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经》的译本

 

   当一种文字被翻译为另一种文字时,由于词汇、句型结构、文化习俗等的差异,要做到译文与原文百分之百地相同,是不可能的。但是,一个认真、严谨的翻译,使译文准确地传递原文的信息,则是完全可能的。神默示的《圣经》是要传给万国万民的,他一定会使严肃的译文准确地传达他的信息。事实上,《圣经》本身就是用三种语言写成的。旧约《圣经》主要用希伯来文写成,一少部分用与希伯来文同源的亚兰文写成 ( 31: 47中的两个字;但 2: 4 - 7: 28; 4: 8 - 6: 18; 10: 11) [111] 新约《圣经》完全用希腊文写成。这说明,神可以使用不同的文字向人类说话。这是《圣经》翻译工作的前提和保障。

 

严复曾提出翻译的“信、达、雅”的原则,但却不能表明这个原则的确切含义。当代译经权威奈达 (Eugene Nida) 提出的“动态相等”(dynamic equivalence) 可作为翻译的最高准则。许牧世用“意义相符,效果相等”来阐明它的内涵。也就是说,译文的意思要与原文一致,而且要对读者产生相同的启发、激励的效果;反对“形式相符”的呆板翻译。[112]

 

   如前所述,从古腾堡发明活版印刷术至 1998 年的五百年里,《圣经》已被译成 2, 213 种语言或方言。[113] 除了主前三世纪在埃及亚历山大城开始翻译的希伯来《圣经》的希腊文译本外,主后第二世纪,《圣经》已被译成叙利亚文,和古代拉丁文 (Old Latin Version) 。当时,叙利亚文在巴勒斯坦极为通行,又与主耶稣在世时教训人所用的亚兰文很相近。在朗诵这种古译本时,人们似乎亲耳听见主耶稣在说话!  主后三、四世纪,《圣经》已有埃及文古译本,其中包括迄今发现的被称为Q号草纸卷的最古老的《约翰福音》译本,亚美尼亚文古译本 (The Armenian Version) ,哥特文古译本 (The Gothic Version) ,通俗拉丁文译本 (The Vulgate) 等等。[114] 本文将主要论及与读者关系比较密切的《圣经》的英文和中文译本,而论述的重点是译经工作的艰辛。

 

 

 

《圣经》的英译本

 

   第一个把《圣经》译成英文的人是威克里夫 (John Wycliffe, 1328 (?) - 1384 AD) 。威克里夫是英国著名的布道家、宗教改革家,生于约克郡 (Yorkshire) ,获牛津大学博士学位,后任该学院院长,在牛津神学教授中首屈一指,名重一时。1374年,英王委任他为路特倭斯 (Lutgerworth) 教区长和王家神学顾问。从 1376年开始,他以《圣经》为准则,攻击教会的财富、拢权和腐败,反对教皇制、赎罪卷和圣餐化质说。为使人人能读《圣经》, 1382 - 1384年间,他将《圣经》通俗拉丁文译本译成英文;学者通常认为,新约部分出自威氏之手,旧约是尼哥拉 (Nicholas of Heretord) 的手笔。因为当时尚无印刷术,故抄本的造价非常昂贵。为了使百姓能读《圣经》,他差遣“贫穷神甫团体”手持《圣经》到各地传道,不仅念《圣经》给百姓听,也允许百姓读《圣经》,影响遍及全国,为宗教改革作了准备工作。然而,威克里夫的改革为当局所不容。1382年,坎特布里大主教在伦敦召开会议,将威氏定为异端。因威克里夫在朝野都有支持者,故免遭陷害。1384年,威氏中风而卒;直到谢世,他仍为路特倭斯的牧师。但是,在1418年的康士坦丁会议上,他再次被定为异端;而且其尸体被挖出来施以火刑。1942年,以威氏命名的机构“威克里夫圣经翻译协会”(Wycliffe Bible Translators) 宣告成立,志在为没有文字的地区翻译《圣经》,其事工现已遍及全世界。[115]

 

   威克里夫遭受迫害的原因,一方面是他开了宗教改革的先河,另一方面是他将《圣经》译成英文。翻译《圣经》,何罪之有?!在当时的英国,只有拉丁文《圣经》,数百年来,一般人根本看不到《圣经》,如果看到了,也不认识;宣读、解释《圣经》是教会神职人员的特权。虽然有人也觉得需要英文《圣经》,但却坚持必须在教会的委派、监督下从事翻译工作,坚决反对个人私自译经、私自读经。所以,威克里夫在他们所译的英文《圣经》的序言中写道:“求神使我们明白《圣经》,而且能遵守《圣经》,也使我们因《圣经》的缘故,而能乐于忍受一切的痛苦,永不后退。”[116] 以殉道的精神译经、读经,这恐怕是今天的基督徒难以理解的。

 

   另一位因翻译英文《圣经》殉难的是丁道尔 (William Tyndale, 1494 - 1536 AD) 。早年在剑桥大学学习时,他就受到文艺复兴时的著名人士伊拉斯姆的影响。希腊文《圣经》大约在那时开始发行。丁道尔决心把《圣经》直接从希腊文和希伯来文译成英文。由于英国的环境不许可,丁氏於1534年流亡德国,在那里从事翻译和印刷《圣经》的工作,并用各种巧妙的方法,源源不断地把英文新约《圣经》运回英国。英国主教知情后,竭力拦阻。成千上万本英文《圣经》在海关被搜出,并在伦敦市当众焚毁。但这仍究无法阻止丁道尔的《圣经》进入英国。于是,英国主教想了一个主意:他给一名英国商人以巨款,要他把英国国内的英文《圣经》全数买进,然后尽数焚毁。螳螂捕蝉,黄雀在后。没想到,这位商人是丁道尔的朋友,他把主教给他的钱都转到丁氏那里。于是,“主教得了《圣经》,商人得了感谢,丁道尔得了钱。”他用这些钱支付债款,并继续印制《圣经》!后来,丁道尔被奸细捉拿,并於1536年被判处死刑。他先被勒死,然后尸体被焚。他最后的遗言是:“主啊!求你开英王的眼睛!”

 

丁道尔殉道后,他的一位朋友约翰. 罗查 (John Rogers) 受丁氏生前的嘱托,将《圣经》译完并修订了丁道尔的新约译本,化名马太. 多马斯出版,人称《马太圣经版本》。这部译本经坎特布里 (Canterbury) 大主教克兰麦 (Crammer) 推荐,英王下令,准许英国全境购买、阅读此《圣经》译本。丁道尔殉道一年之后,神果然开了英王的眼睛!

 

1537年,英国总务大臣命令全英国牧师必须将“最大《英文新旧约全书》”放在每一个县教会内最瞩目的地方,并激励每个人都研读《圣经》,英国人民终于取得了研读《圣经》的自由。然而,由于英国政局的变化,几年后英文《圣经》再度被禁。1559年伊利莎伯女皇加冕,形势才又趋好转。加冕次日,女皇在王宫接见祝贺她的人。其中一位封爵的人递上呈文,恳求释放四、五个囚犯,声震全厅。女皇命他提出名字来,他说:“《四福音》作者和保罗。这五位限于言语不通,如在监狱中,不能与常人接谈。”为此,女皇重新将《圣经》给予民众,。从此,英国人民真才正有了研读《圣经》的自由:

 

 

 

当伊利莎伯在位的时候,不但研读《圣经》的环境很适宜,而且从亨利八世以来,巨大的变迁也早发生了。各处都研读《圣经》。在大学里,每逢早餐和晚餐时,有人读《圣经》给学生听。无论公 、私办事室里都备有一本《圣经》。在家中,主人领着仆人和学徒举行早晚祷告时,也诵读《圣经》。甚至贫寒的主妇,无钱购买《圣经》,却用刻有经文的大石作熨斗。在教堂礼拜中,旧约每年须读一遍,新约每年读四遍,《诗篇》每月读一遍。[117]

 

 

 

   1603年,雅各一世继承伊利莎伯成为英王,他从不同教派中挑选了五十四名学者,重新修订英文《圣经》;修订本於1611年问世,人称“钦定本”(Authorized Version, King James, 简称 A. V. KJV) 。许牧世指出,其实这是“第三”钦定本;1539年出版的《伟大圣经译本》(The Great Bible) 为第一钦定本;1568年出版的《主教圣经译本》(Bishops Bible) 是第二钦定本。[118] 许牧世认为,翻译一般知识或科技方面的书,只要把书的内容传述出来、把原作者提出的问题和他的讲解说清楚,便完成了“达”的任务;如果翻译文学作品,翻译的层次不同了,译者不仅是报道知识,还要把原作者在作品中对人生的体验传达给译文的读者;翻译有关灵性和信仰问题的书,又属于更高的层次:

 

 

 

《圣经》里面包括人生各方面的题材,有历史,有法律,有诗歌,有训诲,有属灵的信息。不但如此,写作的人多,他们的背景不同,地位不同,年代相距遥远,又因各有不同的读者对象,需要有不同的表达方法,凡此种种,都使历代《圣经》译者遭遇到无比的困难;他们的翻译任务既要向读者报道事实,又要向读者传达信息,更重要的一点,他们所报道和传达的,都必须具有感动读者、使读者愿意接受和遵循的力量。当初写作《圣经》的先知和使徒们怎样在他们的写作中表达了神的教训和作为,希望他们的读者读到这些写作时心受感动而接受信息 、而遵行教训。各时代的译经者能否使他们的译文达成相等的效果,是译经者的最大问题,也应该是他们最高的目标。[119]

 

 

 

   可能正是因为译经中的这种种困难,英王钦定本出版后,遭到各方面的反对。经院派认为它的文体近於俚俗,不能登大雅之堂,不断予以嘲讽;清教徒则认为他的译文过于“自由”,拒不采用。史载移居美洲的第一批清教徒所乘的“五月花号”船竟禁止乘客携带钦定本上船。加上钦定本初版的拼写错误很多,更给人口实。为了更正错误,从1611年至1640 年这三十年内,钦定本约出了五十版修订本!初版后约五十年,钦定本才普遍为各教派所接受,读者对它的喜爱也与日俱增,不仅影响英国,而且遍及整个英语世界,其权威地位一直延伸到二十世纪。

 

由于人们对有关《圣经》的知识日渐增多,钦定本的修改工作也持续不断。从1611年到1881年这二百七十年间,由个别学者或团体完成的修订本在一百种以上(多数是新约部分) 。后来,英国教会正式成立修订委员会。新、旧约修订本 (Revised Version, 简称 R. V.) 先后於1881年和1885年出版,立即受到广泛欢迎;第一版在英国和美国一年内销售三百万本。

 

美国标准版 (American Standard Version) 1901年问世,与英国修订版的主要区别是尽量用美国成语代替同义的英国成语。大体上说,修订本在美国比在英国受到更普遍的欢迎。[120] 美国标准新版 (New Americna Standard Version, 简称 NASB) 为保守派所修订,於1963 - 1970年出版。为使语言现代化和加上新的标点符号,新钦定本 (New King James Version) 1979年出版。标准修订版 (Revised Standard Version, 简称 RSV) 由美国教会协进会主持修订,於1946 - 1952年问世。后来新约部分再次修订,全书 (New Revised Standard Version) 1990年出版。[121]

 

唐佑之列出的 现代英文《圣经》译本有:芝加哥圣经 (Chicago Bible, 1931) ,芝加哥大学特别予以倡导;新英文圣经 (New English Bible, 简称 NEB, 1961 - 1970) ,曾遭受强烈批评,於1990年再版;现代英文本 (Todays Version-Good News Bible, 1966 - 1979, 简称TEV) ,译词力求现代化,甚受欢迎;新国际译本 (New International Version, 简称 NIV, 1973 - 1978) ,由三十四个不同的教会组织合译,重点在於保守信仰,又避免口语化,为目前最普遍的英文《圣经》;新力圣经 (The Living Bible, 简称 LB, 1962 - 1967) ,以意译著称,甚受欢迎,葛培理布道团曾以赠送方式广为分发;此外,还有天主教圣经 (如新美国圣经,New American Bible, 1952 - 1970, 耶路撒冷圣经,Jerusalem Bible, 1966) 和犹太圣经 (如犹太出版社新译圣经,New Jewish Publication Society Bible, 简称NJPS, 1962 - 1982) NJPS 试图综合基督教、天主教和犹太教的信仰,有研究价值。[122]

 

喜爱: 
0
您的评级:
0
无人评级
疑问: 
0
您的评级:
0
无人评级