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化论的弱点是证据不足

 

进化论的基本意思是,所有的生物都是由共同的祖先经遗传和变异产生的。美国国家科学院出版的小册子说:“ 生物进化论说明生物有共同的祖先。假以时日,进化性的变化产生新的物种。达尔文称这个过程为‘后代渐变’(descent with modification)。今天这仍是生物进化论的一个好定义。”[1] 达尔文认为,进化的机制是“自然选择”或“物竞天择”:生物一直在发生变化;适合环境的生物生存下来,不适合环境的生物则被淘汰,即所谓“适者生存”。

 

达尔文的进化观点的主要依据,是他所观察到的一些同一物种内的变化与环境的相互作用(如野生生物家驯后发生的变化),是人们所熟悉的,被有人称为“微进化”(microevolution)。但达尔文根据种内变化的现象却推演出了从一个物种可以变成另一个物种、从一类生物可以变为为另一类生物(即所谓“大进化”,macroevolution)的结论。用“小事实”推导“大结论”,这是科学研究的大忌。这就注定了进化论的假说从一开始就面临证据不足的巨大困难。

 

首先,按照达尔文的微小、连续进化的观点,物种与物种之间应该有许多中间类型的生物存在,即便没有中间类型的活物存在,也应该很容易发现大量的中间类型的生物化石。但是,无论是活的还是死的,这种中间类型生物都极为罕见。达尔文在世时就面临着这个大难题。他也知道,这对他的理论非常不利。但是他凭信心认为,中间类型的化石稀少,是因为对化石的寻找工作还不够;随着古生物学的进展,中间类型的化石一定会大量地被发现。但是,一百多年来,化石的研究工作已取得长足的进展,仍找不到什么中间类型的化石。不仅没有找到新的中间类型的化石,连过去一直被认为非常可靠的中间类型的化石,如始祖鸟、总鳍鱼等,现也失去了意义。

 

其次,寒武纪生命大爆炸是进化论无法解开的死结。几十个类别的复杂的海生生物化石突然在寒武纪的地层中出现,而在寒武纪以前的地层中却找不到这些化石的踪迹,看不到任何微小、渐变进化的痕迹,似乎寒武纪的这些生物是爆炸似的突然产生的,故名“寒武纪生命大爆炸”。这个问题令达尔文生前很头疼。但他仍用信心支撑着自己:如果他的进化的观点是正确的,那么,在寒武纪以前,一定可以发现连续进化的化石证据。经过一个多世纪的不懈努力,“寒武纪生命大爆炸”的难题不仅没有被化解,反而变得更加确凿了。这是当年达尔文始料不及的,也是现今进化论学者无法回避的难题。

第三,随着分子生物学的发展,人们对生命现象的极端复杂性有了更多的了解。现在,越来越多的学者认识到,世界上第一条有活性的DNARNA的长链不可能自发地形成,世界上第一个生命随机产生的几率等于零。没有“第一个生命随机地被产生”这个起点,其他的生物进化的过程又怎能运作呢?   

喜爱: 
0
您的评级:
0
无人评级
疑问: 
0
您的评级:
0
无人评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