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教会的大公性

  基督教会的确是普遍的,而教会的普遍性也是教会荣耀中最显著的部分。


  盛行的误解

  可悲的是教会的大公性有时被误解。其中有两项误解特别盛行,一是主张狭窄见解的人,一是主张广义见解的人。

  天主教自称为大公教会,藉着这种宣称,排除其他的教会,将之拒于门外。天主教这种教会大公性的看法,的确是一种有限制的大公性,而非真正的大公性。

  相反地,许多基督教派对教会的大公性,则采取松弛的态度,与天主教持完全相反,而且也是错误的看法。他们认为,凡是教会的团体,都算是大公教会的成员,连否认三位一体,或不相信基督神性的教会、牧师也包括在内;毫无疑问地,这样的教会不能称为基督的教会,而是「假冒的教会」。虽然教会与异端之间差之毫厘,可是每当一个新教门被发现的时候,我们必须根据圣经来观察,察验他们是否犯了分门别派的罪。仔细而慎重地分辨何者为真教会,是有必要的,因为世界上有许许多多假道理,许多旁门异端,擅自用教会的名义纷纷成立。


旧约的期待

  为谋求基督教会大公性的适当看法,必须将旧约与新约中的教会作一比较。

  据说旧约时代的教会仅限于以色列人,因此,就范围上来说,是国家性的,而非普世性的。不可否认这种说法多少都有些道理。神与亚伯拉罕及其后裔立了恩典之约:「别国他都没有这样待过;至于他的典章,他们向来没有知道」(诗一四七20)。

  可是,这绝不是全面的看法。旧约里不仅充满了未来教会大公性的预言与应许,也包含着实际性的期待。当神召亚伯拉罕出离异邦环境的时候,他就成为特选百姓之父,神对他说:「地上的万族都要因你得福」(创十二3)。国家主义本身并不是一个目的,起初它就是为达成教会大公性的一个管道,诗篇七十二篇说到弥赛亚要做普世的王:「他要执掌权柄,从这海直到那海,从大河直到地极」(诗七十二8),神藉着传福音的先知发出了普世性的召请:「地极的人都当仰望我,就必得救」(赛四十五22):神吩咐先知约拿向外邦尼尼微城传悔改的福晋;耶利哥城的喇合,叙利亚人乃缦,以及摩押人路得,都是转离异邦宗教而归向真神的人。


  新约的实现

  基督教会的大公性,到新约时代就完全实现了。

  在耶稣公开传道快结束时,有一个希利尼人来见他,耶稣深受感动就说:「我若从地上被举起来,就要吸引万人来归我」(约十二32),他这话是指着自己要被钉十字架说的。当耶稣要离开橄榄山升天的时候,他对门徒说:「……要在耶路撒冷、犹太全地和撒玛利亚,直到地极作我的见证」(徒一8),在五旬节那日,有从天下各国来,住在耶路撒冷的人,其中有许多人已经悔改,并受洗加入了基督教会。埃提阿伯的大监是藉着腓利的教导而信主的。彼得传道给罗马的百夫长及其全家,他们也悔改了。其中最显著的,就是保罗成为神手中的器皿,将福音传给外邦。使徒行传就是在阐明福音从犹太京城耶路撒冷进到世界首府罗马成功的旅程。

  简言之,新约时代的基督教会,完全打破了国家主义的藩篱,而将福音传遍全世界。在耶稣基督回来之前,福音要传与万邦,蒙救赎者在天堂要歌唱羔羊的荣耀:「……因为你曾被杀,用自己的血从各族各方,各民各国中买了人来,叫他们归于神……」(启五9)。

  教会必须注意,不当容许任何有损教会大公性的事存在,因此教会必须避免派系的门户之见。派系一词虽然常常被误用,但却很难加以解释,虽然如此,教会还是必须遵照圣经而行,也就是说,在圣经的范围内坚持基督教要道的正确规范,或基督教伦理的正确解说,这样就永远不会走上派系偏差之路。然而出乎意外的,有些人在讲解圣经时,常偏重一端,还有些人在圣经的教训以外,另外有所加添,这都显出派系的意思。比如,某派教会强调人的责任,而忽视神的主权,另一派则强调神的主权而轻忽了人的责任,这两者都有派系之嫌。还有一种派系认为适度地使用酒当饮料,是一种罪,但是这样的见解没有圣经根据,是不被支持的。不论如何,派系终究是很大的罪恶,因为它造成了见识偏狭、刚愎自用,而且把教会荣耀的属性之一,就是教会的大公性给蒙蔽了。

  大公性最重要的积极含意,就是有责任向地上的万族传扬耶稣基督的福音,并藉着洗礼接纳一切相信的,不分种族肤色,而进入教会。在基督教会中是「不分希利尼人、犹太人、受割礼的、未受割礼的、化外人、西古提人、为奴的、自主的;唯有基督是包括一切,又住在各人之内」(西三11)。


  研读回应

1.若说旧约时代的教会不是普世性的教会,这个说法对不对?

2.教会如何才能避免派系的门户之见?

3.教会的大公性最重要的含意是什么?

4.什么才是合适的教会大公性的看法?

喜爱: 
0
您的评级:
0
无人评级
疑问: 
0
您的评级:
0
无人评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