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伯拉罕欺骗亚比米勒(二十1~18)

亚伯拉罕在灵性上一阵努力之后,又落入缺乏信心的诡诈行为,就像他从前的低潮一样(参见十二10以下{\LinkToBook:TopicID=164,Name=亞伯蘭在埃及(十二1020},及十六章的注释{\LinkToBook:TopicID=168,Name=以實瑪利生(十六16}),这经历大有警戒性。但是此段插曲主要是令人非常紧张:就在艾萨克诞生的故事之前,这个应许即将被破坏,为着个人的安全而遭出卖。若这应许还会实现,人实在没有什么功劳可言。不仅在身体上,甚至在道德上,都惟靠神的恩典才能成就。

  批判学者认为,这故事复制了十二10以下的事件,最主要的理由是,一个人不会重蹈这类的覆辙。但是,理论要一致不难,而在怕死的心态下,就不一定了;无论如何,由13节可以看出,亚伯拉罕是以这份谨慎作他的策略。参看导论:「b. 五经的经文批判」中的第3{\LinkToBook:TopicID=106,Name=b. 五經的經文批判},及二十六111的注释{\LinkToBook:TopicID=186,Name=以撒欺騙亞比米勒(二十六111}

  1. 南地一词是尼革RSV);见十二9的注释{\LinkToBook:TopicID=163,Name=亞伯蘭跟隨呼召(十二19}。本节前半告诉我们,亚伯拉罕大致的迁移范围;后半继续指出以下故事的发生地点,在稍微偏北,朝向迦萨。

  2. 亚比米勒(「王(神)是我的父」)可能是一种皇族头衔;后面二十六章还有一位亚比米勒;诗篇三十四篇的标题,也以此名称亚吉王。他在撒拉这个年龄娶她,见十二14的注释{\LinkToBook:TopicID=164,Name=亞伯蘭在埃及(十二1020}

  36. 这里的道德用词有义、心正、犯罪等,显然是狭义的,这一点正可说明,某些诗篇中作者何以可大声疾呼自己无辜。

  7. 在异教中,一位先知\cs8的圣洁不仅是道德问题,更带有魔力(参民二十二6);由此读者比亚比米勒看得更清楚,亚伯拉罕说谎的堕落,与他的头衔多么不相称;这里可耻的被迫代祷,不妨与为所多玛荣耀的代求作个比较。读者也可注意到,神如何援助祂的仆人,在挽回罗得之后不久,又来将亚伯拉罕从他的愚蠢中挽回。

  813. 亚比米勒在910节中所问的三个问题,显明亚伯拉罕只是问自己:「这样作对我会怎么样?」却毫不去想:「这对他们会怎么样?」「他们应当承受这些吗?」以及「事实是如何?」(10节,你见了什么……)。9节下的末尾,可以简单译为:「……该作而没有作的事」235:他冒犯了宽厚待人的最基本定律。

  亚伯拉罕的回答,承认出一种错误抉择的模式,实际上基于堕落本性,每个人都难免在事实(11节)、价值(12节的诡辩)和动机(13节的胆怯)方面,落入这种状况。这次的认错有污点,因企图推诿责任,好像亚当一样,13节直译为「……当诸神使我飘流时……」236。这是异教徒的话语和歪曲的态度,是一个属世界的人对同类人说的话。

  妹子……妻子的关系,参看十二13的注释{\LinkToBook:TopicID=164,Name=亞伯蘭在埃及(十二1020}无论走到什么地方13节)一语和亚伯拉罕早期堕落的的关系,见本章开头的说明。

  1418. 亚比米勒丰厚的馈赠,显示他对亚伯拉罕具有的能力十分尊重,他还需要他的代祷(见1718节);这也是定夺难解的16节之含意的根据。因此 AV 轻视的口吻是错的 ;应该采取 RV 的读法:这是……遮盖眼目的……,即,「这可以除去一切批评」(RSV 作,这是你的辩护……)。最后一个动词通常的意思是责备AV),但也可意指「辩证」,如乔布记十三15,甚至「赞许」(创二十四14),因此 RVRSV 译为算为正了righted)。透过补偿,亚比米勒承认了他的错(虽然你哥哥一词重申了他的无辜),而亚伯拉罕的接受,表明他知道这件事已经解决了。

 

235 参三十四7

236 这动词出现时从来不是好的意思。参,如,赛三12;耶二十三1332

喜爱: 
0
您的评级:
0
无人评级
疑问: 
0
您的评级:
0
无人评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