。

3.从供求相应看——从寻常供求相应的关系来说,我们的愿望愈高,其适应的方法亦必愈精巧。史密斯氏(R.T.Smith)在所著《认识神与人)一书中说:「多年在沙漠里的乞丐,既无施物之人,便索性不再向人求乞。但丰衣足食的人,却反时有所求。」愿望愈高,其适应之方乃愈精;则我们最高的愿望,自必更能得着美满的供应。

4.从上帝的恩慈看——从自然和历史来看,一方面严冬以后,大地回春;一方面物极必反,否极泰来。正如上帝一方面作公义的审判;一方面他的恩慈又要与人和好。救主所以尚未降临,并非耽延,乃是宽容;上帝不愿有一人沉沦,乃愿万人都悔改(彼后三9);「他愿意万人得救,明白真道。」(提前二4)

约伯记二十一章七节说:「恶人为何存活,享大寿数,势力强盛呢?」二十四章一节说:「全能者既定期罚恶,为何不使认识他的人看见那日子呢?」使徒行传十四章十七节说:「(他)为自己未尝不显出证据来,就如……赏赐丰年,叫你们饮食饱足,满心喜乐。」十七章二十五至二十七节说:「(上帝)将生命气息、万物,赐给万人。他从一本造出万族的人,……要叫他们寻求上帝」。罗马书二章四节说:「他的恩慈是领你悔改」;三章二十五节说:「上帝设立耶稣作挽回祭,是凭着耶稣的血,……他用忍耐的心宽容人先时所犯的罪」。提后一章十节说:「藉着……救主基督耶稣……把死废去,藉着福音,将不能坏的生命彰显出来。」单照人的理性来说,我们是罪人,应被定罪;但上帝的恩慈,却预备了救法。以弗所书一章七节说:「我们藉这爱子的血,得蒙救赎,过犯得以赦免,乃是照他丰富的恩典。」

喜爱: 
0
您的评级:
0
无人评级
疑问: 
0
您的评级:
0
无人评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