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救赎之前的特别启示

第三章 救赎之前的特别启示

正如在上文已经讨论过的,神要启示使人知道祂要试验人,使人能够进升到较之他本来的完美和良善更高的一个境况。神这一次启示的有关内容都是很简单的,其中大部份都是象征性的;即是说:神用表征多于说话来启示。这些表征就如圣经中一般的象征那样,它们不但用作教材,更是一些预表,也就是有圣礼作用的(Sacramental),指明它们所要象征的事物必要实现。然而我们不能说,既是象征的笔法,那就只是一种文学体裁,所以那不是历史事实。其实,它们都是历史里的真实事件,但其中又包含了象征的意义。现代的神话解释法在这一点上对我们可有一些帮助,它指出创作神话的人透过神话所要表达的内容是曾经真实发生过的。

四个重点:

这个最早的特别启示包含了四大重点,分别用不同的象征表达出来:

1.生命:用生命树来象征;

2.考验:用分别善恶树来象征;

3.试探与犯罪:用蛇来象征;

4.死亡:用身体的解体来象征。

生命:神用生命树来教导人认识生命

生命树立在园子的当中。圣经说那园子是「神的园子」,意即它本身原不是为给人居住而设的。那是一个很特别的地方,神在祂自己居住的地方接待人,让人可以与她交通。在这里,我们见到宗教必定是以神为中心的,这一点是最基本和最重要的(参看创二8;结廿八1316)。这是很真实的。圣经讲论历史的尽头时所用的末世性的象征字眼也带出这个真理。乐园象征了神的居所,祂住在那里,叫人可以与祂同住。这样,乐园象征了以神为中心。当先知们和诗篇的作者提及末日的乐园时,他们有时还一同提到创世记所记载神园子里的河。先知们预言说,在将来会有河水流自耶和华的圣山。他们还说那是生命水,好像那树是生命树一样。这河水流自耶和华的居所(祂的山)附近,如同生命树立在园子的当中。在启示录里,我们又读到生命水的河会流自神在新耶路撒冷里的宝座,有生命树生长在河的两岸。我们注意到生命树和生命水这两个象征经常互相衬托出现。至于诗篇(请参看诗六十五9,四十六45)。这些象征的意思已经说得很清楚了,生命是从神而来的;对人来说,生命在于接近神,而神与人交通所最关切的也是要将生命赐给人。从反面来看,人犯罪后被赶出乐园也是要让人认识这个真理。

生命树除了这个基本的意义外,它还有一个特别的作用。创世记三章廿二节显示人在堕落以前并没有吃过生命树的果子,而圣经又从来没有说神曾经着意禁止人去吃它,这似乎暗示了这棵树是要保留到将来才使用的。后来圣经讲论到末世时又一再提到它,显然它真的不是为当前而用的。这棵树与人因胜过考验(顺服)而确实得到的那更高、不变而永恒的生命有关。若说人当时即刻吃了那生命树的果子也可以得到那更高的生命,那就与它的圣礼作用不吻合了。要到人真正得到那最高的生命之时,这棵作为一个圣礼的树才会把那最高的生命给人。人堕落之后,神说人到这个地步还想要去摘生命树的果子是违背神的目的的。但人有这个想法,多少暗示了人已经知道它是为考验完毕之后而设的一个关于生命的特别圣礼。启示录二章七节说,乐园里生命树的果子是神应许赐给那「得胜的」吃的。人堕落之后还力图去拿它来吃,不外表示他无望地仍要尝试去偷取对他来说已经没有作用的果子而已(参看创三22)。

考验:分别善恶树的意义

这棵树也立在园子的当中(参看创二9,三3)。它相当富神秘色彩,因此人对它较之对生命树有更多不同的意见:

1)首先是神话的解释法。他们认为这棵树是异教的一个神话,加插到圣经里去。在异教里有这样的一个说法:诸神因为嫉妒,于是不准人得到神所专有的一些神圣特权。「禁果」也是出于同一的观念:神禁止人吃那棵树的果子就是为要避免人得到所谓「善恶的知识」。但至于这个神话里的「善恶的知识」究竟是甚么,解释者就见仁见智了。根据其中一些人的看法,他们认为这个神话是说人从纯属动物的状况进身成为有理性的人。诸神要他一直做动物,因此就禁止他吃这能给他理性的果子。

又有人认为这个神话并没有把最初的人看成禽兽一只,他起初已经有理性,只不过好像野人一样,毫无文化可言。诸神不想提高人的文化水平,因为他们认为文化是诸神他们自己所专有的。不论那一个解释,创作神话的人所摆出来的诸神的动机还是一样,二者不同的只是对「善恶的知识」的看法而已。

这两个解释都同时提到整件事是由于神的嫉妒。我们要从圣经提出反驳。圣经说园中的树是神自己创造出来的,如果神真的有所妒忌,祂大可以不去创造它,或创造了也把它毁了。还有,这件事的真正后果与异教神话所讲的完全不同。人真的吃了那棵树的果子后,神并没有惶恐不已,好像祂的尊严神圣给人分薄了。祂仍然是一位绝对高超至上的神。人在神面前反成了一个可怜无助的罪人。

神话解释法的第二个讲法认为神要禁止人走向「文化」。对于这个讲法我们也有一些反驳。首先,这种讲法只会按字面直解「知道善恶」的意思,而忽略了它的道德意义。按这个讲法,「知道」只可以是指在物质世界里知道甚么是利、甚么是弊;否则,获得善恶的知识也不会使人的文化有所跃进。我们不是说这个语句不可能有这样物质化的意义。我们甚至同意,在人们未将它特别应用在道德意义上之前,它似乎老早已经有这方面的意思。圣经就曾经用「未能分别善恶」来形容还未成熟的小孩;圣经又拿它来形容老态龙钟的人,这种人好像回复到幼年那样(参看申一39;赛七1516)。但我们肯定这个语句也特别指道德意识成熟方面(参看撒下十四1720),而就「禁果」这件事来看,它必然是指这方面的意义。人得着善恶知识之后相继而来的一个具体症状,是人感到自己赤身露体。「赤身露体」不是说人受了损害或不舒服了,而是说会挑起人道德上的感受。

对于这第二种讲法,我们还有进一步的反驳。在整件事情里,女人扮演了一个相当重要的角色。东方人的神话作家会不会将这个要角让他们认为是次要性别的女人来担纲呢?他们会不会认为在文化的进展上,女人比较男人更为重要?在文化的进展过程中,农业是很重要的一个因素,但在这个「神话」里却被说成是一种刑罚;它又没有说农业既然对人类有益,诸神就嫉妒的要将它收回。为要避过这些无可解释的困难,有人就企图将这件事分割成两部份,说其中一部份是论到诸神恐惧和嫉妒人的文化会进步,另一部份则是传统对人堕落罪中的假说。这一点我们不想费篇幅去评论。

在这种神话解释法之后,我们跟着看看第二种解释法:

2)第二种解释法是根据「善恶知识」的意思来看那棵树的意义。这种解释根据语言上的硏究,认为希伯来文的「知道」可以有「选择」的意思。因此,这棵树的名字的真正意思是「选择善恶的树」。有人认为那就是「人藉着它而能够选择善或恶的树」,就是一棵「考验的树」。另有人认为这里的「知道」一词带有坏的意思,指人「抗拒神为人所定下关于善恶的指示而要求自我独立去选择」。若然,这棵树本身就成了促成人后来变成败坏的因素之一。虽然这个看法不大可取,但仍未尝不可能。然而其中一个困难是,它任意的将「知道」解作「选择」;同时它很自然的给人一个「冒昧地选择」的感觉,这一点并没有圣经的支持。这个看法最严重的一个困难是:它将「知识」视作一个行动、一个「选择」的行动,而不是指一个状况、一个熟悉善恶的状况。得着「善恶知识」所带来的后果是人自觉到赤身露体。「赤身露体」不是一个行动,而是一个状况。

我们跟着看一看人在过去最普遍接纳的一个看法:

3)这棵树叫做「善恶知识树」,是因为它是神所指定用以考验人的工具,使人在宗教上和道德上的实质得以成熟,享受神最高的福气。这样,「善恶知识」这个词句从普通的意思进升到属灵的层面了。根据这个看法,这棵树的名称并没有事先规定人的后果要怎样。人要获得关于善恶的知识并不是一件错事。人可以循正确的途径去取得,就是在考验中站立得稳;他不一定要犯罪堕落才得着。那棵树的名称是中性的。很多时候我们因为神用它来考验人,而在试炼中神禁止人吃它的果子,就忽略了这一点。因为「神禁止人吃那树的果子」和「善恶知识」是连在一起来讲的,人下意识的就误会了神禁止人有善恶的知识。很明显我们的思想走乱了。其实神用这个方法来考验人是另有原因的。

如果我们要知道为甚么得到「善恶知识」算是成熟,我们就要先认识一下这个词句在希伯来文里的语形和它的真正意思。这个词句不是说「『善的』和『恶的』知识」。它直译是「『善和恶』的知识」;即是说:善和恶是互相关连、彼此约制的。人要得到他前所未有的东西。他要清楚认识恶的反面就是善,善的反面就是恶。他所面对的考验与选择就是要他得到这种知识。如果他能够站立得稳,善与恶就会很分明的活现在他的脑海中:在试探里,他认识到善恶是彼此敌对的,他藉着这新的亮光,他就知道何谓善、何谓恶了。反过来说,如果他失败了,善与恶就会更分明的深刻在他的脑海里:他不会忘记他选择恶的那千古遗恨,而且他以后也不得不再继续作恶,这种光景与他所还记得先前的善,成了一个极大的对比,这样他就更截然认清二者的分别了。无论如何,在考验的成败上人都已经成熟了,只是二者有天渊之别,其间的转折点是人是否只为神来选择。

一件事物的是善是恶取决于神的命令。但为甚么神的命令就决定了一件事物的是善是恶?最终的原因在于神的本性,它决定了神会怎样命令。但「禁果」这件事并不涉及善恶根源的问题。至于这次考验的用意,其实我们只要接纳一切事物都离不开神那侧不透的旨意便够了,但我们还可以提出另一个原因。这个考验既然会决定人的性善性恶,那么,人就要凭他的天性去抉择,而不是经过深思熟虑才选择。但其实,这次考验的真正目的不是要人跌倒,而是要人凭他的道德很自然的倾向来选择要单单依靠神。

今日很多人高呼人的道德要完全由人自己来决定,反对所有权威,于是认为神那些不作解释、不明所以的要求是毫无意义的。人凭他的理智洞悉善恶的本质而晓得从善拒恶,这固然是高贵的,但莫如是因神的本性而弃恶从善,甚至在面对道德抉择时,不问神甚么就按神的吩咐而行。人单纯地喜爱顺服神,使他的选择更有道德价値。但在「禁果」事件里,肯不肯顺服神成了唯一的决定性因素(没有其他数据供他考虑);神为要叫人肯顺服祂,便随己意的不准人做某一样事情;因为是神随意而定的,就消除了一切足以影响后果的客观因素。

我们要知道创世记三章五节只是撒但所作的解释,我们不要被牠混淆了那棵树的真正作用。牠的解释有两方面的暗示:首先,这棵树本身有法力,能够提供人善恶的知识。牠将神的考验这件宗教和道德的事情贬为异教魔术的把戏。其次,撒但说神禁止人吃那棵树的果子是出于神的嫉妒。这一点我们在前文的异教神话解释法里已经看过了。再者,在创世记三章廿二节神所讲的说话也着实地讽刺了撒但所讲的是骗人的。

试探与犯罪:用蛇来象征

考验与试探是有分别的,然而它们在这里成了同一件事的两方面。它们之间的关系非常紧密,在希伯来文和希腊文中它们都是同一个字。我们可以说,神对人的考验被撒但拿来试探人了。二者的分别是:考验是出于善意的;试探是出于恶意的,但二者都是用同一的材料。当然,我们断不可以说神恶意的试探人(参看雅一3),但我们也要知道,考验也是神对待人的计划里的一部份。在当时就算没有试探人的存在,或牠没有趁机会来试探人,人还是在神的考验之下(虽然我们现在无法推想那会是甚么形式的考验)。

问题是:在人的堕落上,我们当怎样看蛇扮演的角色和将牠与撒但相连的传统?对于这个问题各有不同的看法。反对圣经内容的实在性的新派爱将这整件事从寓意来解释。他们认为作者想表达的不是人一次过决定性的犯罪堕落了,而是指出罪不断企图进入人的心里。这样,蛇和有关的其它都成了象征性的或寓意的。这个看法与整件事的记载不合:在创世记三章一节,作者拿蛇来与神所造的其他一切活物比较;如果其他活物是实在的,蛇也应该是实在的一条蛇。第十四节所说的刑罚必须是对一条实在的蛇来说才会有意义。

另外一些人又走到另一个极端去。他们坚持它不外是一条蛇。创世记三章十四节对这个看法较之对寓意解释法更适合。但论到一条普通的蛇竟然会说话,这又与圣经论走兽的情形不吻合了。圣经说只有人能够说话,动物是不会说话的。巴兰的驴开声说话是在特殊情形下唯一的例外。

因此,我们还是要接纳那古老的传统看法,说那蛇是一条真蛇,但有撒但的邪恶势力在操纵牠。撒但要利用那蛇来施行牠的诡计。或许有人说那不大可能罢,但只要我们翻开福音书看看被鬼附的人的情形,邪灵藉着他们的口来说话,就会发现那情形是非常相似的。近代考古学家的硏究也证明了这个古老解释是正确的,他们发现在巴比伦的壁画中通常在蛇的背后都画有一个恶魔。此外,圣经也多次说到该次试探有魔鬼的参与。

不错,旧约对于这个问题并没有给我们多大的亮光。原因有两个:第一、旧约除此之外很少再提及人的堕落;第二、旧约一直没有明确交代关于「撒但」、「那敌挡者」等诸恶魔的整个问题。关于人堕落的经文,可参看乔布记卅一章卅三节;何西阿书六章七节;以西结书八章一至九节。关于「恶魔」的,可参看乔布记和历代志上廿一章一节的「撒但」。塞缪尔记上十六章和列王纪上廿二章也提到普通的邪灵。然而,这些经文都没有将撒但与罪恶首次进入人类世界的事件相提并论。据我们所知,首次论到这方面的是次经的「智慧书」(Book of Wisdom)十一章廿四节,那里说:「由于撒但的嫉妒,死亡便进入了世界」。后期的犹太人著作也曾称撒玛列(Sammael,死亡的天使)为「那古蛇」。到新约,耶稣曾责备犹太人说,「魔鬼」自始就是说谎的和杀人的(约八44)。这一定是指试探一事。「说谎之人的父」是「最先的说谎者」的意思。还有,「你们的父魔鬼」回应了神对蛇所,说的「你的后裔……」一语(创三15)。「那恶者之子」(太十三38)一语也是这个意思。保罗提到蛇被咒诅所要受的刑罚(罗十六20),牠要被践踏在脚下。约翰壹书三章八节说魔鬼在起初就犯罪。启示录十二章九节称撒但为「大龙、古蛇」。

圣经说蛇比田野里的一切活物更狡猾。正是因为牠狡猾成性,最适合被魔鬼拿来试探人。如果撒但摆出来的样子是愚愚笨笨的,那试探就会少了许多诱惑力。那试探人的向女人入手,大概不是因为女人更易于被试探和犯罪,旧约从来没有这样说过。原因可能是因为那女人没有亲身直接的从神那里得到那个禁令,好像亚当那样(参看创二1617)。

整个试探分为两个阶段进行。在这两个阶段里,撒但的目的都是要使那女人起怀疑之心。在第一个阶段里,表面上撒但摆出对事实无知而起疑心的姿态;其实牠已经很巧妙地渗进了更严重的怀疑意识,叫她不信神的说话。在试探的第二个阶段里,撒但不再装模作样,牠干脆的露出牠那狰拧的面孔,直接叫那女人去怀疑和抗拒神,因为到这个时候,那女人已经掉进牠的陷阱里,在原则上已经起了怀疑之心。第一个阶段是用一个问题来开始:「神岂是真说?」神真的这样禁止你们?撒但又夸大来说:「园中所有树上的果子……」。牠想加强它的严重性,叫她怀疑这样的禁止是否真的可能。神禁止人享用一切树上的果子?这未免太专制过份了!

面对这个试探,那女人有两个反应。首先,关于事实上神有没有下禁令方面,她反驳说:「神曾说……」。同时她又反驳说神并没有禁止他们吃一切树上的果子:「园中树上的果子我们可以吃」。然而,在她这些多少带有愤慨气味的反驳声中,已经反映出她的一个心态:她开始同意神这样的限制可能是太严厉了。她开始划分神的权利和她自己的权利。这样,她心里已经种下了犯罪的祸根。于是她歪曲神的说话,说成「你们不可吃,也不可摸」。她说神禁止她连「摸」也不可以!这泄露了她的感觉,认为无论如何神的限制实在太严了。

撒但并没有到此就罢手,牠昂然发动牠第二阶段试探的攻势。牠直白的反对神的说话:「你们不一定死」,好叫那女人起更大的怀疑。请注意:在希伯来文那个否定的字是放在全句之首的。在文法上当要加强语气时,会把不肯定动词(infinitive)和肯定动词(finite verb)并放,然后加上一个否定字(这个否定字通常是放在两者之间)。这里正是用加强语气的语型。我们应该把它译作「你们一定不死」。这是要使那女人懐疑神的恐吓是不会实现的。另一方面,言下之意它又附带有更深一层的意思:「神说你们必定死,其实不会这样的」。撒但很狡猾的弄成是神在说谎,而且祂是因为自私而说谎:「因为神知道,你们吃的日子眼睛就明亮了,你们便如神能知善恶」。

到这里,万事倶备,只欠东风。只要那女人觉得那果子好看,看来又似乎真的会有那蛇所举出的好处,就足以叫她去摘取来吃了。然而,并不是单单因为食欲就决定了她的选择,她的动机非常复杂:「女人见那棵树的果子好作食物,也悦人的眼目,且是可喜爱的,能使人有智慧」。至低限度,她已经被撒但拖着鼻子来走,完全接纳牠的说话了。她实际上已经把试探者放在神的地位上了。其实只有神才会为人的好处着想,蛇只会设计陷人于不义;那女人摘禁果来吃,表明她先假定了神的禁令是出于恶意的,撒但才会造福她。

死亡:用身体的解体来象征

神在创世记二章十七节说:「只是分别善恶树上的果子你不可吃,因为你吃的日子必定死」(参看创三3)。历代以来都根据神这一句说话,相信罪的刑罚就是死,而因着这一个最初的罪行,整个人类都服在死亡的权下。到近代许多人都从科学提出异议。对于这些人,我们在这里不打算怎样多讲。但由于经常有人这样来攻击圣经,有人就去改变圣经的原意以迎合所谓科学的真理。不单如此,有人更归咎说圣经的记载逼使人不能接受科学的发现。

他们这样的解经实在非常差劲而牵强。圣经本身有权自我来解释;除非我们先来确定了圣经自己的意思,我们才可以说圣经与科学吻合不吻合。目前所谓的「死后的」(posthumous)释经,认为圣经记载人的堕落的经文已经清楚指明人受造时已经是会死亡的。这种解经値得我们去思想一下。他们认为:

第一:生命树代表了人未曾吃过的某些东西,因此,人还未得着生命,最后他必要死亡。

第二:创世记三章十九节明明的说人归回尘土是一件很自然的事:「直到你归了土,因为你是从土而出,你本是尘土,仍要归于尘土」。

第三:创世记二章十七节所警吿的不是说犯罪会叫人死亡,而是说犯罪会使人实时死亡,未到期就死亡:「因为你吃的日子必定死」。

这三个论点都是因为不小心释经而引起的。第一个论点是因为未能分辨人在受造时已有的生命,和经历考验后而得的更高一层永不失落的生命。生命树正是第二种生命的一个表记。我们不能说因为人没有把它摘下来吃就等如人没有生命而必须死亡。人在园子中早已一直与神享受着美好的交通。根据主耶稣的说话,神不是死人的主,乃是活人的主(路廿38)。

第二个论点歪曲了上下文的意思。「你本是尘土,仍要归于尘土」这句话是在咒诅里面的。如果它只是人终极必然的走向,受造物是免不了死亡的,那就算不得是咒诅;另一方面,我们也不可能说神以「未到期而死」作为对人的一个咒诅。这句话的上文不容许把它作这样的解释。上文说人要终生劳苦然后才死亡,那是一个很漫长的艰苦旅程;「直到」一词不单是指时间方面的。虽然它可以是指「你要劳苦,直到你死的那一刻」;它的气势应该是指向一个高潮的:「你的劳苦至终必叫你死亡」。在人与泥土的不断争斗中,泥土要征服人和赢得人。这句话的下半句若然是指人自然的死亡,它就与上半句所说人要归回尘土的咒诅相矛盾了。然而,这句话很清楚的将创造与归回尘土并提,那又是甚么意思?一个简单的解释是:它不是说人自然要死亡,而是特别指出上文所说死亡的咒诅的方式,人「归回尘土」。因为神咒诅人要与泥土作艰苦而致命的争斗,因此神要人这样死亡(归回尘土)。结尾的说话不是说人受造时就已经必要死亡,乃是说明(如果人要死亡)为甚么神用「归回尘土」这特别的方式叫人死亡。换言之,「死亡」不就等如「归回尘土」,但死亡是与创造相关的。如果神是用另一种方法来创造人,当人犯罪而相继要死亡时,人就会以另一种方式死亡。这个死亡的方式是根据人自然物质的结构而决定的,但不是说因为他是由物质组合的,他就必须死亡。

最后的一个论点是创世记二章十七节的「在那日」。这不但是多此一举,我们从事情的结局来看,那更是不可能的。如果神只是警吿人若犯罪就会实时死亡,未到期而死亡,这样,神的说话并没有实现。圣经又没有说神后来减轻了或是修改了祂先前预吿过的咒诅。只要我们对希伯来文的成语稍有认识,我们就会知道它的意思是说:「只要你吃了,你就肯定要死」。希伯来人用时间的紧逼来表示结果的无可避免。可惜在我们的成语里并没有这个说法(参看王上二37)。

人受造是「必死的」(mortal)还是「不死的」(immortal)?

首先让我们来明白一下不同人等对「必死」或「不死」的不同看法,然后再来硏究人受造时的状况。由于思想上的含糊,往往在讨论这个问题时造成了许多不必要的困难。在哲学上来说,「不死」可以说是灵魂的继续存在,甚至在身体解体之后,它仍然个别独立的存在。如果从这个角度来看,每一个人都是「不死」的。我们的始祖受造时是不死的,他们堕落后仍然是不死的。其次,在神学上来说,「不死」是指在人里头没有足以致人于死的东西的那种状况。或许有时偶然会有死亡威胁他,有别的外在因素侵袭他,但他里面却没有任何致死的因素。这好比我们说某人会被疾病入侵时,并不表示说他身体里面藏有该等疾病。就这个意义来说,人受造时是不死的,但他们堕落后就不是这样了。因着犯罪的行动,死亡进入了人里面;本来他只是在某些情形下可能会死,但现在他却非死不可。这样,他失掉了这一种「不死」。此外,在末世论来说,「不死」是人不再犯罪因而得以不再死亡的那种情况。人受造时还未得到这种最高的「不死」:这是神的救赎在末世里为人带来的果效。这种「不死」先是神所有的,祂的本性就是这样(参看提前六16);然后是基督那荣耀的人性在复活时拥有了;再后是重生的人,他们在今日原则上已经拥有了(约十一26),但要到将来才完全得着。

「不死」有这多方面的意义。如果我们把它们应用到人类历史里的各个时期或状况,就能帮助我们更容易地认识人是在那个意义上他是必死的。首先,人是永远不死的;然后,根据我们所下的定义(「必死」指免不了死亡,而「不死」指不因内在因素致死),他同时可能是不死或必死的。因此,在这个时期里,不死与必死并存。在第三个时期里,他非死不可(只有用哲学的定义才可以说人是不死的):他必定会死,死亡已在他里面动工。在最后第四个时期里,只有重生的人才会「不死」。虽然他有生一日,死亡仍然存在,而且在他里面动工,但因为他里面有重生的灵,在原则上他已经是不会再死的,神已经给他不死的生命,只是它要到末日才会胜过死亡,排除死亡。必死和不死并存是基于人二元的本质(灵魂、身体)。

如果死亡真是罪带来的刑罚(不单是保罗曾经这样说过〔罗五12〕;创世记本身也是这样记载),那就产生了一个问题:所谓「死亡」,到底是甚么形式的死亡?虽然这个问题并不容易回答,但既然在神学上对死亡有不同的分类,我们也应该去澄清一下这个问题。正如在这次启示中的另外三大重点那样,这里的「死亡」大槪也应该是一个象征。象征必定是一个外在的实体事物,那么,这里的死亡似乎是指「身体的死亡」。于是有人会问:在死亡进入世界以前,人怎能明白「身体死亡」是怎么一回事和它所象征的意义呢?有人认为在人堕落以先,世界里已经有动物的死亡。这个我们现在不能讨论,因为圣经没有提供这方面的数据。按圣经所用的字句来看,它叫人想到的是人身体转瞬间的死亡。我们不能把希伯来文译作「你会变成必死的」,或是「你会开始死亡」。它似乎还暗示到更深一层的死亡。死亡是与神隔离,因为罪带来死亡,并使人被逐出园子。如果与神有交通就是生命,那么反过来说,与神隔离就是死亡。这样,死亡有更深一层的、内在的意思。第廿三节暗示了死亡和与神隔离是相连的:「耶和华神便打发他出伊甸园去,耕种他所出自之土。」「耕种他所出自之土」叫我们回想到第十九节。换言之:被赶出园子(失去神的同在)意即被赶往死亡。死亡的根源在于被赶离开神。

喜爱: 
0
您的评级:
0
无人评级
疑问: 
0
您的评级:
0
无人评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