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严格地说,五经是隐名的,因为它并没有标题或导论明确地指明作者是谁;但是大量的内证和外证都表明,摩西是五经的作者。[30] 这也是从早期教会到现在,基督教会的传统立场。
五经多处经文确切地记载了摩西的写作。比如,
“耶和华对摩西说:‘我要将亚玛力人的名号,从天下全然涂抹了,你要将这话写在书上作纪念,又念给约书亚听。’”(出17: 14)
“摩西将耶和华的命令都写上,…… 又将约书念给百姓听”(出24: 4 - 7)。联系上下文,摩西所写下的,起码包括“约书”(Book of the Covenant, 出21: 2 - 23: 33)。
“耶和华吩咐摩西说:‘你要将这些话写上,因为我是按这话与你和以色列人立约”(出34: 27)。“这些话”是指神的约 (出34: 10 - 26)。
“以色列人按着军队,在摩西、亚伦的手下出埃及地所行的路程,……摩西遵着耶和华的吩咐,记载他们所行的路程”(民33: 1 - 2) 。摩西记载了以色列人从埃及到摩押的路程表,无疑也会记下旷野漂流生活的其他故事。这有力地证明摩西是全部五经叙事的作者。[31]
“摩西将这律法写出来,交给抬耶和华约柜的祭司利未子孙和以色列的众长老。”“摩西将这律法的话写在书上,及至写完了,就吩咐抬耶和华约柜的利未人说:‘将这律法书放在耶和华你们神的约柜旁……’”(申31: 9, 24 - 26) 。这些律法可能仅指《申命记》的一些部分,也可能指五经前几卷书的“律例、典章”(申4: 5, 14)。[32]
“当日摩西就写了一篇歌,教导以色列人”(申31: 22)。这篇歌的内容记在《申命记》三十二章一至四十四节。
另外,艾基新指出,五经的记载,显明作者非常熟悉埃及地,写作中所使用的埃及文字汇也比其他旧约经卷频繁。杜肯 (Garrow Ducan) 说,“我们无法推诿,这两个故事 (即约瑟和出埃及的故事) 的作者……透彻了解埃及的语文、风俗、信仰、宫廷生活、礼节,及官僚阶层;不仅如此,读者也同样熟悉埃及的事物。”《出埃及记》的叙述,流露出目击的详情,暗示了作者的实际参与,完全超越了一位生活于出埃及后几个世纪的作者的视野。这些都指向一个结论:五经写成于摩西时代,作者是摩西。[33]
其他的旧约经卷也见证摩西是五经的作者。例如,
“那时,约书亚在以巴路山上,为耶和华以色列的神,筑一座坛,是用没有动过铁器的整石头作的,照着耶和华仆人摩西所吩咐以色列人的话,正如摩西律法书上所写的”(书8: 30 - 31)。
“约书亚在那里,当着以色列人面前,将摩西所写的律法抄写在石头上”(书8: 32)。
“却没有治死杀王之人的儿子,是照摩西律法书上耶和华所吩咐的,……”(王下14: 6) 。
“且派祭司和利未人,按着班次在耶路撒冷事奉神,是照摩西书上所写的”(拉6: 18) 。
“当日,人念摩西的书给百姓听”(尼13: 1) 。
“以色列众人都犯了祢 的律法,偏行、不听从祢 的话;因此,在祢 仆人摩西律法书上所写的咒诅和誓言,都倾在我们身上,因我们得罪了神”(但9: 11; 参9: 13) 。
“你们当纪念我仆人摩西的律法,就是我在何烈山为以色列人所吩咐他的律例典章”(玛4: 4)。
旧约这些经卷都见证,一本律法书已经存在,是耶和华神赐给摩西、由摩西写下的。同时,新约《圣经》也非常清楚地见证,五经的作者是摩西。这方面的经文很多,只略举一二。
“耶稣对他们说:‘这就是我从前与你们同在之时,所告诉你们的话,说,摩西的律法,先知的书,和《诗篇》上所记的,凡指着我的话,都必须应验’”(路24: 44)。
主耶稣说:“你们如果信摩西,也必信我;因为他有指着我写的话。你们若不信他写的书,怎能信我的话呢”(约5: 46 - 47) ?
“摩西写着说:‘人若行那出于律法的义,就必因此活着。’”(罗10: 5) 使徒保罗在这里引用的是《利未记》十八章五节的经文,是“耶和华对摩西说”的 (利18: 1) ;但保罗明确见证摩西把它“写”下来了。
以上的证据显示,五经的很多部分是摩西写的;但却不能证实五经全部都是摩西写的。相反,五经中某些经文似乎不可能出自摩西的手。例如,“摩西为人极其谦和,胜过世上的众人”(民12: 3) 这样的经文,不像出自摩西,否则就有自夸之嫌了。又如,摩西的死及安葬的经文 (申34: 6 - 8) ,摩西怎能写下自己身后的事呢?多数保守派学者也认为,这些经文是摩西之后由他的亲密同事 (如约书亚) 写的。从人的角度看,这种推论是颇为合理的。但是,也有学者从神的启示的角度分析,力排众议。《圣经》在描写以色列人的祖先时,对他们的过失、污点直言不讳、毫不掩饰,与一般的传记、历史文学形成鲜明的对比。《圣经》指出,即使像“信心之父”亚伯拉罕、“合神心意的人”大卫王等这样的先贤,都不过是极待神拯救的罪人。正如查非 (Lewis Chafer) 所说:“《圣经》不是人想写便写得出来的,也不是人愿意写便能写得成的。”[34] 既然《圣经》的写作是出于神的旨意,神让作者写以色列人的罪孽和污点,也可能要作者写自己的优点。所以,美国海外神学院院长曾霖芳说:“如果神要摩西写‘摩西为人极其谦和,胜过世上的众人’,摩西也不能不写!”
摩西的死和埋葬的记载也相仿。《申命记》三十四章六节说:“耶和华将他 (指摩西 -- 笔者注) 埋葬在摩押地,伯毗珥对面的谷中,只是到今日没有人知道他的坟墓。”据此,科勒特 (Sidney Collett) 指出,是神亲自埋葬了摩西,葬礼中,没有任何人在场;如果摩西的葬礼的记载不是摩西所写,必是后人的手笔。但后人任何能知晓此事呢?必是受到了神的默示。神既能默示他人,为什么不能默示摩西写下这段预言他去世的经文呢?[35]
当然,五经中有些关于地名、时间等的说明,像是后人的编撰。例如,《创世记》十四章十四节和《申命记》三十四章一节都提及一个叫“但”的地方;但是,在《士师记》十八章二十九节说,那个地方原叫“拉亿”,士师时代才改称“但”。因此,五经中提及“但”,不像是摩西的手笔。又如,《创世记》三十六章三十一节说,“以色列人未有君王治理以先”,似有可能是摩西之后加入经文的。再如,五经中多处出现“直到今日”的短语 (创32: 33; 申3: 14, 34: 6, 等),给人一种“最新资料”(“up to date”) 的感觉。
总之,《圣经》并没有提供直接的证据,说五经全部都是摩西写的。但是,如果我们考虑到摩西本人的情况,问题就变得比较明朗了。摩西出生于以色列人的利未支派,但在埃及的皇宫中生活了四十年,受过非常高深的埃及教育,具有丰富的学识和熟练的写作技巧。他是神亲自呼召的伟大先知,受命担当带领以色列人出埃及、进迦南的历史重任。神藉着他行神迹奇事、战胜了埃及的术士,使以色列人得以离开埃及;是他向海伸杖,耶和华将红海分开;是他把树枝丢在水里,使苦水变甜;是他杖击磐石,使磐石出水;是他在山上举杖,使约书亚率军打败了出埃及后遇到的第一个敌人亚玛力人;是他上西乃山从耶和华神那里领回了十条诫命;是他颁布耶和华神的命令,会幕是完全照着他的吩咐建造的;是他举起铜蛇,止息了在以色列人中蔓延的瘟疫;是他带领以色列人在旷野漂流三十八年;是他登上尼波山眺望迦南美地;是他被耶和华神亲自安葬…… 摩西不仅是出埃及的亲身参与者,更是这一伟大壮举的领导者,没有人比他与神有更亲密的关系,比他更了解神的心意、慈爱、公义、圣洁和大能,没有人比他更能掌握出埃及的细节和全局,也没有人比他更深刻地体察以色列人的软弱和悖逆。作为“以色列共和国的创始人”(艾基新语) 和历史的见证人,经过漂流旷野近四十年漫长岁月的炼沥和反思,摩西一定会有强烈的冲动和充裕的时间,详细地写下出埃及的全过程,以见证真神和警示后人。他呼天唤地地向世人作见证,将生死、祸福陈明在世人面前,要世人选择生命:“且爱耶和华你的神,听从祂的话,专靠祂,因为祂是你的生命。你的日子长久,也在乎祂”(申30: 20)。如果摩西不写下五经的后四卷书,即《出埃及记》、《利未记》、《民数记》和《申命记》,那才令人不可思议呢![36]
至于说五经的第一卷书《创世记》,《圣经》没有指明它的作者。不过,《创世记》与五经的其余四全书是一个整体,是不可分割的。没有神对亚伯拉罕、以撒和雅各的拣选,没有约瑟在埃及作宰相、雅各举家下埃及,就没有以色列作为一个民族出埃及、进迦南的历史。但是,《创世记》的前一部分关于神创造天地等史前史,必须得到神的特别的启示,才可能被记录成书。先知是被神拣选、传递神的话语的人。摩西是伟大的先知之一,又有别于其他先知。“耶和华说:‘你们且听我的话:你们中间若有先知,我耶和华必在异象中向他显现,在梦中与他说话。我的仆人摩西不是这样,他是在我全家尽忠的。我要与他面对面说话,乃是明说,不用谜语,并且他必见我的形象。你们毁谤我的仆人摩西,为何不惧怕呢?’”(民12: 6 - 8) 可见,摩西与神的亲密关系超乎任何别的先知。使徒安得烈只在主耶稣的住处呆了一夜,就辨认出主耶稣是以色列人引颈长盼的弥赛亚 (参见约1: 35 - 42) 。使徒保罗曾被提到第三层天上去、被提到乐园里,听见隐秘的言语;神怕他因得的启示甚大而过于自高,所以就加根刺在他肉体上 (参见林后12: 1 - 9)。安得烈和保罗的经历,非常令人羡慕,但与摩西相比,仍稍逊一筹。因为,“耶和华的荣耀停于西乃山;云彩遮盖山六天,第七天祂从云中召摩西。耶和华的荣耀在山顶上,在以色列人眼前,形状如烈火。摩西进入云中上山,在山上四十昼夜”(出24: 16 - 18)。四十昼夜与神同住,摩西得到的启示将如何大啊!如果不带任何偏见,人们不难得出结论:摩西是书写《创世记》的最佳人选。
综合上述各种证据,犹太人、初期基督教会至今,人们都相信摩西是五经的的真正作者。正如威尔逊 (R. D. Wilson) 所说:“今日的五经是历史性的,是从摩西时代来的;摩西乃是五经的真正作者,虽然它可能曾为后代的编辑们编纂与修订,但所增添之部分也像其他部分一样,是灵感的,是真实的”。[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