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課 舊約聖經的故事(旧约)

第三課 舊約聖經的故事

基督信仰本質上是根據歷史的信仰。基督徒所堅信且致力傳講的信仰「神的啟示」並非毫無憑據,乃是有史實根據:就是藉著一個民族「以色列」;一個人物「耶穌基督」的啟示。要瞭解基督教信仰,就不能與歷史分開,必須在歷史的脈絡裡探討。以色列的紀錄與其說是歷史,毋寧說是見證,是他們信仰的表白。這樣一來,他們在取材上必須有所選擇。

聖經倒是集中記載神的話臨到像亞伯拉罕、摩西、大衛、以賽亞和眾先知這樣的人,而在耶穌基督身上,神的話 (道) 成了肉身。因為聖經所注重的不是世上的智慧、才能、勢力,而是神的救恩。聖經的歷史是Heilsgeschichte (救恩歷史) ,也就是一部救贖的故事。

這部神聖歷史的發展及其莊嚴偉大,它固然省略了某些偉大事蹟,是一般歷史視為不可或缺的人類文明,但就本質而言,聖經最主要是從神的角度來看,所講的涵蓋了人類歷史的始終,就是自[起初神創造天地]至歷史的尾聲-神要造新天新地 (創1:1;啟21:1, 5) 。

基督徒將歷史分為主前與主後,而耶穌基督降世則是劃時代的分水嶺。耶穌基督的一生也將聖經劃分為二,舊約期盼基督來到,並為此預備;新約則講述祂的降生、受死、復活,以及初代教會的孕育、成長和擴大。

以下根據聖經學者的研究,將聖經故事發展來陳述:

一 、 創造

聖經開頭就是神創造天、地、萬物,和人類的偉大記載,這見證了這位後來揀選以色列來彰顯祂自己的神,並非是以色列獨有的神。

起初神創造……,神看……,神稱……,神就賜福……。神造物的工已經完畢。

創世記中樸實無華的敘述,顯示出創造之神的智慧、目的、大能和慈愛。本段經文的格式不是科學論文,而是非常典型的文學形式。

(以下图表未正确显示)

第1日

稱黑暗為夜晚

第4日

造光體管晝夜

針對黑暗

轉為有光照的環境

第2日

穹蒼

將水 (罪惡) 分開, 天

第5日

充滿鳥和魚

針對罪惡

轉為有生命的家園

第3日

旱地

將海分閞, 地/海, 菜樹

第6日

地上各種活物

針對空虛混沌

轉為各從其類

(以上图表未正确显示)

聖經家譜的目的,主要在於追溯後代的根源 (如耶穌是大衛的後裔) ,而不是要列出詳細的族譜。既然聖經裡的家譜並不自視為完整,我們就沒有理由抱怨這些省略;也不能用來計算年代。但是在年代上,從聖經經文可以找出一些很好的線索。創世紀三、四章有新石器時代的文化。一般認為新石器時代始於主前六千年,從這一點我們可以推測出,亞當可能就是在新石器時代開始不久的時候受造。

在文學形式上,不必太過於從字面解釋,要從觀察者的立場來想,如:天下的高山都淹沒了 (創7:19) ;正如有虔誠的猶太人,從天下各國來,聚在耶路撒冷過五旬節 (徒2:5) ,這裡的天下顯然是指當時所知的地中海盆底。

記錄洪水的意義,是要讓人認識神對人類罪惡的審判,以及祂對挪亞全家及其後裔所顯明的憐憫,祂立約說:「地還存留的時候,稼檣、寒暑、冬夏、晝夜,就永不停息了。」 (創8:22) 同理,巴別塔的建造 (那很可能是一種巴比倫的寶塔式建築,或是類似的東西) ,記錄的用意是在舉出神對人驕傲的審判,使各國四分五裂 (創11:1-9) 。

二、神給亞伯拉罕的應許

(創12:1-3) 耶和華對亞伯蘭說:「你要離開本地、本族、父家,往我所要指示你的地去。我必叫你成為大國。我必賜福給你,叫你的名為大;你也要叫別人得福。為你祝福的,我必賜福與他;那咒詛你的,我必咒詛他。地上的萬族都要因你得福。」

在亞伯拉罕一生中,神不斷更新與他所立的約,後來又與他的兒子以撒、孫子雅各重申並確立這約。雅各,以色列十二支派的祖先,在有生之年都沒有到達迦南應許之地。饑荒迫是他們移居埃及,就老死在那裡。約瑟在埃及做了相當於首相的高官,出埃及記1:8講到有不認識約瑟的新王起來,治理埃及。以色列人在埃及所說的轄制越來越殘酷 (出1:14),以色列人寄居埃及共430年之久 (出12:40-41) 。

地和人:神主要是應許說:「我要賜福給你。」從以下的經文我們就可以看出: (創17:7) 我要與你並你世世代代的後裔堅立我的約,作永遠的約,是要作你和你後裔的神。

在舊約,以色列是應許的後裔,迦南是那應許之地;然而這約還包括了「地上的萬族」,和神給他們的祝福。因此只有到新約,在基督裡,這些應許才真正成就。 (加3:29) 你們既屬乎基督,就是亞伯拉罕的後裔,是照著應許承受產業的了。這應許最後的成就超越了有限的歷史 (啟7:9;創22:17;來11:8-12, 16, 39-40) 。

三、出埃及 (出2:24)

其實,神早已經預備了他所揀選的拯救者,因神特別的帶領。摩西在埃及王宮中長大,並且學了「埃及的一切智慧」 (出2:1-10) ;但他竟因闖了禍而逃命,藏匿在西奈半島 (出2:11-15) 。在何何烈山 (西奈山) ,即後來為以色列人領受十誡的地方,神在荊棘火焰中向

他說: (出3:6) 「我是你父親的神,是亞伯拉罕的神,以撒的神,雅各的神。」神又對他說,他要救以色列民脫離埃及人的轄制,至終要領他們進入應許之地,並差遣摩西去見法老,要求他釋放以色列民 (出3:15) 。

摩西順服了,以色列人也接受摩西所講的,跟隨他,然而法老王毫不理會:聖經形容他「心裡剛硬」,直到接連十個災難之後,才答應摩西的要求 (出4:27-13:16) 。

以色列人永遠難忘耶和華的大能與慈愛 (詩106:8-10, 136:1-2、10-14),以色列群眾向著東南方的西奈山與神相會。神給以色列人三樣寶貴的禮物:更新的約、道德準繩之律法和贖罪祭。

(一) 更新的約 (出19:4-6)。

(二) 道德準繩之律法。神給以色列人一套行為的律法,遵從這律法為以色列應守的約 (出20:1-17, 申5:1-21) 。

(三) 贖罪祭。對於觸犯律法的人,神有寬恕的預備,祂指示以色列人造一會幕。

會幕:會幕的建材、設備和構造,在出埃及記25-27章和35-40章有詳盡的描述:有關五項獻祭的解說是在利未記1-7章;而祭司的衣著、職分和獻祭之規則,都詳細記載在出埃及記28 、29章和利未記其他部分。每年贖罪日 (利16章) 都有具意義的禮儀:

因為活物的生命是在血中。我把這血賜給你們,可以在壇上為你們的生命贖罪;因血裡有生命,所以能贖罪。(利17:11)

殺生、灑血、透過幔子、代罪等,這些象徵的動作都是預表救主耶穌基督的贖罪工作。

四、漂流曠野

以色列人離開埃及一年之後 (出40:17),會幕建立起來,因著耶和華的約 (出19:1, 利未記) ,他們成了祭司的國度,聖潔的國民。第2年2月20日,這支隊伍開始前進,然而他們開始埋怨 (民13:31-33, 14:22) 。摩西派人去偵察迦南地的12個探子,帶回來的果子證明那裡「果然是牛奶與蜜之地」他們卻說,在他們看來,那地的居民強大難以克服。

迦勒和約書亞勸阻會眾,會眾喧嚷著要用石頭打死他們。因此神的審判臨到這些頑梗不馴的百姓,祂說,除了迦勒和約書亞,這一代沒有一個人可以進入應許之地。

漫長的40年,大部分時間在曠野。最後到了摩押平原,摩西向百姓做了最後的勸誡:他提醒他們這些年在曠野漂流的慘痛經驗,以及他們所受到的嚴酷教訓,要他們堅守神的約和律例,又重新頒布十誡,要求以色列全心愛他們的神耶和華且順從他 (申7:6, 10:12-13, 34:10) 。

 

五、以色列在迦南定居

神的指示,任命約書亞率領以色列人進入應許之地 (書1:6, 11:16-17) 。 約書亞記記載以色列各 支派拈鬮 (抽籤) 分地,作為各族的產業領地 (13至22章) 。最後,約書亞挑戰以色列民 (24:14-15) 。雖然以色列人已住在神應許的迦南地,但是以色列人未遵守神的命令,結果殘存的異教文化 (申9:4縱慾放蕩、有令人憎惡的將孩童獻祭的風俗) 滲入其信仰和習俗當中。這就是士師記所記載的,將近兩百年以色列人的情形:犯罪、受外族欺壓、被神拯救,如此惡性循環 (士2:11-13) 。

士師有幾種職分,第一,也是最主要的,是做軍事領袖,被神興起拯救以色列人脫離仇敵的欺壓。第二,士師是以色列人屬靈的領袖,是有聖靈同在的人,雖然他們對耶和華的信心程度不同。第三,是審判官,他們判決百姓的案件,主持公正的審判。

撒母耳是其中最偉大的士師。他同時也是個祭司,他也審判以色列人。之後,以色列的長老見撒母耳,要求他立一位國王治理百姓 (撒上8:7, 18-20)。

六、王國的建立

以色列首任國王是掃羅,但掃羅與非利士人打仗並不是很成功,直到他兒子約拿單擊敗非利士駐軍,和少年大衛 (未來繼承王位者) 擊殺非利士巨人歌利亞,這些戰績功勳始眾百姓興奮,卻引起掃羅的嫉妒,掃羅衰微的主因就是不順服。

大衛在掃羅生前,就由撒母耳指派為王位繼承人,但因著掃羅王的嫉妒,大衛竟成了亡命者。大衛最初的成就在於統一以色列,使國泰民安,他是敬畏神的人,他所寫的詩篇充分表現了他靈性的豐盛美好、與拔示巴姦淫的懺悔 (詩51) 和他對神之拯救的信心 (撒下22:2-3, 32-33;詩18:1-3, 31-32) 。

神立所羅門繼承大衛,所羅門在位不久就向神祈求智慧,說:他雅好文學,提倡藝術,曾寫下許多詩篇和箴言 (王上4:32-34) 。 可惜,所羅門王他沒有盡心愛耶和華,他娶外邦公主為妃嬪,以致她們誘惑他的心,去隨從別神 (王上11:1-8)。 當所羅門死後,以色列人擁立其子羅波安作王時,羅波安因責備百姓的要求,而欲加增他們的重軛;因此激起北方和東方十個支派的叛亂,脫離大衛王朝的統治而獨立。

以色列是一個統一的君主王國,而今王國分裂為二,北國是以色列,耶羅波安為首任國王,定都示劍 (後遷都至撒馬利亞) ;南國是猶大,羅波安為第一任國王,定都耶路撒冷。北國以色列幾度改朝換代,至主前722年,撒馬利亞被毁而亡國,前後只有兩百年。南國猶大則較穩固,至主前586年耶路撒冷被毁為止,一直是大衛王朝所統治,期間共350年。

七、北國以色列

為了讓百姓的心脫離大衛王室,耶羅波安決定阻止他們到耶路撒冷朝拜。他們選定了兩個替代的聖地,一個是北方的但,一個是南方的伯特利,在這兩處各安置一隻金牛犢,對百姓說:「以色列人哪,你們上耶路撒冷去實在是難;這就是領你們出埃及地的神。」 (王上12:28)

耶羅波安之後有五位國王,之後暗利王朝開始,在撒瑪利亞登基並拜偶像,亞哈娶了腓尼基公主耶洗別為妻,她引誘丈夫亞哈也陷入拜偶像的罪中,還殺死許多耶和華的先知。這種背逆,卻喚醒了提倡道德的預言;先知的預言在以色列和猶大歷史中扮演了重要角色 (王上18:36, 21:19)

之後,耶戶王朝使北國以色列的國運達到巔峰 (王下14:25) :繁榮帶來奢靡,奢靡帶來放肆無忌,然而先知們所看到的,卻是國家領袖的不公和罪惡 (摩2:6-8, 5:21-24, 何6:6)。

耶戶王朝結束時,在國際間新興強大的亞述帝國成了新的統禦者。亞述的新王撒縵以色五世圍攻撒瑪馬利亞,終於在主前722年,撒馬利亞臣服於繼任的亞述王撒珥根二世。大部分的以色列人被驅逐,國土也被敘利亞人和巴比倫人佔有,他們通婚後的種族就是撒馬利亞人的祖先。

(王下18:10) 過了三年就攻取了城。希西家第六年,以色列王何細亞第九年,撒瑪利亞被攻取了。

八、南國猶大

南國的歷史,因兩次重大的宗教改革而更顯得高超不凡。第一是由希西家王發起,加上先知以賽亞和彌迦的鼓勵 (王下18-19章; 彌6:6-8);第二次推行宗教改革的國王是約西亞 (代下34:3),他受到遠方堂兄先知西番雅 (番1:1, 2:2-3) 和另一位年輕先知耶利米的輔助 (耶3:10, 22:13-17)。

亞述王西拿基立,將希西家王圍困在城中,亞述軍隊的統帥辱罵這些圍困的民眾: (王下18:32-34) 希西家王去見先知以賽亞,先知安慰他說: (王下19:6,比較賽37:33-35) 因此神拯救耶路撒冷免於西拿基立的圍困 (王下19:35,參照賽37:36)。

希西家死後半世紀,猶大又陷入背叛神的情況。繼位的約西亞是個好王 (王下23:25) ,改革背後必定有先知耶利米的鼓勵,耶利米同時警告百姓留意不忠於神的悲慘結局 (耶3:10, 22:13-17)。

耶利米繼續竭力主張降服於巴比倫,卻遭到監禁和謀殺的厄運。主前587至586年,聖城被毀 (哀1:1, 6, 12) 歷代以來,先知們仍然堅定地警戒,以色列民族若不悔改,必難免神的審判 (代下36:15)。

 

九、自巴比倫歸回

以色列人被擄至巴比倫約五十年。他們最大的考驗是宗教上的不便,但是以西結仍然在中間教導他們 (結1:1),神並未全然離棄他們。主前559年,塞魯士二世繼承了波斯國的王位。耶和華是永生的神,創造萬物之主,統管萬國萬民。連外邦領袖也是他能力的工具,是祂興起塞魯士來拯救祂的百姓 (賽41:2-4, 45:2, 4-5),塞魯士王准許猶太人回國重建聖殿 (拉6:3-5)。當被擄的猶太人聽見獲准回國的消息,他們那種欣喜若狂、歡欣鼓舞實在很難想像。 (詩126:1-3)

以色列人回顧過去的歷史,有三次最難忘的經驗;每一次祂都先向以色列人顯明全能的恩典,而且每次都呼召他們到那應許之地。第一次,祂帶領亞伯拉罕出美索不達米亞;第二次祂帶領以色列十二支派離開埃及;第三次他帶領被擄的百姓離開巴比倫。

以色列人回國,聖經學者傳統上分為三期:第一次,所羅巴伯帶領百姓重建聖殿 (主前538年) ;第二次,以斯拉復興律法 (主前458年) ;第三次,尼希米率領百姓重建耶路撒冷城牆 (主前445年) 。

第一次時,撒馬利亞人因為被拒絕參與建殿,就千方百計阻擾他們,使建殿工程停止十五年。重建聖殿的工程要歸功於先知哈該和撒迦利亞的鼓勵 (該2:3-4, 亞4:9)。第二個時期,被擄後全國在生命上的復興,由祭司/文士的以斯拉領導 (拉7:14)。十三年之後,尼希米也為亞達薛西王差派來到聖城,率領百姓重建聖殿,主要是修造城牆 (尼2:17)。

十、兩約之間

從亡國到彌賽亞降生,這期間稱之為兩約之間的時代,因為舊約或新約沒有一卷是在這時期寫的,在以色列中也聽不到先知的聲音。

這期間,但以理解釋巴比倫王尼布甲尼撒的夢,預言帝國勝衰 (但2:36-44):巴比倫王國自主前605年至539年,瑪代波斯自539年至331年,希臘自331年至63年,接著羅馬自63年到基督的時代。其中最後兩國控制了以色列主前3世紀至主前的命運,那時猶太掌握在統治敘利亞的西流古 (Seleucids) 和統治埃及的多利買 (Ptolemies) 手中。

主前167年西流古國王安提阿哥,伊皮法尼斯下令禁止在聖殿獻祭,燒燬聖經、不准行割禮、守安息日和飲食等儀節。這樣的逼迫在十二月達到高峰。 (但8:9-12, 11:31; 來11:35-38) 接著由大祭司瑪他提亞 (Mattathias) 發起有組織的反抗行動。主前164年在猶大,瑪客比 (瑪他提亞之子) 的領導下,收回聖城,潔淨聖殿。

然而在主前63年羅馬龐培將軍進攻耶路撒冷,猶太遂成為羅馬附屬國,猶太人再次喪失了獨立。在瑪客比統治的艱困時期,猶太社群中組織了一些重大運動,像牆頭草的祭司、注重宗教儀典的法利賽人、渴望猶大獨力參與政治的撒都該人、政治極端革命者奮銳黨。

到了時候滿足,耶穌基督來了,以色列人曾強迫祂做王 (約6:15, 18:33-38, 8:31-32)。

喜爱: 
0
您的评级:
0
无人评级
疑问: 
0
您的评级:
0
无人评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